有人说《外婆的新世界》里,每一个单元剧主角,都会在某个角度上成为外婆或者家人的等同者,从而让外婆形成“助人助己”一般的“当代化自我形象树立”,或获得弥补家庭事务中让步妥协的机会。比如廖向梅代替的是外婆孙女的位置,爱猫病那个单元,导演用姐姐将美红和外婆连接起来,而陈同的出现是替代去世多年的丈夫······可想而知,到最后应该表现的是外婆与家庭和解、与自我和解的映射。外婆树立起了自我,在帮助他人巩固当代化形象的过程中,确切地找到了自己在当代的价值。闫妮在直播中也说到,在每场戏之前,都会及时地去跟李樯沟通。因为只有你理解了这个事物的内核才能深入浅出地让观众get到你想表达的东西。
看了几集,个人感觉,《外婆的新世界》是一部有想法有创意、角度新颖的生活剧。
它讲述的是一个一生平凡、沉默、唯唯诺诺的老太太,突然之间离开家人,踏上了一段充满修行和际遇的冒险之旅的故事。
第一集是剧情铺垫,以孙女的视角插入,告诉大家自己的外婆孙玉萍是怎样的一个人,有着怎样的家庭关系,以及她人生的一些重要经历。
她的一生都在为家人付出,但是却没有得到家人的肯定,生活已经失去了曾经的意义,于是在一次大病初愈后,突然不辞而别,消失在家人的视线中。
第二集开始,便是她游走于城市各地的故事,她遇到了各种形形色色的人,有令人同情的杀人犯,有独立自主的残疾人,还有曾和自己情同姐妹的老同学等等。
每个故事都各有特色,角色设定也非常独特,演员中有不少熟面孔,他们的表演都不容错过,就拿主演闫妮来说,一人分饰两角,表演自然,极具感染力。
姚晨饰演的美红也很有看点,她成功的塑造了一位独立自主、自信敏感的新时代女性,更重要的是,她将残疾人那有点脆弱的自尊心很好的展现了出来。
但相对于爱猫人美红的故事,我更喜欢的是通缉犯廖向梅的故事。
一个辍学打工的农村姑娘,一个可恨又可怜的杀人通缉犯,但凡有过低层生活经历的人,都会对她产生恻隐之心。
我们如此,外婆也是如此,所以,她才会去帮廖向梅完成未了的心愿,这个行为,是对廖向梅的拯救,也是对自己的拯救。
可以预见,外婆的人生会因为这段旅行而发生改变,而她的姐姐、女儿、外孙女也都会受到了她的影响,从而在自己的人生过程中发生巨变。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剧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女性向化,主角外婆是女性,她的家庭成员和亲人全是女性,同时与她发生交集的人物也都是女性。
很明显,这是一部关注女性群体的电视剧,而从主角孙玉萍的人物设定上,可以看到,导演将重点放在了60多岁的退休女性的身上。
在中国,这些年龄60岁以上的退休女性,可以说前半生都在拼搏,她们努力工作,为家庭奉献,照顾孩子和老人,经历过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挫折。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退休之后,她们终于解放了,终于拥有时间和精力,逐渐摆脱生活中的束缚,重拾自己的生活,成为最具幸福感的女性。
《外婆的新世界》可以让我们看到退休女性的独立精神,看到她们如何拓展自己的生活领域,如何去追求自己的激情和兴趣,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推荐大家观看这部电视剧,因为它告诉我们,生活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它能够唤起我们对生命的热爱,也能让我们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
不过,虽然《外婆的新世界》题材努力贴近生活,也将镜头投向了那些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地方,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多少也带有一些奇幻色彩。
所以,我感到有些不解,为什么这部剧要叫《外婆的新世界》?个人感觉,还不如叫《外婆的奇幻旅行》更合适。
抱着这个疑问,同时也为了肯定自己的想法,我尝试去找人工智能ChatGTP寻求答案。
我问ChatGTP:一部关于外婆突然离家出走,外出旅行的电视剧,如果从《外婆的奇幻旅行》和《外婆的新世界》两个剧名中选择一个,你会选那个?为什么?
