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蓝琥珀》,标签有现实题材、悬疑、文艺片,照理说很有看头。
2018年12月17日在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专线上映,票房才20万出头。12月26日下午,在爱奇艺上线。
导演周劼没什么知名度,女主角王真儿也不红,今年主演过网剧《上海女子图鉴》,但热度没有戚薇主演的《北京女子图鉴》高。配角的知名度倒是更高些,有耿乐、吕聿来、张瑶,但也都不是流量挂的。
本片根据须一瓜中篇小说《二百四十个月的一生》改编。2015年的《烈日灼心》、2017年的《夜色撩人》也都是改编自须一瓜作品。
影片开头就抛出一个问题:
一只小蚂蚁顶多活了10天,就被松脂包裹住了,日后成了琥珀,价值20万,那么那只小虫子活一天值多少钱呢?
影片里也有很多算账的情节。有人计算买车位还是租车位哪个划算,也有人计算老公的生命一天值多少钱。
故事发生地在重庆,女主人公荷洁,以前是个幼儿园老师,现在当了一名住家保姆。
影片交叉叙事,剧情在她为一户中产之家做住家保姆的和她过往生活场景来回切换。
有一天晚上遛狗,她老公被车撞死在斑马线,通情达理也好,懦弱好骗也罢,反正她收了一笔赔偿金事情就了了,她婆婆伤心过度也在家中摔死了,她自己也被幼儿园开除了。
她回过神来,对赔偿金额心生疑义,找去肇事者居住的小区时,遇到了此前的幼儿园学生,顺势去了他们家当保姆。
有个悬疑一直伴随着,她在雇主家经常用望远镜观察对面楼,而那楼里就住着撞死她老公的肇事夫妻。
外人看她还挺幸运,有30万现金,继承了夫家一套老房子,下半辈子不用愁了。在她老公哥们眼里,丈夫婆婆都死了,她拿了赔款、出租了旧屋就自己搬走了,也不管老公视为珍宝的宠物狗,也没给老公家留个后,是没良心的人。
没人理解她内心的苦楚,她放弃养狗、离开旧屋是怕睹物思人、触景生情,而去当保姆也是心有痴怨——她想追踪撞死她老公的人过得好不好。
荷洁在路边摊看到一块琥珀,摊主说是几万年前的东西,要价500元,她买了。琥珀不是淡蓝色的,是淡黄色。蓝是最冷的色彩,代表忧郁、象征永恒,“淡蓝琥珀”是心理色彩附着在琥珀上,而琥珀是什么?是时间定格,是走不出来,但也有人视琥珀为吉祥之物,凝固了也就永恒了。
在闪回中,荷洁和老公的往日情逐渐浮现出来。
下城区老房子的重庆,二十九楼高级小区的重庆,像是两个重庆,画风也不一样。
他俩是相亲结合的,相亲时婆婆对她一脸巴结,婚后就变了嘴脸,因为迟迟未孕所以对她很刁难。
她老公挺逗的,爱在天台上用望远镜看对面夜总会小姐换衣服,他对老婆倒也不避讳,会笑嘻嘻跟她聊,他嫌她胸小,但又夸她脸蛋漂亮。
有一天,他们玩一个游戏,给生命里的重要人物排序。她丈夫的排序是:妈、自己、老婆、小白(他的狗);她的排序是:弟弟、老公、我、老公的妈。
老公对她的答案很不满,觉得不孝顺,但他自己也才把老婆放在宠物狗的前面。
《淡蓝琥珀》在豆瓣只有6.4分,很多人吐槽女主的脸和气质太有都市感,和保姆人设不符。但其实她讲普通话,她老公讲重庆话,从一些对话细节也可知道,她是从北方去到重庆的,能当幼师,应该也是个文化人,去当保姆并不是因为生活所迫,没有灰头土脸就不符人设?未免武断了些。
本片主线是如何疗愈创伤后遗症,重要的是心理层面的描摹。
荷洁一直纠结于这个“活一天才值25块钱”,她打电话给肇事者,对方当然不愿搭理了,当初已经走法律程序赔偿了,她也同意了,再反悔就没立足点了。
出事后,她把旧屋出租了,房客答应帮忙养狗她减租了200元,但她回去探访才发现狗没被善待。
