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之前已经打过星星了所以要刷存在感地再来打一次,内容是加长版的短评2333
看的是17日和平影都场。似乎既是此次电影节和平影都的首场,也是迪士尼单元的首场,所以主办方给所有观众准备了礼物——一个迪士尼studios的袋子里装着车用挡光板(?)和一张海报。因为是意外的环节,所以觉得有点开心。大家还拿着海报一起拍了照,尽管有点害羞233
正片播放前还放了迪士尼的第一部动画片《蒸汽船威利》(1928年),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声动画片。嗯,就其中的一些幽默来看,略微感受到了一点当时成年人的恶趣味。
说说《幻想曲2000》。《幻想曲2000》对于我来说大概是相当重要的作品。最初看到它,是童年时的地方台,大概是为了打发既没有广告、又没有节目的时间段,被一次又一次的重复播放。当时觉得这些只有音乐,没有对白的故事是多么的奇妙,让我情愿看一遍又一遍。《蓝色狂想曲》里的一切细节都那么有趣,《威风凛凛进行曲》 的情节好笑又温暖,还有《火鸟组曲》,那破土而出的生命力量敲击着作为一个孩子的心灵,我当时还不知道音乐的名字,所以称这个故事为“春姑娘”。
说起来,这部电影也点燃了对古典乐最初的喜爱之情吧。(虽然决定性的跳坑动力源于后来的《交响情人梦》以及某小说)。这部电影里的音乐因而都成了我的有生之年,其中大半也确实在音乐会听过了。虽然很久以后再次听到《威风凛凛进行曲》时,脑海中最初浮现的依然是大群动物昂首挺胸跨步走出诺亚方舟的场面。(笑)
这一场是这次电影节买的六场电影中唯一一场已看过的电影,本意是作为“有生之年”,作为纪念。但看的过程中,渐渐惊叹起来了:这和我记忆中的是同一部电影吗?大屏幕的细节展示,身临其境的场面,饱满的颜色,流畅的帧,以及作为ATMOS厅优秀的音响效果,交响乐的部分丰富而细腻……真是太不一样了,简直内心颤抖想要哭泣QuQ(喂)啊,原来过去所观看的并不是真正的它,由这一场才感受到了这部作品的真正魅力。这次电影节能够展映,有恰好买到了这场的票真的是太好了QuQ
接下来分别短评,由于之前看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许多细节已经忘记,这次看许多时候倒真像是看了一部新片的感觉:
1.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最为抽象的一部,以蝴蝶的意象表现。温柔的回忆与艰险的现在,磨难与抗争,“黑暗”与“光明”……不同的目光会看出不同的故事吧。
2. 雷斯庇基《罗马之松》:天马行空、如梦似幻的一部,在云海之上翻滚的鲸鱼群大概是能够想到的最迷人的梦境。无论是画面还是镜头的设定都都具有一种无比辽阔的自由之感。
3.格什温《蓝色狂想曲》:一百个赞美都不够,大家一定要看这一部啊!
不过还是来啰嗦一下~~这部有趣的地方有很多,形式、画风、颜色、人物设定、叙事手段……没一点都可以展开来说。但最想夸赞的还是他的故事,多线条叙事却不凌乱,编制的如此巧妙,有讽刺却又怀着温柔之心。关于大都市,许多小细节令人会心一笑又不禁心酸。故事里的每个人物,他们的困境或许正是曾经或者现在的你我,所以特别能够打动人心。结局给了一个美好的梦,每个角色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从此获得了幸福”。尽管是梦一般的结尾,却在此时此刻,给了观众心灵的抚慰吧。
每当想到这部作品竟然是按照音乐创作出的剧本,然而如此自然,毫不生硬,就觉得非常不可以思议……真是了不起的作品。
以及今天突然注意到,最为抒情的那个段落(就是美好的让人想要哭泣的音乐段落),角色幻想自己理想的生活那部分,幻想中的他们,竟然是,在!滑!冰!嗯,一边滑冰一边幻想着……看来滑冰果然是美好的代言词233
4.肖斯塔科维奇《第二钢琴协奏曲》快板:改编了安徒生《坚定的锡兵》。漂亮的作品,我也很惊叹,音乐家竟然找到了如此合适的音乐……
5. 圣桑《动物狂欢节》终曲:算是典型的迪士尼欢乐风?粉色火烈鸟太可爱!
