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于我而言不是寻常的一年,这一年经历了很多“砍”,30岁不是那么容易跨过的。虽然内心越愈发强大,泪点却越来越低了。年末迎来了挚友的大片,回想起十年前的冬季,她入围新锐导演计划,满怀希望前往北京,见证了与同样怀揣理想的丈夫一起完成了梦想。心中的喜悦,激动之情难以言说。夏日往日是返璞归真的,我看到了最纯真、最原始的人物内心,看到美好的童年旧物,同样也看到了唯美的画面、色彩,也看到了引我共鸣的岩井俊二…电影随着回忆都回到了过去,回想起太多,太多的往事,电影节奏稳步前进,润物细无声的触动到了我的点,我的回忆… 恭喜你啊,我亲爱的朋友,希望你未来越来越好,希望你的电影越做优秀,希望你永远朝着理想奔跑,永远热泪盈眶…
这部电影很写实,记录的年代感很强,轻松带我入戏,少年时期的友谊最为纯粹,共同的经历也会令人难忘,整个节奏很顺畅自然的勾起回忆,游戏机室,超级玛丽,虾条,租小说,借影碟,古惑仔,港式流行,每个场景都很细腻,时间过得真快,再也不用收藏卡带和cd,小演员也都不错,都能体现人物特性,少年的冲动,懵懂,都是一份珍贵的时期
《夏日往事》影片讲述了90年代少年们的青春懵懂时期在一座小城所发生的一系列关于荷尔蒙的故事。那个年代可能虽离我们比较遥远,不过通过电影的描述,仿佛身临其境,夏日里吹着风扇,吃着五毛一袋的小浣熊,嘴里啃着结冰的旺旺冰,看着租来的影碟,对未来有无限的憧憬!哎,回不去了,青春就这样悄无身息的溜走了~
反馈来自一个代我去看的陌生人视角。
“小镇青年”或者“小镇做题家”也算是时代的一个流行词了,不过所有的青年都是少年长成的,小镇少年的故事比青年更少见到。实际上导演挺刚的,第一部作品就从少年性启蒙往里切,多少也算是踩着了点禁忌。虽然最后是个纯情故事,但是一开头就是十三四岁的男孩子打飞机,还是挺大胆的。
当然诚实地说,这个电影从形式上来说,算不上特别出色,尤其是前半部分,节奏感明显比后半部分要差,有些松弛到难以进入故事状态的感觉。但是从内容上来看,它依然有动人之处。结构上埋梗埋得挺有趣,虽然也知道几个孩子闹不出什么来,但是一直想约女孩看黄片这样的设计也挺想让人看看会如何。盗版时代,玉蒲团盒子里装了纯情如雪的岩井俊二情书,叙事转的有点意思。角色来看,苦瓜身上少年才有的那种凌厉与刚烈,对友谊挖心掏肝的热诚,贫困破败家庭里成长出的不对称成熟与隐忍,对家暴酒徒父亲的宽容,都很动人。比较起来邵杰的小面瓜形象相对比较平淡一些,但是他和小周迅一样的女主一起坐在车盖上,背后是秸秆火堆的镜头很美。
美吗?
也许很美,确实很美。很多美的镜头,但是正是这种美让人窒息和难过。
空虚无聊但是荷尔蒙之下无处用力的苍白青春看上去既惨白又热烈,精神上几乎没有任何打开的可能,没有出路的少年时代似乎是未来苍白的青年时代,乏味的成年生活的一种预演。小镇生活便是如此,即便你从中看到再多回忆,但是如果二三十岁就要被自己的回忆感动了,就更加可悲。生活的真实几乎是在无意识的镜头之下展开的,甚至是导演带着抒情和浪漫去回看的,但是那种渗透在生活中的精神上的匮乏,与鲜亮的夏日色彩,柔美夕阳田野与湖水,构成的是不协调的对照。
封闭性大约是所有小镇固有的特点,生活里所有的元素放在一起构成闭合的环,少年们有限的对外部世界,对成长,对正义,对豪情的想象只能来自古惑仔。一方面这是事实,港片曾经构成我们成长中最重要的精神营养;另一方面,少年那么真那么烈,如同秸秆般炽热燃烧,但火焰中却空空如也,燃尽后也只有灰烬。那美丽的、作为背景的火更像是真实又不详的隐喻,不知道匮乏而热烈的青春,是不是就是未来卖鱼的少年们回忆中的高光时刻。(邵杰被苦瓜生气时候骂为“臭卖鱼的”,苦瓜最后也跟爸爸进城卖鱼了)
因此这个电影作为导演的处女作,既被他的诚意和情怀打动,同时也对这种“内卷”式的创作有些担忧。一个人在创作的时候身体性的经验、自我的成长史是最直接的灵感来源,但是如果不能及时突破这种可能性,艺术上的小镇化也是一种很大的危险。毕竟,波兰斯基二十几岁的处女作,拍的是《水中刀》。期待导演早日突破自己。
最后两个值得商榷之处。第一是结尾,苦瓜在车上如果不看见邵杰用自行车载着英子,更加彻底的相忘于江湖两不相见,也许更美;第二是两个男孩儿的口语“我去”,这个词出现在近几年,而不是故事设定的90年代。
【写在前面】
去年夏天,我在First 产业场上看到一部名叫《三级情书》的电影。
讲两个初三男孩如何费劲心思的借碟邀女孩看片的故事,两个15岁的正处于变声期的男孩子演的好极了,那个被男孩们喜欢的小镇姑娘则像极了年轻时的周迅。这部当时尚未做完后期的电影毛片,也在放映后得到满场掌声,真的是一致好评。
电影的导演名叫孙时,制片人补菀诗玛,他们是一对夫妻,年轻、真挚、有才华。
我就想,这么通俗、有趣、不装逼,不变态,不搞特立独行,老老实实讲好一个小故事的电影,我得参与啊!
