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也不过如此。身边人来人往,同时空无一人。身边人声鼎沸,同时万籁俱寂。身边五彩斑斓,同时无限的白,没有尽头的白,没有倒影的白,没有回声的白。
日与夜,光与影,灯红酒绿,繁华扎眼。谈话声,欢笑声,声声入耳,心却无痕。
只有在对的时间才会遇到对的人,不然天天擦肩也只是形同陌路。
我们还不够好,经常一个人,但也可能会像她和他一样,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后找到了自己,遇见对的人。
她和他值得爱和被爱,所需要就是多爱自己一些,然后再张开怀抱去接纳别人和新的东西。
先遇见好的自己,才有能力遇见好的人。
超越爱情但又不是恋人。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耐观影“
现在是凌晨五点半,我失眠了,因为特别想写这篇文章,写给每一个在城市中感到孤独的你。
时间闪回到上周五,这是特别值得纪念的一天,因为据新闻报道,这是法国历时十二年来最大的一次公共交通大罢工,地铁几乎全停。具体什么原因不做赘述,因为和本期主题无关。
但是这次大罢工却也和这部法国影片相关,因为这部叫做《deux moi》(两个我)的法国影片就发生在巴黎,是关于两个年轻人的故事,而且其中很多重要的场景发生在巴黎地铁上,这就产生了一种电影和现实生活的链接感。巧合的是,我就在当天看了这部电影,所以感受会更加明显。
第一个朋友
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完全不知道其内容,因为是被一个朋友极力推荐了,这就引出了和第一个朋友的对话:
她是和我一起学习打网球的小伙伴,我们缘于都有养猫而相互认识。
首先,我看到她看完首映后在我的电影群里对这部电影的评论:
“如果说les chatouilles对我的心灵震撼是深刻触碰灵魂的,deux moi对我来说是淡淡的,轻轻的一直在touch着心。”
备注:les chatouilles中文译名《不能说的游戏》,是另一部有关童年性侵的法国电影,感兴趣可以点击我的短视频收看解读。
然后私下里她又和我说
“等你写deux moi, 有很多可以写的东西”
“大都市的寂寞,人人都能看到自己”
这时我还没看这部影片,但是却被她激起了强烈的好奇心,于是即使在十几年来的最大罢工的情境下也选择了下班去看这部影片。
事后想想,我很理解她,她一定是被影片中所体现出的城市孤独感深深击中了。
第二个朋友
因为周五那天完全没有交通方式,所以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开车去上班,下班后为了选择一个可以免费停车又观影方便的地方,我去了郊外位于78省的一家商业中心,在开车去的过程中引出了第二个朋友。
她是我在法国最亲近的朋友,亲近到可以随时随地去互相倾诉内心的困扰。
开车过程中给她拨电话…
“喂”
“半小时后开车到你家门口,你准备一下出门”
“去干嘛?”
“陪我去看电影。”
“好的,一会见。”
我们之间从来都是这么直接,不需要追问其他信息,因为她对我是信任的。
但是她今年上半年已经完成学业彻底回国了,
所以以上对话都是我脑补出现的,
我最终是一个人去看的电影。
这让我在观影过程中更深刻理解电影中的男女主人公的孤独感,他们住在相隔一面墙的两栋楼里,每天搭乘同一班地铁上下班,有时甚至坐在一起,他们都因为工作压力而失眠,同时到药房去开药,同时去看心理医生,但是他们遇不到对方,即使近在咫尺。
第三个朋友
第三个朋友的出现是通过一番争执,也是电影群里。
她在群里发出的观感是这样的,
“今天看了deux moi, 感觉je m’ennuie!(让我无聊)”
“完全不剧透的情况下告诉你剧情超级简单还无聊,对白也没意思”
然后群里就针对这部电影以及导演展开了一晚上的大讨论。
在后面的对话中,我发现她不喜欢这部电影是因为,里面的场景,人物,事件就像是我们周围的你我他,为何要去看这样的日常电影。
她的理由是充分并合理的,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
“我们是否要通过电影去感受日常生活?”
