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万物与虚无

第2集

主演:吉姆·艾尔-哈利利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1

 剧照

万物与虚无 剧照 NO.1万物与虚无 剧照 NO.2万物与虚无 剧照 NO.3万物与虚无 剧照 NO.4万物与虚无 剧照 NO.5万物与虚无 剧照 NO.6万物与虚无 剧照 NO.13万物与虚无 剧照 NO.14万物与虚无 剧照 NO.15万物与虚无 剧照 NO.16

 长篇影评

 1 ) 记录

第一集是万物——广义相对论。

太阳作为众多恒星中一颗,就和一粒沙子差不多。银河系中有两千亿颗恒星,而银河系本身,也只是宇宙散布的一千亿星系中的一个。据估计,宇宙中所有恒星的数量,比世界上所有海滩上的沙子加起来还多。

广义相对论揭示了质量造成了空间的扭曲与弯曲。尽管引力本身是一种力,但它只不过是空间本身的曲率。当物体下落时,不是被引力所牵引,而是被空间曲率所扭曲——地球实际上弯曲了它周围的宇宙空间。

整个宇宙可能是某种移动 有机且不断膨胀的实体,星系之间的空间结构正在膨胀。宇宙的整体,正在变大。而所有遥远的星系都在变红(红移),都在远离我们,且远离的速度越来越快。

被电视天线所接受的微波,几乎百分之一的静电就是来自这种'大爆炸创世的余晖,它是宇宙中最早的光线,拉伸后的残留。

第二集是虚无——量子力场与反物质。科学家曾经以为真空中是不可见的物质——以太在传递光,实则是由于光是一种能穿透真空的特殊物质, 而以太并不存在,但真空中并不是空无一物。基于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暗示了某种物质可以从真空中产生,而后很快消失,这就是量子世界——不确定的世界。反原子是和原子相反的物质,和原子一同产生,许多反原子组成反物质。如果事物与反事物相遇,它们会瞬间将所有质量转化为能量,完全消失。根据狄拉克的电子理论与反物质理念,电子与反电子成对从真空中出现。在虚无之中始终充斥着一对对粒子与反粒子在泯灭前的短暂瞬间的动态舞蹈这一波动。真空中不断的进行物质与反物质的诞生、碰撞与泯灭的过程。真空是一个创造并充满物质与反物质的地方。

随着量子力学的完善,狄拉克关于真空的想法并称为量子力场,而这些在无物中转瞬即逝的奇怪物质,被称为虚拟粒子。所以虚无实际上是在眨眼间便出现又消失了数万亿次的大量沸腾的虚拟粒子。我们的宇宙是量子世界膨胀许多次之后的产物,是大爆炸之后的正负相抵泯灭后的幸存的物质残骸。

无物的真空中,正负相抵的剧烈活动,以及它内部的量子涨落便是种子,演变为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宇宙的种子。

在时间起始,宇宙从真空中诞生,不仅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还创造了狄拉克所预示的反物质。