这只狗还常跑去主人出事时的街口蹲守,俨然“忠犬八公”式重情重义的好狗。
后来狗也在同一个地方被车撞死了,车主逃逸。
她一直压抑的情绪突然崩溃了。
荷洁去找神婆,希望丈夫附身,解答她的迷惑:丈夫的命获赔30万值不值得。
神婆对于小荷付费200元不满意,说她现在又不差钱,要走了500元。
荷洁一直用望远镜偷偷窥视肇事者的家,看到他们家人吵架她会罕见地展露笑容。
她深夜偷偷去划肇事者停在楼下的奔驰车,人家补好了漆,她又再去刮。原来她偶然听雇主家男主人说过奔驰车补漆很贵,差不多要4500元,她就按一天25元算,要刮够180天。
后来人家把车停到地库去了,她没法继续划车,受阻塞的报复之心无处疏解,她的行为越来越奇葩,例如寄空的快递,让人家到付,只为对方付出一点金钱,结果人家退件了,她又想用纸箱装一箱石头寄快递,保价、到付,就想对方多出一点钱,其实这能有多少钱啊,她就是图个心理安慰。而当她再在电梯口遇到肇事者时,其实人家根本不记得她了。
荷洁偶然听到男主人打电话,发现妻管严的男主人有婚外情,而且嘲笑她心理扭曲。
她准备辞职,临走前在望远镜里看到对面楼肇事者家里遭了贼,贼还杀害了肇事者的老母。
她虽然震惊,但心理却仿佛得到宽慰,又去找神婆附身,希望问老公,肇事者得了报应,那30万是不是值了。
神婆又想加钱,她连骂骗子,转身离去。
后来,她把500块买来的琥珀和博物馆里价值20万的琥珀摆在一起,似乎在比价,到底哪只虫子活一天的命更值钱?
此片的摄影在今年上海电影节拿过奖,确实一些镜头语言挺有feel的。
例如窗外窥人。
例如镜中看人。
例如不同空间同框。
例如人与景的共生。
尾声阶段有一个4分多钟的长镜头,展示了一段魔幻情节,宠物狗小白成了荷洁和老公的新生儿,家里在天台摆喜宴,各路人马都来祝贺。
最后也是以一个荷洁直视镜头的画面结束。仿佛在问观众,如果是你,你会以温柔姿态接受宿命吗?
现在是一个数字时代 ,一切都被明码标价,但面对生活,我们都希望能讨价还价。
什么时候人要让钱为自己的生命做主。人总是越缺少什么越想得到什么,金钱是人们永远觉得缺少的东西。生命无法用钱来衡量,所以人便会觉得赔偿多少钱都不足够,对于善良又有些软弱的荷洁女主,因为不甘心,因为想要被救赎,因为害怕,因为大家都用钱来当作赎罪的替代品,肇事司机,或是自己的婆婆无一例外。因此钱成为可以替代一切的东西,被红色笼罩的天台,小白就是婴儿,人不会因为任何东西失掉信任与关爱,梦里,存在的只有平等和分享喜悦。
全世界都在欺负荷洁,明明她没做错什么,感觉除了她以外的所有人都有病,都在某些方面有错误思想并以此对她进行精神上的侮辱,她只是一个单纯天真善良怯弱甚至说有点“傻”的异乡姑娘,全世界都对不起她欠她。可我竟然觉得,这就是现实,这就是这个残忍操蛋可笑荒谬无耻的社会,它的病症都要怪罪到她头上来。“人善被人欺,你就是个软蛋,屁道理都不懂”。他妈的好久没有看电影看的这么生气了(没有说电影不好的意思,只是表达我观看时的情绪)。这个电影怎么处处都在往人心上割刀子。我这样的人活着太难了,好想抱抱荷洁。“骗子,都是骗子”,连最后的美梦之后都要再来一枪,琥珀是假的。置身钢筋水泥人性丛林,要如何坚强地活下去,整部电影只有结尾的幻想/梦境长镜头是美好的,极度美好,那是她幻想的全部也是仅有的美丽世界。最后的一滴眼泪,我绷不住了。前面的压抑漫长让最后的段落变得太有力量。音乐太棒了。
