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x education》播出之后,感叹Asa终于营业了,也算是借着东风又火了一次,想借这部剧谈一谈他。
当年第三代蜘蛛侠候选者中最后脱颖而出的一个是Asa一个是荷兰弟,最后荷兰弟一个空翻,拿下这个角色,现在已经大红大紫了。
有了漫威这个巨型靠山,当年代表作几乎只有《跳出我天地舞台剧》的荷兰弟现在基本不光是欧美圈,路上随便抓一个路人应该都有听说过了。
相比之下,Asa当年手握《穿条纹睡衣的男孩》,《雨果》还有《安德的游戏》三部可以称之为惊艳的代表作(尤其是第一部),如今只能混迹到“眼熟”和“诶这谁啊”的地步。B站鲜肉的常客,却很少有人念得出来的名字(或者说念对名字...)。
最近《性爱自修室》在网飞播出,算是近几年Asa重新营业的好兆头。从2014年蜘蛛侠定角之后就几乎销声匿迹的Asa,只有2016年上映一部《佩小姐的奇幻城堡》和这部《性爱自修室》能算得上进入中国观众的视野,中间虽说拍了几部其他的科幻电影,要么不火,要么口碑不太好。希望2019年开头的这部新剧能给Asa带来一点演艺道路的好兆头吧。
要说落选蜘蛛侠到底对Asa是好事还是坏事,也得辩证着来看。虽说失去这种绝无仅有名利双收的机会,但在某些方面也给他未来发展上带来一点好处。
看了荷兰弟版的蜘蛛侠之后,作为两代蜘蛛粉对蜘蛛侠的好感急剧下降...倒不是说荷兰弟演的不好,只是觉得他这个版本的蜘蛛侠和原本的蜘蛛侠给人的感觉太不一样了。先是跟钢铁侠炒了个“父子局”(当然蜘蛛侠回归漫威爸爸还是要得瑟一下的),然后走这种贱贱死侍风(还有cp...)。感觉上Peter Parker应该是个人生失败的2b惨货青年,到了荷兰弟的版本却给人一种“我早就知道我是super hero我就是这么一个小机灵鬼”的感觉。可能一些粉觉得这很可爱,却总给我一种费力不讨好的感觉... 按这个人设,Asa这种少年感强而且看上去弱弱的斯斯文文的男孩应该很难想象......没有演这个角色给他少了热度,但也少了口诛笔伐。
还有一点,蜘蛛侠人设给演员的戏路设限了,因为太出名,甭管他再演什么,观众都会说“看!蜘蛛侠”。(加菲除外,因为他的版本的蜘蛛侠真的没人看...🌚)就比如Asa接了这部《性爱自修室》,看到这部剧的人就会有种“蜘蛛侠给人做性教育指导”的感觉。(感觉到巨大的怪异...)虽说现在Asa戏路也不算宽,应该尝试一些跟之前完全不一样的角色,但是没有蜘蛛侠这层皮肤在他长远看来还是一定程度好的。毕竟他未来也可能像小雀斑一样接到一部像《万物理论》的电影,然后一举拿下奥斯卡。不过总归,对他来讲最重要还是多多尝试,不拘泥于这种teenager的角色。他采访里说过自己不缺片源,那么如何筛选就是最重要的了。
最近的宣传期里,SE里面三人组Asa,Emma,Ncuti经常一起拍宣传和访谈。每个视频里都明显感觉Emma和Ncuti关系更好一点,有的时候Asa坐在边上不太讲话,要么就做一些自己的事情,偶尔插话主要是和Emma接梗,一些访谈里也几乎都在大段回答主持人或者记者关于自己或者剧情的问题。Ins和Twitter上看他以往的生活也很多都是和游戏上的朋友打交道。可能这是他的生活方式,但作为粉丝还是希望他能多跟业界大佬打交道一些,未来能有更多好剧本找到他。
然后,希望Asa少打点游戏,分清孰轻孰重。好好选适合的剧本,多尝试不一样的角色,也多认识一些圈内的好朋友。希望SE对Asa来说是一个好的开端也是一种类型化角色的结束。然后,最最重要的是:保护好你腐国人的发际线....