根据量子理论,宇宙大爆炸产生了等量的物质与反物质,随着宇宙冷却而几乎完全泯灭。在数十亿物质与反物质粒子中,中可能残存下来一粒。

物质与反物质的泯灭,产生了辐射,导致了大爆炸的热量,即微波辐射。

而在数十亿粒子中存留的那一粒,创造了星系、恒星、行星和人类。

所以,我们只是时间初始时,物质与反物质巨大毁灭下的残骸,难以想象的爆炸残留物。

 2 ) 摘录

What is space? Does space only exist when there's stuff in it? Does space only have a meaning when it's enclosed by walls? Think of the distance between two objects. Does that gap still exist if you take the objects away? What meaning can we give to distance if it doesn't have a start and end point? Ultimately the question is this: Does space in itself have form? Does it have structure or shape? or Is it just the place where things happen? Since Newton's time, gravity was thought to be a force that pulls all objects together. But Einstein's general theory of relativity gives us a completely different picture and a totally new perspective. Although gravity appears to be a force --- it's nothing more than the curvature of space itself. When an object falls it isn't really being pulled by gravity --- it's just following the simplest path through bent space. The equations of general relativity revealed that it was the presence of mass that caused space to curve and distort. The reason we have gravity on earth is because the earth is actually bending the space around it. In Einsteinium theory of the universe, space becomes a dynamic entity that reacts to its contents. Space knows about the presence of gravitating bodies, and responds to their presence by changing its geometry. observable universe cosmic web it shows massive clusters of galaxies linked together in vast filaments, each one containing trillions of stars; its scale is sometimes difficult to appreciate, but it would take light almost ten billion years to across the distance in this image. Far into the future, some hundred billion years from now, if intelligent life form still exists in our galaxy, they'll look out into space and see only the stars in our own milky way. All the other galaxies will have disappeared, and we'll be alone in a vast dark empty expanse. To Aristotle, the concept of nothingness was deeply disturbing --- it seemed to present all sorts of problems and paradoxes. He came to believe that nature would forever fight against the creation of true nothingness --- as he put it, 'Nature abhors a vacuum'. 'We live at the bottom of an ocean of air.' The earth is cocooned in an atmosphere that rapidly thins out the higher you go --- eventually becoming the cold silent expanse of space. They believed there had to be a medium carrying the lightwaves. 'luminiferous aether' This is the classical world. Action and reaction. Cause and effect. It's sensible, certain, and knowable. Heisenberg's uncertainty principal: The more I know about where something is, the less I know about how it's moving. In truly tiny amounts of time and space, something could come from nothing. You could borrow energy from nothing, so long as you pay it back quickly enough. (the vacuum is alive) the Dirac equation If things and anti-things ever met each other, they would instantly annihilate, turning all their mass into energy. Disappear completely. Whenever you try to remove everything you can from empty space, it's still always awash with all these fluctuations. Within nothingness there's a kind of fizzing, a dynamic dance as pairs of particles and anti-particles borrowing energy from the vacuum for brief moments before annihilating and paying it back again. The vacuum goes from being nothing to being a place absolutely teeming with matter, anti-matter creation. Nothingness is a seething mass of virtual particles appearing and disappearing trillions of times in the blink of an eye. Nothing really has shaped everything. (embryonic universe) We are simply the debris of huge annihilation of matter and anti-matter at the beginning of time. There's a profound connection between the nothingness from which we originated, and the infinite in which we are engulfed.

 3 ) 如果万物只是虚无的末端

记几个跑偏了的脑洞。

1.延伸出z轴的平面坐标系会跨越到立体坐标系,延伸出时间轴的三维空间会跨越到四维空间,那n维空间是不是也可以通过延伸出某条轴线实现向n+1维的跨越。
宇宙或许是个n维的毕达哥拉斯树,遵循着某项定理往无穷无尽里延伸,维度不同的生物进化出不同的体察世界的器官,以致于我们无法彼此理解,彼此触碰。我们在各自的维度相安无事的各自活着。
  
2.真空里物质与反物质,从诞生,到碰撞,到消亡,速度如此快,快得需要我们把时间拉得如此细长才能测控到它的存在。它们快速跳动的生命力,它们动荡不安的一生,居然只存活在我们的几乎停滞的一瞬里。
而那些如我们般在宇宙里苦苦寻找其他生物的外星文明,千里迢迢赶来,发现的却是对它们而言几乎静止的这个世界,我们每时每刻的诞生与湮灭,也只存在在它们缓慢的停滞里。
或许维度是宇宙秩序之一,为了阻止宇宙文明的相互发现。
  
3.平行世界不是与我们完全一样的世界。如果将通向更高维空间的坐标轴比喻成一个链条,那每一个平行世界只是这条链条上相互毗邻的点。点与点间趋于无穷小的差距叠加起来,组成了高维的无穷大。
而当这条链条足够长,长到身处链条中的每个世界都看不清链条最终通往的地方,我们只能认为每个世界都是平行的。
  
4.微观延伸与宏观膨胀在某处一定有连接点。正如那个攀爬巴比伦塔的人,他从地面出发,走到了天堂,却发现自己回到了地面。
  
5.未来那个发现了连接点的人该感到多孤独。
  

 4 ) Gaze at Cosmos

太好看了 宇宙纪录片比很多科幻片好看太多了

这个片子把好多耳熟能详的人名和理论的来和去讲得如此如此生动 从海森堡到亚里士多德 从爱因斯坦到哈勃 从迈克逊和莫雷到迪亚克 从欧几里得到高斯 等等等等 这些人来到世间如何为人类仰望宇宙如何描绘宇宙图景给出了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的贡献