前天看的电影,相当喜欢。 淡蓝冷色调的摄影就相当讨喜了,更不必说这有意思的构图,凭这两点就可以打三分了。里面有一些对社会现状的影射,是啊,人命不如狗呀。如果一定要拍出悲剧感十足的电影,那么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捏合在一起,再从中敲碎。帅气得过分的男主,美丽得动人的女主,那只可爱的狗狗,那座美丽的重庆城。 我发觉我真的是跟重庆这个城市挺有缘分的,记得第一次去重庆的时候,刚刚下了飞机转轻轨,在动车上就有人想向我问路,第一天大大话话最少三次被问路,最神奇的是我那时候那是手提着行李箱。重庆话我没学过,听过一点,却基本上能够听得懂。更好笑的是我在东莞买东西从来都没有一个销售员跟我说的第一句话是讲广东话,可能他们都以为我不是广东人吧,哈哈。 我来到这个城市,我感觉很熟悉,冥冥中我总有那么一点感觉,我来过这里,而且不是旅行这么简单,那么是前世吗?如果真有前世的话,我觉得我可能在这里有过一段故事,以至于今世的感觉如此强烈。那么是一段怎样的故事呢?真情 还是 孽爱?无从可知。 这个女主角可以说是我的理想型了,很喜欢的说。
《淡蓝琥珀》讲述了一个女人试图走出伤痛、与自我和解的故事。影片通过平行剪辑制造悬念,将女主角荷洁(隐喻“和解”)的过往记忆与现实困境交替呈现,借此实现剧情互补,并引领观众进入她如苦瓜般伤痕累累的内心,产生情感共鸣。摄影和音乐是影片得以成功的关键,摄影师和作曲家均来自澳门,欧阳永峰以此片获得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摄影”。不同滤镜的使用将两个时空区隔开来,现实世界均以冷色调呈现,与暖色调的回忆(或倒叙或插叙)形成对比。熟悉的场景、物品、事件和人把荷洁一次又一次地拉回到记忆中的幸福时刻,从而凸显了她在老公意外身亡后失魂落魄的状态。蓝色被大量使用并赋予象征意义,蓝色的衣服、蓝色的墙、蓝色的窗帘、蓝色的计算器、蓝色的灯光、蓝色的城市。丈夫和婆婆死后,整个世界都变成了蓝色,她被巨大的悲痛所笼罩,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影片透过精巧的构图制造景深幻觉,人物被置于画框中的画框来呈现内心封闭的状态。克制的表演放大了荷洁的困惑与苦痛,音乐抒发了她压抑的内心。影片结束前,她直盯镜头、流下眼泪、屏幕黑掉、音乐进入高潮,所有的情绪顷刻间崩塌,如洪水般涌来,让人久久不能平息。
《淡蓝琥珀》是一则城市寓言。转型中的重庆在快车道上不停加速,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付出了代价。价值观变的单一,人情变得冷漠。当一切都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时候,质疑“一条人命值多少钱”便显露出了荒谬性。所以荷洁的追问成了雇主口中的“扭曲”,肇事者在赔了钱之后再接到电话会骂她“敲诈勒索”。影片最后一幕,我们跟随摄影机,从密密麻麻、五光十色的摩天大楼降到一片低矮破旧的拆迁房,见证了富裕与贫穷并置的魔幻现实。
《淡蓝琥珀》是一个梦,揭示了电影的本质。荷洁混淆了现实与幻觉,她通过偷窥肇事者的私生活来报复,却发现对方已经不记得自己了;她刮花对方的车、高兴地看着他们吵架,却依然无法摆脱伤痛。在结尾长镜头编织的梦中,我们见到所有人聚在一起吃饭聊天、其乐融融,但就像电影的片名所暗示的,美好的记忆凝结成琥珀,梦醒后,只留下悲伤。
