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映的俄罗斯电影《危楼愚民》(The Fool)获第67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Locarn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金豹奖(最佳电影)提名,天主教人道精神奖和堂吉诃德奖特别提名奖。影片叙述了一名俄罗斯普通修水管技术工人,为了拯救危楼中的住户,深夜到访市政官府汇报危楼情况,竟然牵扯出全面溃烂的腐败体制,导致两名官员被枪杀,成为邪恶体制的替罪羊,市长带领剩余官员一起烧毁相关文件。水管工亲历两条生命如何在一夜间化为乌有,死亡与他擦肩而过。在风雪交加的深夜,他的脚步坚定,毅然决然走向那栋危楼,走向危楼里的800多位住户。
人民在这个国家什么都不是。这个国家只分两种人,一种是夜夜笙歌的贪官污吏;一种是食不果腹,露宿街头的人民。然而,这个国家只容许一种人存在,那就是官员。为了不像猪一样活着,水管工于后半夜进入危楼,挨家挨户去敲醒熟睡中的居民,喊他们赶紧离开大楼。天亮了,在俄罗斯冬天的早晨,他全身湿透,如释重负走出大楼。楼没倒下。他被群殴在地,遭致欺凌。
腐败的体制,万恶的人性。
危楼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半个世纪没有维修过,裂缝从一楼一直延伸到九楼,整栋大楼已经倾斜,摇摇欲坠。根据修水管工的知识和经验,危楼熬不过一夜。他连夜向市长汇报,正好遇上市长在官府举办生日宴,热闹非凡,一边歌舞升平,一边歌功颂德,还有喝不完的酒。面对800多条人命,市长说:“我不怕他们一个个死去,就怕800多人一起死。”好聪明的市长,老百姓一个个死去,是国家不可抗力因素造成;800多人一起被压在大楼下,那是重大事故,属于刑事案件。从市长到官员,没有一人第一反应是如何采取紧急应对措施,反倒是相互推卸责任,彼此揭露污点,争相保全自己的利益和性命,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完全不顾危楼里800多人的生死安危。伊甸园中亚当、夏娃偷吃禁果后彼此推卸责任的场面,在现实中重复上演。
从里到外都开裂的危楼,正是这个国家从外到里都已经腐败烂透的政治体制的写照。岌岌可危的大楼,处于生死边缘的弱势群体,都拜腐败体制所赐。只是体制还不是邪恶的根本所在,万恶之源在乎人心。没有官员去解决失业问题,提高工人薪水,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个个只惦记着自己的那些利益得失。一栋危楼,牵扯出了腐败的官僚体制。全面溃烂的腐败体制里没有一个官员能够脱得了干系,没有一个官员是干净的。奥古斯丁(354-430)认为人类自从亚当就犯了罪,人自我中心的欲爱就是天性,人生下来时就有犯罪的倾向,人的罪性一直潜伏在心门口。正如经上所记: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
当人性遇到腐败的体制,只能刺激人性的恶,恶影响额,成为恶性循环,没有出路,死亡成了唯一的终结。影片中被枪杀的两位官员为危楼来买单,为腐败的体制来买单。而谁又会是下一轮的买单者?
