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没有很多的戏剧冲突,但是从第三集开始渐入佳境。第三集主要是以亚当媳妇为主的。男主在这集反倒次要。亚当媳妇为wework提炼出企业精神,过程中也展示了媳妇的手腕。
第四集主要是讲生死时速的融资,最后孙正义的软银给了44亿美金。同步,亚当媳妇也没闲着,结交了一个商场女强人,最后也进入了wework工作。
讲商业的电视剧本不多,能拍到这种水准可谓不易了。这是苹果原创的,也算是薅了苹果的羊毛了。
续( 6月18日) 上午继续看了第五集、第六集,不甘寂寞的亚当媳妇开始搞事了,违背初心,在wework随便开人,后来更是对公司的首席品牌官下手,我就不明白了,当初是你主动去接近人家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自己的存在感,为了所谓的魔术,搞出来 webike,wegrow,最后导致亚当被投资人攻击。
联想到我们国家的一些地产商,也是想什么都搞,还提出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像什么医疗、旅游、金融等等,殊不知自己的能力圈就那么大,什么都搞,结果什么都搞不好,失血严重。亚当夫妇也是对财务懵懂无知,任由自己的疯狂吞噬自身。
而作为wework最大的投资人,孙正义应该为wework最后的结局负责,没有他wework的烂摊子不可能这么大。孙正义想复制在阿里的成功,哪有那么容易,阿里是得了天时、地利和人和。没有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也不可能有阿里的成功。第六集最后,亚当哭了,其实他是真诚的,也做出了不少的功绩,可惜天才和骗子之间只有一纸之隔。贾跃亭也是一样,这些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企业家,缺乏了战略落地的能力,而战略落地需要艰苦的工作,当然也需要时间。
唯一有点遗憾的是安妮海瑟薇的表演有点过,男主角有些肢体语言像《华尔街之狼》中的小李子。挺不错的,可以让人了解wework 的发展历程。 从这几年的表现看,孙正义的软银在共享经济上的投资基本算是失败了吧。现在也少有人提共享经济了,除了疫情的影响外,共享经济自身也存在致命弱点?
通过这部剧,我看到了共享办公室公司WeWork的崛起以及衰落。在不到十年内,WeWork从一个共享办公空间发展成为一个470亿美元的全球品牌。然后又在短短的一年之内,损失了400亿美元。
很喜欢前3集,我看到了Adam和Rebekah在创业之初的热情与投入,看到一家公司是怎么被建立起来的,这期间要付出的汗水和精力,一点也不比打工好受。
但是我发现,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立公司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当老板、企业的CEO,甚至是企业家的,因为你的位置越高,责任就越大,你所背负的使命就不仅仅是个人、小家,而是要为整个公司、市场负责,交出结果。
Adam真的很有天赋,有天生的商业头脑和才能,还有与生俱来的销售社交能力,这奠定了他创业成功的基础。他的热情活力、创造力、想法、号召力……都是一般人比不来的。他总是能给人带来惊喜,但同时他的个性也使得公司走向倒闭。他太自我了,太自由却没有规则,就显得没有那么靠谱,则会使人失去信任,就像剧里说的:“不能可持续发展”。
Rebekah就感觉很玄乎,整个剧表现的像一个“灵魂人物”、“精神导师”,但感觉她很拧巴很纠结。印象比较深的是,她嫉妒朋友比她有能力和才华而开除她,她因为丈夫的光芒遮住了她而心怀不满。感觉她就是厌女本人。一边为老公生了5个孩子,为老公操了八辈子的心,却又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没能很好的认可自己。。不过不得不承认,我很喜欢她展现出来的个人魅力和坚韧,她在每次遇到危机时都能保持镇定并且安抚丈夫的情绪,有超出常人的理智与智慧,这一点我还是很喜欢的。
Miguel就是典型的实干家,最优秀的打工人。他会迅速执行与落实老板给的任务,不论有多离谱总是能干出不错的结果,真的是这个初创团队的扛把子。不过他这种人是很难坐到CEO的,因为他确实不太擅长social和表达哈哈。
这部剧整体上感觉还是很好的,把这家公司的创业史呈现的明明白白,不过对于外行人来说,第一次接触一些金融术语还是有些陌生,比如IPO、公开募股、独角兽……
What makes a good place for women to work?