ChatGTP的回答是:嗯,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虽然作为一个AI,我没有个人偏好,但我可以帮你分析两个剧名的意义和内容。
《外婆的奇幻旅行》的剧名强调了外婆的旅行是一次幻想式的冒险。这个剧名可能更倾向于幻想或者超自然的故事,着重于外婆在旅程中的惊奇和冒险。
《外婆的新世界》的剧名表达了外婆寻找新世界的愿望,这可能是指她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或者逃离旧有的困境。这个剧名可能更适合讲述一位年长者踏上寻求新生活的旅程的故事。
所以,如果想要将故事中更多的元素和主题突出出来,那么《外婆的新世界》也许更为适合。这个标题把重点放在了外婆对于生命和自我的重新探索上,突出了故事中更多更深层次的主题,例如人生的意义,对自我的认知和成长。
无论是选择那个标题,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这个电视剧的核心内容。它们都是相当优秀的名称,具体选择哪个,将取决于电视剧创作和制作团队希望向观众传达的重点和角度。
不得不说,人工智能真的牛逼,虽然它没有给我肯定的答案,但很明显,它比我更懂《外婆的新世界》!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朱敦儒
漫画式的轻松节奏,内核却是三代人的自我寻找。
普通人到底怎么活,这辈子才不算白活?
我们每个人都有思想钢印,总认为每个年龄每个阶段每个性别每个阶级都必须有一种固定的生活模式,困在其中随波逐流。直到某一天面临死亡,才发现似乎没人真的把你的坚持当回事,甚至觉得有你没你都一样。
妈,立个遗嘱呗。
老娘死里逃生,女儿就这么轻描淡写地来一句。
这回,她可算是明白自己在女儿心里算个啥了。
人只有死过一次,才会省视这辈子活了个什么玩意儿。
第一集的孙玉萍,太典型的中国牺牲式母亲,慈母多败儿。对孩子总有种无端的亏欠感,啥都百依百顺,除了吃苦耐劳自我感动,其实并不知道怎么做一个好母亲。没有足够的主见和生活智慧,无法给予孩子更好的建议
女儿要闪婚或离婚,都顺着女儿意,遇到女儿百般指责,只会憨笑逆来顺受。无论任何关系,自我牺牲和贬低换不来爱,只能换来更多的索取和看低。爱是平等的人格交流,这点在中国式家庭关系中尤其难。
真是一部好剧。
千万不要因为题材和故事简介误以为是个沉重的家庭剧。
质感和节奏都很轻松有趣,漫画式的人物素描与故事展开。
今年好剧扎堆出现,令人欣喜。
《外婆的新世界》是一部讲述老年人生活的现实题材电视剧,题材现实但氛围却不沉重,相反有种若有似无的荒诞无厘头。剧中主人公孙玉萍,一个任劳任怨一辈子的受气包外婆,终于通过“晚年的叛逆出逃”来寻找自我,活出了人生的精彩。
外婆的孪生姐姐孙玉兰是个很酷的角色,跟外婆形成鲜明对比,显然对观众来说更为讨喜。她清醒冷静,有情有义却又保持理性和个性,活出了自我。一个真正独立的女性,跟年纪无关,当她意识到生活本身并不是必须要依赖谁的时候,她才真正做回了自己:不需要同情,不需要施舍,拥有独立人格的清醒。
孙玉萍显然在内心深处是向往姐姐的,在旅途中遇到别人问她的过去,她就冒充了自己姐姐的经历,神色颇为自豪。
孙玉萍的冷暖人生充满命运的不幸,也有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逆来顺受,等到她离家出走,我顿时来了兴趣。失踪五年音信杳无,这些年的经历和故事都是通过他人的口讲述,顿时让孙玉萍这个平凡外婆变得传奇起来。