导演始终利用女主角一成不变的表情营造电影穿插出现的抑郁情绪,迎合影片的美工与题目想要共同完成的忧伤的蓝调主义。但情感贯通从头至尾并不中断也是可观的一部分,另外遗憾的是,每一个人设都很是轻巧,预知后面的走向几乎对于每一个观众都没有难度。我们可以辩护说这绝非靠剧情与悬疑哗众取宠的院线流俗之作,但也说明了其人物的干瘪与纸片化,并不立体的摆设感,更像是一幅精美的高仿油彩画。
导演的用意看起来像是想要观众注意到算式,我们都是配合的观众。很多文艺作品喜欢算式的插入,似乎数学作为一种基础性的结构具有了形而上的功能。没有情感的永生似乎成了人类拒绝被量化的重要原因——从根本上讲是相反的矛盾的两个群体,并不具有同一的性质。然而这样的冲突才更有趣,看起来更具有一种悲悯的、朴素的、遗憾的、荒唐的、悲剧性的反照——这看起来也是电影一厢情愿的自我欺骗,用数字串联起的故事,具备了本身无纰漏 的情感逻辑。
利用镜像关系与平行空间对整部影片进行分割。镜像关系的处理比较惊艳,除去同一画面中出现的两个种群不可交叉的关系与身份的反差外,透过望远镜看到的遥远的人生与他人生命的陌生化处理都很不俗。平行空间的架构为人物通过超现实的方式实现自体的沟通提供了可能,也为当下与过去的时间点穿梭创造了机遇。但导演采用的两个时间相互补充交叉的手法虽有心意看着却显得俗气,并没有情感悬殊的高度因而显得不知所云,没有差异化处理的方式也让人感到颇为遗憾。
伦理的冰冷与梦幻性的温存成为一个中心的议题。人际关系的牵扯以及不可能出现的和融世界为暖色与冷色的对比做出了铺垫。纠结在道理情感生命死亡之间的女主角作为全片的交叉点给出了非常中国式的讨论命题。但这不好给出答案,是一个为折磨人的道德底线牵扯出的开放性道德难题。
开场一系列乘除法运算,说明电影主题是中国当下时的数字人生。不如狗的国人命运,被重庆解放碑和南山攀天高楼的钢筋水泥背景强势挤压,如房价、如豪车,早已标好了价格。只是,忧郁的女主,不该被设计表现成一个毫无主见,甚至缺乏变化的痴怨形象,对于社会暗黑法则的小儿科惊讶,浅白得匪夷所思。
你能接受王就是网大风格的演员了吧
优秀,有想法,完成度也很高,五星以示鼓励!
人命一天25元,通灵也有市场价;午夜蛋糕配洋酒,提防阳台麻将鹦鹉;望远镜下后窗百态,苦瓜条纹前世今生;外地寡妇小保姆,平行宇宙狗儿子……用冷峻构图的沉稳精致和情欲张力来讲述市井生活贫富社会,很好,可惜过度巧合的因果报应和超现实梦境有点泄气烂尾没收住
救护车去了又回要花钱,快递员寄了又退要花钱,生活里有这么多荒唐账,谁还关心一条人命值多少钱。这星球每天有一亿次性接触,这宇宙充满无数平行时空,世界上有这么多未知数,谁还敢从往生里求归宿。计算车位的时间成本,折算烤漆的消耗价值,现代人是被数字树脂困住的蚂蚁,凝成琥珀失去爱失去自由。
影片的小说文本和《烈日灼心》的小说文本同样出自须一瓜之手,周劼对于文字-影像的转化能力有一定作者意识,不同时间线间的嫁接既构成影片的叙事层面也构成影片的心理层面,摄影和山城的空间结构赋予影片同叙事匹配的多层次视觉感。对生命价值几何的质问,以及对女性内心痛楚的描摹都有触动人之处。
#SIFF2018#淡蓝是当下的生活,淡淡的蓝色,挥之不去的忧郁。琥珀是过去的回忆,明亮温暖,短暂地拥抱永恒。冷暖人间,过去和当下交织,冰冷数字,追问活着的价值。荷洁透过望远镜观看他人的生活,观众通过银幕,看身在城市中的她如同琥珀里的蚂蚁。现实里没有和解,只能通过梦来相互依偎,落一滴眼泪。
创伤后遗症,关于如何疗伤。整体状态不错,也得益于文本的吸引力,很多可琢磨的地方。王真儿挺耐看的。
比一个人长久的,是一个号码,一个数字,一个算式。
王真儿长了一张都会感的脸,怎么看也不像住在城中村的市井女人,气质和表演都欠缺烟火气。穿得跟新垣结衣似的,给人家当保姆,找大仙作法事,这合理吗?