电影本身是一种非常主观的艺术表达,对观者而言,没有对与错,只有爱与不爱。
我偏爱欧洲作者电影远远胜过好莱坞剧情片,
对我而言,好莱坞剧情片是以剧情架构为主线,里面的人物为辅助,换句话说人物可以随便换,对主要剧情影响不会太大。
而欧洲电影,尤其是法国电影更多情况下是截取某个人物或者某几个人物的一段生活,人物换了,生活也就没有了,人物是电影的灵魂之眼。
就《deux moi》来说,我们要看什么,如何看?
我们看到了男女主人公去药房买药,去看心理医生,用小软件约炮,但是我们不应该只停留在情节本身,而要去看这些情节背后的情绪表达。
我们应该看到男主人公失眠是因为失业而表现出的恐慌,去看心理医生是对自己未来的迷茫却又找不到人倾诉,他尝试去联系以前的同学,却发现即使坐在一起也只能回忆往事,心中的烦恼无从开口;
我们应该看到女主因为要准备工作上的项目汇报而焦虑,从而失眠,因为找不到合适男友的空虚而用小软件约炮,灌醉自己,麻痹自己;
我们应该看到男女主每天宁可在阳台看着对面远去的火车而发呆,也不愿去为了充实自己而参加各种无效社交;
我们应该看到他们每天都会去楼下去买东西时,趁机和杂货铺的老板去聊几句,放松心情,可能这是他们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
们应该看到他们在不同情境下养了同一只猫之后的治愈感;
因为,这一切的一切,
都让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我们自己,
这就是这部电影赋予我们的最大的意义。
在影片最后一分钟,我泪奔了。
因为,我看到了,
“在茫茫人海中,
在遇到生命中的那个人之前,
我们所要做的是,
保持优秀的自己,
爱自己,
因为相遇之后,
我们的全部爱,
将都属于那个人。“
第四个朋友
和第四个朋友的对话是本周一一起看《燃烧女子的肖像》的首映,
她说她最近很孤独,因为搬新家了,很多亲近的朋友回国了,
我回答,你去看《deux moi》吧。
FIN
男主角看起来还不错,女主角长得不讨厌,巴黎的城市景观也足够浪漫而壮观——这些前提让我坐下来接受了两个小时的针对“大城市综合症”和“心理成长阴影”的免费心理治疗,并且效果明显。
一个觉得自己一直运气不好,活着充满负罪之感;
一个害怕再次的离开和失去,总是习惯讨好别人。
餐厅里,男主对名叫“硬盘”的校友滔滔不绝讲的当年轶事不仅不感兴趣甚至反感不安;舞厅外,对屋内人头攒动的舞蹈闪过一秒钟的好奇之后又匆忙逃跑;家庭聚会上,拒绝接受“吃薯条”所象征的表面和谐,却讲出“抑郁症”所代表的内心痛苦,严重地破坏了家人心情和圣诞氛围……这种面对不熟悉、不感兴趣、不想融入的人和事时的内心抗拒和局促不安,确实让我似曾相识——像是参加鸡同鸭讲的陌生人聚会、被迫加入同事间关于育儿和教学的讨论、履行义务一般地回家过年的真实写照。
另一方面,在遭遇妹妹幼年病史的巨大悲怆之后,他一直觉得自己运气不好,无法原谅自己活着,甚至无法原谅同事被裁而自己还“幸存”,一度造成内心恐慌。在心理医生给出“或许是时候,停止这种负罪感了;你绝对有权利活着,你也有权利得到幸福”的建议后,男主勇敢地向一直刻意回避此事的父母喊出了“你们有没有意识到这种沉默多么的让人难以承受”。的确,勇敢面对心结是彻底翻篇的前提,就像了解自身问题是解决自身问题的前提一样——虽然了解之后也不一定能解决。
所以,下面几句谨献给小心翼翼的自己:
去触摸、去做事情,不要害怕去靠近事物、靠近人、靠近生活、靠近女(?)孩子;
说话不要刻意抽离,不要远远旁观,喜欢什么就去做;
要对生命有信心,不用凡事都往坏的方面想;
——此为积极的生活态度,或者说,能让人活得久一点儿的秘诀。
女主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在她的演讲中已经说的很清楚,仅作摘记:
“人离开和人去世一样,都留下一些事情要做。
有时候,脆弱也是一种力量。
这初听起来很矛盾,却可以是战胜癌症的关键。
免疫疗法的目的是激发和强化免疫系统,优势是如果免疫系统摧毁肿瘤,附带损伤就很小;
相比之下,化疗会摧毁一切,危及免疫系统。
如今,我们把癌症视为一种失衡情况而不是一种攻击行为。
任何鲜活的关系都要和外界发生交换;
因此,交换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遇见一个人,意味着找到一个对你有意义的人;