结果我就成了这片子的总制片人,陪着片子做完后期,熬过疫情,迎来面对观众的这一天。
就是今天,12月16号,下午四点,请去爱奇艺点播吧。正式片名叫《夏日往事》。
尽管临定档前,我老公还说,明明是部夏天的电影,你们咋就定到了冬天?并且表示气氛不对,反季产品大多是折扣货。我安慰他,没事,大家在最冷的时候看一部炙热的电影,电影里有最真的友谊,最好的哥们,最想追的女孩,最初的家乡。这跟季节无关,我们以情动人。
说到为什么选择网络发行,不走大银幕?实情是,我们上不起大银幕。片子很小,成本小、演员小、体量小。我之前经历过大银幕的“洗礼”,知道这样的小片硬上院线的后果。所以我和导演商量之后决定,我们选择与片子最匹配的发行方式。而最终的目的还是,希望更多人能看到这部电影。
感谢爱奇艺,感谢互联网,《夏日往事》今天能以这种方式与大家见面,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无论如何,电影的最终宿命是被看到。我和所有主创,感谢每一位付费观看的观众。谢谢你们,希望你们喜欢《夏日往事》。
我们下一部作品,再见!
藤井树,2020年12月16日,上海
《夏日往事》
导演: 孙时
主演:付小仙 / 黄晋祺 / 胡洪宇 / 王晓庆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线日期: 2020-12-16(爱奇艺)
片长: 96分钟
电影《夏日往事》原名《三级情书》,是孙时导演的处女作。影片根据张小鲨小说《肉蒲团之2000》改编,填补了国产青春性懵懂电影的空白。
《夏日往事》讲述了2000年在安徽小镇上发生的一段故事。在讲述青春爱情的同时,这部影片也有着许多80、90后的共同记忆。展现了在社会的巨变下,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纯真感情与巨大伤痛。
01
丰富的影片细节
《夏日往事》的镜头之间有非常丰富的细节。
作为时代的亲历者,20年前的流行元素很多人都能如数家珍。
影片中的时代元素对于我们来说就像一个个彩蛋,导演也十分贴心,彩蛋并没有提高观影门槛,这些一闪而过的细节也让观众的观影乐趣大大提升。
以电影第一场为例,邵杰小心翼翼地摸出藏好的碟片准备“欣赏”,他床边的墙上贴满了海报和贴纸:古惑仔、小虎队、王祖贤、还珠格格、七龙珠、四驱兄弟等等。
这些经典形象不仅仅交代了影片的时代,更将观众带入其中,寻找自己青春的回忆。
音像店也是很有时代特色的场景,VCD机的普及让家家户户都能看到当时流行的电影,租碟、买碟回家看也成为流行的象征。
80后90后的童年一定还有印象吧,在家用小电视看盗版碟的时光总是简单而美好。
此外,街机游戏厅中的经典游戏三国志十分怀旧,当年这些小游戏承包了男生放学后的娱乐活动。
小卖部的碎碎冰、小浣熊干脆面也是一代人的回忆,吃干脆面之前先看里面是什么卡也是必备流程。
02
细腻的人物形象
不同于一些文艺片中的角色扁平化、脸谱化。《夏日往事》中的角色接地气且饱满细腻。
两个00后小演员几乎完美地还原了20年前小镇少年的形象,他们调皮捣蛋却又心地善良,去跛子家偷碟发现他喝醉了,还合力将他抬回床上盖好被子。
两人之间的友情随着剧情的发展有起有落,最后苦瓜写给邵杰的那封信既是给兄弟的情义之书,也像是告别青春的一封情书,最美好的回忆,都留给了那个夏日。
小镇姑娘孙英子家境殷实、天真活泼。看似没有烦恼的她其实在家也要面对后妈的非难,这也是她欣然同意到邵杰家看电影的原因之一。
片中的配角也同样可圈可点。
跛子人如其名,因为童年时的意外伤了腿。