我们去描绘宇宙奥秘 不仅仅是需要观测 不仅仅需要天文学 数学乃至哲学等等学科 都需要迈着一样的步伐前进 相互映照相互帮助 帮助产生更加准确的理论 像高斯和他的学生提出来的三维空间的扭曲要基于四维空间里 这个看似毫无用处的太过超前的数学理论 在多年后被爱因斯坦所用 “this exactly what I want” 像真空给商业届提供了大量赚钱的机会 导致真空的创造变得普遍而廉价 这反哺给理论科学 商业化真空让真空科学研究变得更加容易 各个学科乃至世俗的商业相辅相成的图景太美妙了

这个片子有两个地方我觉得对于我来说是把这个纪录片推向高潮的时候 一个是迈克逊和莫雷的实验 想去验证光以太的存在 那个实验太精彩了 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们俩太聪明太聪明了 好聪明的做法 让人惊叹不已 还有一个推向高潮的地方就是介绍Dirac方程诞生的时候 如此简洁而美丽的一个方程 是数学巨大冰山的顶端 下面有庞大的数学分支 里面有段话我真的太喜欢了 看到这里的时候哭了 纪录片里的一个科学家在接受访谈的时候 把Dirac的方程比作诗 不是因为他们都很美 是因为他们都是最超负荷的语言 这里我把那段话摘抄在下面:假设你想到一首诗 你可以说它是一种最超负荷的语言 能把所有内涵压缩到一张很简短的页面上 Dirac提出的方程就是这样的简洁 你可以随后再去解读它 就像你重读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 你会体会到越来越多的感受越来越多的典雅 same for Dirac’s equation 你也会有同感 你会不断地从中发现新的东西that你第一次读的时候没有发现 就像Dirac自己说的那样 他的方程比他聪明 因为这个方程能给出的东西远远多于他往里面放进去的东西

Dirac 的方程揭示了物质与反物质 我们不过是一次物质与反物质湮灭的一个残骸 我们所坐落的地方不过是地球上所有沙子加起来数量里的一颗沙子的残骸

里面还有一个地方我也很喜欢 震撼到我 讲到我们观测星空的时候 能看到的不过是几百万年时间之前的图景 我们并看不到实时的、现在的宇宙图景 因为光需要花太多时间穿过宇宙抵达我们的眼睛 所以夜晚我们仰望星空 不过是在看宇宙古老的图景 不过是在看古老的遗迹 当有一天宇宙膨胀速度大过光速 当光也跑不过它的膨胀速度的时候 我们夜晚能看到的 只能是漆黑的、冰冷的、寂寥的空无一物的夜空 我由此第一次深深地理解到了 所谓“可见宇宙”指的是什么 我们可见的如此荒诞 它不是实时的 它如此古老 如此片面 如此有限

最后 影片的最后 揭示了宇宙最核心的奥秘其实来源于nothing 即真空 真的荒诞而美妙 真空里小小物质和反物质的诞生和湮灭影射了巨大宇宙来源的奥秘 我们的宇宙像是巨大真空里的小小物质与反物质湮灭后的结果 那我们宇宙之外是不是还有其他宇宙残骸 我可能不过是住在一颗原子里 我看着我房间里枯萎的郁金香 我可能就是那枯黄叶片里的一个原子里的一个残骸上的一个会思考的有机体

影片里有句话我很喜欢 他说当观测的器材科技还没有重大进步的时候 如果科学需要重大进步 那么对人类的要求就是 你要有imagination上的重大突破

 5 ) 万物与虚无

我们是如何从孤立、不起眼的视角来凝视星空并开始演绎出万物的形状、大小和起源的?

16世纪之前关于宇宙的观念:地球是一个巨大并且固定在固定位置的旋转星体薄壳中的一员。

1572年,1a型超新星的爆炸出现,它比太阳明亮了亿倍,在白天也能看见它。英国议员 Thomas Digges和他的一位天文学家朋友John Dee一起探索这颗奇妙的星星,最后Thomas Digges用自己的模型打破了哥白尼原有的“恒星附着于球壳”的思想,改变了人类关于宇宙的观念,使得天文学家狄格斯不得不意识到一点——恒星分布于无限广阔的宇宙空间。

Thomas Digges提出,但是这个观点却有一个悖论----为什么夜晚的天空不想白天一样明亮?意思是既然宇宙中有无数恒星,就算它们与我们相距无数光年,但总有一天它的光会到抵达地球照亮地球的,但事实却不是这样。

两百多年,这个问题的一直没有进展。直到十八世纪,望远镜的巨大进步...

