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有人觉得这是对于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可能有人觉得这样很魔幻,但实际上,这样的魔幻的时刻只多不少。
你所看到的世界,美丽与丑恶共存,美好的瞬间让人感动,而丑恶的行径有时候并不会受到任何的惩罚,这就是魔幻现实所在。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作品,说的就是一个逍遥法外的故事,这个故事充满着魔幻现实意味,看完后,你可能真的会怀疑人生。没错,今天说的就是《对于一个不容怀疑的公民的调查》这部电影。
这是一出荒诞的闹剧,也是一个非常让人绝望的现实投影。虽然,看完后你会觉得这一切太过于工整严密,但实际上,这样的故事确实会发生在我们周围。
一个在警界属于明星人物的警官,因为一次错拨的电话,认识了一个有妇之夫,最终,警官和这个女人坠入爱河。警官的爱好很变态,但是正中这个女人的下怀,于是,两个人的感情逐渐的升温。
后来发生了一次意外,警官在与女人亲热的时候失手杀死了她,出于警察的“职业素养”。警官将现场处理了一番,然后从容地离开了那里。结果,荒诞的故事就此发生了。
当凶杀案被发现后,警察局的人看似合理的办理这起案件,但是最终结果却出乎意料的将怀疑的对象转移到了另一个无辜的人身上。
警官刚开始的时候,觉得自己非常安全,也很是自得。但后来当那个女人的身影不断地出现在他的脑海中之后,警官崩溃了。
此时,最魔幻的一面出现了,警官因为心里有愧,而主动的承认了自己的犯罪事实,结果没有人相信,他甚至主动的跟目击者进行了交谈,让他们举报自己,但是依旧是不能获得警察们的信任。
警官将自己所有的犯罪细节全部如实描述,结果所有的领导们却宁可认为他疯了,也不愿意将他杀人的事实公布与众,结果,最后,他们终于如愿。
为什么说本片很魔幻,相信任何看过本片的人都会觉察出来那些让人感觉到魔幻的地方。
讽刺确实是本片的核心,但是这种丝毫不拖泥带水的讽刺以及非常工整的场景对比,我们一下子就能很好的理解本片的主题。
自然而然,就如同被导演引导了一样,会感觉本片中发生的那些案件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就是周围人对于案件的态度以及大环境。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说一下本片的环境,本片上映在1970年,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电影普遍有一个社会历史背景,那就是自由民主。
那个时候的自由民主可不像现在人们所推崇的那样,那时候的民主在东方,而西方世界的年轻人们最为喜欢的精神偶像全部在第三世界国家。
没有人会认为美国是自由之都,也没有人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是真正的民主。
因此,在这个大环境下,本片其实细分出来了两种人。他们分别代表者不同的派系,这两种派系的冲突才是本片的核心。在这个大环境下,本片中真正的凶杀案的犯罪分子反倒是不重要了。
而那些崇尚自由的年轻人们自然是需要被污名化的,而污名化他们最好的方式就要是使用一些犯罪案件的罪名。
而此时的机会来了,当那些年轻人中的领袖被当作嫌疑人而逮捕的时候,显然,另一方,警察局的那些人们是非常高兴的,因为他们正愁没办法按照正常的手续让他们这些人永远的消停呢。
于是,犯罪证据并不重要了,这个人也很快的被收监了。这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但是这个时候,他们不愿意看到人出现在了这个案件中。当然,这个警察是否良心发现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果他选择了自首,那么警察局中的这些人就会被对手在这一事件中压一头。
这是他们不想看到的结果,最终,处理这件事情就与普通案件不一样了。因为涉及到所有人的利益,所以,这个自首是不被接受的。
于是,本片就来到了结尾处的魔幻现实场面,一个真凶供出了所有的犯罪细节,但是却没有人愿意相信,即使他们知道这起案件真的是这样的,也不能相信。
相信了以后,自己之前坚持的统一战线就会被瓦解,这样的话,对手就有了可乘之机。这是最不好的局面,唯一能维持这个局面的就是警察局统一口径。于是,犯罪嫌疑人真的疯了。
魔幻现实的真正魅力,就在于你所猜想的一切可能总是在最后被一种魔幻的理由改写,就如同本片一样,最终,他被逼成了清白身。
……
你好,
谋杀案不过是导演的一块砖, 既是砖,归于砖,在乎的是引出的玉。 明之玉是执法系统的全体腐坏, 暗之玉却是导演对于权利崇拜的女人的愤恨,甚至诅咒… 其他的大的部分则是几乎与案件毫无关联的意大利似的对于当时之意大利之政治与社会的充满愤怒的意大利语特色的控诉、批判以及讽刺。 按捺不住的愤怒跃然如昭,喷涌… 还好没有失控,且镜像和节奏颇多高级之处理。一展导演极高之文艺修为和水准。 至于配乐,呵呵,戏谑为之。