PR部的女主管看不起Rebekah,Rebekah靠出卖姐姐的隐私来摆平危机。Rebekah多少在姐姐的阴影下,嫉妒又想超越姐姐,但又靠姐姐来解决问题。
Rebekah这个角色在真实生活中真的太普遍了。有理想的白甜富家女。也是影视作品里的新女性角色。她spiritual,她关心动物,关心一个更大的world,她确实相信empower everybody empower the world. 但她选择相信未来仍然没有选择相信现在,没有看到WeWork is a shitty place to work for women.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也很气。公司里几个能管事的员工只有那个PR部的是女的,女主管看不起Rebekah这个老板太太,看不起Adam背后这个频频说错话的女人。上个十年,我不敢确定什么原因,确实有working woman的优越吧(我们现在知道不管是做家庭主妇还是职场女性都是值得被尊重的,至少这个理念正在慢慢传播)。但Rebekah同时又用自己方式解决了问题。女主管是公司里唯一一个高层的女性,自然会对标Rebekah,有什么需要和Rebekah沟通的相关事宜也一直是她在出面沟通,甚至被Rebekah当成保姆来搬包。女员工有自己的骄傲,也屡屡尝试以一种高情商+无奈+有点轻蔑的方式来显示在Rebekah面前的优越感,屡次尝试告诉Rebekah“你话又说错了”、“这个其实不是我的职责”。
作为观察这个事件的人,我为Rebekah叫好。外面的人是以为她是养尊处优的阔太太。作为看剧观众我们当然知道了她的付出,但真实生活中那个女员工对她的态度确实subtle而shitty。女员工还是忘了自己的身份,既然讲求上下级平等,那你也最好别觉得你比你老板优越。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哪里又不是靠朋友,靠人脉打声招呼呢。你解决不了的东西,Rebekah只靠讲讲姐姐的八卦+offer记者公司股票就摆平了。做人可以骄傲,但是一定得看清自己的位置。虽然我这么写出来也觉得自己很搞笑。如果这么大一个事情真的只能靠老板娘道歉,也确实是公关团队的无用。
作为观察她们的关系,还是觉得悲哀。女员工的遭遇让我想起了美剧《白莲花》里小人物的遭遇。酒店服务员可以拒绝为有钱人服务,敷衍,甚至可与在有钱客人的箱子里拉shi,但是,你除了恶心一下有钱人还能怎么样。最后底层人物都是一尸两命,而有钱客人还是开开心心度假回去。女员工可以展现对老板太太的优越感,但展现的后果就是,老板太太解决了你解决不了的,下一秒就让你离职走人。
所有公关和法律团队的男员工都在让老板娘发表声明道歉。凭什么,没有Rebekah就没有Adam的发迹,他们远危成,女成男危,他们两个算是找到了让双方世俗价值最大+感情最稳的方式,他们两个的感情就是应该这么谈。凭什么,女人就该为自己说过的话道歉,所有人都在corner Rebekah让她签道歉声明。就像Rebekah和爸爸说话时讽刺“The lawyers”。律师在美国是象征可以保护有钱人的,知道所有秘密但因为有client confidentiality一个字也不能泄漏是suppose来保护你的。Pam and Tommy里也曾讽刺过律师。
律师不能保护你。你的尊严/利益只能靠自己来保护。
Rebekah确实没有承担对WeWork女性员工的责任,但她还是承担了对Adam的责任吧。如她自己剧里说的she had a privileged life,家人给她提供了她一切她想要的。所以在她身上更多的是个人主义,不是女性抱团的小圈子,也没承担过女性集体的痛苦。她像一个公主,公主顶上可能有长姐带来荣耀,但公主身边是没有其他大群姐妹淘的,公主只有高高在上,天真烂漫,纯真美好一人,接下来便是遇见邻国王子然后生下大群儿女。所以她面对其他女性的痛苦她会错愕,她会同情,但她其实无法理解。