孪生姐姐和外孙女窦绮如福尔摩斯与华生般,通过外婆留下的线索探查她离家的真相,为全剧增添了探案悬疑的色彩。编剧运用了公路片这一独特框架,将日常世界披上了一层冒险的趣味性。在路上遇到什么人,发生什么故事,本身就让人充满好奇。每两集一个单元故事,将悬疑、喜剧、温情、励志和惊悚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恰如其分的和谐有趣。
第一个故事就是杀人犯,背后的故事令人唏嘘;
第二个故事的虐猫犯和前段时间的网红虐猫如出一辙,看似好人的表面下藏了一颗阴冷残忍的禽兽之心。
第三个故事见到熟悉的德华就想笑,隔壁《漫长的季节》刚结束又在这里看到,倍感亲切。
第四个故事很精彩,以为是甜蜜的黄昏恋,却是一个执念太深的痴情种对另一个痴情种的一生羁绊。回忆中看到苗苗还挺惊喜的,她留辫子真的好美,破碎感与清纯感电影感十足,一下带回了《芳华》的印象,苗苗好适合上个世纪的装扮,演的角色总是这么命运多舛。耿乐这个角色的神经质挺吓人的,但细细一想爱一个人能做到这个程度,也是令人佩服。
爱一个人,该放手还是要放手,不然彼此折磨,画地为牢。
最后,本剧的演员表现也堪称亮点。剧中的女性角色塑造丰富多元,闫妮、王珞丹、姚晨、梅婷等实力派演员的加盟,使得剧情更加引人入胜。他们深入挖掘角色的内心世界,为观众呈现出一个个立体、生动的形象,进一步提升了电视剧的艺术价值。
《外婆的新世界》既突破了传统家庭情感剧的界限,又将现实问题与温馨情感巧妙地融合,无疑是一部富有创意和深度的佳作。外婆出走后的故事传递给观众一种鼓舞,让我们意识到,无论年龄大小,我们都应该追求自我价值,勇敢地走出舒适区。就将人生当一段旅程吧,路上遇到谁,都终归有分离的那天。无论目标远近,路途艰辛,走在路上喜怒哀乐都是缘,最终不枉此程。
近期看的剧里,《外婆的新世界》算是我比较喜欢看的一部剧了,主要还是因为题材很新颖。剧集以外婆离家出走为线索,一路上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或救赎,或陪伴,或帮助……透过她的视角,我仿佛也领略了世间百态,人性复杂,也感受到了外婆的自我成长,当然也学会了很多东西。
一、学会如何去爱
外婆孙玉萍的一生很平凡,很普通。
这种普通和平凡使得她看起来毫不起眼,甚至在女儿面前也唯唯诺诺、忍气吞声。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却做出了让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抉择:离家出走。
外婆也有过幸福时刻,嫁给了一个经济适用男,对方很疼爱她。
那个时候她笑靥如花,可是车祸夺走了她丈夫的生命,也带走了她的幸福。
为了让女儿窦晓静能尽快的从失去父亲的悲痛中走出来,她找人换了小房子搬离了旧居;
为了负担女儿读书,她下岗摆地摊卖臭豆腐;
可惜女儿没有考上大学,她托关系给女儿找了个工作。
女儿认识了一个小混混,后来结婚又离婚,女儿成了单亲妈妈,而她多了个叫窦绮的外孙女。
为了生活,她和女儿一起开了一家米粉店,一干就是几十年,外孙女大学毕业了,女儿也有了积蓄可以买新房了,二室一厅,她识趣地提出了习惯住几十年的老房子,不想搬。
就这样,她独自留在了老房子,一个人生活。
一次心肌梗塞,亲人以为她大限将至。
可她奇迹般地醒过来了,可等来的却是女儿要求立遗嘱:房子留给外孙女。
她习惯了对女儿言听计从,自然是按照女儿的要求做了。只是这一次,她也默默离开了,一走就是五年。
五年间,女儿以为她早已不在人世,可来自监狱的一个电话,打破了平静的生活。她们随着线索,一点点地去认识了一个她们并不了解的外婆..........
不得不说,剧里外婆和女儿之间的相处方式特别引人共情。至少,让我感同身受。女儿窦晓静对母亲的怨念很深,她责备母亲没有在她想要结婚的时候阻拦她。
她说,自己年轻不懂事,难道母亲也不懂吗?
