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杀马特(smart)
说到杀马特,大概所有人脑中冒出都是土、脑残、不良青年等不好词汇和形象,也包括我
看完第四期谈话后,走进了解了杀马特“教父”罗福兴的过往,我猜想杀马特就是一群像罗福兴一样成长中被忽视得不到父母亲人普通关爱的受到伤害的敏感青年,他们害怕被忽略,所以即使顶着极为夸张的发型走在大街上被嘲笑也无所谓,总好过无人关注,杀马特群体的创立使得这些青年找到了组织,他们那时融入不了正常的圈子,于是聚集在一起抱团取暖
节目最后问到,你愿意有个杀马特的朋友吗?如果放在以前我不说很反感,但最好不要,但现在我认为杀马特只是一种外观打扮,它不足以据此来评判一个人的所有,不能用来否定一个人。
5⃣️心目影院
失明者听电影是什么感觉呢,我想和普通人听书差不多吧,但是普通人能根据书中的各类常见名词和形容词就可以在脑海中描绘出较为准确的客观形象,对于失明者尤其是天生失明或从小失明的人们,他们并不能知道类似飞机这种东西的实际样貌,只能由讲影人用生动形象的描述让盲人们发挥想象的空间,这很心酸,却也很奇妙。
采访中有个盲人爷爷提到了精神歧视,一瞬间就有种感同身受的心酸,凭什么眼睛盲了就要被认为失去精神追求的权利,正常人还不乏浑浑噩噩过日子的,这不正是我们该学习,该帮助他们的吗?
9⃣️待用面
1⃣️1⃣️车祸
1⃣️2⃣️便衣警察
业余抓小偷十八年
这个系列的节目视频非常有意思,挑选的话题很多很敏感,“整容”,“丁克”,“杀马特”“杀猪盘”…一些非常有争议的话题,或是邀请两个截然相反观念的陌生人进行交流,又或者是对大众所误解的事业进行深入解析。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节目的主持人(陈晓楠)真的太温暖了很适合这档节目,笑起来有种被大姐姐关照的快乐~
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杀马特教父的那集采访,“教父”竟是跟我在年龄层次的人,却在当年也能带动一整个中国的潮流,认真设计他的每一个造型作品,也正可能因为是悲凉的出身更加活的通透,他的眼睛里可以看到很真诚的东西,洗刷我之前的刻板印象。
“丁克”那集收集了对丁克各种看法的人,我看到一些言论仿佛说到心坎里,也被那些甜蜜的亲子时光所感动和惊喜。是思想碰撞的一集。
“杀猪盘”我之前有听过但是不怎么了解,通过视频才明白是专门针对适婚的孤独单身人群的一种伤害的方式,既骗钱又骗情…
“PUA”曾经是pua成员站出来说这个话题,真的非常可怕,对人活着的价值有摧毁性的打击,伤害与被伤害都成了一种无法弥补的痛苦,我还是始终相信真诚的东西才能打动人心。
我是三季+特别节目《不可说》混在一起看的。
这个系列形式非常新颖,而且陈晓楠真的很适合这种谈话节目,很知性!
这一季有几个访谈是让我非常印象深刻的 。
第一个是《中国没有杀马特》,可能这是最贴近我生活的一集,初高中的时候杀马特真的非常火,就是又很离经叛道又让人蠢蠢欲动的存在,在杀马特最火的那个时候,我所处的环境是一个你说喜欢许嵩和杀马特是会被所有同学耻笑的环境,但是这两个我确实都很喜欢啊!但是怕被说非主流,也就只能默默关注。看到鼻祖现在的生活,就很感慨,时间总会让我们的生活归于平静。不论曾经多叛逆、多出名,最后还是会回到柴米油盐、人间烟火。
第二个印象很深的是《我把爱人送到零下196°》,我不能理解那是怎样一种感情,能让人死了都不愿放弃,这是真正的至死不渝。不求轰轰烈烈,但求一人一世一双人。
最后一个很让我感动的是《从花臂凶徒到煮面天使》,也许是因为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也有过年少不懂事、模仿山鸡哥的时候,多多少少伤害到了别人。但是社会逐渐磨平了我们的棱角,给我们撒上柔和的光晕。“待用面馆”确实会在很多时候帮助到那些真正有需要的人,但是在大陆很多素质不高的地方,这种做法肯定会让面供不应求。不过我也希望以后我也能开一家“待用XX”店,兴不许就会帮助到一个因为觉得世界冰冷而打算放弃生命的人。
只希望将来心怀温暖,面对世界!
