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城》一部很少见的西北公路片,荒芜贫瘠的丘岭让我想起了宁南赤红色的裸露山丘,同样的绵延不绝中一条公路蜿蜒向远方,巨大的白色风力发电机,自由和恐惧交织。老旧、脏污的建筑,与丘岭同色的灰黄色调,衰颓的建筑气息中又因为人的存在多了一份安全感。室外基本都是在逃亡的路上,是恐惧、压抑,室内的片刻歇息是温暖、放松。鸽子、狗、马(或是驴我分不大清),不断出现的动物形象表现出主人公内心的柔软。主角曾是个公务员,尽管外表一副虬髯大汉的土匪形象,却没有真的想过杀害任何人。 不断出现的红色,红色桑塔纳,红色领带,女人的红色衣服,像是压抑的毛线怎么扯也扯不掉。不断闪现的梦境和幻想,一方面是主角被命运锁住脖子无法拜托的束缚的表现,另一方面是潜意识中意淫挣脱束缚得到释放的快感。一些小细节譬如幻想中主角和一群人打麻将,流露出一种讽刺的幽默。 感觉不足之处是影片节奏还差些,有的地方有点儿乱,看的时候可能一走神就凌乱了,还有压抑的情绪积累不够就释放了,而且压抑 释放压抑 压抑 释放压抑的循环容易让人观影疲劳。
我少看了部分开头和结尾,等着上映后二刷
我是一名编导工作者,从事电影这个行业从求学到工作也有六七年了,不能说阅片无数,也算是个电影爱好者。
昨天有幸在上海天山电影院观看了《疲城》的公映和发布会,契机也好,感触颇深也罢,确实很有影响力,值得赢得所有人的掌声。剧情类的电影需要把它的故事情节,塑造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但是意识流派的电影不同,它的成功更难得可贵,在于你需要把一部默片甚至说一部你自己都看不懂的电影,表述出来,更着重在镜头衔接和运用,光影等等,需要把一个很空泛的表象拼凑构造出来,让摄影摄像后期等演职人员都领会到那个点,所以很多人都觉得学艺术的人是疯子,《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就有一句话说的很好,你看到的世界其实就是你自己的样子。
学电影这个行业,一直很希望自己所喜欢的东西能受众于大众,近些年来国内文艺片也有《无问西东》《芳华》等很棒的系列电影,但是这部《疲城》跟他们都不同,他无关青春,无关青涩懵懂,他所有的行为做法都是一个成年人,更多的是对主角心理描写,用心感悟,每个眼神都有很多故事,“他”的身上看到了很多人的影子。他是一个成年人对自我的审视的一个个过程,一个个梦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
起初看这部电影,是奔着贾樟柯贾导去的,听说这部电影的导演已经把片子给贾导看过,贾樟柯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好导演之一,《山河故人》也非常经典,当时想的是能在国际电影节获奖的片子,肯定有它的亮点所在,带着这份期待去了,果然不负厚望。
电影的导演者孙亮,一个90后,和我一样的年纪,他把一个剧本做活了,演员也把这个角色演活了,当时看完这部电影,我想到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经常拍作业,因为故事片,纪录片,爱情片等等都老掉牙了,我们怀揣着一颗对梦想的执着和与现实碰撞的心,也拍意识流的电影,记得那会儿我们拍了一个艾斯伯格病症人格的自述,用病态的视角展现他所看到的和向往的两个平行世界,当然,稚嫩的我们拍的相当失败,也不告而终了。
影片开始,一个硬汉缓慢走入镜头,洗脸,离去,拉开序幕。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日常,平凡,浑浑噩噩的过着每一天周而复始的生活和动作。男主角张金生,一个普通的工厂工人,几年前在银行工作过,做一个银行押运员,金钱的诱惑和欲望,共事的工人一句“抢银行去呗”也成为后面穿插在电影中的张金生的记忆碎片埋下伏笔。
戏作为一个时间线贯穿整部电影。