她把自己婚姻的失败、识人不清,都怪罪在母亲身上。
女儿教育外孙女,母亲插了一句话。女儿很生气,指责母亲:您没有把我教好,也不要阻止我教好自己的女儿。
她批评母亲:总是好心办坏事。
而母亲在她面前,总是像个做错事的孩子,手足无措,沉默寡言。
这种种,其实是无能者对爱自己的人最常使用的一种手段,叫作发泄,也叫作迁怒。
这种手段,我再熟悉不过。女儿不是不爱自己的母亲,而是女儿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她努力想要改变,只是越努力发现越难,这个时候,她满腹的不满无处可泄,只能在母亲身上。因为她知道母亲爱自己,依赖自己,就算自己对她再不好,再疾言厉色,母亲也会选择默默承受。
当然,并不是说女儿愿意这样做,其实女儿也会在事后悔恨愧疚,这其实与爱不爱没有什么关系,而是懂不懂得爱,如何正确去爱的问题。
就像很多大人会把各种情绪发泄在子女身上一样,成年后的子女也会将各种怨气发泄在老人身上。这种情况在我们的家庭里并不少见。
所以,学会善待爱我们的人、学会如何正确地去爱,这是我从这对母女身上学到的。
二、学会放过自己
外婆的旅程里,最先遇到的人是廖向梅,一个杀人通缉犯。
从这个人的身上,我学到的是:放过自己。
好朋友何欢是为了帮助她而死的,这成了她心头永远无法忘却的伤痛。她省吃俭用把钱留着要给何欢的父母,但两位老人不能释怀女儿的去世,让她不要再来找他们。
她想过去死,但她不甘心。
她在何欢去世的医院里工作,整整两年,她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别人进不来,她也出不去,哪怕遇到爱情,她也认为自己不配得到幸福。
她找到了“杀害”何欢的凶手,等对方出狱后,她一直尾随,直到看到凶手恶狠狠地对待老人,点燃了她心里的怒火,她失手杀了他。
她很冷静,她觉得她为何欢报仇了。
她一路躲避警察的追击,从一辆车偷摸到另一辆车,只是为了去找接受何欢器官捐献的两个人,这是她在医院工作的目的。
当她找到正在打篮球的男生,走向他,对他说:我可不可以听听你的心跳声。你的那颗心是我好朋友的,我想最后听一次我的好朋友的心跳。
当她经过男生的同意,把头靠在男孩心脏处的时候,我的眼泪哗啦哗啦地往下流.......
在寻找何欢眼角膜受捐者的路上,她遇到了外婆。
外婆说,如果何欢知道自己的离开,带给好朋友的只有痛苦,何欢一定会不瞑目的。
外婆成了她的救赎,虽然她在路上被警察拦截了,但外婆代替她去了,把接受何欢眼角膜移植的人的照片寄给了在监狱里的她,圆了她的梦。
每个人的一生中或许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牢笼,或是名利、或是权势、或是恩情、或是仇恨,不管是什么,我们都要学会自救,自我和解。如果自己不走出心的牢笼,人生这条路,只会越走越窄。
三、生活要勇于尝试
在和廖向梅分开之后,外婆遇到了爱猫的残疾人美红,她们一起和虐猫的邻居斗智斗勇演绎了一场“护猫大战”。
之后,外婆遇到了她的好朋友田淑芳。
此时的田淑芳和她的儿子正在热衷直播赚钱。
最开始儿子让梁老师和母亲田淑芳合伙跳舞来博眼球。镜头前的母亲很紧张,总是出错,后来母亲推荐了自己的好朋友,也就是外婆来出镜。
外婆跳舞很有天分啊,和梁老师组CP,数据上涨。
儿子就借机让两位假扮情侣,天天换着法的“玩”。
田淑芳因为儿子对自己的忽视,吃了醋,处处要捣乱。
先是找外婆不让她搬到自己家,再是造谣外婆和梁老师之间的关系,后来在直播的时候捣乱,意外爆款了。
这段剧情看后比较欢闹,除了昔日“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再续前缘外,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看到了老年人生活的多样可能。
谁说只有年轻人才能玩新潮,老年人搞直播,呈现自己那饱经风霜的面容,也是互联网时代的重要一环,即老人家的嬉笑怒骂也能成文章!
如果说田淑芳最早直播扮演蛇精,还有些扭捏。等到外婆一来,这种扭捏的状态便荡然无存。
老人家也能穿着粉色爱心服装炒CP,也能通过拍恶搞视频给观众带去欢乐。田淑芳总是活在外婆的阴影下,觉得对方处处比自己好。可实际上,晚年生活重要的不是向内自省,而是向外探求。
流量好的时候,儿子就开心。流量不好的时候,儿子就丧气。
整个家庭的氛围,都随着直播流量数据的变化而变化。
后来梁老师数据蹭蹭上涨,而他们却止步不前。
儿子很失意,醉酒后说:“从小没有干成一件事,谈恋爱被分手,创业就赔钱,交个朋友还被骗.......”