(首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70652)
作为网飞(Netflix)平台2019年开年大戏,英剧《性教育》(Sex Education)的表现可圈可点。
故事发生在英国某个小镇,高中生欧帝斯的母亲是一名性与亲密关系咨询师,从小耳濡目染的他也继承了衣钵。欧帝斯的同学梅芙则从中发现了商机,她劝说欧帝斯在学校里设立秘密咨询服务,欧帝斯最终造福了许多“无可救药”的同学。
虽然《性教育》设定的英美校园剧背景颇为俗套,但它凭借出彩的剧情和人物塑造征服了中国观众,给观众们补上了一堂精彩的性教育课,其豆瓣评分也从刚开始的8.7分上升到了现在的9.1分。该剧每一集都会集中展示人们在性关系中会遇到的一个问题,试图打破亲密关系只有甜蜜和美好的幻想。要知道,问题也在所难免,需要人们去正视并积极解决。
本剧最大的亮点是让男性开口谈论性及亲密关系中出现的问题,而不只是宣扬快感和物化女性。与以往的英美剧不同的是,该剧从男主到男配都展示出了不同的男性性别气质,也在试图打破男性刻板印象。
大多数英美剧中都是女性角色向彼此敞开心扉,往往是女性闺蜜彼此倾诉亲密关系中遇到的问题,姐妹淘们会互提建议,彼此扶助走出困境。至于英美剧中的男性角色,尤其是在校园剧中,他们通常只会在男性更衣室或其他男性专属区域,粗鲁地谈论性。为了凸显阳刚气质,他们会选择吹嘘自己的性经验,只描述亲密关系中令人神往的部分,而不会提及性方面遇到的任何困难——这都让观众误以为男性在亲密关系中不会有任何挫折,他们只要负责去征服异性就好了。
男主角欧帝斯和好友埃瑞克则让人们看到了不一样的男性友谊,他们毫无负担地分享彼此内心最为脆弱的一面。欧帝斯因为小时候撞见父亲出轨,而后父母又因此离婚,他一直不能接纳自己的身体和欲望。而欧帝斯和好友埃瑞克则可以谈论此事,他们与彼此开玩笑,并不觉得说出这些问题有任何可耻的地方。这营造出了一种以往英美青春剧没有的气氛:男性友人间也可以轻松地说出有关性的困惑,也可以用分析性的话语去谈论性。
在剧中作为直男的欧帝斯化身为高中同学们的“知心姐姐”,这本身就是对英美剧中异性恋男性角色的挑战。欧帝斯的第一个客户是学校的“恶霸”亚当,亚当一直害怕自己的父亲,也不敢正视自己的欲望,甚至以此为耻,他觉得所有人随时都在关注他,需要去表演出大家期待的样子。在欧帝斯的帮助下,亚当在舞会上第一次对父亲说出了“I hate you”,也是第一次将内心的恨意直白表达出来。自此开始,他才能够正视自己的欲望,才敢于听从自己身体的召唤,问题迎刃而解。
“恶霸”亚当向所有人展示出了自己内心深处柔软的一面,他没有把问题推给女朋友,而是从自身找到了原因。这种传统类型男性角色的新式演绎也为观众们提供了不同的选择,女性不再需要独自承担起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角色;男性也可以去向他人吐露自己的心声,在交流中解决亲密关系中出现的问题。
《性教育》中还塑造了一个极具阳刚特质的中年男性角色雅各布。雅各布是男主欧帝斯母亲琼的修理工,他的第一次出场是经典的英美剧桥段:浑身散发着男性荷尔蒙的修理工走进了单身妈妈的家中。而就在观众期待电光石火之时,编剧却选择了让两人保持距离。在雅各布第二次上门之时,他则为感冒的琼带了一碗亲手熬的汤,后来的剧情更加猝不及防:雅各布成了亲密关系中善解人意的那一方,而不是女性角色琼。这一切设定都让剧中这段关系不落俗套。
雅各布这一角色的设定是《性教育》对英美剧中刻板男性角色的进一步打破和重塑,极具阳刚气质的男性并非只会追求性快感,并非只想要主导全局而不顾及他人感受,恰恰相反,他们也可以是温柔和善解人意的。本剧在俗套背景下演绎新型男性角色的路上越走越远,这些男性角色让观众们耳目一新的同时为他们打开了性别角色的多元化视野。
雅各布和琼(右)