酒能抵抗外部的冷,无法卸下人性的寒。
俄罗斯冬天刺骨的寒冷,俄罗斯人通过喝酒来取暖,酒文化是俄罗斯重要文化。可惜,酒也成了制造俄罗斯社会问题的罪魁祸首之一。影片中水管爆裂时,就是在纹身男人酗酒烂醉后毒打女儿和妻子时发生。当修水管技工冲向市政府办公室,那群官员也在喝酒。当市长得知危楼险象时,她吩咐助手在Party上多放些酒,让那些官员在醉酒时睡去。酒成了麻木心灵的制剂,虽然酒能帮助俄罗斯人抵御外部天气的寒冷,却无法解决俄罗斯严寒的国家体制和无情的人性。
二十世纪著名的修士,呼吁为世界来默观的修士,也是影响卢云的灵修大师:梅顿(Thomas Merton)在《行动中的默观》(Contemplation in a World of Action) 一书中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世界到底有没有问题?他的回答是这个世界既是有问题的,又是没问题的。梅顿所描述的世界是全人类因自身的爱、恨、恐惧、欢欣与盼望、贪婪与残忍、善良、信仰,怀疑所做出的选择与行为以及要承担的责任所构成的。因此,这个世界一方面是恶的,一方面又是善的,这就是世界的矛盾所在,也是人性的矛盾所在。在梅顿看来,人若没有经历更深层次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觉醒,没有经历自己内在的合一与和平,绝不可能将合一与和平带给他人与世界。因此,世界的根本问题,在乎人。梅顿说:“谁要是尝试服事别人或这个世界,却缺乏深入的自我认识、操守和爱心,将不会有任何有意义的付出。他只会传递人的自我中心、野心和偏见。”
当世界出问题时,人总是在外界寻找解决问题的处方。酒成了俄罗斯人抵抗严寒的利器,却也成了桎梏他们生命的牢笼。人性的解药,只能通往内心才能找到。
总有少数愚人存在,返照出世界的黑暗。
女市长,真的很聪明,知道如何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连栽赃的死人都已经准备好。影片仅存的一点善意,发生在两个官员被枪杀前,其中一个官员要求放修水管技工一条生路。在漫天飞雪的冬夜,这是影片留给观众的一丝温存。修水管技工与死亡擦肩而过,他加快回家的步伐,还没走多远,枪声响起带走了两条性命,在风雪里呼啸而过。利用体制的人,终将成为体制的牺牲品。回家,赶紧回家,带着老婆孩子逃离这个国家。他回家了,带着家人上路,他要逃离这个无药可救的国家,人人都活得像猪一样的国家,因为人在这个国家里什么都不是。在车上,妻子自保式的逃离,令修水管技工再次觉醒,他选择独自一个人留下。只为那些什么都不是,又是些什么的人。他们是酒鬼、施暴者、失业者、抽烟吸毒者,赌博者等等,他们是官员口中的垃圾,被视为死在大楼废墟下都不足为惜的渣子,是被唾弃的群体。愚人精神在此达到高峰。
在电影里,修水管技工的愚人精神不是凭空而出,来自父亲的传承。父亲意味深长地说: “60年来,没有朋友,没有敌人。”百万人去偷,父亲在体制内不去偷,于是被群体排斥,到哪都被绕道而行。父与子,被家中女人骂为无用之徒。二人在楼上看到有还在破坏楼前的公共椅子,一起跑下来赶走野孩子,在雪地里把椅子修好。
愚人精神,在我们的信仰里,还保有几分?还是早已失去。
信仰是最终极的关怀。
影片在最后进一步激化矛盾,令张力凸显,讽刺升级。欲被拯救的800多位住户,成了殴打拯救他们自己的愚民。人群蜂拥而上,再人潮退去,片尾定格在身着红色上衣、蜷缩在地的修水管工。危楼还在。体制、人心一夜间都已倾倒。画面凄惨冷清,却是导演的浓重一笔,俄罗斯人的宗教情感被挑起,俄罗斯民族深邃的信仰再次被唤起。犹如《十二怒汉》最后一幕,那唯一坚持车城青年无罪的陪审员望向飞进窗户的白鸽,镜头扫过俄罗斯东正教圣象画。无疑,东正教信仰始终是俄罗斯社会的最终极关怀,在那还有盼望。
修水管工是新时代的耶稣代表,如同光进入黑暗,黑暗却不接受光。耶稣拯救罪人,最终被罪人钉死在十字架上,他所救的也是杀死他的。耶稣没有怨言,义无反顾。在十字架上临死前最后一刻,耶稣对天父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耶稣满身鲜血,鲜红地就像蜷缩在地的修水管技工的红色上衣。他所流出的鲜血,洗净我们一切的罪。修水管技工真的很愚,好像无风无浪时期的诺亚,他告诫周边的人洪水要来,并手作诺亚方舟等待洪水到来,被周遭的人视为愚人。然而圣经告诉我们:“神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
危楼的裂缝、世界的裂缝,人心的裂缝,愚人来黏合。
看过电影的人都知道,最后的结尾处,男主被一群愚夫们所痛殴,在这个极度混乱的场面当中,还存在着另外一个倒霉的家伙,他也被打了 ,而且身穿灰色羽绒服,那我们下文当中就暂且称呼他为“灰色羽绒服”吧。。。
之前看豆瓣电影页面的问答区域,有人问最后那个跟他一起被打的穿灰色羽绒服的是谁?。一个叫自由过客的豆友的回答是“男猪被打时,左边那几个想进去掺一脚的挤不进去,随便逮了个人暴力发泄一通。。。。千万不要围观群体性斗殴事件,很可能莫名其妙就这样被附带伤害了!”
