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贝尔·于佩尔 一个既熟悉又有点陌生的名字…
陌生是因为从影50年的她,如今才为大众熟知。
来自法国的她早年就作品无数,各大电影节奖项没少拿,但累累成就早已成为了过去的记忆…
熟悉是因为60多岁的她步履不停,每年都会有新作问世,尤其是2016年和导演保罗·范霍文合作…
一部[她]让于佩尔拿下金球影后,又打入奥斯卡!
她饰演了“单挑”强奸犯的大龄单身女性,离奇人生和复杂现实塑造出的另类女性,让人印象深刻。
高产的她今年又有新作 ——
遗孀秘闻
Greta
遗孀,丈夫死后留下的妻子。
于佩尔这次饰演的Greta就是这样一个女人,丈夫离世,女儿远行,空留她一个人独居纽约…
没有年迈多病的老年残喘…
她的生活井井有条,来自法国的她把房子装成古典风格,弹弹钢琴、听听唱片、烹煮咖啡、享受美食…
生活,简单而精致。
在穿衣打扮上Greta也毫不流俗,典雅而内敛…
但论时尚程度,她却堪比教科书,出门买个菜、遛个狗都可以拍出比肩模特的时尚大片!
Greta的生活简直就是理想中的晚年啊…
但别急着羡慕,片名后半部分“秘闻”二字瞬间转变气氛 ,精致的人设之下似乎有着 ——
不可见光的秘密!
华丽的皮囊,裹着的却是病态的灵魂…
名为Frances的女孩揭露Greta的真面目 ——
由“超杀女”科洛·莫瑞兹饰演的Frances刚经历丧母之痛,在纽约生活的她就像“破产姐妹”的现实版!
上班,下班,两点一线枯燥着生活…
某天Frances在地铁上捡到一个精致的皮包。
顺着身份证,她很快就找到了皮包的主人 ——Greta
一个是独居的空巢老妪。
一个是缺爱的年少灵魂。
忘年交Frances 和Greta互相敞开心扉…
年轻的Frances帮Greta领养宠物、教她使用手机,而年长的Greta则带给Frances久违的母亲般的疼爱。
一来二去的交流,两人羁绊渐深!
然而“半路母女情”还没出蜜月期就被打碎 ——
Frances在Greta家中惊讶的发现,她遗失的皮包不止一个,而且每个都标注了送还者的姓名与电话…
Greta似乎在靠这种方式骗取他人的感情!
这诡异的行径吓得Frances赶紧逃离。
经过了解后她发现Greta的丈夫早就去世,所谓留学的女儿其实已经自杀,而这个看似慈祥的女人…
其实是个彻头彻尾的 —— 控制狂!
还没轮到Frances反映过来。
疯狂的Greta就开始了“口香糖”般粘人的跟踪…
电话短信骚扰,送花送信示好,跟踪Frances工作生活,甚至当Frances拒绝后还破罐破摔的大闹一场!
笑眯眯的“慈母”瞬间成了变态的“怪阿姨”
而当跟踪已成为家常便饭…
怪阿姨Greta使出了更阴险的方式 —— 密室囚禁!
眼看于阿姨在[遗孀秘闻]里再次演绎“另类而变态”的角色,不得不承认,花甲之年的她爆发力依旧强悍…
无论撕逼,还是肉搏都行云流水!
即便是超杀女科洛·莫瑞兹这样壮硕,都无力对抗。
影片中的于佩尔几乎展示了所有“华丽”的侧面…
来自法国的她没有过分逆龄的容颜,但却丝毫掩饰不住她的漂亮和优雅,那种态度令人侧目和艳羡。
同时她也完成了“疯魔”的表演 ——
Greta把Frances囚禁后露出了“疯狂的母亲”真实面目,她强迫Frances学习钢琴和法语,做不好就惩罚…
此外她还继续引诱其他少女上钩!