2018年9月份,人民日报曾对网络上多次引发热议的“娘炮”问题作出评论:“说到底,精致、细腻、温柔,可以是对于男性多元化审美中的一种;而以更多更有意义的‘内在颜值’,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也应该永远是公共传播中的主流。” 虽然该报还是强调了“刚健勇毅”的男性气质为社会主流,但是也倡导人们去接受多元的男性气质。这也是《性教育》想要表达的观点,它希望人们去拥抱多元的男性气质,而不是困在“支配性男性气质”中。
瑞文·康奈尔(Raewyn Connell)等人在1982年发表的一篇对澳大利亚高中的田野调查报告中,首此提出“支配性男性气质”的概念。瑞文·康奈尔(Raewyn Connell)等人在这项研究中揭示,影响男性气质的因素可分为多种层次,包括性别的、阶级的、种族的等等,它们共同参与了男性气质的建构。因此,男性气质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而除去“支配性男性气质”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男性气质。
瑞文·康奈尔
此前流行于欧美的男性气质定义,实际上是依据白种人的、中产阶级的、异性恋的男人来定义的,而“支配性男性气质”概念提出后,人们开始意识到,主流的男性气质是支配性的,但并非绝对正确的。男性之间的差异重新被重视,男性气质的类型不仅是多元的,而且是在不断变化,绝非固定不变。
世界知名英国艺术家格雷森·佩里(Grayson Perry )为了表达对男性性别角色单一化的不满,经常会化上艳丽的妆容、穿上裙子出席各种重要的场合。为了让人们接受多元的男性气质,佩里一直都在行动。2016年他出了本名为《男人的衰落》(The Descent of Man)的书,并且拍了纪录片《所有男人》(All Men)。在《所有男人》中,佩里拍摄了一位为了排解丧亲之痛的而去打拳击的男性,他发现,“男孩们都认为自己不能哭,至少不能放声哭。仿佛一哭就打破了某种跟社会签订的男子气概的契约。男人们对情绪一再压抑,直到反过来被它压倒。”
《性教育》塑造了以往英美剧集里不会出现的男性角色,这也解决了佩里所担心的问题。通过对传统男性角色的打破和重建,《性教育》想要告诉男人们,不必去压抑自己的情绪,不必害怕袒露自己的脆弱。 网飞平台近两年推出多部校园电视剧,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窥探青春和人性。这些剧集虽然也在反思“支配性男性气质”的有害性,但其中的男性角色还是比较脸谱化。以网飞平台上已经热播了两季的美剧《十三个原因》(13 Reasons Why)为例,这部剧讲的是受到同学霸凌和性侵后的高中女生汉娜在自杀后,之前录的十三盘磁带控诉那些伤害过她的人的故事。这部剧的男主角克雷是美剧中典型的书呆子角色,他一直暗恋女主角汉娜,在他不断去寻找凶手的同时,他逐渐发现自己也是凶手之一。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和克雷同时领悟到——如果克雷当时把内心真正的想法告诉汉娜,也许他们会开始交往,汉娜就不会选择自杀了。类似《十三个原因》的英美剧会让观众去反思,《性教育》则是直接为观众树立了新的男性榜样。
格雷森·佩里曾套用波伏娃的名句说,“男人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在英剧《性教育》之后,我们期待能看到更多剧集冲破传统刻板的男性形象,也让大众文化能够真正容纳多元的男性气质。
参考文献:
1.方刚,当代西方男性气质理论概述,国外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2. Connell, R. W.; Kessler, Sandra J.; Ashenden, Dean; Dowsett, Gary (1982). Ockers & disco-maniacs: a discussion of sex, gender and secondary schooling (2nd ed.). Stanmore, New South Wales: Inner City Education Centre.