Herschel和他的妹妹Caroline用他们发明的望远镜日复一日地观察天体的运动。

1785年,Herschel出版了银河系的近似图。在他的图像中,宇宙是有边缘的。但同时他还发现了奇怪的星云,但他却不能知道那是什么----他的设备不能观察外太空的情况。

Herschel逝世后,人们发明了恒星视差这一方法来估算恒星与地球的距离。

宇宙唯一星系和多星系的两派论。

在哈佛大学天文台工作的Henrietta Leavitt一位无名女科学家,想出了一种更精确计算距离方法。

1923年,随着观察设备和科技的发展,天文学家Edwin Hubble用Henrietta Leavitt的方法计算出了仙女星系与(离银河系最近的星系)与我们的距离。

他的发现打破了宇宙唯一星系的理论。

但仅仅观察是不够的,要解开宇宙的秘密必须用到数学与物理理论。

两千多年前,欧几里得的几何理论第一次提出了空间相关概念。

两百多年前,Carl Friedrich Gauss和他的学生Bernard Riemann提出了三维空间的概念。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使用高斯和黎曼的数学概念,改变了人们关于空间和时间的概念,他的理论揭示了宇宙万物是都有形状和结构的。人物开始提出宇宙是动态的,不断膨胀的。但是爱因斯坦却相信宇宙是静态的。

这时候,Edwin Hubble观察到了光在运动时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以及远近恒星的颜色,和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一拍即合证明了宇宙是不断膨胀的。

宇宙在不断膨胀说明宇宙是有起点的,就像一个气球一样。

通过卫星,我们已经可以观测计算出宇宙的年龄。

到这里,我们才回答Thomas Digges的问题:为什么夜晚不想白天一样明亮呢?

原因就是在很久以前宇宙还没有这么大的时候,在宇宙膨胀的过程中的某个时间点,膨胀的速度超过了恒星的光速,以至于它的光亮永远到不了地球。

事实上,我们只能观测到137亿年前从宇宙大爆炸发出的光,这称为可观测宇宙。

但宇宙膨胀的速度由于一种我们称暗物质的东西使他膨胀的速度一直在不断增快。

这意味着,我们的可观测宇宙会越来越少,无数的恒星会离我们愈来愈远,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远离彼此......直到只剩自己。

-------------------------------------------------------------------

几千年的探索,但似乎宇宙的结局是一个悲剧。

宇宙不断膨胀,所有的星系都会变成孤岛......

然后呢?

 6 ) 《Everything》内容梳理

在此仅为做笔记简单梳理内容,水平所限,诸多不明,如有错误,感谢指正。

1572年,狄格思打破宇宙是一个壳的观念,从此人类了解宇宙的无穷。

18世纪末,天文学领域才开始注意观察星星,赫歇尔、卡洛琳兄妹通过改进望远镜,观察到动态的星空,并绘制了以太阳为中心的银河系近似图。

贝塞尔通过恒星视差法得以测得300万亿公里内的星体距离。

亨利埃塔·莱维特了解到恒星的亮度预期闪烁速度精确相关,从而发现测量恒星客观距离的方法,但苦于其女性身份未能得以实践。(方法没弄懂)

利用莱维特的测量方法,哈勃发现仙女座星云,银河系等于整个宇宙的观念破产,人类探索到宇宙的边缘。

结合高斯、黎曼发明完善的非欧几里得数学,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指出“空间”可扭曲并因此产生引力(地球重力即是地球扭曲了空间产生曲率带来的结果)。人类从此了解万物不仅无穷,且有形状和结构,还可扭曲变形。

人类开始走出宇宙,想象万物,结合哈勃关于光源光波变化的发现,设想宇宙是一种移动的、有机的,且不断膨胀的实体。

既一直膨胀,宇宙曾必然更小,人类发现宇宙的起源,从一个点大爆炸膨胀而来。电视无信号时屏幕上的雪花正是大爆炸产生的光的残留,创世纪的余晖。

由于宇宙的急速膨胀,太远的、太晚发出的星光永远无法到达地球,所以本该被无穷星光包围的夜空却是漆黑幽深的。

暗能量在加快宇宙膨胀的速度,人类可观测到的宇宙的范围在缩小,大约一千万年后,只能看见银河系的星星。(暗物质、熵增不懂)