然后在这个回答下面还有一个回复,来自豆友:周笑天。。。他的回复是:“每当我看完喜欢的电影都会热血沸腾。以至于我有想要纠正你的冲动,: 1,“随便逮了个人暴力发泄一通” 你再认真看一遍,灰色衣服的是劝架的,他可能是危楼里面唯一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周围愚昧的百信就揍他,所以不是你讲的挤不进去,发泄一通。 2,”千万不要围观群体性斗殴事件“ 显而易见,你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你就是社会中那类愚昧麻木的人。当然如果你主角,你肯定不会去管这座楼里面的所有性命。你的价值观和主角的亲人是一类。怕受到伤害。 3,你可知道有浪潮和革命,必定有牺牲,因为当有人揭露真相的时候,必定会困惑愚昧的众生,以为这会打乱他们像猪一样活着的方式。 4,为什么结尾有一个灰色羽绒服的人,我想导演这么安排的意思,就是一个救世主倒下了,会有另一个站起来。只是不想现实生活中像电影里一样,只有主角一个人在战斗。 5,我很高兴我看懂了。你们这些点赞的人没看懂。尔等鼠辈。俺老孙装完逼,苏服睡觉~”
好吧,对于周笑天的这个回复,第2、3、4点我都还是比较认同的,但是第1、5两点我是完全不同意的,这也是我写这一篇胡言乱语的文章的初衷——反驳周笑天的第1、5两点。。。(也许我就是在春节假期间极端无聊到蛋疼才会写这个东西的吧。。。。唉)
以下算是正文部分:
你看懂个鸡毛,我重复看了好几遍,没有看出灰色羽绒服这哥们是劝架的!!!!!!
第一:作为一个正常人劝架的基本动作无非就是用手抓住施暴者的衣服或者用身体去拦住施暴者,或者就是语言上面的劝解,影片结尾那个穿灰色羽绒服被打的,我反复看了镜头当中他手的移动和相应的动作,就两个字“推搡”,根本没有看出来任何拉扯施暴者的衣服这个动作,反而他的手还推搡了前面的施暴者几下(有意或者无意的)。。。。如果你要说他心里面是想劝架的但是还没来得及过去就被围殴了这种理由,下面我会分析的。。。
第二:之所以这个穿灰色羽绒服的被打,是因为他运气不好。。。。请仔细看一看打这个灰色衣服的有哪些人就知道了,前后一共四个人。
在被打的灰色衣服哥们正面最开始有两个,一个是之前率先给男主腹部一拳的老酒鬼(或者叫老流氓更合适),不过他只是揪着灰色羽绒服的领口推搡了两下甚至没有来得及有效挥拳击打就迅速退出战团了。一个是穿黑色夹克(不太确定)的壮汉,这个壮汉既是率先对灰色羽绒服发动攻击的人,也是打得最狠得一个。至于为什么他率先发动攻击,电影里面有一个细节很有意思,就是在群殴男主但是还没有群殴灰色羽绒服的时候,由于人群的推搡,这个灰色羽绒服的左手手臂很不凑巧的触碰甚至是阻拦到了黑色夹克的壮汉和这个壮汉前进的方向(不管这个阻拦是不是有意或者无意的)。
当然简单的触碰并不会让这个壮汉出手打他,但是为啥这个壮汉还是在跳出来之后动手了呢?