感谢淘票票的热心帮助,才使我在第六天才抢到第一张票
——致谢 一个为权利而陷于疯狂的可笑故事,一个人长期处于制度之下,由于个人的偏执以及环境的腐蚀,对于体制和权利的认知处于一种极度扭曲的状态。他认为权利和秩序可以凌驾于一切,即使其已远远偏离事实与真相。他无法平衡决策者与决策本身的关系。人终究无法脱离情感作为一条绝对理性的规则,我想起柏拉图对于统治者的理论,一个完美的国家的统治者必然是要摒弃一切与人相关的欲望以及道德观念,也就是所说的哲学王,在当下来说用神这个字来形容更加贴切一些。然而人的欲念就是一台永恒的制造痛苦的机器,如汹涌的波涛一般永无止息的拍打海岸。这种痛苦在权利之下会显得更为强烈,他一面认为自己是所谓哲学王,是凌驾于法律之上决策者,在这一点上就已经和他做为人的一面产生了强烈的分歧。究竟是制度最忠诚的仆人,还是欲望与权利的奴隶。直到最后我也没能知道,我只看到了一个因为脱离了自我存在而陷入疯狂的小官员。 然而我说的再多也不如卡夫卡的一句话来的贴切 “他是一名法律的仆人,因此他与法律融为一体并逃脱了人类的惩罚” ——卡夫卡
正好最近在看路西法,讨论一个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政治总在一定程度上会刻意掩饰或者放大某些敏感行为,权势之下又正好为匿名状态下的暴力审判提供必要的便利。一旦处于匿名状态的人被个人化的放大和公开后人类又变得道貌岸然了。
9+5 对一个不容怀疑的公民的调查.Investigation.of.a.Citizen.Above.Suspicion.1970.BD.MiniSD-TLF
8.2/10 不得不说这个结局真是太赞:“我承认我的清白。”再加上莫里康内的戏谑的配乐将讽刺达到了巅峰。只是大量近景特写营造出过多压抑焦虑不安分气氛,加之爱手舞足蹈的意大利人神经质的高声滔滔不绝,多少显得聒噪、烦人,如果导演能再克制点,将会更好。
男主的表演不错 总体手法沉稳 缺乏显著亮点
后半部分佳 风格佳 配乐佳 长久被束缚又很想打破的 即便是深入骨髓 也可不惜一切 誓死而抗
3星半吧。意大利导演探讨权力、腐败乃至极权似乎都喜欢加入性癖好/性无能作为重要动机。男主表演完全呈现出一个权力欲过剩、残忍、疯狂的警察头子形象,但过于荒诞化、脸谱化的手法以及武断的叙事节奏都让人出戏,卡夫卡式寓言的审美也降低了这个主题应有的复杂性,严肃性与现实性,沦为低级荒诞。
他是一名法律的仆人, 因此他与法律融为一体,并逃脱了人类的审判。装X男主演得好,莫里康内的配乐恰到好处。
终于,他被逼成了清白,一切都是被逼的。。制服下是一群饿疯了的狼,他们为了索食,不择手段。
除了男主角在性爱上的个人癖好挺性感,没看出来其它好。很多人夸的配乐,我觉得很烂。两位演员也不太喜欢。结尾的主题点得好刻意。爱某些片段的摄影。(资料馆。最喜欢一个人看电影,所以才特别挑陪我看电影的人)
脑洞忒大了,看呆了。“刑侦大队头子故意杀了个人想被抓结果领导不让”这情节我多长一个脑袋估计都想不出来,大概只有意大利政治电影能把惊悚和黑色幽默结合得这么好吧(每个人说话都跟唱男高音一样也有帮助。。)。广告狂人乔哈姆是不是看过此片,Don Draper的头型和腔调都和这里一样一样啊!帅
他一定是影史上最胆大妄为,滔滔不绝的罪犯了。最后一段拍得尤其妙绝。
50年代后意大利工业文化愈加繁荣,60年代经济腾飞使社会暴露出无数问题(资本与权力),1968年出现了意大利现代历史上规模最壮大的散步行为,某些小桥上仍有纪念死去学生的印记。这部1970年的电影,折射出来的意大利政治环境,放在此刻观看电影的语境中看,不免让人感到有些唇亡齿寒。#SIFF2021
影片最后的话震憾人心:他是一名法律的仆人,因此他与法律融为一体,并逃脱了人类的审判。当法律的执行者与法律一体时他便不再被制度所控制。权力光芒如此耀眼,盖过了事实的真相、红色的革命册子。莫里康奈的音乐恰到好处,叙事手法也非常精湛。
音乐赞.有罪或无罪都可以跟事实无关.反正从来就没有什么事实可言.你看到的事实跟他看到的事实大概也不一定是同一个事实.
片尾卡夫卡那句名言引得太贴切了:“他是一名法律的仆人,因此他与法律融为一体,并以此逃脱了人类的审判。”
完全的政治讽刺电影,通过一起谋杀案展现了当时意大利社会的腐败、虚伪、虚假的一面,高官们可以为所欲为遮掩自己的罪行,而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公民却只剩下恐惧,至于正义和法律,电影让它们变得滑稽起来,最终留给观众一个可笑同时又可悲的结局。
男主演技真不错,拍摄手法很古板,前半段的叙述过于烦闷,看的都要睡着了,等到后半段开始讽刺的时候才明白为什么配乐做得那么诙谐,“我承认我的清白”那句简直妙极了。
镜头和剪辑着实大胆,不停的穿插倒叙和大量的推甩镜头,充满了焦虑与不安;结局倒也巧妙:第一次调查是梦境,是主人公的自我说服;第二次调查是现实,而梦境的隐喻已经揭示了后续的结果;只是这种直白到咄咄逼人的讽刺其实削弱了其应有的力度。
影片在编剧上没能满足我之前的期望,我所期待的情节居然完全被安排在结尾的十分钟里了。
再次感受意大利语的脑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