其实,我们普通人的人生谁不是这样呢?
那些谈一次恋爱就能一辈子的人少,那些创业能成功的更是凤毛菱角,至于交朋友,谁一生还不遇到几个渣友啊,所以结果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体味过程中的千姿百态、五味杂陈。
抓住生命最后的小尾巴,多尝试新鲜的东西,让自己的人生热闹起来,不留遗憾。
之后,外婆还遇到了自己的晚年爱情,哈哈哈,但是爱情也没有阻拦住自己向前走的步伐。这一趟旅程,外婆走走停停,我们跟随她的步伐也体会了各种各样的人生味道,而外婆也在不断的自我成长。当她坚定地拒绝陈同时,和在女儿面前不敢表达自己的人已然不是同一个人。她不是某个人的母亲,不是某个人的外婆,而慢慢地成了她自己。她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敢于去承担,也勇于去拒绝,用爱去放过自己,去拥抱生活。对外婆来说,这次旅程也是一条自我的觉醒之路吧。
那么接下来,外婆在旅途中还会遇上什么人,又会经历怎样的故事,当她站在亲人前面,又会是怎样的状态,一起拭目以待!
外婆的新世界AKA外婆历险记,以单元剧的类型讲述外婆在出走的这五年里遇到的别样女性,为好友复仇的通缉犯、被猫治愈的轮椅女孩、为了儿子拍短视频的老姐妹······让外婆看到家庭以外的世界,不再强调“母亲”“外婆”这样的身份标签,把重心放到“我是谁”上面。以一种带着点黑色幽默的方式去展现中老年女性的另一种可能,从家庭中解脱,所以才会发现新世界是如此浩大,生活可以如此多彩。喜欢闫妮也是因为闫妮身上的真实,她也是更注重“我是谁”,而不是说为了迎合大众的需求去改变自己的形象。认真拍戏,低调做人,敢拼敢演的内娱敢系代表。作为演员的挑战不是要跨界或者走出舒适圈,其实尝试不一样的新角色就是她们的挑战了。毕竟做好自己就是一件非常值得鼓掌的事了。
曾几何时,国产剧的编剧们总是喜欢用最美丽的少女讲述一个最绮丽的故事,而老年女性从来都是不配拥有名字的故事背景板,哪怕是血脉至亲的儿女,都从未认真倾听过的不起眼的老太婆。但闫妮的新剧里,却把大家给外婆贴上的所有标签一一打碎,让她出发时义无反顾。可能只是在一个最平凡的下午,故事的主人公孙玉萍穿着她惯常穿的碎花衬衣和毛线马甲,拎个行李箱离开了这个困住她几十年的地方。这一次留在原地等待被动跟随的是我们,目送那个一去不复返的衰老却自由的背影。而讲述这种生活化的故事,恰好是闫妮的舒适圈,她太知道怎么用自然的演技去生动地讲故事,丰富又有感染力。纵观以前她演过的角色,我也更偏爱她演的一些小人物,说是生活化演技天花板也不为过。
外婆看到天使一样的小孩子下意识藏起了性骚扰的牌子,真的好善良。
预期与成品的一次较大落差。匡扶的原作《纳闷集》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漫画集,编剧+监制的李樯是我私人特别偏爱的一位擅长写文艺青年悲喜录如《孔雀》《立春》等电影佳作的会讲故事的人,演员表里也有梅婷、刘琳、李乃文、焦刚好多位我中意的中生代戏骨。——但,剧是真没那么好看,隔靴搔痒,平庸温吞。
闫妮的第一个老年人角色,真的让人眼前一亮,也是第一次看见国产剧中有如此立体复杂深刻的老年女性主角,姐姐表演加分很多!