他躺在床上醒来,他的眼神里有很多故事,他辞职离开工厂来到戏剧舞台,出于新奇和喜欢,他满脸欣喜对着师傅说我要学戏,师傅说你走吧,但是张金生仍然留下来,甚至说他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学吧,就像生活中的我们,学习画画学习钢琴学习一切我们感兴趣的新鲜事物,到影片最后,张金生对着师傅说,我不想学戏了,师傅说,“你走吧,等一下.....你走吧”他也试图挽留过这个徒弟,但是这一次张金生头也不回的离开,折射出来的社会现象,谁又能从一而终的去把一件事坚持到最后。这是张金生的第一个梦境,他梦到自己在银行工作的时光,张金生在漫无人烟的荒野里,枪杀了一起运钞的同事,发现了那辆红色桑塔纳,他来到和东子一起预约好的整容所,看到医生桌子上的苹果削了一条,猜到是有人来过了,敏感和愤怒让他离开那里,开车逃离的路上,他遇到了很多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他杀人,也救人,他是坏人,也是好人,他把抢来的钱,也好心的多给了很多人,但是他始终都是一个人,老人问他,他也说,一个人挺好的,成长这条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样,我们都是一个人,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人发生很多事,而这些都组成我们的人生。他逃离到一个新地方,在牧民这里,他开车帮牧民送羊,和牧民一起洗澡,他做一切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以为又可以简单开心的生活,结果牧民的儿子偷走了他的车他的包以及所有的钱,包括那只京巴犬,他又一次被人性欺骗了,一次次被背叛欺骗,他拿着枪,在空无一人的山丘上面,对着自己的影子,开了一枪,我觉得这意味着,杀死了他所有善良的灵魂,杀死了那个善良的张金生,也是警示自己,以后不要那么相信别人,那样的张金生,已经死了。
他和这个杀手不太冷莱昂有点像,也有点不同,莱昂是杀手,而他是杀人犯。他躲在破旧的小旅馆,窗台上飞来受伤的鸽子,他带去急诊室医疗,鸽子是唯一愿意生活在他身边的生命,他是孤独的,对面住客识别出他是杀人犯之后,假惺惺献殷勤给他买了鸟笼子,送早饭,并说认识就是朋友,没有那么多心眼的张金生甚至天真以为是对他好,他把早饭的第一口喂给鸽子,笨拙的手法和硬汉这个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没想到鸽子居然被毒死,人性的丑恶再一次被揭穿。
他也曾相信朋友,一起去抢运钞车,结果朋友把他锁在床上,铁链锁住了他的头,警察在门口敲门,朋友夺走了他心爱的女人,出于愤怒他一枪杀死了他的朋友,被警察抓走,在警车上,他笑了,是释怀的笑,影片结束,这是他的第二个梦境。
他看了牛肉面家老板的孩子那么小,给了一塌钱离开;他帮助卖油的小孩送爷爷;已经挖了坑打算活埋那个在戏院勒死他的男人,却没有杀了他开车离去;他拿着鲜花坐着去省城的车带着对爱情的憧憬和喜悦惨遭背叛.....
他被抓到警车的时候,镜头拉到外面,牧民望着远去的警车,默不作声,更多的是无奈,自己的儿子夺走了张金生的一切,他并没有和儿子一起沉浸在喜悦中,反倒忧心忡忡,也折射了人性的本性善良一面。人都是感情动物,但是生而为人,总要生活下去,不得不做一些背信弃义的事情,这就是人生。
你想去做一件事,然后把一件事做出来,再做的漂亮,是很难的,所以我很佩服导演,他是值得钦佩的。短暂的聊天让我了解到,这部电影拍摄只用了两个礼拜,后期补镜头加了一个礼拜,也就是20多天周期做出来这么一部电影,同时在很多电影节中获奖,相信这也会成为导演和制作团队继续创造更多好的电影信心。
电影这个行业这几年也涌入了很多广泛的人才,商业片的价值往往比文艺片的更吃香,所以市场上确实不占优势,但是从更高层度上来说,这部片子的价值能够让一系列的年轻人引发对自我的拷问,对自我的一个审视,无关结果好坏,它的价值已经是凌驾之上了。
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其实我们都在这个社会疲惫不堪的生活着,疲城只是一个小故事的缩影,折射出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我们都带着很多故事的包袱在这个世界行走着。