太学生作品了吧,不知道怎么说,但听一个普通观众的评价:故作深沉。。还是和我想说的意思差不多。第一看得不够深,第二表现不出深度 剖析得也不够。还不如在冷暖人生好好讲故事。
拒绝(男性)导演消费(女性)痛苦。
须一瓜的小说还是有很大改编难度,电影对于性命价码的无解和求解,在“平行时空”一般的穿插剪辑中形成一道网,两组时空在恰当的衔接处互文。在保留了须一瓜文学腔调的同时,摄影给予更大的视觉空间和镜像关系,做到了女性隐秘世界的诠释。可惜某些段落较尬,如丈夫被撞等。王真儿的电影感要比剧强。
她对生活或未来没有太多主意,跟着命运随波逐流,琐碎的幸福似乎还不错。却偏偏遇到“人活一天到底值多少钱”这样超出她理解能力的难题。她好像活在一个跟我们平行的现实里,别人说一句,她照着做一次加减乘除,以为这样就能摆脱灼热的痛苦。非常棒的处女作,表演真实不造作,导演知道自己要什么。
时间有时是减法,让那尾音越来越弱,有时是加法,念头一旦产生,会越来越重。整部片子的气质非常须一瓜,如果不去寻求“和解”可能会更好。王真儿一如既往的不动声色很贴合人物,吕聿来演这种底层软弱无能自私又具有某种吸引力的南方小哥实在得心应手。(感觉他随时可能将你抛弃,但是被他清澈的眼睛望一望,还能再原谅他一次。
一条命只值30万,想要更多就是敲诈;补漆要花4500,没人可以不在乎;通灵会元气大伤,加钱才能继续……世上所有东西都明码标价,失去了感性和理解,包容和爱,只剩下一串冷冰冰的数字。失去爱犬,人们说狗不是人,不能算肇事逃逸。失去丈夫和婆婆,人们却说她一辈子不用愁了。人性灰暗,金钱冰冷,亲人和宠物更有温度。可是,回忆虽美好,却像琥珀中早已死去的虫子。 现实再残忍,但像苦瓜的刨痕一般真实。
琥珀困住虫蚁,眼泪困住女人,城池困住肉身,回忆困住灵魂。
2018大概会是一个院线电影的新起点。有远见的资方不再视现实主义题材为洪水猛兽,不管是药神、找到你,亦或淡蓝琥珀,深入城市肌理,体认当代民众的焦躁困惑不安与苦难,尊重日常现实生活的情感及逻辑,保留应有的人道立场。性冷淡风女主和重庆在此也都极具魅力,恰巧它也同样有个梦幻长镜头收尾。
创伤后遗症不动声色地显露,重庆对于电影取景来说真是取之不尽的宝藏
女主这形象真不是智力轻微低下的富家女被稀里糊涂卖到底层人家吗……一个前幼儿园老师动不动去找跳大神儿的?人设和选角都有问题吧……毫无烟火气,不断想到万箭穿心,颜丙燕要好太多了……结尾梦境一度以为鬼片儿大家都挂了……喜欢最后定格在蓝玻璃(琥珀)中的女主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