人家的性教育已经步入5g,而我们还在劣质BB机上挣扎。
青春是个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总有人正在经历,也总有人一直怀念。
对于爱情,国产青春片总是充满朦胧的暧昧,少男少女之间的小情愫全部穿插在繁重的课业之余和家长的监控死角里。这样的青春美得像画,但却少了一些脚踏实地的真实。
大洋彼岸的青春片则截然相反,《Sex Education》开场就是一对年轻男女毫不遮掩的干柴烈火,全剧从头到尾都充斥着露骨的台词,男女主人公甚至在校园里开了个性爱咨询治疗所。这样的青春,够劲儿,够味儿,也够真。
当然,前者的“美”不包括狗血的车祸、堕胎,后者的“真”也不指向行为,而是对待性和爱的态度。
《Sex Education》的故事建立在一个近乎完美的平权世界,在这里,所有人都可以自在交往,每个人的性取向几乎都能得到尊重。
男主人公的好友Eric是个不折不扣的gay,他喜欢通过鲜明靓丽的装扮来凸显自己的个性,这让他在自己的传统家庭里显得格格不入。当父亲撞见Eric满脸浓妆,并穿着高跟鞋和紧身衣时,家庭大战并没有如期而至,父亲只是用担忧的语气说:“如果你要这样生活,你必须坚强起来。”
不认同但充分尊重,想必是让很多人羡慕的亲子关系。同样令人羡慕的,是可以和家人大方讨论性话题。
男主人公Otis的母亲是一名性治疗师,大多时候,母子之间谈论性就像谈论天气一样自然。Otis可以和母亲的每一个性伴侣愉快交谈,母亲也可以在得知Otis要去参加派对时,主动送上安全套。尽管高中二年级的Otis并不想和母亲讨论自己在性发育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但他依然可以直白地告诉母亲“I can’t masturbate. But I don’t wanna talk about it. I’m dealing with it on my own.”「我无法masturbate(词义请自行查询),但我并不想谈这个,我会自己解决。」
当一个问题不再被藏匿,它才有可能被解决。同样,当性话题不再隐晦,它才有机会走上正轨。可在我们国家,性教育几乎从来不会被提起,甚至连最基本的生理卫生知识都是一片空白,更遑论LGBT平权。
为小学生科普性知识的绘本会被家长举报,认真探讨平权话题的李银河教授会被禁言,《新华字典》里关于两性的专有字会被删除。于是,催生了以为躺在一起就能生宝宝的博士夫妻,催生了初恋乐园里的房思琪,催生了无数因缺乏性知识而怀孕堕胎的少女……
人家的性教育已经步入5g,而我们还在劣质BB机上挣扎。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很久之前,曾写过一篇关于正视青少年性教育的半故事半观点文,投给了一家不知名公众号,编辑拒稿的理由是“内容低俗”。性等于脏,性教育等于低俗,本该在青春期建立的性安全意识,被所有人屏蔽,9012年了,这实在悲哀。
回到《Sex Education》,剧中并不是只有Otis母子对性话题如此开放,高中校园中的学生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与之相关的讨论,有享受,有困惑,也有苦恼。所以在机缘巧合之下,女主人公Maeve和Otis联手创办的“校内性爱咨询治疗所”开张了。
Maeve利用自己的商业头脑揽客,Otis则仿照母亲的样子为客户提供治疗方案。再加上学校开设的性教育课,这群高中生的性观念日趋完善,甚至还通过性进一步认识了什么是爱。
一心想丢掉处子之身的Lily,在与Otis的交流过程中,渐渐发觉自己不过是害怕被同龄人落下,并非真的想要性生活。找到那个让自己心动的另一半,在爱的孕育中享受性,要比急于摆脱处子身重要得多。
