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trivialfilm.com/2012/06/cul-de-sac16.htmlCul-de-sac (1966)
本片获得第16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影片讲述一对夫妻与一个歹徒的故事。一座小岛上住着一对夫妻,他们平静的生活被一个外来的歹徒打破。歹徒来自没有涨潮前的公路,他还有一个受伤严重的同伙在公路上的车中。歹徒偷偷潜入夫妻家中,通过电话与上司联系后就掐断了电话线,准备等待上司派人来接他。夫妻二人很快发现歹徒,但是在他的威胁下,夫妻二人很听他的话。随后,三人将歹徒同伙搬入屋中。此时,夫妻中的男人很害怕,但女人却与歹徒相处融洽,还将自酿的酒给他喝。歹徒同伙很快就死了,男人随即被歹徒叫醒去挖坟墓,安葬了同伙。清晨,男人已经变得有些不正常,开始向歹徒不停地诉苦。几天过去,公路上终于来了一辆车。于是,歹徒将夫妻关了起来,兴奋去迎接来的人。可是,到来的只是夫妻的客人。为了不漏破绽,歹徒装作夫妻家的园丁,并给大家做起饭来。此时,男人已经显得很烦躁,他在客人吃饭后,用一个借口撵走了众人,其中还包括与女人关系密切的邻居。晚上,女人趁歹徒熟睡偷走了他的枪,交给了男人。歹徒醒来后,接上电话联系上司,才知道不会有人来接他,就准备离开。可是,歹徒发现枪丢了,就威胁夫妻两人交出手枪。男人慌乱中打死了歹徒,女人就让男人陪她马上离开小岛,但是男人呆住了。女人见到如此状况,只好随回来取东西的另一个男人离开了小岛。最后,男人在涨潮的公路上狂奔起来,疯了。
本片是一部很有趣的电影,因为它会给每一个观众不同的感受,不像是惯常的影片——大家都有统一的感受。因此,这部电影是很难评价的。此外,本片相关资料也少,更使得人们难以猜透当初Roman Polanski拍摄本片的意图。因此,我只能写我自己感受到的,而且与网上诸多观点并不相同。
我体会到的编导意图是,Roman Polanski想通过这部影片展示困境下人们的心态变化——劫持者往往是最亲密的敌人,这从夫妻与歹徒之间的相处就可见一斑。比如,男人会为歹徒刮胡子、男人会向歹徒诉苦,女人会帮歹徒挖坟、女人会给歹徒做早餐,等等。以上这是“亲密”的关系,然而夫妻二人终究还是歹徒的人质,所以歹徒会用枪提防他们、会打跟歹徒开玩笑的女人。因此,即使夫妻二人没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他们与歹徒的关系也是“最亲密的敌人”。
影片另一方面,还展现了爱情的虚伪。关于这些,是通过夫妻二人的关系展开的。既然是夫妻,那么他们必然相爱,可是片中的种种细节告诉观众们,两人并不相爱。比如,女人与邻居偷情、女人在餐桌上与男人暧昧,以及最具讽刺意味的场景——枪指着夫妻二人时,两人争相往后躲。这一切都表现出他们夫妻二人感情的虚假。此外,片尾女人让男人与他一起离开并不是因为爱情,而是需要有人陪她。所以,当另一个男人出现时,她彻底抛弃了男人。总之,爱情在本片中并不是那么美好,真可谓“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电影拍摄方面很出色,也可以说本片在技术方面无懈可击。因为这样一部只有三个主角、场景范围有限的电影,能做到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而且还不沉闷拖沓,就不是一般编导所能做到的。可见本片的叙事节奏、故事结构、画面取景、剪辑运用多么出色。这也让我了解到Roman Polanski在电影方面确实颇有才华,能够叱咤影坛多年还是有些真本事的。总之,这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电影放到今天来看,依然会赏心悦目,而且也不会感到沉闷,是一部非常出色的悬疑惊悚片。
额外说一句。本片中文字幕缺少70-77分钟左右的字幕,所有版本中文字幕都没有。英文字幕倒是很完整,为什么没有人翻译一下?量并不大。
演员表演方面同样出彩。虽然片中两位男主角Lionel Stander、Donald Pleasence不是特别出名,但并不影响他们在片中的精湛演出。怯懦的男人、彪悍的歹徒,这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深深的烙印在世界电影史中。片中女主角Françoise Dorléac是Catherine Deneuve的姐姐,但两人的相貌并不相像,还是Catherine Deneuve更漂亮一些。她在片中的正面特写不多,所以我对她的印象也不深。可惜的是,Françoise Dorléac因为车祸英年早逝,让世界少了一个美丽的法国女人。
总结一下。本片相对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电影来说非常出色,即使在今天来看依然不会落伍。此外,“困境求生”的故事模式也给了现代电影很多启发。同时,细腻的人物塑造也让电影颇具深度。因此本片获得金熊奖实至名归,只是本片比Roman Polanski的其他电影差一些。
Françoise Dorléac
Françoise Dorléac
序列:0842
Cul-de-sac.1966.BluRay.CC.720p.AC3.x264-CHD