虽然自己看着音像店还会写书法,在镇上也算知识青年,却因为身体的残疾找不到对象。他平静的外表下也藏着一颗渴望爱情的心。
镇上的小混混王龙经常敲诈低年级的学生,家里开着彩票店看似衣食无忧。
闹上门去的邵杰苦瓜两人与王龙对打,被王龙他爸发现。
王龙被打时两人才发现其实他也还像个孩子,片尾苦瓜骑车偶遇王龙下煤矿的场面让人心情十分复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
黑帮三哥的手下虽然是个混混,但对孩子也有自己温柔的一面。
初次登场时阻拦苦瓜回家,原本以为是个狠毒之人,后来才知道是为了保护孩子。
苦瓜打坏汽车后视镜后他又一次包庇了孩子,避免他们受到伤害,让人感受到人的善良。
渔村与煤矿,很好地代表了那个年代的小镇生活。 苦瓜跟着父亲离开小镇就像一把剪刀剪开了夏日美好的外衣,露出了成长的苦涩与时代的阵痛。
最后给大家送上这部电影的主题曲:《追光少年》
很真实的一部电影,故事由一个小镇展开,讲述了在以前年代里发生的一些趣事。邵杰在初见英子时怯生生又贼兮兮的眼神;苦瓜反复撩拨邵杰的热辣对白;二人在发现偷来的小电影碟片被混混王龙捷足先登后,要找他干架时飙升的荷尔蒙;在镜头里反复晃动着的少年白花花和矿工黑黢黢的肉体;以及小镇茏葱的田野和粼粼湖光,这些元素已然共同织就了一副性感而鲜活的青春图景。有年少时期对性的懵懂,也有对美好浪漫爱情的向往,挺打动人的。
第一次看一部电影根本不想打分,小镇青年的道义江湖梦,拍的简直是比网大还烂的水平,我也不明白电影为啥还要起个这么文艺的片名,至于什么感动、情怀、青春……我是压根儿什么也没看出来,只是觉得如今还有人拍傻二一样的学着古惑仔这本身也够二的,要是这么看的话,电影局的龙标也太好得到一点了吧……
原片名更有这个影片的味道呀,拍出了90后青春荷尔蒙的感觉,简简单单的故事,挺惊喜在剧情上有一个值得回味和回忆的收尾。年代感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做得很好了,如果要挑一个不足的地方,那就是两个小演员的感觉和口音太像北方人了😂😂😂
導演的童年往事,小鎮的電影情書。「古惑」少年仔的江湖藏在幽暗的錄像廳和影碟店,王晶的《玉女心經》是得不到的慾望,王家衛的《墮落天使》是摸不著的未來,而岩井俊二的《情書》是對回憶的告白。年少不止陽光燦爛,髒話籃球游泳打架,對性和女性的肖想,一切又同無可奈何的現實捆綁。我和愛情在夜色裏騎著單車,你與父親在卡車後遠走他鄉。再次豪氣地喝瓶汽水時,我還會加兩包咪咪嗎,那些人和事就這樣不知不覺地就從生活中溜走,成了成長的藉口。你說青春這部電影真長,可它也嗖地一下就看完了。
小镇上的《夏日往事》再现的是两个少年之间形影不离患难与共的互动关系,作者以此来掩饰艺术曾被商业暴揍过的残酷现实。除了王家卫,导演还看过不少金基德的片子吧?事实上,在玉蒲团里探索自己的欲望乃是误终生的大事,而在童话里寻觅爱情也真是有点蠢哈。相对于港片里的友情抑或《情书》里不痛不痒的初恋,那间音像店里的爱情倒真是「为祸乡里」了,文艺青年的日子想必都曾这般窘迫和苦涩吧。跛子哥收起了毁人不倦的海报,正在向着眼下的相亲对象展示「阴阳调和」的书法,看的出来,导演是带着反思视角,以一种过来人的身份,自嘲地向我们这些正处在发育期的少年人讲诉着曾经深陷《幻爱》中的自己。显然,那种爱情夺走他的一条腿,并使他变成了只能《一对一》单挑「父权制」的跛子。彼此错过的两人天各一方,再见也唯有一句:那个小孩我认识,谢谢你。
三级、情书
沉迷在个人的情怀当中,可惜完全就是部学生作业水准的电视电影!