(防狼还不够,还得防阿姨)
控制欲到高潮时,她甚至随着肖邦的曲子偏偏起舞…
这变态劲儿,几乎冲出屏幕、打我一脸!
于佩尔的表演没有因为年龄而逊色…
但这部[遗孀秘闻],却远没有获得预想中的好口碑。
影片在豆瓣和IMdb双双以6.1分擦线及格,而顶着跟踪、囚禁、姬情的噱头,却没能拍的精彩!
剧情平铺直叙的方式,几次将悬念破解…
这样的叙事上让观众防备感降低,当观众都能猜到故事将会如何发展时,就少了意料之外的细思极恐。
而于佩尔和超杀女的合作也毫无火花! 虽然可以说是“双女主”设定,但显然于阿姨骨子里的欧洲艺术片技法和好莱坞的小妞电影鸿沟难平。
表演风格的差距,让对手戏莫名尴尬…
最后的结果就是…
明明能拍成艺术惊悚片,最后还是沦为了B级片!
为了保住恐怖片“R级”的标签…
甚至还硬为于阿姨安排了一场“断指流血”的镜头!
尽管影片最后的呈现多少差强人意…
但依旧值得一吹的是 ——
无论影片最终成绩如何,于佩尔出演的这些另类角色毫无疑问的是为“美人暮年”打开了一扇窗…
谁说年龄大了只能演夕阳红呢?
只要心态依旧昂扬,大把的角色还等着去塑造呢!
伊莎贝尔·于佩尔演绎这类精神变态的角色可谓得心应手,简单的一个眼神或表情,即便是不动声色地站立,都能给人咄咄逼人的气场感,以及营造出让人背脊发凉的惊悚气氛。这感觉像是于佩尔忠实影迷创作出来的剧本,因为片中不少片段可让人回想起她过往经典作品里的灵光时刻,严厉训斥超杀女一幕恍如哈内克的《钢琴教师》上身,而高潮一段毒杀警察后,踮起脚尖手舞足蹈的情景则对应着夏布洛尔《冷酷祭奠》里虐杀中产家庭的喜悦刻画。
然而,这部电影的核心主题却是模糊不清。导演尼尔·乔丹一向擅长刻画社会边缘角色,融入复杂的政治文化背景,以凸显出在时代洪流之中人性的坚韧及独特的一面。然而这部影片的主题却令人极其迷惑,从文化熔炉(纽约)里异乡人彼此之间寂寞心灵的碰撞与开启,到母女扭曲关系的投射;从精心设计的心理惊悚悬疑剧,到近乎失控的奇情虐杀片;从现实主义风格的都市单身女性生存警示录,摇身一变成为暗黑成人重口味童话。情节始终周旋在几种不同类型片的错位间隙里,表面看来噱头十足幽默风趣,实质上却是东拉西扯的敷衍之作,即便有影后撑足全场也难逃烂尾的结局。
从小我们都被教导:“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给警察叔叔手里边”。
当你在路边捡到不明财物,你会选择偷摸地留下,或者交给警察叔叔,还是亲自送还给失主?
拾金不昧是优良美德,但是亲自送还失主有风险,切记!