6.杜卡《魔法师的弟子》:大概是这里唯一一部不是艺术家脑洞出来,而是音乐家本人设定的故事吧,虽然主角变成了米奇233是年代较为久远的一部,从分镜等方面来看,那个时候的炫技和现在这个时代的炫技看起来不是一个次元,但也极具戏剧效果。
完整了解这个故事,是后来大概几次听曹鹏老爷爷的在指挥前的解说,现在回想起来依然非常感动。
7.埃尔加《威风凛凛进行曲》:因为这部短片而永远爱上了这段音乐,这样说大概并不夸张。回想起来总是迈着坚定的脚步走向一片光辉与灿烂之中的心情。故事其实非常温暖,简直颠覆了唐老鸭在我心目中永远是搞笑的形象。虽然此刻再看这个故事颇有点吃狗粮的意味(喂喂)
8.斯特拉文斯基《火鸟组曲》:另一部不知要怎样评价的短片,作为压轴当之无愧。太美了,太喜欢了,也许在最为辉煌的段落,放映厅的地板和身体里的心灵都在震颤着。总之,这一部也一定要去看啊。
看完后问了小伙伴最喜欢哪部,两位的回答都是《蓝色狂想曲》,我想了想,觉得自己也可以选它,但好像仍有其他不想放弃的。那么,就让这整部作为我的“最喜欢”吧。
无聊翻看旧电影,翻到了此电影,本来兴趣不大,一边玩手机一边听,无意间瞥到电影画面,被满屏的蝴蝶那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吸引了,后面每一个短片都是那么的精彩,配上古典音乐更是完美。看着看着我懵了,这到底是给古典音乐配上了动画?还是给动画配上了古典音乐?按理来说应该是先有的音乐,可动画片也很有年代感,总之就是配得那么天衣无缝,巧夺天工。看得我酣畅淋漓,意犹未尽呢。
因为《第十放映室》(的「暑期嘉年华」?),导致我对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和本片的开头印象十分深刻。—— 比起1940年的《幻想曲》,还是对这部《幻想曲2000》更有印象。虽然长期没重温,对里面的一些音乐画面已经记忆模糊,但…… -16.08.16 —— 为啥子当初观影记录会没写完也没续写? -17.03.29
惊喜连连 纽约的Rhapsody in Blue和火烈鸟一段好喜欢好喜欢!
一般重制版都不会讨好
Classic是要这么听的:想起2001太空漫游里的《蓝色多瑙河》和《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喜欢蓝色狂想曲、锡兵和火鸟。回头找1940年版的再看看。
配了乐的动画活泼生动;配了动画的音乐有了活力。没有巧妙的乐曲动画未免死板无聊,没有生动的画面,音乐只是遐想,相互搭配后给人多重感受。那种内在联系美不可言却又不言而喻。关掉音乐或是关掉画面都是不完美的。几段动画故事都精彩绝伦,壮丽的、细腻的。音乐家也好,漫画家也好太了不起、太伟大了
很大程度与曲目是否喜欢有关吧。Rhapsody in Blue纽约众生相非常有趣了。
本片是1940年《幻想曲》的重编版,除了米老鼠使用魔法的那段,其他故事都与旧版不重复。个人最喜欢《罗马之松》(鲸鱼那一段),还有唐老鸭的篇章也很感人。不喜欢木偶人的故事,有重看肯定跳过。
感觉像是在做梦一般的景象,完全沉迷进去,小时候不知事还不懂得欣赏古典乐,但是在1940版的幻想曲后才发现音乐中迸发出的星焰竟是如此耀眼。更别说这2000版的了,这是已经懵懵懂懂地知道古典的美好了,加上如同梦境般的动画,很是迷人……
用动画来诠释音乐是一项伟大的艺术。最喜欢的三首曲目:《蓝色狂想曲》《动物狂欢节》《火鸟》。
视觉化还是不太好噢,有些不错。IMAX电影,画面反而喧宾夺主了,不如老版。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音乐与动画的完美结合
【上海电影节展映】音乐会动画电影。电影院是这部电影最佳的观影载体,在大银幕与音响的效果下,方能展现出宛如置身于交响乐演奏现场的临场感,方能感受到视听享受。在动画师的奇幻想象下,经典音乐宛如重生。喜欢城市生活与魔法师、火烈鸟。但对《威风凛凛进行曲》改编成诺亚方舟,个人觉得比较奇怪
果然豆瓣是很讲感情分的,连我都忍不住给了四星
A dulcet review and an amazing combination of music and animation!
画面更好~毕竟59年了…《命运》给跪了!~…想到有位听音乐作画的艺术家...Carnival of the Animals不要太欢乐!~…最后那位女神想到小樱里的风~...
Rhapsody in Blue 的制作让人更怀念早期迪士尼的那种精神
相比六十年前的前辈们,这个合辑作品就相当一般了……最后一支是致敬宫崎骏吗?
1940年,迪士尼曾出品过一部音乐、实拍和动画相结合的影片《幻想曲》,在当时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实验。而在1999年末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也是第一版《幻想曲》上映60周年之时,迪士尼再出新版,向历史致敬。这一版延续了第一部的结构甚至复制了部分台词,还保留了米奇魔法情节,让人看着感慨时间的流逝与迪士尼的坚守。对比两版影片,动画技术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节奏感也更强,而不变的是对美好的向往和欢乐的风格,这也是迪士尼长盛不衰的原因吧
比较喜欢蓝色狂想曲/纽约故事、老肖的二号钢协/坚定的锡兵、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组曲/春姑娘,记得老版的魔法师学徒还有贝七的葬礼进行曲。这次电影节版前面加映了1928年的米奇,音乐主题仿佛隔空呼应,想来幻想曲之于动画也许正如蓝色狂想曲之于爵士乐。帕尔曼友情出镜,温馨的一夜管弦乐。
应该叫曲幻想比较恰当一点。完美的音乐加上完美的画面,disney的水准当真是令人拍案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