但是,对于人际关系来讲,社交网络是一种最糟糕的发明;
社交软件能让你获得当下的快乐,但这却不是你内心所寻找的。”
最后,在欢快的舞曲中,男女主角相识了。两人都笑了,男主笑得尤其好看——话说,平时不喜欢笑的人笑起来是真的很好看。
所以,结论就是——跳舞吧、拥抱生活吧,即使没有心理准备也能一秒爱上一只“它也太可爱了吧”的猫咪,并给它取名叫“鸡块”。
不要拦我,我要养只名叫“鸭腿”的狗。
最近的天气好热好热好热,天空像一个无边无际的炭盆,里面聚着熊熊的烈火。
其实在忙碌的生活里,很多人的心里也仿佛在被炙烤,是“烤”,不是“烧”,那种闷烫的感觉,那种烟雾缭绕的迷蒙,那种无法言说的难受。
那么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
这部法国电影《某处,某人》里也许会有一些答案。
这是一部浪漫又现实的电影。
他和她都独自一人在巴黎生活着。
他们分别住在两栋不同的楼上,但是楼层紧挨着。我特别喜欢他们的阳台,走出来就能看到远方火车驶过的样子,外面风景空旷,一览无余。
他们的工作也挺好,早上不用起得太早,搭个地铁就可以到达。傍晚几乎是在差不多的时间回来,一前一后地进入楼旁的超市,买些东西,和店主聊天。
他所在的岗位有一些裁员,但他却因为能力出众被安排到了另一个岗位。
她是做科研工作的,她的研究成果被领导看中用于做汇报演讲。
感觉上去,他们的日子过得充实且舒适。
然而,问题很快就溢出水面。身体开始报警,他们的睡眠都出了状况。
有问题当然就得解决,通过吃药可以帮助睡眠。
如今有多少人是发现了问题却选择避而不决的,他们总是觉得过段时间就会好的,他们总是看轻这种不会产生疼痛的症状。久而久之,渐渐就被吞噬。
他们前后脚进药店买了药,然而他吃了药还是没有用,甚至在某一次通勤的途中昏倒了。
她吃了之后也只是指标不治本,精神上仿佛越来越紧张。
于是,他们都找了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其实就是那个陪你聊天,从你的一件件琐事之中去找到你的心结并正向引导你的人。这是我在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才恍然大悟的,我们没有心理医生,我们只有精神科医生,在给你做了一系列很贵的测评后根据你自己的判断来判断你生病了。
然而其实,大多数人都没有生病,人类的身体非常坚强,他们只是在有时候会稍微脆弱一下。他们会有抑郁的情绪,但不会那么容易就患上抑郁症。
他起初在心理医生面前说不出话来,因为他不知道说什么,他觉得自己的事都平平无奇,没有什么值得说的。
而她在心理医生那里侃侃而谈,谈她和前男友的相处,谈自己在这段感情里的卑微和甘愿,谈分手的难堪和不舍。
圣诞节就要到来了。
他回家和亲人团聚,而她目送妹妹的火车离开,依然不愿意去探望母亲。
某一天,邻居送给他一只猫。
他一开始是拒绝的,可没过多久就真香了。他给它喂食,陪它玩耍,抱着它上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鸡块”。
有一个场景特别可爱。表情从来都很委曲求全的他,学着一只小猫的动作在房间门口冒出一个小头又突然躲到门外,然后突然又在门下露出脑袋,满脸笑容地喵喵叫着,然后一步一步地走向床上的小鸡快,轻轻挥舞着扮做猫抓的手,就好像在逗一个小婴儿。
其实有的时候,你的孤独症要是发作了,就可以考虑以动物作伴。不要觉得他们养起来麻烦,也不要觉得他们把家里弄脏了,干净有时候显得苍凉,和动物相处也是一种练习。
但是养动物还是要做好一种心理准备,就是分离后的伤痛你可不可以承受。
他的小猫在某一天突然就不见了,他焦急地在楼下四处寻找,并断定它一定是逃到铁轨上被火车碾碎了,于是他痛苦非常。
然而,他的心理医生告诉他,凡事不要总往消极的方向想。
她为了摆脱情伤,在朋友的介绍下玩起了社交软件,神奇的是她每次面基的对象居然都不假,可是也确实仅止于颜值。她的心理医生告诉她,社交软件是最糟糕的发明。
她在一个垃圾桶旁边捡到了他的猫,并收养了它。
生活依然平平淡淡地过着,不声不响地变化着。直到,发生了一件突发事件。也不是发生在他们的身上,周边的一个小火灾,就突然触动了他们。