在这部电影《遗孀秘闻》里就有归还失物的完整错误示范。
弗朗西斯,一个孤身闯纽约的女大学生,和闺蜜合住在公寓,每天搭乘地铁往返于打工的餐厅与公寓。某天夜里,弗朗西斯在地铁发现一个价值不菲的绿色手提包,她第一时间拿到失物招领处,发现工作人员已下班。打开手提包,翻出里面有失主的证件,这是格雷塔女士的失物,善良的弗朗西斯决定亲自归还失主。
弗朗西斯来到格雷塔家,当手提包出现在格雷塔面前,这位风姿绰约的中年女子表达了真挚的谢意。因为有着相似的经历,两人在格雷塔家里由陌生的客套到倾心相谈。
弗朗西斯相依为命的母亲在不久之前离世,因为家庭不和睦,她搬离老家来到纽约,因为时常想起母亲,她内心始终郁郁寡欢。在与格雷塔的交谈中,得知她的丈夫刚刚离开,唯一的女儿在法国求学,一个人在纽约的格雷塔时常感到孤独。
都说孤独的人容易互相吸引,弗朗西斯和格雷塔一齐逛街、一齐吃饭,感情迅速升温。格雷塔经常要确认弗朗西斯真的依赖着她,弗朗西斯也真诚地表示自己就是一块口香糖,特别粘人。
但是这一对忘年交并没有向着我们以为的方向发展。
一次,两人在格雷塔家做饭,弗朗西斯在翻找蜡烛时,发现同样的绿色手提包塞满了整个柜子,每个提包里都有格雷塔的证件地址,每个包外都贴了一个名字,其中一个贴上了——弗朗西斯。
惊慌失措的弗朗西斯逃离了格雷塔家,并向闺蜜说出自己发现的一切。此时的她想起和格雷塔相识以来闺蜜的各种提醒,终于决定和格雷塔这个可怕的女人划清界限。
如果以为故事就这样结束,那就太傻太天真了。真正的高潮现在才开始……
自从决定不再和格雷塔有任何联系,弗朗西斯就拒接电话、不回短信,各种躲避;然而,这位满脸慈爱的老母亲格雷塔绝不会让这个需要关爱的女孩逃出她的魔掌。不停电话、短信攻击无效之后,格雷塔一动不动站在餐厅外面看着工作中的弗朗西斯,悄无声息地尾随下班回家的弗朗西斯,直到她对弗朗西斯的无情忍无可忍,迷晕女孩带回自己的家。
弗朗西斯失踪了,格雷塔却用弗朗西斯的社交账号发布着出外游玩的讯息。当其他人以为弗朗西斯在外度假的时候,这个可怜的女孩正在格雷塔家里被当成女儿练琴、吃饭,任何行动都要听从“母亲”的指挥。
每一次试图逃离,都以失败告终;就连唯一一次被营救的机会也被格雷塔扼杀了。
弗朗西斯究竟能不能逃脱魔爪,自己去看看电影吧。
以前关于禁锢题材的作品,大多是男人禁锢女人,这次主角换成女人还是比较新颖。然而编剧似乎低估了观众的能力,尽管在戏中有设计一些反转吸引观众,但是中段的故事情节太过平铺直叙,完全没有惊悚片该有的样子。似乎导演也有些微力不从心,好不容易找到于佩尔(变态女人专业型演员)和莫瑞兹(超杀女)这种演技和话题度都具备的演员,却没有呈现出一部惊艳的的作品。
不得不说整部电影都是于佩尔的个人秀场,她的眼神、小动作都把格雷塔这个内心偏执控制欲极强的女人诠释地淋漓尽致。
当弗朗西斯趁格雷塔不备,切断其小手指后,格雷塔不慌不忙奋起反击,将弗朗西斯再次锁住;自己拿出止痛针刺入断指,一边呻吟一边淡定注射,那个淡然处之的神情,就像是断指不是自己身上发生的事一样。
私家侦探依循线索查找到格雷塔的住处,弗朗西斯发出声响求救被格雷塔播放唱片掩盖,假装是屋里猫咪捣蛋发出噪音;侦探听着寻找猫咪的格雷塔脚步声远去,开始在屋内寻找弗朗西斯,就在即将打开禁锢房门时,光脚的格雷塔拿着针管扎入侦探的颈脖,侦探瞬间倒地。此时的格雷塔竟然伴着音乐,光着脚跳起了轻快的舞步。
于佩尔,的确是这部电影唯一的光,其他演员被映衬得黯然失色。
从《钢琴教师》、到《她》,再到这部《遗孀秘闻》,我就想问问于佩尔女士,你是怎么让我们对这些角色又爱又恨,欲罢不能的呢?