说实话,第一集看起来真的有点惊喜,老年人生活状态,以及女性独立和觉醒,观念设定很现代。但越往后其实就有点套路了,说白了,外婆就是那根针,串起了虐猫、直播等当代不少社会热点事件,变成了披着外婆新世界外衣的各种小故事拼盘,反而对外婆的主线叙事有点弱了……不过似乎也可以理解,毕竟这样做起来更讨巧一些。其实,我更想看到家庭生活里意识逐渐觉醒和更多自我表达的觉醒,高于生活的前提还是来源于生活。7分吧
很荣幸参与了该剧的超前观剧活动,看了前两集,总体观感不错,能看的进去。公路喜剧电影里常有,但剧不常有,以女性视角展开的剧更是少之又少。第一集以第一人称旁白的形式介绍人物背景,比较新颖,了解到是漫改以后,这个风格就感觉很自然。外婆,姨婆,妈妈,以及外公爸爸的形象,一下子就立住了,绕毛线,驼背被训的情节,又会让我想起和自己母亲相处的点点滴滴,非常真实。前两集也给我留下了值得深思的问题,一个是父母年迈时如何与他们相处,一个是我们的立法和判罚是否有值得完善的地方,我想为了得到答案,我会继续把这部剧看下去。
华语影视剧的又一部佳作!本片聚焦于各个年龄阶段、社会处境的女性,通过外婆的旅行,展现出了“她们”的故事。全片演员都演技在线,画面温暖治愈,剧情温情而又吸引人。闫妮一人分饰二角,性格截然不同,分寸把握得刚好。“母系氏族”中母女间、祖孙间的亲情关系,和女性间的友谊都所表达体现,镜头语言很流畅!(在这里再夸一下黄尧,演什么像什么,把剧中那个青涩真挚的小镇女孩形象演绎得特别生动)总而言之是一部很好的女性向治愈公路片作品,期待未来大火!
以后闫妮的经典角色要再加一个,外婆值得
母性氏族的叛逆故事 各个年龄阶段的女性都将大展拳脚 本剧有公路电影般的荒诞和黑色幽默 闫妮演的外婆真不错!我们期待影视剧中的女性角色能为现实中的女性树立一个榜样 时代和家庭在女性身上塑造的枷锁要一步一步解开 通过对一个一个问题的讨论和批判
挺流水账的,无功无过的剧情
感觉闫妮在 《外婆的新世界》里的角色变化非常大,从一个“小市民”到一个〝大众演员”,非常有张力!
还蛮期待这类女性题材的,但目前看来有种写命题作文内容不够废话来凑的感觉。
基于对黄尧的喜欢和期待看到了第二集,还是忍不住关掉了,很难看,而且打着女性议题的旗号,就更加让人愤怒,人物浮于表面、剧情缺乏有质感的细节,标签tag堆满,就像自媒体搜索大数据做出来的女性主义话题剧,攫取眼球获得流量,距离真正的女性很远很远。很多人说这个剧主要的问题在于旁白过满,其实那只是表象,真正的问题是创作者没有好好去构建足够典型、足够真实立体鲜活的主角(真实来源于丰富的细节),只找到了“出走的女性”的共性、而没有塑造出个性,这种千篇一律的人物薄得像一张纸,完全不吸引人看下去,更不要说情节刻意追求的一种轻松儿戏感,让人无法入戏。我觉得豆瓣上更新自己出走日记的那位阿姨的故事比这个鲜活多了。不知道这个本子李樯参与了多少?但想想《致青春》写得也很烂,倒也是可以理解了。
闫妮在《外婆的新世界》里的造型和气场其实很有感觉的,超越了我对其他角色的喜爱
没看之前我也没想到六旬老太离家出走这么刺激。
前几集很不习惯这个旁白,后面倒是越听越有感觉了,邓恩熙的声音还挺有质感。
闫妮戏路好宽啊,每个角色都不一样,好多变,这次的外婆真的让人眼前一亮
我真服了,旁白真的影响观感啊,特么整整一集了快,跟特么看满分作文一样。。。。这不就是叙事无能吗?
尴尬的旁白,尴尬的救赎鸡汤。
李樯还是更适合写电影,写电视剧属于自曝其短。电影编剧和电视剧编剧理解的“戏”其实有时候不是一个东西。不知道在这个项目里面几个年轻编剧的参与度,但以往李樯擅长的人物塑造,丰盈的生活细节,漂亮的单场戏,统统都不见了,反而把自己的缺点都暴露出来了。当一部剧不是传统的人物关系变化型,也不是靠悬念支撑的强情节剧,它靠什么吸引观众呢?
稀碎,现在编剧挂个名都不用干事的吗,黄尧加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