他再一次想起来小时候妹妹的眼睛,那个7岁就夭折,从此之后全家人再也不愿提及的小生命其实是他的心结。童年时刻,善良的他感受到的是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深深愧怍。从此这种愧怍就永远伴随了他。
作为未被裁员者,他对被公司裁员的人充满愧怍。他将很多东西都归咎于自己,自己的运气也是伤害他人的利器,所以他不快乐,他活得愁眉苦脸,罪孽深重。
她呢,从火灾中想到了弱小的自己。父母离异,各自都有了自己的新生活。她和妹妹仿佛就像被抛弃了一样,所以她活得战战兢兢,没有自信,所以她不肯原谅自己的母亲,不原谅就是不放过自己。
他和她,其实都很脆弱。然而这部电影说了,脆弱也是一种力量。脆弱,会带来珍惜,会带来新的领悟。
他们当下要做的,就是爱自己。
他,不要再责怪自己。如果在岗位上工作依然觉得愧疚,那就换一个工作。也别着急找不到好工作,我们永远都要抱有积极的想法。
她,要放过自己。她给母亲打了电话,终于面对了彼此。她也打消了通过认识新的伴侣来治疗孤独的想法。
他在隔壁超市老板的建议下,去参加了舞蹈培训。她,也是一样。
然后,他们终于相遇了。
电影的结局,他和她才第一次互相介绍自己。欢快的音乐里,他们握住了手,跳起了舞蹈。
此时的他们,都恰巧找到了最好的自己。
而这样的相遇,不早不晚,恰恰是最美的遇见。
PS.这部电影的现实感就在于都市生活的抑郁情绪和孤独感,而它的浪漫气息就在于男女主人公彼此就住在隔壁,近到甚至能听到彼此播放的音乐。他们经常逛同一家超市,和同一个老板聊天,一前一后走在同样的道路上,在同一间药店买药,甚至咨询的心理医生还是朋友。他丢的猫,跑去了她那里。他们被同一场火灾触动,被同样的脆弱所拯救。然后他们被治愈之后,一起跳了同一支舞。电影在此时戛然而止,而我们知道,甜美的故事即将发生。
我们也期待着,我们的生活就如电影里那样。找到问题,治愈自己。你的问题被治愈了吗?我的问题仿佛还没找到。但是我们要跟自己说,永远都要怀着好的想法。总有一天,你会不再发胖,你会停止掉发,你会无所畏惧。
总有一天吧。
图文并茂请戳公众号
更喜欢 巴黎寂寞不打烊 的译名,也提醒不要被海报里其他的颜色骗了。因为主色调是两个人头上的帽子。 110分钟的电影,50分钟时两人第一次交集,然后没了。62分钟时两人再度交集,然后又没了。大概类型里归为喜剧是导演看观众被撩起又失望很好笑吧。 所以片名的断句是 寂寞 带重音。 爱情片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架空背景,毕竟丘比特蒙着眼睛,不会去管四行仓库保卫战到底死了多少人,心理医生的办公室是不是手术室蓝。 架空不是真的空,因为全世界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都一样,只需做一点本土化的点缀,别飞进太空,都市男女的代入感立刻爆棚。 毕竟是爱情,世界上最感性的东西。感动的人会哭,冷血的人嗤之以鼻。只有好坏两个极端,没有中间路线。 真的很好,省去了抬杠的可能性。夸或者骂,都是随性。也算圆了电影随性的主题。
“遇见一个人,意味着找到一个对你有意义的人;
但是,对于人际关系来讲,社交网络是一种最糟糕的发明;
社交软件能让你获得当下的快乐,但这却不是你内心所寻找的。”
——《Deux moi》
TwoRoads(BandeoriginaledufilmDeuxmoi)音乐:KrakedUnit;Laetitia''Jaeguar''Bourgeois-TwoRoads(BandeoriginaledufilmDeuxmoi)
看城市轻喜剧的话,其实这样的片子就很合适。既能够看到这个城市日常的样子,也能在男女主琐碎的生活中看到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和自己共享着同样的烦恼。这是一个不太用力的电影,以至于在前面的一个半小时主人公都没有‘正面接触’。 可中间穿插着的人和场所却用一种巧妙的方式把他们融合在一个空间。 大家各自在固定的生活圈中重复着不太有前途的日子。童年的阴影,糟心的工作以及始终处不好的亲密关系。每一件都在夜晚戳痛着内心的孤独。独处也好,找一个不合群的聚会狂欢也好,我们不过是在反复验证大城市的那份孤独。这大概就是一种‘城市综合症’吧。不怎么懂得爱自己,的确没办法好好相处。Life sucks, but nothing wecan do.