原因大概有这么几点:1、最直接的猜测就是这个壮汉是和那个老酒鬼一样,也是一个老流氓,这种浑水摸鱼的事情最喜欢干了.。。。。。。。。。。2、这个穿黑色夹克的壮汉当感受到他的胸膛受到来自灰色羽绒服的左手的触碰时,感觉到一种被侵犯的趋势,所以跳出来之后反击。。。。。。。。3这是一群麻木无知的愚夫,再加上这种极度混乱的场景,特别容易形成勒庞所说的“乌合之众”!!!!!!群体的极度亢奋、无理性、智商低下、情绪化、极端化。。。所以真是逮谁打谁。。。。再加上灰色羽绒服后面还有一个深褐色羽绒服的家伙一直在推他的背。。阻碍灰色羽绒服的活动自由程度。。。。让这个灰色羽绒服很不幸成为了最莫名其妙被打的。。。。。。。。。。以上才是灰色羽绒服被打的综合原因。。。。但是至少能说明一点就是这个灰色羽绒服被打真的不是因为他去劝架!!!!!!!!!!!!
然后我们接着分析这个灰色羽绒服如果不是去劝架的,那他到底是干嘛的?
很简单,他就是一个处于极度混乱场景不知所措的“愚夫”,遇到突然的混乱,他不知道要怎么做,到底是远离战团还是冲进去挤进去也参加到打人的队伍中去?你要问我他心中到底有没有劝架或者施暴的念头,我说可能有,也可能没有,但是他拿不准!!!他犹豫不定,于是他决定一方面不要擅自行动,另外一方面看着大流群众在干嘛,以决定接下来该怎么做。可惜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保持自己不擅自行动同时还要免收他人影响是何等的困难!!!!!这个灰色羽绒服的家伙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来自各个方向的推搡,他也不有自主的成为了推搡的力量之一。。。他想极力控制住自己的身体不受到推搡的影响,于是乎试图用手来推开别人或者是仅仅是为了维持自身的身体平衡。。。然而很不幸的是他的手移动到了黑色夹克的胸上。。。
于是乎后面的一切都顺利成章的展开了。。。。在受到老酒鬼揪着领口推搡、黑色夹克正面重拳攻击、背后深褐色羽绒服一只推着背限制活动自由程度的同时以及之后,更多的愚夫们开始对这个灰色羽绒服进行补刀。。。。。比如一个满脸络腮胡,发际线奇特,身穿浅灰色西装(这个不太会形容)的大叔也对灰色羽绒服的右侧和右后侧进行了有效击打。。。。。。。一个全身黑色上身应该是黑色绒毛衫(针织衫??)的家伙对躺在地上的灰色羽绒服的背部进行了有效的腿部击打。。。。。。。接着另外一个穿黑色夹克的光头大叔在战斗接近结束的时候又对灰色羽绒服的背部进行了腿部击打。。。。。。。。。。。。所以我前面说这个灰色羽绒服运气不好啊,就算被打的不是他,也会有其他人被打。。。。这就是导演想给我展现出来的愚夫们之间的相互残杀相互拖累。。。无一人幸免直至毁灭!!!!!!!!