十分相爱的情侣对“进行性生活时是否该关灯”的问题争吵不休,通过Otis的调解,他们开始学会倾听另一半的感受,学会信任对方,也学会肯定自己。
一直沉浸在暗恋中自我陶醉的男生Liam,在公开表白遭拒后试图轻生,Otis在此刻奉献出全剧最精彩的大段台词——
有时候,我们喜欢的人并不喜欢我们,这的确很难受,但我们做不了什么。我知道你爱的人不爱你是什么感觉,你不能停止想念她,非常心痛,但你无法强迫别人喜欢你。爱不是大手笔的告白,或者月亮星星,爱只是狗屎运。有时你遇到和你有同样感受的人,有时候你不够幸运。但有一天你会遇到某个人,她欣赏真正的你。这个地球上有70亿人,我知道有一个人,会为你爬上月亮。
这才是青春期该有的,对爱情的思考。
我们都是凡人肉身,无法彻底摆脱七情六欲,去践行柏拉图式的爱情,所以抛开性去谈爱,才是真正的耍流氓。《Sex Education》则以性为切入点,对少男少女的错误爱情观加以修正,既黄暴又纯情,实在高级。
除了“认识爱情”,青春期里的另一个议题,则是“认识自己”。
“自己”是个复杂的东西,毕竟连姬无命都死在了“是谁杀了谁”的问题上。但《Sex Education》并没有像吕秀才一样把问题复杂化,而是告诉观众——认识自己的第一步是接纳自己。
校长的儿子Adam为自己的身体困扰多时,同学们都在拿他开玩笑,可他只想做一个普通的孩子。Otis说:“家庭和身体都是无法改变的,但你的态度可以改变,学校里任何人的想法都无关紧要,你就是你,别让任何人影响你。”
“You are who you are”,很鸡汤,但奏效。就像我们不必羡慕他人的才能,也不须悲叹自己的平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魅力。最重要的,就是认识自己的个性,进而加以发展。如果姬无命能明白这些,不仅不会命丧黄泉,说不定还能成为同福客栈另一个跑堂的。
在接纳自己之后,就要试着倾听自己。Adam的女朋友Aimee虽然床上功夫了得,但她每次都在满足伴侣的感受,直到听取Otis的建议后,Aimee通过“masturbation”知道了在两性关系中,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以至于后来,这种逐渐清晰的自我意识影响到Aimee生活的其他方面,她毅然离开曾经的虚伪社交圈,和自己真正的闺蜜并肩走在校园里。
masturbation也好,社交关系也罢,《Sex Education》都是在借此告诉观众,人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正确感知世界。
至此,这部披着sexy外衣的青春片终于露出本性。每个角色都有属于自己的青春烦恼,这些困惑通过露骨的方式呈现,再由男主人公Otis推动解决。而Otis也并没有被编剧神化,恰恰相反,他不仅没有性经验,甚至对性有着生理抵触,这一切都因为Otis年幼时曾目睹父亲出轨的画面。
大概没有什么是比童年阴影更难消除的,原本喜剧式的桥段一下子变得凝重,母子之间的关系也因此发生着微妙变化。
全世界的家长都想试图参与孩子成长的全过程,不同的是,《Sex Education》中的母亲在窥探儿子的身心变化时充满负罪感,被Otis发觉后会诚心道歉,而我们的家长,总是站在权力高处,丝毫不觉得侵犯他人隐私有何不妥。
青春期的少年往往有着超强的自尊心,Otis拒绝了母亲的各种“关怀”,选择独自面对问题。虽然他最终的成长走向还是个未知,但在帮助别人解决性困扰的过程中,Otis显然也有自己的收获。