2012-06-16
波兰斯基的早期作品有种让人惊讶的影像冲击力,以及突如其来的幽默感.除了荒岛上的城堡之外,那条被晚潮淹没的公路让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环境的设置和变化连带影响到角色心理和人物关系的发展,这种手法在此后更多的经典作品中显出更为惊人的娴熟。
极其有限的人物角色,二男一女被困在相对单调的空间里,幽闭恐惧的意味慢慢渗出来,戏剧冲突和张力亦由此引发而来。只不过这一部的喜剧成分明显偏多,很多带有无厘头的感觉,比如像客人聚会那一场,令整部电影的调子不断在变化,尽管整个故事都笼罩在一个异常阴暗的场景下,甚至近乎一个虚拟的舞台。
不得不提的是影片中诡异至极的配乐,从来没听过这种风格的爵士乐,有点阴森和滑稽的含混效果,配合上那些荒诞的场景却又是天衣无缝。
电影的寓意令人难以捉摸,我估计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或社会环境相关(?),又或者只是导演一时兴起的冲动之作?无论如何,这部异色作品已完全展露出电影大师的凌厉风格和破格的艺术追求。
重看《荒岛惊魂》,终于感受到其中的幽默之处,并且不得不为波兰斯基的才华所点赞。有限的场景及人物间,营造出必要的戏剧冲突及张力,同时还通过幽默的方式尽情展示人性的一角。
凶徒的闯入,打破了原本看似平静的生活。电影一开始就展现了妻子不安分的事实,后来妻子也肆无忌惮地与客人进行调情。随着情节的发展,更能随处看到妻子对丈夫的不满:如两人独处时,妻子对丈夫的冷漠;在凶徒面前时,毫不留情地嘲笑丈夫的胆怯。与丈夫相比,妻子明显更具心机,与凶徒之间的相处更显得外向冷静,不仅不害怕凶徒,反而主动挑衅,发现凶徒弱点后刻意激发凶徒与丈夫之间的矛盾,最后成功脱离险境,并得偿所望地逃离发疯的丈夫,这也意味着其逃离了压抑无趣的生活。
丈夫的角色更显得耐人寻味,更像是中产阶级的代表,有点钱,追求品味,但实质性却毫无勇气可言,一切以妥协态度作为生存法则。因此面对凶徒的闯入,丈夫毫无办法,只能甘受奴役。但说到底,丈夫依然是男性,因此在妻子面前渴望保持男性的尊严,但在凶徒面前却屈服于强权,丧失了维护尊严的勇气。因此丈夫从一开始便是挣扎的存在,最后的奋力一搏或许是强权(手枪)和自尊(妻子的教唆)同时在手而做出的非理性选择。所以在凶徒毙命之后,丈夫彻底失去了思考能力,沦为了强权以及尊严所摆布的行尸走肉。
可以说这一次凶徒的闯入完全将主角费尽心思所营造的价值观尽数破坏,如为了中产阶级的情调而购置的城堡,其实冬天压根暖不起来;刻意编造的军人经历,在凶徒的面前彻底打脸;在朋友面前的装逼计划,更是由于凶徒的存在而流产……中产阶级的追求不过如此,脆弱而无用的表象,一旦失去面对贫瘠的生活面目,或许也只能发疯了。
凶徒如同一把钥匙,成功解放了人性的枷锁,并展示出在极端环境下,人性是如何从理性的面具包装下所展示出来的。更难得的是,波兰斯基是采取了黑色幽默的手法来表现这一切,各种形象反差所营造的笑点让人捧腹,让人为了这社会下的人性伪装而忍俊不禁。是的,只是当丈夫最后在岩石上发疯的时候,观众究竟是何等表情呢?
凯瑟琳德纳芙的姐姐豪放怪异,一瞅就不是省油的灯,还能放射出黑色喜感,比她那经典款的妹妹生动有趣多了。
小资产阶级就是能作,这种"打破平衡搅动死水"的故事放在这种语境下显得很荒谬啊;波兰斯基能力没的说,但这种为电影而电影的电影有时候会让我觉得太过。
入侵者成了主导者,延续水中刀的博弈式3p开创吸血鬼之舞的美女被打光屁屁,波兰斯基的恶趣味真是愈发彰显
闹心
画面绝了
7.9;last words to the world
无力的荒诞;不速之客;本性的暴露和扭曲。
年少轻狂的波兰斯基
重看。孤岛封闭小格局,外人的入侵与三人之间的微妙心理依附关系,是非常典型的波兰斯基,但黑色幽默与荒诞的情节又非常不波兰斯基。后三分之一有点失控情绪四处乱窜的感觉。Dorléac这个角色也太白羊了大概没有别人可以胜任。
人物关系与影像风格似《水中刀》变奏,孤房、海边、不速之客,三十年后又有了《死亡与处女》,虐恋升级便成了《苦月亮》,还有那体态结实、充满魅惑的金发女郎。66金熊
封闭的叙事环境对于Rechard是身体上的荒岛,对于Teresa是精神上的荒岛,对于George是灵魂上的荒岛,三个人物又分别对应本我、超我、自我三种状态,意志相互隔绝,关系却维持平衡,在这种错位中的任何交互都成为荒诞效果和人性讽刺的触发点。
纠缠不结
看得时候觉得异常混乱,套用豆友的一句话就是“一群人进进出出,母鸡上蹿下跳”,看完后才觉得有些荒诞得回味的地方,但依旧不喜
人家的60年代……
叙事好闷,黑白镜头摄影美。
不同于波兰斯基的其它名作,《死胡同》重点不在悬念不在惊悚却更似一出荒诞的黑色喜剧。在这个寓言似的电影中摄影和调度绝对是最大亮点,虽然有些镜头会给人刻意感但同时又不得不赞叹导演的能力,例如一镜到底的那场海滩戏,实在让人印象深刻。另外,Françoise Dorléac非常美。
波兰斯基早期的电影里演员都很少啊
中文译名明显没有到位。应该是一部心理恐惧片,可能与幽闭恐惧有关,开头不错,后续故事就吸引力一般了。
无感
惊悚悬疑荒诞幽默寓言等多种类型的杂糅,难怪当年《巴顿芬克》会得到波兰司机的力捧,确实像是在向他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