根据我多年在类似场景中当类似的被打角色的经验来看。。。这个导演当年一定也是经常打群架的主啊,连一个灰色衣服的人被打都设计得这么细致,看来当年和我一样一定没被少打过(流泪)。。。。。。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周笑天第一点所谓的这个灰色羽绒服是去劝架的这个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没有有力的证据加以证明。。。。。所以他对角色的理解是有偏差的。。。因此他的第五点也不能成立,即他看懂了这个电影,至少这个灰色羽绒服被打的原因他就没看懂。。。。当然也有可能我是鸡蛋里面挑骨头。。。说实话他说看懂了这个电影指的是电影想要表达的大部分意思那我觉得他还是看懂了的。。。
感谢各位也是闲的蛋疼看完了我这个吐槽长文。。。祝各位新年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俄罗斯这个国家不民主,但是它的反腐,到是动真格的,财产公示、国外资产冻结、不允许裸官、新货币兑现旧货币等,哪一条用到你国身上都 会比现在的反腐效果好许多。单位组织看《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记得其中一条理由是,苏共放松了文化管制,当时出现了一大反共的文化作品,其中点到一部《雁南飞》,但我看过后到没有觉得什么,控诉战争及人们的偏见,对党的反映是比较隐晦。绝对没有这部《危楼愚夫》对政府官场整体性的腐败描述来得震撼。前段时间看写《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周濂最近写了一篇《正派社会与正派的人》,就是说为什么当下一个正派的人为什么很难生存下去。这部电影也做了很好的诠释。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管道工,在去维修一幢大楼管道漏气的过程中,发现承重墙有裂缝,凭他学习的知识,这幢楼在一天内会倒塌。于是作为一个正派的有责任心的公民,他鼓起蚍蜉撼树的勇气,选择去找政府市长反映问题,结果他成为一个需要逃亡的人。虽然他有逃生的机会,但为了救大楼里的人,他以一个正派人的做法留了下来,却又落下不被居民理解的下场。电影就此结束了,楼没有倒,这个好人却倒下了。
看这样的电影很憋气,难道这个社会就这样了。
首先说明我仅仅是个电影半小白的存在,看到喜欢的电影会喝彩,看到震撼人心的电影也会内心澎湃,反之也一样。所以,如果我的评价观点和你的不符,那好像你也没法拿我怎么样吧。
电影故事很精彩,内容也非常深刻,甚至很多人看了能引起不小的共鸣和感同身受。好像要是这故事发生在我天朝,也没毛病啊。电影我打四星,很多画面情节讽刺披露的很到位,但是主人公的性格让我不得不减了一颗星,准确的是他后期所表现出的特质。
故事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苦逼水管工在一次偶然事件中发现了一个惊天危机即一栋住了820个被政府部门称为渣子的老楼随时可能会坍塌,遂报告于当地政府最高领导人,陈述其危害性。于是他展开了人生中最为复杂也最惊心动魄的几小时波折。
我想着重说的是主人公从鬼门关逃回一劫,带着子女跑路之后的那段。说真的,前面1个多小时,我对主人公及其父亲的认知,仅仅只是停留在一般伟光正电影那种正直诚实的人。但是当他不惜对他的妻子吼叫也要去那栋楼唤醒他觉得他应该唤醒的人时(嗯没错,也许那一刻他认为这是他的使命),我就发现了。这整个就一自大偏执狂重症患者啊。正直咱可以有啊,发现险情,在冰天雪地的夜晚里行走好几公里找到高官,苦熬着看那些自己所厌恶的嘴脸,但还是忍住找到市长陈其危害。能把不关自己且做了也对自己毫无利益的事做到这份上,已经很正直了好不好。但是被市长和她的走狗卖了,要不是他的顶头上司临死前良心了一把,帮他跳出坑,电影也许会提前25分钟结束。然后后怕到差点尿了的男主就开始安排跑路,跑到半路上,妻子好死不死的提醒他,诶,你那光荣使命还没完成呢。嗯,在鬼门关前走了一圈还不够,还得回头看看是不是漏了什么风景。于是,也许是从小的苦逼日子时刻在提醒着他,天将降大任于斯也,必先苦……劳……饿……。所以他前2,30年过得苦日子,肯定都是为了磨练他为了这一刻而准备的。于是他就这么义无反顾的,不顾妻子和儿子的未来,不顾冗病多年的双亲,不顾仅仅只是在学建筑的水管工的自己,冲到那危楼,当了一名电影里被人唾弃而电影外被人可怜心疼叫好的愚夫!?