 短评

物理学最终回归到数学公式上的表达 形而上回归到哲学 形而下回归到数学 太有韵味了 而这韵味又是文学性的 正如纪录片中的比喻 数学方程式中的每一个符号都是最大范围的隐喻 最终凝缩而成的公式也是一个浪漫的俳句

5分钟前
  • 南野文
  • 力荐

看过一集,真心第一次觉得物理那么浪漫又美好。突然有了看这类书的好奇心。这是以前没有过的。我们是量子涨落留下的意外结果。

10分钟前
  • 女宛心兑
  • 力荐

太阳系是沙滩上的一粒沙。面对浩瀚奇迹,个人的情绪真的毛都不算。只要对宇宙抱有好奇和惊叹,活着的每一刻都好珍贵!能够仰望天空之奇幻,做条学术狗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是那种一旦体会过就出不来的至高无上的幸福。说出来不怕笑话,前几天晚上看书看到半夜,求知欲膨胀到激动失眠…被自己蠢哭了

14分钟前
  • 爬行钢炮
  • 力荐

拍的这么唯美,其实说的炒鸡简略啦......................还是翻翻书更好。

16分钟前
  • HHG🥱
  • 力荐

量子力学毁三观,太像玄学了

17分钟前
  • hello
  • 力荐

从显微镜下的病毒,到望远镜中的星系,可见世界共享着相似的内部结构与运行机制。常识中以为的虚空,其实无时无刻不充斥着量子涨落。“我们的宇宙只是膨胀了许多倍的量子世界。Nothing really has shaped everything.” 所谓一沙一世界,也许并不只是诗人的浪漫和佛家的禅机…

22分钟前
  • .
  • 推荐

以普通人看得懂的方式讲述

23分钟前
  • Show
  • 力荐

圆了我看那么多年关于宇宙的杂书后始终无法接触相关理论的形象的梦想。ps. 多认知宇宙的存在和变化,有利于提升一个人装逼的境界。

26分钟前
  • 墨鱼仔
  • 力荐

everything与nothing,原来并非非此即彼。万物伟大又渺小,刹那又永恒。

29分钟前
  • 失语症患者
  • 力荐

太阳系仅仅是宇宙的一粒沙,人类不过是这粒沙上的小小微尘。然而我们却有幸能够通过自身的能力,窥见、研究整个宇宙的全貌,犹如一粒沙可以去知晓整个沙滩。说明,从万物创生以来,宇宙、造物者、大自然,就已经赋予了万物领悟本质、本性的智慧。一沙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30分钟前
  • 无脸男
  • 力荐

我时常想,在某一个教育发达的,不捆绑泛学科的平行宇宙里,我会否有机会去读物理系……研究人与社会不如纵身跳入星空…如果回到137亿年前,尚未膨胀的宇宙里,能看见所有的所有的星系的时刻,如同2001里炫目盛大又怪诞的迷幻镜头,让人忘记自己只是渺小和虚无,仿佛万物只为我而来。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在我剥开一颗百香果的时候,一场宇宙大爆炸在我掌心发生,每秒一万亿年。

34分钟前
  • jaderiver
  • 力荐

正在翻译此片的我被震撼哭了

38分钟前
  • TanKnoX
  • 力荐

高兴地向我男人介绍量子涨落,没想到他早就知道了,是不是其实全世界都知道,丢脸。

40分钟前
  • 友好的境外势力
  • 力荐

引用评论“还是亚里士多德赢了”

44分钟前
  • o-o
  • 力荐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啊 宇宙包含太多哲学真理 不断膨胀的宇宙就像不断膨胀的人类 最终结果就是消失殆尽...

49分钟前
  • 查理酱
  • 推荐

宇宙最神奇的地方就在于他竟然是可以被人类理解的。

51分钟前
  • 米徳·苔尔
  • 力荐

继续涨知识,好多地方即便用非数学方式讲了,我的脑子还是要转好久都没懂= = 不过看起来还是很震惊的,尤其是第二集,简直大开眼界

56分钟前
  • 年上党怎么办
  • 力荐

从无中生有,亿万年前死去的恒星的残骸变成了我们,人类的存在就是宇宙了解自身的方式。太好看了,超治愈,强烈推荐

60分钟前
  • Otori
  • 力荐

21.2.8 先看了虚无后看万物。实在符合心境,有天意。

1小时前
  • Ocap
  • 力荐

we are nothing

1小时前
  • 郭七七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