公众号:紫式杂谈
“他们陪伴你,又匆匆离去,那些我们深爱的人。”
当影片《遗孀秘闻》中弗兰西丝听到格雷塔说出这番话,在李斯特钢琴曲的优美旋律里,她年轻的心突然间被触动了。
我们的生命中总会有挚爱的人,对弗兰西丝来说,那是她去世不久的母亲。
弗兰西丝的饰演者科洛·莫瑞兹,展示着与她在《海扁王》中超杀女角色截然不同的一面。
她很好地演绎了一个脆弱女孩的状态,安坐不动时,眼神仍然可以透出动人的忧伤。
格雷塔(伊莎贝尔·于佩尔 饰演)弹奏的乐曲名字叫《爱的梦乡》。
“那是留给我们全部的爱,一场梦,一场回忆。”
她克制着伤感的细语,直击弗兰西丝难解的心结。
那难以承受的亲人永不再见的哀痛,无法化解的失去依靠的孤寂凄苦。
这时,谁能不会与眼前的这个人心意相通?
然而这个看上去的互相取暖的温馨场面,在其背后只有阴谋。
表面上是女主捡到手提包归还失主,但实际却是傻白甜(弗兰西丝)被老戏精(格雷塔)诱入了陷阱。
上了年纪,风韵犹存,格雷塔像所有优雅的女性一样,散发着知性亲和的魅力,或者说是欺骗性。
法国影星伊莎贝尔·于佩尔的形象,非常适合这种有气质的女性人物。
进一步展现格雷塔的精神病态,对于在表演上获奖多次(包括威尼斯、戛纳电影节)的她来说,绝对可以做到驾轻就熟。
面对这样有魅力的年长者,跟所有被骗女孩一样,弗兰西丝轻易就被素昧平生的格雷塔折服,愿意陪伴这个结识不久的忘年交排解孤独。
然而不是所有的女主,都能遇到卡罗尔。
直到被格雷塔完全捏在手心里,弗兰西丝才明白那端庄外表掩盖的可怕真面目。
格蕾丝迷惑别人的假面,是她用来构建自己梦想世界的工具。
弹奏着《爱的梦乡》的同时,她一次次试图搭建自己的梦乡。
在那个她想象的国度,她是主宰一切的王者。
不管是萍水相逢的弗兰西丝,还是亲生女儿妮可拉,以及所有曾被她控制过的那些女孩,一言一行,都要服从她的旨意。
她们应该百分百顺从,不需要有任何质疑抗拒,因为那是她给她们做出的最好的安排。
她认为一定是这样的,因为她爱她们。
格雷塔无比相信自己拥有爱的能力,就像她在厨房轻声的喂弗兰西丝喝汤,如同这个姑娘就是她的女儿。
然而真实的情况是,她的女儿妮可拉,因受虐待,不得不接受心理治疗,最终还是没有得到拯救。
单看外表,格雷塔无疑是那种出得厅堂,下得厨房,持家有方,处事得体的中产女性。
她努力将生活过得尽可能精致。
尽管只能栖身在破败的房子里,美食、咖啡、钢琴和音乐仍旧一样不能少。
可惜这只是表象,用来掩饰她内心的自卑和窘困。
越是出身弱势,她越渴望成为受欢迎的,有格调有品味的人。
然而她挣扎半生,也未能如愿跻身主流社会。
所以女儿妮可拉成了她唯一的指望,想要孩子延续自己的努力。
她认定这是最好的出路,也是身为母亲能够给予的最大限度的爱。
这种左右别人的爱,必然强势不容拒绝,不管妮可拉愿不愿意接受。
哪怕这个女孩,会因此练钢琴练到双手流血。
妮可拉最终恐惧成疾,心理治疗也无能为力,直到死亡方才让她解脱。
而弗兰西丝,不过是妮可拉的替代品。
自以为是的爱着别人,也会自以为是的去索取别人的爱,格雷塔一直都在这样做。
冷硬的格雷塔,同样也需要被爱的暖意,不想失去别人的关怀。
当弗兰西丝看破这场欺骗游戏时,格雷塔像抓住救命稻草那样,百般恳求这个女孩回心转意。
可是一旦弗兰西丝去意已决,格雷塔就会在失落的愤怒中走向极端。
她的爱其实不过是极度自私的心理情结,根本不在乎他人包括家人的感受。
即便伤害所爱的对方,也会在所不惜。
骚扰跟踪,私闯民宅,在公开场合歇斯底里大发作,直到绑架弗兰西丝,格雷塔无所不用其极。
她执着地认为,这个女孩属于自己,自己才是最合适的“母亲”......