试问愚夫可怜吗?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一个对家人对自己都不负责的人凭什么去为那800多人的生命负责。试问心疼愚夫吗?这种人只可能活跃于故事和屏幕里,哪能不心疼。试问那又为什么叫好?仅仅是因为他为他所认为的危险中救出了一群事后又围殴了他的人。就且先不论这群人是什么性质,那个危楼到底塌了没有?从片头到片尾,没有一个镜头显示危楼塌了。虽然大家伙都知道危楼塌是迟早的事,男主只是过早的好心提醒并无过错。但实际上,那栋楼在它出现裂痕的时候,在它被检修官员左手进右手出的时候,在它里面人渣丈夫无休止对妻子的殴打谩骂,偷窃,吸毒,性烂时,就已经塌了。所以说那些800多人是活死人也不为过,死人是还有灵魂没有肉体,他们是有肉体却早就残缺了灵魂!所以,这个可能内心深处自以为该到他出场来充当救世主的愚夫犯了两个致命错误,1,在没有余力照顾好自己和家人的情况下(指侥幸从枪口下逃脱后)还要去实现心中某种不可言状的使命感(电影中几乎没有一句男主的内心独白,也许就是要让我们想象),2且救助对象是一群活死人。
如果他没经历过生死一线又或者拯救对象不是一群活死人,那么我对他的看法都不会是自大偏执狂!所以我对于最后的愚夫是不可怜,不心疼,不叫好的。这样的人只能存在于故事或是电影中,反正我是做不了这样的圣人。以上仅是一家之言,如有雷同,纯属点通。
非常压抑的电影,平凡的水管工这个角色被赋予了超凡的人性光辉,想要与整个社会体制抗争,不能说是谁更愚蠢,就像他妻子问的,‘你到底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里?’
那些彻夜派对狂欢的上层人士,自诩为正常人,似乎那些穷贱者并算不得完全的人,但两者并无本质区别,都把各自自私自利贪婪无耻的本性发挥到极致,上层者贪污,下层者小偷小摸,互相也都习以为常。这个时候,能去关心别人生死的人,就真的是异类了。正如Dima所说的,我们之所以活得像动物,就是因为每个人都对别人漠不关心,但这并不完全对。这样解释的话,我们之所会去关心别人,是因为我们希望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也会有人来关心,而社会体制的存在就是把这种互相的关心变成客观持久的机制,从而保障每个人获得所需。只是,以这样的想法出发点,与那些贪婪的官员并无区别,他们不过是爬得比较高,可以能够只关心那些为自己带来更大利益的人,而无需向下看,无需关心那些弱者,也无需担心维护弱者利益的社会机制。总归,都会回到人性的自利本能。
最后他自己冲进大楼挨家挨户地通知,最后被人群狂殴一顿,大概是死了,而楼,到末了还是没有倒塌。
大楼斜倾,水管爆裂,墙壁开裂,影射整个社会都腐烂衰败到无法拯救弥补。若撤出居民,则无处安置,没有多余的领土和空间,连暂时转移都不可能,所以,人们只能回到自己那破败随时可能倒塌的大楼,无视Dima的警告。看电影也是如此,电影里的看完了也就罢了,关了电脑,打开灯,走到屋子外面,还是照样过着旧有的日子,就算它在不断崩塌,谁也无能改编,只是这样继续着,就像没有谁能重生,重头来过,我们有的,都在这里,也将还是如此。
以一座危楼来映射社会,腐败、冷漠,黑的让人看不到光。官员目无法纪,百姓醉生梦死,即便是难有的一股清泉也无法使这浑浊之水有任何改变,无奈、心寒。★★★★☆
易被忽视的两处高妙设计:逃亡的迅速理解以及父亲对“教育失败”的自责。力荐。
手法相當高明的一部電影,將危樓隱喻當下搖搖欲墜的俄羅斯,貪汙包庇橫行無阻,社會的冷漠早已掩蓋了自己的良心,當一個人挺身而出卻把他當成笑話,800隻待宰羔羊的生命,掌握在銅臭味極濃的政府走狗,電影中也道出黑暗騎士中的社會理論,是否一群罪犯就該被犧牲?是否人又有決定別人生命的權利?