《和陌生人说话》是前凤凰卫视女主持人陈晓楠跳槽腾讯视频后的精心之作。这个豆瓣评分高达9.4佳作,用人性的温情为我们编织了一个大网,网住了一个个在这个普遍缺乏沟通的时代中孤独沉默的身影,在抹去了社会与时代烙印在他们身上的一个个标签后,我们在他们的身影中看到了一丝可能就是节目组想要展现的画面——温情,人性,救赎,宽容,讨论生与死的界限,深思人心间的距离。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是我们从小到大就接受过的教导,这种想法我们深刻的镌刻在脑海中并不断地将它作为人生的经验一般传教给后辈们,似是金规铁律。 在这个每个人都努力将自己展现在镁光灯下的时代,我们浮躁、冷漠,一次次地从一个个的陌生人身边匆匆而过,没有了来自周围声音的乐趣,这让我们几乎丧失了倾听的能力。而这个节目则一反常态,关心起来那些生活中和我们关系平淡如水的陌生人来,他们也许特别,却又是一个个生活在被遗忘的陌生角落,这些来自平凡大众中的小人物在镜头前的紧张、尴尬、矛盾抑或是看透世事后的淡然被真实地展现在镜头前,这些不同于那些已经习惯了被镜头关注的鲜亮形象的小动作,处处展示着这些人的普通与平凡。 他们都是小人物,没有伟光正高大全的形象,那个为父亲出卖自己未来的“孝子”赵勇在节目中说:“我讨厌被打标签,我是个很有瑕疵的人,怎么成了榜样了呢?”他们平凡,正如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生活在这个大世界中的小角色,都是每天为生活中的琐事而奔忙的普通人,关心着茶米油盐,谈论着家长里短。 但他们又是一群不普通的人,生活与命运让他们身上展现出了独特的一面,他们中有曾经犯错的杀人犯,有为死刑犯写遗书的囚徒,有将爱人冷冻的丈夫,有身上带着别人的器官生活下去的人,曾经风靡一时的杀马特教父,还有那些距离悬崖永远只有一步的酒鬼们......形形色色的人们的背后,是我们不曾了解过的真实又无奈的生活。 说实话,这种视角与它的主题很讨巧,在现今社会中,我们确然厌烦了大人物生平经历的狂轰滥炸,而却愿意给小人物留一份细腻与耐心。 在这个喧嚣浮躁的社会中,我们缺少了太多的人文关怀,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拥有着虚假繁荣的孤独者,我们每天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在各种各样的平台上嬉笑怒骂,却不能讲出源自心底的故事,这样的一种孤独,是我们身上的通病。但即便我们生而孤独,却也渴望着与这个世界的拥抱,和倾听。 在现今的平台上,我们见到的视频多是一些夸张博眼球的播主吸引眼球的作品,而访谈类的节目则多是关注那些镁光灯下的角色,他们把采访的角色打上一个又一个鲜活靓丽的标签,用我问你答的方式表演出一个又一个他们塑造的形象,而我们看到的,也不过是一个被精心炮制过的模型罢了。而在这里,你看不到诱导性的问句,没有刻意塑造的人像,却能深入你的心灵,让你在看到这个世界最阴暗的一面的同时,也为你塑造一个供心灵停靠的温馨港湾。 这个纪录片一般的访谈节目,主持人朋友一般的对话,丝毫不生硬,仅仅作为一个倾听者,或者说陪伴者,用平静的目光和平等的姿态和每位讲述者对话,没有居高临下的倨傲,没有努力营造的可怜,只是用几乎不带个人主观情绪地平等交流,我想这大概才应该是属于一个访谈者的合适形象。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能看到那些被采访的人们真正放下内心的包袱,卸下脸上的面具,是平静地讲述着自己身上的故事,那个属于他们内心的独一无二的真诚独白。 正如片头所描述的那样:生老病死,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人生百态的背后,是生活的洗礼,在欢镜听感慨地说出那句:“规则就是敬畏”的时候,才能真正地体会到人类所需要的那种对生命的尊重,在罗福兴承起生活的重担后,被问及为什么不用名气去挣钱的时候,似乎看透太多却又包含无奈叹出的那句:“出名和好感度,还是有区别的”。他们都不是什么哲人,但他们的语句中却总能透露出一丝哲理,也许就像奴隶伊索也能讲出充满道理的寓言,这些属于平凡人生活中得出的小智慧,却是人生中的大道理。 我们每个人都完全不同,为何却又如此相似。嬉笑怒骂后背影中留下的泪,又有几人为此留驻? 这里尊重法律,那些触犯法律的人物终是收到了法律的制裁,他们的表现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对法律的不满,这些人都接受了法律的裁判,他们生活在世人的白眼之下,活在内心的无尽谴责中。 