其实整体下来第一感觉就是挺散的,意象化的表达确实都有自己的风格,但是如果过于散可能就跟写作文似的,单个句子再怎么优美即使这样的句子再多也不成文啊,所以容易让观众分神,但是处女作已经很不错了,现在做影视初步做是很难的,加油。 导演应该研究过张艺谋导演的片子,尤其是对于颜色元素的运用,红色在这里面随处可见,可以叫做这部片子的贯穿色吧,红色的领带,红色的车子,红色的山坡,以及通红的献血,不论是表达自由,无奈,失望都用了很重的,刺激性很强的大红色,这样一来在篇幅很长的黑白色中很能刺激观众去get到某些点,挺好的。 大概有两点吧 1:尽管人生如戏,但也要好好对待 2:可能有时开心的时候总会很短,因为总有这样那样的因素来打扰你,那么如果你只能开心三秒,那么请最开心的去享受这奢侈的美好时光。 新导演,支持支持
『电影疲城_ 悬疑片爱好者的狂欢』 疲城: 阴暗窄仄的张金生的人生,失去工作的他 ,无处可逃,一段神秘的声音,指引他进入另外一个世界,那里时而漫天大雪,时而寂静荒凉,他看到了不同的自己。 梦与现实的交错,荒烟蔓草的道路,匪夷所思的故事 真真假假 闭上双眼 也只是虚晃一梦 本片入围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处女作竞赛单元。导演孙亮擅长的多线叙事手法梦与现实的交际,为观众带来了一次对人性的审视。 颠覆了传统的现实主义的叙事方式,结合临夏风土人情,梦幻如梦 ,编织了一个当下普通人都会遇到的人生困惑。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观赏一下 一部荒诞的西部悬疑电影 20201229 全国上映🤙🤙
看过此片,觉得三星半。从艺术形式和作者性上来说,都很独特。人在困境压力下的一种状态,想通过意识的方式去散发。看电影的方式有很多,看不懂并不代表电影有问题,可以以纪录片的方式,看碎片的细节。众多所谓影评人对国内电影先给一星,随后加价再说片子的好,这种卖良心的事情,我觉得他们还是不要干电影。以骂别人电影喧哗,表以自我存在,实在恶心,还不如卖北京的房子来的快。佩服老兽的导演,杀死影评人。记得特吕弗的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操守,公民凯恩上映后一片恶潮,特吕弗发现了一部好电影,就像他的书一样。导演的处女作请别杀死在萌芽,发现闪光之处和不足,才是艺术电影可持续的路子。在中国电影界都呈帮派,有钱有势,拍的一般的片子也会被吹为十佳电影。 中国艺术电影的路仍路途遥远,新导演出头一方面靠才华,一方面还得找个卖房子的人。试图看第六代导演之后的青年导演,能站立脚步,不为下一部片子小投资发愁的没几个人。而那几个导演李睿珺《告诉他们,乘白鹤去了》,毕赣《路边野餐》,张大磊《八月》,忻钰坤《心迷宫》等导演,他们都是自己想办法找钱,在电影节上一举成名,才找到了后续的公司。几十年过去,在国际有头角的还是那几个人,而且国际版权销售,又有几个中国导演能有一席之地。中国艺术电影产业循环发展也是个问题,大部分导演拍完片子,已经没什么资金,宣传发行也就搁浅,视频网站对艺术电影又是一种抵触状态,除非在三大电影节入选主竞赛,或者金马提名,才有可能回收成本。其他去了B类电影节,也不太好使。昨天去看电影,影厅爆满,一群小朋友观众,看《厉害了,我的国》,如果再不支持有想法的导演,他们有可能放弃或者拍主旋律的电影,自己才能告别穷迫的生活。但牺牲的是时间,还有理想。
有幸在蒙特利尔观看了《疲城》首映,第一感觉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和剪辑很独特,说他是一部悬疑片吧,但感觉影片里透露着更多的文艺特质,本人觉得还是属于一部比较烧脑的片子,导演更多的给了观众很多想象的空间,每个人理解的不同,对影片就会有不同的结论。这部电影没有大碗,没有明星,都是甘肃本土的演员,但是能够入围蒙特利尔电影节,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国内公映后大家都去看看吧,希望大家都能支持一下我们甘肃的电影!