久远的淘碟岁月,那会也约初恋看碟了,还有发小,只是我们仨看的是徐克版梁祝,妹子前半段哈哈哈哈,后半段流泪,一晃十几年过去了
怪不得总制片叫藤井树呢,原来是这个梗,不过说实话拍的挺烂的。
本来看得很水土不服,但结尾实在是很好(即使有《情书》,但好的部分其实在于邵杰喝汽水的特写以及夜路自行车和小轻卡的剪辑),还是不忍心2星。但我一个淮南人,水土不服也不该啊,因为这拍的就是他妈的淮南啊?我看到皖D车牌,瓦埠湖、九龙岗、化肥厂和洞二小小区(甚至还有贴满小广告的天然气管道),还有老市区的天桥和龙湖公园的摩天轮,甚至还有力道恰到好处的矿工侧写(虽然匪城表现得一般,导演小时候肯定是好孩子),结果你让里面所有人都讲北方普通话和沪普?是不是还有湘普来着?淮河渔民镇你不让他们讲淮南话就算了,淮普从头到尾也就2个人说,这也太过分了,现在我不知道,二三十年前就算是住舜耕那片的,放了学也不可能讲普通话…定位是追忆青春,给过去的情书,名字改了,方言也没有,这完全空中楼阁了
又名“荷尔蒙燃烧的岁月”或“我的一帘春梦”。“小浣熊”“小霸王”“步步高”,打街机、租影碟、看小说,满满的迷影向和回忆杀,淡淡的“食物链”底层的忧伤
小镇少年成长的题材这几年在电影节上都泛滥了,不是根本没有叙事能力只落入情绪表达,就是带着强烈的直男癌色彩。这个片子让人眼前一亮,虽然还是有些质拙,但可以看到满满的真诚和情感。叙事的完整度很高,节奏把握上虽还有缺点但瑕不掩瑜。最重要的是导演保持了情感节制,尽量做到了对女性的尊重,真实又浪漫。全体演员都演技在线,两个小演员尤其棒。
我也曾在夏日的小镇独自踩着单车去租碟,那已是十多年前的夏天。后来你载着女孩,我爬上卡车,我们在夜色中分道扬镳南辕北辙,想起来有种不明所以的哀伤。
三星半。结局有点感动我,先说前面铺陈的情欲,意思达到了,但影像没达到,比较像是喊口号,但事情集中在这么几天之类,也表达了那种无处发泄的精力,零零散散的就来到了电影结局,结局是一个强大的互文,苦瓜走时留的邵杰表达兄弟情的信和邵杰带英子看片本来以为是三级片最后反转是情书,这个对照里又用了一个倒叙,先是告别垫起情感高潮,后是反转出现情书的片段更加推上去一层,细节也很丰富,那句经典的对白お元気ですか被搭配用得恰到好处,如果说整部电影就是为了这最后情书的运用,我觉得相当成功。这部电影也让我想起了我的初三暑假,因为考上了自招的重点中学的实验班在家无所事事,也是在看碟中度过,是往事,也是往事塑就的自己。
为啥淮南人港沪语,说明白完真的占领魔都啦?拍得还不错,比这两年那些吹得上天入地的青年影展垃圾好…原来这片原来叫三级情书,多美好
DVD,录像厅,街机,《圆月弯刀》、《三国志》,随身听,青春,成长,友情,懵懂与骚动,关于少年的那些往事。
小镇少年,租VCD的时代,约女生看三级片,最后变成了看《情书》。比很多上了院线的青春片都好看。付小仙长得也太周迅了,终于见了电影作品,未来可期。
FIRST上看到的最喜欢的一部,制作有瑕疵,故事很好。中国市场鲜有这种片。warm
青春,欲望,友情交织在一起的难忘青葱岁月。尤其片中三位年轻演员表演上佳。本片许多的场景,音乐,道具,台词也让很多80后90后有共鸣。
拍青春期少年追少女的那么多,这部还是拍出了一些新意,也不矫揉造作。三级片最后变成《情书》很妙,同时又收到了最好朋友告别的“情书”,成长就是苦涩的甜蜜。
白瞎了反复被cue的“玉福团”,结果就是个央六质感的故事片,文艺片拍成这样就太老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