假如《遗孀秘闻》有一个黑暗的结局:
弗兰西丝和之前的女孩一样,无望的挣扎后仍难逃厄运,在这个世界消失得无影无踪。
格雷塔继续游走在都市,寻找下一个猎物。
这样,明显对观众更有冲击力。
但是大家最终看到的还是一片光明,尽管编排得有漏洞,收尾牵强。
这部电影的立意很好,主体情节起伏转折演绎得不错,演员演技也基本到位,可惜剧情设置仍少了一些力度,不够撼动人心。
不过结尾处的处理,还是给人留有一些余味。
被控制住的格雷塔,依然欲奋力挣脱。
在她深不可测的破坏力面前,正常人的防御其实脆弱不堪。
或许很快,潘多拉的魔盒会又一次打开,格雷塔式的阴魂,将继续以爱的名义,伤害我们的生活。
爱意是人类最美好的天性,但一旦畸变,它也是最残酷的心魔。
比想象好看,颜值也有,演技也有,剧情凑合着打发时间也不错。女一很适合演各种强悍的女性角色,气场撑的起来。最后闺蜜救命女二的bug也是挺无语。
前半部比较紧凑,剧情推进较快,大约三分之一处女二就觉察到了女一的反常。之后情节放慢,吸引度下降。最后结局必然是女二逃出生天,女一一败涂地。好奇,能不能女一得逞,女二就此“拜拜”的剧情呢?毕竟生活没有这么多幸运的胜出。
记得曾经在某处看到的一句话说“最恐怖的恐怖片,往往在最日常处做文章。”
比如:镜子、壁橱、床下、马桶,还有著名的电视机。
本片之恐怖,在于可怕的跟踪者。
害怕工作之余往窗外瞥一眼看到有人冷冷的盯着你。
害怕晚上独行时背后有人悄悄的跟着你。
害怕电梯一开门有人早已在那儿等着你。
害怕有人阴魂不散执着的要粘着你。
还有被关在黑箱子里动也不能动。
有谁不害怕这些呢?
更可怕的是有人在餮食你的恐惧,你在颤抖,她很享受;你在挣扎,她给你伴奏……好多次,我感觉于佩尔阿姨瘦弱的肩膀映衬的她的头特别的大,身子特别的小,恍惚中觉得是被软件处理过的大头娃娃,在皱纹之下平静的表情,看似疯狂,实则清醒,她不是失控的疯子,而是有预谋的变态,细思极恐。
片中最可怕的一幕,是跳着碎步舞安静又迅速的靠近侦探,一针即中。冷血的爆头之后,丑陋的舞蹈着离开、又返回。那一幕,她的动作像是活过来的提线木偶,不协调、僵硬、阴森。
这个片子确实有很多bug,但是确实很恐怖。
你说,那个铁塔,会滑落吗?