这里敬畏规则,每个人对自然法则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对欲望的敬畏,都是人对规则的敬畏,这些人的敬畏不是惧怕,也不是无畏的挑战,是对生命个体意义的尊重,对人性温暖的关怀。 这里能看到当生命以分秒倒数时人们对世间残存的美好的留恋,不管他们的曾经多么华丽与众不同,终是以相同的姿态退场。 这里展示着碌碌无为半辈子的人看透曾经的可笑与对生活的无奈,无论他们曾经做过什么错事,但愿生活对他们报之以歌。 这里透露着生老病死,喜怒哀乐,爱恨情仇这些人生中复杂情感中的平淡生活。 这里关心每个需要被发出的声音,敬重每一个需要被关注的生命。 这是一种感触,只有用心中最柔软的触角,才能感知到的温暖。 这是一个讲述温暖的栏目,这是一个品读人性的窗口。 你好,陌生人。
1.《猎艳者》
PUA五步法:建立人物形象,颠覆人物形象,建立契约,撕毁契约,情感虐待。
最关键的第一步,你是什么样的人,塑造一个角色。比如帝王、浪子、诗人。
目的仅仅只是追到,把女性当做物品,以个数计量,获得成就感。我认为这是pua最恶心的地方。
恋爱确实需要技巧,单凭一腔真心,获得心上人的喜欢很难。只是有些人把技巧极端妖魔化后,变成了pua。
像极了现在的短视频媒体,塑造一个ip形象,定位受众画像。不过30s的视频,逐帧逐秒都经过推敲。
最后是不会独立思考的用户来买单。
2.《剑桥大学毕业生和400w整容女》
都是美女,一个容貌清纯剑桥毕业的高材生,一个花费400w的整容女。
说实话,难免对整容女生带着感情色彩,认为整容就是坏女孩。访谈到后面,我被说服了,与其说是说服,不如说是征服。这个女生有目标,有规划,行动力强。不知道她有没有发现自己的魅力。 两个人的对话不在一个level。像极了大人和小孩过招。高知女生说不在乎容貌,从头到尾都表现的很在乎,思想太幼稚。
人要承认接受自己的有限,对知识的有限,阅读的有限,承认你整个人就在偏见中。你这一生就在走出偏见。
补标。仅仅是陌生人之间的交谈,镜头前有克制,却仍可以揭开那层隔阂。我们现在缺少这种对话与交流。
都浸泡在生活的苦累里太久了,吸收了那么多雨水,轻轻一碰就碰出泪。
生老病死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每一个生命都难能可贵。冰冻妻子的他说,爱情里没有牺牲她的陪伴就是最完美的回报最怕的不是她忘了他而是忘了自己;杀人犯的他说,付出了代价并不能被原谅背负一生的悔恨也换不回他的重生;给死囚写遗书的他说,因此对规则对生死有了敬畏他们在最后一道晨光亮起时也是想活的
生而为人,常怀敬畏。
五星。很喜欢,各种各样的人。看的王诺诺那一期,结果被吴晓辰圈粉,她价值观真好。节目形式很好。
直视每一个平凡的灵魂
原来杀马特教父罗福兴是这样的,只要来看看这个世界就满足了。这是个多么美丽又遗憾的世界。
竖屏画幅把受访人聚焦于镜头之中,一点微小的表情和动作都能清楚发现,陈晓楠不带情绪的平等式交谈,内容又恰到好处的结束,给“陌生人”保留必要隐私和空间,也让观众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感受和感悟。
挑了感兴趣的看,特好,而且竖屏放映,很妙
这样一个时代,以这样一种平等而不是审视的角度去交流,去沟通,实在难得。这才是一档节目的意义所在吧。
杀马特教主,把妻子送进零下200度的男人。
我不太喜欢她找的对话对象,都是坏事做尽的人,不太真诚的
对于我们看到的各种新闻对于这个时代我们太喜欢用上帝视角看待了,这个节目让我看到的是完完全全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印象最深的就是洗剪吹教主那期最后的几句话打脸多少所谓的“艺术家”。
特别好,特别棒。
今天我的肺还努力工作着,今天还可以吃到酸菜鱼,这些习以为常忘记感恩的事情都被那个陌生人以生命为戒尺衡量过。
看的丁克和生孩子的女性对话这一期,很喜欢42岁的姐姐对她自己人生观的解读。有点共鸣的感觉哈哈哈。我也是丁克坚定主义者
3.5 聚焦边缘化的社会热点人物那些背后的故事,杀马特和杀人犯两集很棒
偶然看到一期,就是杀马特那期,看哭了
追看了四期了,越来越好看。每一期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和感动。就像那些娓娓道来的好电影,没有大明星,没有大动作,但看完后好几天总有一条细细的线缠绕在你心里,让你不停回想某个片刻。
每个人的故事都很特别,整个下来给我的最大感受是:你不是他人,所以不要随便评价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另外:主持人陈晓楠,是我目前看过的谈话类、对话类节目中,最容易让人共情,也最让人赏心悦目的主持人。没有压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