害怕失去所以总是习惯性的想要去讨好。越讨好越害怕。看着别人在亲密关系中游刃有余,来去自如,而自己却成为每一场用力过猛的笑话。用感情来交换一段关系是否真的值得?城市把大家都蜷缩在狭小的房间里,可即便如此,关上门,每个人都离得那么遥远。 选择速配对象的成本越来越低,只用动动手指就能掐灭一段潜在的未来。即便保持着一定要找到那个人的心态,但每一次判断每一个人是否有意义的标准都仿佛成为一场赌博。社交软件给人带来的快感已经让内心麻痹。而那种上头的状态会让人分不清现实。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John还是Mike都无法带来真正的满足。
男主大概是很多非成功人士的缩影吧。内心压抑着一段往事,觉得自己会给身边的人带来不幸。抑郁,逃避,脆弱都是他身上的标签。生活压抑着他背负沉重的负罪感。所以在和心理医生的对话成了他自我疗愈,与外界和解的探索。有些问题不一定能被解决,但是带着勇气继续生活才是抵抗世界的良药。 要对生命有信心,凡事往好的方面多想想。这样的话虽然听着很俗,但也是无奈情境中最好的选择。
去触摸、去做事情,不要害怕去靠近事物、靠近人、靠近生活、靠近女孩子。
说话不要刻意抽离,不要远远旁观,喜欢什么就去做。
至于我们什么时候会相遇?如果还没有遇上,那就说明故事还没结束。比较喜欢这个轻快的收尾,就是那种你明明知道男女主在电影中一定会遇上彼此,却依然对这个时刻充满期待。只是没想到相遇的那一刻就戛然而止了。 这仿佛是两个自我疗愈的人在找到‘爱自己’的通关密码后才收到了宇宙给他们的嘉奖,于是这份相遇也变得更有意义。
总的来说,这个电影适合较为轻松愉快的氛围。大城市的外来人会更有感触。不仅探讨了人与人的疏离关系,还有人与社区,人与城市的关系。城市对我们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是一个遮蔽风雨的屋檐,还是一个掏空灵魂的冷漠机器。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可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仿佛殊途同归。所以究竟是城市的孤独,还是城市人的孤独?也许都有吧! oh/最后想说的点有关于片名的翻译。原版法语名‘Deux Moi', 直译过来是两个我的意思。中文片名‘某处,某人’,这个翻译很贴合其中的一个场景。但我更喜欢台版的翻译‘巴黎寂寞不打烊’。这个翻译水平高下立见了。 -Fin-
国航看的,温馨有趣的小品,直译是“两个我”吧。两只低自信的隔壁上班族通过心理咨询师一个摆脱前男友阴影,一个摆脱丧妹和“背叛工友”升迁的罪咎感,通过白猫、音乐、舞蹈和街区食品店无数次相连、错过,最终携手的故事。几处剪辑呼应颇巧妙,男主被机器人传送和女主在街头客厅会见网友遭父母撞破两段梦境构思颇巧。声称“我们只卖最便宜的和最好”的店老板俨然社区生活顾问。整体虽不脱法国小资情调,好处是体察人性到位,没有刻意制造巧合,但是也没有“艺术”到让他们最终陌路。
大城市中的饮食男女,都逃不过孤独。
最后他推开了一扇门,她也会走进来。际遇总是奇妙,但每一段都这样浪漫和注定该多好。夜夜夜夜他们相隔几步的距离,丢了、获得的猫咪,来来往往的商店,同一首歌曲前后响起,自己磨砺、抚平抑郁,相见的时候都是接纳爱、自信的模样了
社恐抑郁症版向左走向右走。孤独得明天和今天粘贴复制!孤独得没有目标和希望!孤独得谁都不要接近我!孤独得只要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过活!其实我们就是不咬人的丧尸而已!还好最后男女主相遇了!如果遇不到那个足以拯救自己的人!那么就毁灭吧!