剧情还不错,脑洞也开的蛮大,但总感觉捧得太过了。
全片最喜欢季马半夜去找镇长的长镜头,街区后退,步伐向前,内心坚定,推进流畅,是在这个阴沉、冷漠、寒冷、上层贪污腐败下层偷盗暴力的故事中唯一让人感到温暖的时刻。那瞬间,季马似乎有了伊阪幸太郎故事里主人公的光环,任性又义无反顾地和整个体制对抗。可惜童话总是美好现实总是可悲。
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大厦将倾独力难支,生逢人命不如猪狗的混沌乱世,理想主义微光彻底熄灭,腐朽贪官麻木看客,某种体制的特产,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极漂亮的自黑到底,老毛子依旧有骨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假如楼没有塌,他就永远是那个造谣的人”
活得像动物,死得像动物。上层也麻木,底层也麻木。最痛苦的莫过于那些铁屋子里先醒过来的人,长夜漫漫,独自醒着,不能发声,发声必死无葬身之地。
“愚”的是欲扶将倾大厦之人那逆境而行的痴勇,带出了悲壮和绝望刻画入骨,现实往往更无力。说起来我朝也是题材大国啊,嘘〜
硬朗,结尾加分,80后尤里·贝科夫 ,算俄罗斯硬骨头导演之一,像《利维坦》一样直逼现实生活,不煽情,不矫饰,通过危楼这个比喻,特写参议会一群官僚的奢侈生活贪婪嘴脸,对俄罗斯的政局真是悲观透底了,片尾父亲对儿子的话,令人绝望“快走吧儿子,这里永远都不会有变化了,永远不会。”
见过挺多政府人员,他们跟老百姓一样:爱钱好拼爱家好色;无助无趣无耻无德。这片子的主人公和很多电影英雄一样,在影片中表现出如此全方位的比普通人高出一截的良知,我从未在现实中见过。现实,就是恶心的、充满一时温情的、稍微有些让人抱有希望的、绝大多数时候使人想离开的。
结尾导演处理得相当高明:楼未塌,楼已塌。老毛子随随便便拍一部这样的电影就可以很轻松地把我们甩出一百条大街,和韩国电影的自黑不同,俄式自黑显然段位更高,不知道是不是错觉,西方人的反思精神总是比东方人更为彻底。五星极力推荐
温柔而正确的人总是难以生存,因为这世界,既不温柔,也不正确。
快走吧儿子,这里永远都不会有变化了,永远不会。
我的年度十佳,那种中国导演梦寐以求,也没种没能拍出来的片子,相比《利维坦》,这部更加的娱乐,更加类型片化。简单的一夜时间,将俄罗斯的政治体制黑的体无完肤,片中的角色就像鲁迅笔下的那些小市民一样麻木,将整个社会比作从根基开始坍塌的危楼,干净利落的不给观众留一丝光明的念想。★★★★
800个人一起死才会有人注意,一个一个死便无人问津。贪腐并不局限于某个国家地区,这是人性的弱点体制的漏洞。底层人如蝼蚁一般生活愚昧无知暴力荒谬,官员又昧着良心做地下的勾当心狠手辣狠绝无情。那裂了缝的墙其实横亘在每个人心底,非常惊艳,直击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导演你欠我们一次危楼倒塌!
愚公移楼,一夜奔波。家中吵闹不休的饭桌,官员纸醉金迷的派对;腐败恶果利害纠葛,兔死狗烹草菅人命。可以接受妻子母亲感性上的无法理解,却不能接受理想主义父亲的自责,终于选择做堂吉诃德自寻死路,却被自己想挽救的群魔打败……电影语言过于简单直白,但故事内核足够尖锐强大
最后的结局看哭了。当然可以找到很多批评它的理由,太过直白,主题现行,人物不够真实等等。但是它有直击人心的力量,可以唤醒心底已经锈掉的情感。卡夫卡说得太对,善在某种程度上是绝望的表现。
一切都朽坏了,危楼将倾,而“愚夫”,从来都是一腔孤勇的吹哨人。这是老大哥家的事,也是我们家正在发生的事。悲从中来。
我们一起像猪一样地活着,也会像猪一样地死,就是因为我们彼此什么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