当女性员工们在summer camp集体质问完她后她的第一反应不是公司原来对女性这么shitty而是问Adam “how could you let this happen to me!” Adam他懒得看到,反正女性的处境也不是他空手套白狼生活里的重心,unless it becomes a serious problem。于是女性的愤怒总在女性与女老板们之间消化着,女性总是在指责女性。
女性应该抱团,去challenge男性,比如自己的工位下有隔壁男同事的避孕套,比如到处都是人在啪啪啪,这种事情对女性很不好,但只要外面的人不知道,就对公司股价没有任何影响。没有影响Adam和高层管不管?Adam不管。但你抱团的结果是什么?你可能被开除。如果是我,我干什么?先以一种理智的方式address Rebekah和Adam,不管?八成估计不会管,人家两个人都在未来世界修仙呢。那不管我跳槽,辛苦就辛苦一点,有WeWork这个老东家去哪里不好跳。跳槽的时候把这些都抖给记者,也算是保全自己又帮了fellow女性的做法。但我现在是有上帝视角。Real life is shitty.
女性指责女性,这也是美国六七十年代女性运动逐渐走向衰落的一个原因。女员工们以一种泄愤、指责的方式指责Rebekah不知道她们工作的状况,Rebekah选择不看见这些情况并选择不处理此事,只是继续空口说大话”we are going to empower the world”。如她爸爸所说,Rebekah确实总是知道该说些什么。但她确实从来不是一个知道该做什么的人。那她和Adam也好,Adam去做事,Rebekah指路,夫妻共同利益最大化,双方都是对方的指引。
每一个进入藤校的人没有哪一个不想改变世界。Rebekah也想,她在Cornell荣誉毕业生,她想对标格温妮丝,她穿紫色的婚纱,她想做特别。
由张潇雨的得意忘形电台推荐而来。
我在大学还没毕业之前,看过当时非常出名的电影《社交网络》——关于Facebook的创业故事,当时觉得:美国梦真是挺莫名其妙就成了。
如今是工作8年的职场人士,也曾经历过一次所在公司创业梦覆灭的过程。这次不再像是看电影一样事不关己,观看过程中多了几分真实的焦灼。
但也有很多有意思的体会:发现这个世界不像之前想象的那么有逻辑和直接的因果关系,很多东西,甚至没法去总结成因和败因。这大概就是真实的世界吧,我们所见的都只是自己接触到的切面。
第一、二集,刚开始看的时候,难免会被本片主人公Adam勾勒的梦想与蓝图所点燃:他说自己从小在集体社区中长大,他明白孤独,明白互相支持、归属感、联结的重要性,因此想要创立一个有温度的共创办公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可以有朋友,可以认识未来的伴侣,可以有机会谈成生意……无限可能!
总结一下,Community的核心应该是链接和温度。
再看一下,Adam做的是什么:
1、不断扩张楼盘
2、钱烧完了拉融资
这两步不断在循环,却一直没有走到盈利模式。按照这种烧钱的模式,只要融资无法持续,最终势必会走到资金断裂,出现缺口只能覆灭。
Adam的困局在这里:他口中堆砌起来的独角兽公司,实际极其脆弱。他口中的美好社区,在自己的Wework公司内部尚且都无法实行和实现。
片中对于Wework的发展壮大,几乎都是以规模作为节点——又开了哪些新办公室,面积达到了多少平方米,但并未看到wework对入驻者有多大的益处和影响力。
真的很奇怪!很多时候,局外人往往比较容易看出项目能不能成功,但身在局中的人通常无法抽身只能继续走下去。
之后想再了解两部分:①一些公司的烧钱但成功案例;②wework对入驻者链接这部分有做过什么努力吗?