不错过就很好 perfect match
法国版向左走向右走。心理咨询师说的话很老套却也很正确:了解问题并不一定能解决问题,但要解决问题肯定得先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弱点有时会是一种力量。告别不代表忘记。记住过往并接受它,才能好好活在当下。正向思考,你有活着的权利,也绝对有快乐的权利。每个人必须做自己。处理好自己事情前你不会遇到另一个人。如果不多爱自己一点就无法被爱。
你们的温情浪漫治愈,在我这就是清汤寡水。是什么时候开始不接受这份美好的寡淡,是一个让人难过又痛苦的问题。男主很适合这类片子,毛茸茸光亮亮的暖暖的。
想想如果自己是一个自信勇敢的人,应该还是会有很多奇遇吧
先找到自己,才能找到对的人。
《我们俩 Deux》看完后→继续看《某处,某人 Deux moi》:电影于我有种法国版《向左走,向右走》感觉,不过故事的侧重点不是讲述男女主人公机缘巧合的浪漫爱情,更多的则是聚焦两人各自的日常生活,剧情在两人终于相识并结伴跳舞时点到为止地结束,想着后续他们俩若真成为恋人情侣,那只小白猫或许会间接成为两人的“月老”…… —— 力的2020年度十佳电影:《春江水暖》《星溪的3次奇遇》《永恒美人》《酒精计划》《某处,某人》《阳光普照》《别告诉她》《默片解说员》《七个会议》《疯狂原始人2》。
#SIFF2020# 09 喜欢的法式小品 喜欢两位主人公struggle一整部后,最后相遇的瞬间 相遇时已经是摒弃了抑郁情绪从痛苦过去 中走出来愿意乐观积极好好生活的自己弗朗索瓦的演技一直就很好
很妙的孤独患者电影
从他讲妹妹7岁离开开始,整个人都不好了。他们逐渐解决了自己的问题,但是我不能。
属于创意很好,执行起来没什么意思的剧本,看着杂货店老板的那张传单,大概就猜到了这个【向左走 向右转】的故事要如何结尾。
3.5 我想养猫了,很好地讲述了为什么有些人在越热闹的地方越倍感孤独。
hhhh……交友软件是最糟糕的发明!
总结这部电影,是一句很熟悉的话:先遇见好的自己,才有能力遇见好的人。电影110分钟,最后5分钟男女主角才见了面。在此之前,他们彼此过着又孤独又焦虑,又困又丧的独居生活,你能想到的所有无助困惑的状态他们都在经历,因为不懂得拒绝对所有人都好而处处被琐碎羁绊,因为很多事情源于无能为力而假借“社交恐惧”的借口,因为太想有存在感所以更加放大脆弱感……,他们活的糟糕透了,天天失眠,想爱这个世界却又使不上劲,想要表达却又总是沉默在开口的瞬间,好在他们一直都在自我寻找和救赎的路上,最终懂得,相遇的本质是和别人分享那些我们觉得无法分享的事情。“有能力”3个字很重要,电影没有明说。但通常都不是你以为的你以为,遇见别人之前先想想,你让自己过好了吗?如果没有,怎么会保证你有能力接住美好爱情附加而来的束缚与猜疑呢
Histoire D‘un Amour
真实细致描绘了都市年轻人的生存现状。
把“向左走向右走”的故事搬到巴黎,都市疗伤小情趣。男女主角就住在隔壁,有过无数巧遇的机会,甚至拥有同一只猫,然而就是碰不到一起。导演的耐心太好了,几乎是在用锉刀一点点磨掉他们身上的负能量,直到最后两分钟才让他们真正的相遇——而遇见时他们已经是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