平遥元年最实验的片子了吧,玩复杂而看不出意义的颜色搭配,反反复复闪回又成了驱赶心魔。
一部劝导犯罪在逃人员投案自首的公益宣传片。整体而言,形式大于内容,打乱正常叙事,黑白与色彩交叉,现实与梦境交织,即使荒诞之梦成真,人又可以逃得到哪里去。2.5
实验电影。整个电影是一个梦境,梦境里还插入一堆悬疑片儿的元素。看起来导演应该还是一个拍照片的,尤其是那种意识流的组照。后来和导演聊了一下,得知他是不想把梦境拍的那么真的在做梦,所以会选择比较真实的镜头。问了一下,果然。拍摄时长25天。导演的选角有成功的潜质。
上班觉得没意思的年轻人,想辞职。而辞职的原因一是为了钱呗,二是为了梦想呗。而本片主线讲为了钱抢银行的心路历程。一路逃,逃的了警察,逃不出自己。违法犯罪是行不通的。而唱戏呢?累了,靠真功夫吃饭,是要下苦炼的。心累和身体本身的累,总得选择其中一种或两种。最后他选择了继续逃,寻找出路。
比百分之九十的年轻导演会拍,特别有导演意识,特别知道自己要什么,但…求导演找个靠谱编剧合作吧
#4th CQYFF# 7分还是有的,摄影再精细点是能给到4星的。影片很少见的全按照做梦的非理性逻辑来剪辑(场跟场之间很少走常规接法啊),也有很多梦境的视觉元素。跟北野武的[沸点]以及某些格里耶,某些超现实主义的片子可以联系起来;算是国片中少有的尝试。但是最后真的应该再拎一下情节和结构啊……
4/10。希望年轻导演控制住表达欲,而且从映后发布会的反馈来看,导演思路和电影呈现中途修改过很多次。
梦境电影,自由大胆。
看完只想问导演想干嘛 希望看出了励志和觉得好看的朋友来给我这个粗人科普一下 哪里励志了 哪里好看了 以及最重要的 这到底想讲什么啊???
非常有意思的叙事,梦境与现实的交替,故事其实非常弱化了,重心放在人物的状态和心境。技术上有一些瑕疵,但是导演在影像上树立导演自己的风格。作为90后导演的第一部作品,已经开始向作者电影的路数发展,期待下一部作品,或者更类型化的作品
还行,挺有想法的,某些方面处理得再细腻点就好了。
导演说他改了25遍稿件,非常的穿插和凌乱,表现梦境表现的不错,但是我就记住整容医院的医生掏出来帝王照片,说男人要整容成帝王相。
逻辑特别清楚的人能拍出来让人捋不清逻辑的电影而且不解释
叙事太混乱了,拖沓冗长,用多线叙事剪来剪去,也没能把故事讲明白,更别指望叙事张力和叙事节奏了,主题更是失语状态,真心不知道导演想干嘛,故事上的配角父子戏,人为痕迹还很重。其实是想做心迷宫那种片子,结果失控的很难看,白日烟花,舞厅,台前看戏,各种同类国产片的影子,一联想就更可怕了。
典型的“黑白方言长镜头,穷乡僻壤慢节奏”。实验性较强而叙事性虚弱,有诸多的隐喻和象征,看的云里雾里。剪辑是导演自己做的,应该也算是个人风格,用不同色彩分开不同时间段,是整体,但也显得杂乱。毕竟导演的处女作长片,包容心态。
危机四伏中警察步步紧逼,一次次在梦中醒来,眼前的一切是梦还是现实?在小旅馆里释放的是荷尔蒙,留下的是空虚。兴冲冲去迎亲,新娘在何处。现实中爱人与好友偷情,一枪下去躺在血泊里却是自己,死亡才是梦魇的结束。
结尾是在致敬《野草莓》吗?
一个新人导演,有想法,四星算是鼓励和期待,希望后面做出更好的片子。
好久没看悬疑电影了,突然发现自己有点跟不上。影评里面一个梦的解释:“梦是愿望的满足。梦的解析公式是:梦=被压抑的欲望+伪装起来的满足。”
剧本其实挺好的 摄影构图有几处也挺美 帝王整容隐喻和鸽子的使用也挺有意思 但其他真的完成度很低了 叙事混乱 剪辑毫无节奏 属于野心大本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