一个创业公司,会随着发展规模的变化展现不同的阶段。
早期员工用爱发电也可以,认可领导者也可以,因此有自己的一套行事规则是很正常的,甚至因此是个性和魅力。当队伍越来越壮大,资金量越来越大,如果团队中仍没有可靠专业的角色来把控,或原先的人员没有成长为公司得力的助手时,离产生问题的时候就不远了。
由片中可知,Wework公司似乎是没有CFO(首席财务官)。
这也就形成了一种局面:公司账上财务不健康,只能靠Adam不断不断地拉投资进来。
Miguel(建筑师)的角色总是在无奈和妥协中循环。
Rebecca则是在寻找自己与公司之间的适配角色。
他们都不属于能为公司发展可以助力的人才。
Wework办公环境的梦幻化,不代表这家公司职场环境并没有问题。
暴露在片中的问题就有:Rebecca权力滥用(看到员工穿鞋在毯子上,找了人力部门开除);办公司的滥交(对女性不友好);给员工极低的薪资(许诺上市的套现未实现)……
金玉其外。
Adam的气场太强,导致公司其他人员,无法直接提出:你错了,你这个主意真差劲。
反而必须要顺着Adam的话委婉再讲出来:这很好,但是……
一言堂,其实对一家公司来说是非常可怕的。
人太容易被恐惧影响了。
恐惧会把人变小,丰盛才能创造富足。
但前提是:你不能糊弄自己,也别糊弄别人。
这部剧的片头,是一头漂亮体面的巨型独角兽,迈着优雅的步子缓缓走过办公室。
最后,独角兽的那根长长的触角,渐渐碎落在地上。
就像这场华丽的泡泡幻影,最终消失。
我有时候觉得,把镜头放在太空,人类就像在这地球上玩儿似的,,游戏会玩成哪样也不知道。
但这部剧,大概是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你别把它玩成这样。
第一时间看了三集,作为一个前Weworker,片子其实拍的挺好的,Leto演的Adam真的很像,说话时候的样子,眼睛盯着你的时候那种超级pursuasive的感觉,反而是Hathaway演的rebekah还差一点,台上的Rebekah感觉更加要drama一点,2019年那一年的Summit见到Rebekah的时候,她给人的感觉已经完全活在自己世界里面了,演讲时候给人感觉有点神神叨叨的,一度觉得high过头。。
到第三集为止,基本上说的都是些上班时候耳熟能详的公司轶事,想到啥就说点啥,大家觉得好奇的也能问~
首先,Wework(2019年由于业务线丰富,已经改名为WE)是迄今为止最奇妙的一段经历,没有之一,比起IPO失败后,大部分同事(尤其是美国的同事)对Adam的口诛笔伐,我个人对他没啥恶意,我相信他创业初期的热情,没有他,Wework根本不可能几乎发展成一个独角兽,我也能理解资本大量涌入后,慢慢已经不是他的一人公司了,渐渐的他明着,暗着,只为自己找好后路的做法。虽然最后离开的时候挺唏嘘的,现在回想起来,也觉得这种经历是once in a lifetime了。
还记得面试那天,穿了正装过去,面试官拿着一杯啤酒,一身tee进来了,会议室全透明,霓虹灯闪着Wework的标语,do what you love, hustle harder,made by we, etc. 18年的时候Wework在中国已经准备收购Naked hub,一年里面融了4,5次资,在wework之前的工作时候,曾经去过naked hub,已经觉得办公环境很fancy了,而wework更上了一层楼,要说wework的装修什么的多豪华吧,这么说吧,18年的时候,每天都会有游客只为了进来拍两张网红照~
入职当天的orientation,不是最专业的,但是是最inspired的,之前曾经在disney入职,disney的orientation给人感觉就是很有趣,反复强调的,我们不是employee,而是cast member,整个orientation就是一个story line, 而Wework的orientation, 我就一个感觉,氛围很嘻哈,tea break的时候放的音乐是higher brother,印象深刻,而每个来做介绍的部门同事,能明显的感觉他们在wework的自豪和热情,彼时的wework从上到下90%的人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只有一个目标,就是19年的IPO。