一个很大的bug是,阿姨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多包包啊。
丝袜齐膝裙踮起脚尖于地板上,手提左轮手枪伴着肖邦曲跳舞,最佳镜头!尤其是枪杀一个男人后,表露出的诡异喜悦感,病态心理的捕捉委实巧妙。梦境的三反设定,优秀!导演功力尚可,于阿姨演技收放自如,超杀女反而因为过于“夹紧”显得束缚。
2.0/5.0 两星全给演技……这电影真的是……另外就因为电影标签里有惊悚不代表观众就能承受你预告片温子仁的恐怖片预告
名字翻译得太误导人了,跟遗孀没任何关系,一开始我以为这是卡罗尔的套路,我也想和漂亮寂寞的五十岁阿姨date,后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心疼李斯特。
psychopath演得很入骨了……
Chloe Grace本人坐在台下一起看了全场,恐怖情节全场观众都在笑场,不知道她会不会觉得尴尬…Neil Jordan这次恐怖片尝试不太成功啊。
Maika最后的复仇,赢得了在场观众的掌声!
看时笑过气,看完透心凉,真•夏日纳凉电影。不要和老阿姨说话,更不要迷上她。
有我喜欢的监禁戏,可惜拍的挺枯燥,而且娇小的于姨调教膀大腰圆的科洛真的很有笑点啊。我们女主真的是一个心肠很好的姑娘,被怪阿姨骚扰的情况下,还有会关心怪阿姨家狗狗的安危……(褒义233,不过这么善良的姑娘很需要一个神勇聪明的闺蜜照看着她才行。Chloe加油瘦回去啊!!!
史上最帅闺蜜!闺蜜出来的时候拼命鼓掌的我!
于佩尔总是演凶恶老妇,却完全不用担心被定型,下一秒转身演慈母也完全不会出戏那种,大概这就是真·伟大的演员(当然也有可能是我真·粉丝滤镜障目)。这个故事虽然非常无理取闹,也非常disturbing,但仔细想想处理得还挺有意思。比如虽然设定在纽约,却把地铁站,公寓楼,街道等全部架空重搭,让人知道这是纽约,又能断定这根本不是纽约。整体有点像对纽约的一种邪恶幻想,既有外来人的,也有纽约本地人的,交织在一起的诡异混搭。每个孤独的人房子里面都藏着什么呢。好了,我承认我粉丝滤镜太重了。这个片子挺一般的,看完很可能会骂人那种…
前20分钟交代前提 后20分钟进入高潮 中间略拖沓 于阿姨演这类角色已是王者水平 可惜带不动其他青铜选手 以及我的超杀女可不可以不要吃了 如果是社会主义姐妹情可能剧情会更吸引人(sorry
哈哈哈哈你们为什么要求这么高!就看得很满足啊,一个饥渴过度变态老阿姨要拉上年轻小姑娘先做朋友后做女儿,做不成就杀掉寻找下一个,看到于阿姨演一个纯粹的变态活久见啊!剧情就还挺紧凑啊有几个镜头真被于阿姨快吓死。以及最后麦卡的复仇太痛快啦。谨记不要在地铁上捡任何东西!不能直视这种包了。
喜欢女主朋友,一开始出来婊里婊气以为是个送人头的金发蠢妞,哪知战斗力爆表,女主才是大蠢逼。
于阿姨演变态还是很棒的,掀桌场景可做meme
为了吓人而吓人,为了猎奇而猎奇。唯一的takeaway是,远亲不如近邻,平时要对室友好一点
用于阿姨自己的话:She’s a monster! 足够总结这部电影了。电影其实挺扯淡,但看于阿姨演这么个变态,莫名的好喜欢,三星全给她。
《浅论补刀的重要性》
如果psychopath換成Cate Blanchett 那麼估計超殺女不想逃離 劇情應該是禁室培慾 and then kill me softly 哈哈哈哈哈
50/100 设定有趣味,可惜执行的马虎,剧作写得相当懒散,主要人物、次要人物设置模糊。可能因为找来于佩尔不容易,所以戏全在压反派的线上,主要人物的亲情线完全是废掉的,到最后也不能使得观众发生有效的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