工作环境还原度几乎做到了90%,免费的早饭,水果茶,啤酒,不过因为之前的公司也有三餐自助的,所以这点倒没特别感觉,不过想到这点,其实也挺好玩的,IPO之前,公司的早饭上海的基本上是西式fascino,中式微热山丘,啤酒的话,stone ipa都算是里面普通的了,到了快离开的时候,早饭已经没啥花样了,啤酒的话,从stone ipa到国产精酿,到朝日,到成了一个摆设。。。落差还是蛮大的,不过国人还是很少会在公司里面喝酒,好像一直听说在俄罗斯,北欧那里的wework啤酒消耗量巨大,笑。
说说公司里面最大的一年的两个event, 第一个就是第三集里面出来的summer camp吧,入职第一个月正好是summer camp加上部门年会,那一年开始summer camp放在了一个伦敦郊外的公园,签了三年的合同,理论上应该会去三年,当然,最后也就第一年去了一次。。。其实刚入职,手上一堆事情,加上英国签证也没那么快,本来都想不去了,结果wework那时候真的不差钱,加了1000多的加急费,第三天签证就办下来了。。。
开始感觉公司的壕了,全世界所有员工除了部分门店员工留下值班以外,全部飞到伦敦(这部分没去的员工,等到summer camp结束之后,公司会有compensate plan,一般是去其他国家的门店rotate,等于免费旅游。。。),我们部门年会放在一起,所以还早去了几天,年会也安排了很好,晚饭基本上都是包场,还包船游了泰晤士河,开完年会和全世界来的同事大部队汇合,入营。
公园是伦敦郊区的eridge park,一共三天,很像那种大型的音乐节活动,全世界的员工加上部分我们的会员,听说来了7k人,整个营地所有活动免费,白天基本上是各种活动,加上演讲,晚上主舞台就是音乐节,那次的summer camp来的大牌是lorde, bastille, 个人蛮喜欢的dua lipa也来了,算是惊喜。
summer camp都是拎包入住,普通的是六人帐篷加睡袋,免费,如果个人希望升级帐篷的话自己付费,普通员工基本上没这需求,可以带家人参加,第一天入营,下雨,所有人到了营区,第一件事,清理帐篷。。。至今还记得一群人在用一次性纸杯往帐篷外舀水的情形,好笑。因为wework在Adam在的时候,一直是no meat policy,所以整个园区,什么都有的吃,就是没有肉。。。喜欢吃肉的我,那三天整整吃了三天的fish chips。。。不过其他东西也不错,大概整个园区光餐饮摊位就上百个,世界各地美食,以及喝不完的啤酒。。。记得最后一天部门中国同事一起开吃自热火锅,一桌子十几个,那香味,馋死老外了,哈哈。
其实那时候我的感觉不是太好,因为老外们玩的太疯了,晚上回到帐篷的时候,整个帐篷区弥漫的都是weed味道,还有醉醺醺的人到处都是,fuck closet不知道有没有,fuck tent每天不少。。。绝大部分老外非常热情,尤其是喝了点酒下去,不过那时候我的感觉就是,和他们一起玩很开心,但是看他们的样子,很难想象真的回到办公室能有多少的专业度。。。
随便写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提问,看的人多就再来多写点~~
第7集的一段截图,亚当去了那么多国家拓展业务,唯独举了中国的例子……
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
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
作为wework的精神股东,我觉得男女主都抓到了灵魂,每一个狂人背后都需要有一个精神支柱天天打鸡血。不管Adam最后是否离场,他吹的牛b他确实做到了…这种商业模式的灵魂过于夺目。说实话在斯德哥尔摩看到wework的时候有点像碰到了一个熟悉的朋友。
Apple想通过Wework来夸乔帮主。
莱托少爷真是拼呀,从古驰家族的paolo出来到这我差点没敢认少爷还这么年轻呢...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只要敢想敢说敢编,就能靠讲故事、讲心智,爆割资本韭菜——这是苹果对科技行业的讽刺剧是不是?ps.wework最累的工种应该是保洁吧,全公司动不动就往天上扔东西
《这样做,我让我的神经病老公当上了亿万富翁》🐶
伟大的创业者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传销大师。
资本领域的杨广和妲己。
虽然开头的引导和气质其实不太吸引人,但多看一会儿那股子疯劲儿就出来了!好看又疯狂,这才是传奇创业剧应该有的姿态!!!
超蓬勃,辍学生和这部兴衰史明显都是把主角当反派拍的,讽刺调侃这些个心比天高,疯疯癫癫,张嘴就来的PUA大师
和《成瘾剂量》《虚构安娜》一个毛病,现实题材非走类型化路线,基本上靠bgm铺下来的剧情,让人很难代入其中,感受不到创业艰难,主人公的人格魅力看起来像个笑话,只有忽悠没有真诚怎么可能make一个又一个的deal
海瑟薇有演出那种白人女的感觉,追求spiritual的吃素的那种,哈哈哈她估计自己也是。看了wework的那个纪录片,leto还不错的样子,反正这些创业的都是疯疯癫癫神神叨叨
叙事手法上很明显参考了社交网络,或者说是社交网络给这类创业故事建立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模版。就具体情节来说,第一集adam和rebekah约会的戏写/拍/演得太好了,两个loser/psycho在互相攻击中找到彼此认同的快感;第三集通过rebekah父亲的官司展示了rebekah接受“谎言”的过程,这不仅是她的蜕变,也解释了她之前为什么做不好演员,因为一直在拒绝自己的真实感受,当她领悟以后,变成了一个更好的“演员”,终于开始和adam一起“宣教”,这也暗合了第二集结尾那个主持人小声对adam说的,“I don’t think I understood what you said, but I wished I had said it first.” 前三集不偏不倚展示人物,期待后续。
………disgusting
作为前weworker看的时候可能心情更复杂点,尤其是wework早期的员工。离开wework很多年了,依旧觉得wework是个很伟大的公司。尽管这个公司问题多多。Adam确实就是剧中那样,出场有BGM的。一个故事,他和团队要去竞争对手那考察。到那边了,身边人带着蓝牙音箱大放音乐,等对方等了一会才一起浩浩荡荡下车进去。另外就是想说Miguel,其实公司员工很早开始就对Adam不满,但是普遍对Miguel好感。认为Miguel是真正爱着wework的人。作为当初接待过Adam和Miguel的人来说,Adam像是毒药让人兴奋,Miguel让人心安。
看完documentary再看这个还是挺好看的。剧本改编的挺好的,而且剪辑很在线。说演技用力过猛的:Anne Hathaway猛了好几年了,都习惯了觉得挺适合这种神神叨叨的角色的。现在的apple+真的有早年prime original的感觉。稳扎稳打做好剧。
奇妙,也就是10年前大家还在看《社交网络》,那个属于怪咖少年征服改变世界的时代,奇迹就在时代浪潮中。今年看了两部《辍学生》和《初创时代》,同样是IDEA创业,但充满着对资本之疯狂愚蠢的不屑,给出了创业者不是戏精就是骗子的讽刺结论,世界以及普民总被资本裹挟总被骗子戏弄,金钱和名誉涌向了骗局,世界还是世界,韭菜还是韭菜。
合理怀疑莱托有十个身体,分别用来接不同的戏,瘦的原始机不用动,其他的随意吃胖,按照不同的胖度1~7级,然后留两个xs号和xxs号接吸血鬼和瘾君子的角色。
男主演技很赞,我还以为他们找了本人来演😂
有的时候我觉得我们也是靠自我洗脑在支撑着搬砖的。
前几集稍弱,后面气势就出来了,最后一集爆发!少爷的口音有点奇怪,基本就是一个空幻想的孩子。安妮海瑟薇依然很轻松就把纯自然神婆的神经质演出来了。最近几年看了太多创新公司与传统资本的相爱相杀,个中步骤就当科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