我们总是夸耀国外的青春片有多好,在里面能看到爱情,看到自由,看到开放,看到梦想,而我们的青春片,却总是带着永远被压抑的悸动,在糟糕的亲子关系中挣扎。
其实外国的月亮并没有比较圆,只是我们的月亮被隐藏起来太久了,久到足以让人忘记,黑暗中最美的光该是那一抹皎洁。
“放轻松就好啦,搞点气氛,前戏做足......”。类似十年二十年前人们听到抑郁症状时:“都是想太多啦,别想太多就好了。”
我听到类似的话时,被冒犯的感觉堵在胸口,愈加感觉屈辱。也是,如此奇葩的事,怎能要求别人感同身受。
前不久遇到一个医生,从我原来看过的医生那得知我的情况,她嘟囔着:“怎么越来越多人这样”。越来越多人?那为什么我仍然无法从互联网上获取到有效信息,也无法从医院得到实质的治疗。一直以来把自己当奇葩来看待的我,从那天起,把这事说出来的念头便种下了。至少别人在网上搜索该症状时看到有同类的经历,也不至于像我当初那么无助。也想过和医生沟通让我做志愿者,遇到此类患者与我联系,用同样的经历也许能给些帮助和安慰,然而自己也没完全正常,怕面对她们的失败时唤起自己那熟悉的恐惧。
嗯,我有性生活恐惧症(阴道痉挛),85年生,交往过三任男友,2019年前性生活从未成功,也是有血有肉的年轻人,但关键一步时总是无比恐惧抗拒,直到19年成功了第一次,2020年成功了第二次,然后逐渐开始好转。
为什么会如此,至今无解,在那么多个恐惧和自我怀疑数倍放大的深夜,我想破了脑袋,和原生家庭影响相关的猜想我也懒得展开,人的心理形成机制如此复杂,父母皆祸害的论调再提起,伤害自己无非又多一分。
总之从小到大性生活知识为零,谈恋爱后大概06年有开始尝试,也能感受到性愉悦,一开始也是对性抱有期待,但是关键时刻的触碰让我极度不舒服,总会夹腿往后退甚至踢开对方,抱着视死如归的心态忍住不抗拒时,对方却表示紧到无法进去,我甚至自己也找不到阴道口(想来应该是阴道口收缩得很紧,自己一个手指头都进不去,所以找不到口在哪儿)。两段恋情结束当下我都不觉得和此事有关,如今回想起来,呵呵。不知道因为愚蠢还是晚熟,屡次失败后我选择把头埋进沙子里逃避此事,主要也是不知道如何求助向谁求助,也在网上搜过多次,几乎获取不到有效信息。偶尔看到女生在提问求助,一般的回复就是:放轻松,前戏做足,以及一些男性的调侃,诸如:换我上就行了,或者:你对象不够暴力,总而言之越搜越无助。也不是没努力过,把自己灌醉到几乎没有意识,没用;让好朋友帮我买所谓春药,没反应;甚至我还封建迷信了一把,去问了神婆,其中荒唐暂且不表。有一次鼓起勇气去私人诊所,等待过程中听到做流产手术的女生无法克制的痛苦呻吟,吓得落荒而逃,回家路上嚎啕大哭,她的无助和我的无助是相通的。
好像是17年,我网上搜资料,猜测自己是不是处女膜肥厚(也搜到过阴道痉挛,但是当时以为这个病状是阴道的肌肉能感受到持续的抽筋痉挛),经闺蜜介绍找了医生,感谢医生的耐心,在我身体非常抗拒并且哭唧唧的情况下,医生还是成功地进去了一个手指头,医生表示生理结构正常,就是心理太紧张了,建议我回家买男性生殖模具自行习惯(我的医生已经算是很温柔耐心了,后来我无助的时候也依然得到他的安慰鼓励,但是医院没有这方面的治疗,他一个男医生也是不可能贸然给我提供脱敏的,我也不可能经常找他诉说,仍然心存感恩)。显然回家后无实质性进展,多年的失败和恐惧之下,怎么可能自己下得了手。18年还去香港看医生,他说起一个病例,有一个女生类似的情况,去他们医院做脱敏治疗,八年才成功(我已经不记得是治疗了八年,还是从女生第一次失败起算),我才知道在香港是可以去医院做脱敏治疗的,可是需要长期定时,对我来说很不现实,香港医生也只能给出了自己买模具做脱敏练习的建议。在去香港前我已经买了最小号的模具和手指套(类似避孕套的材质),大概废了三四盒的手指套后,终于自己成功进去一个手指头,但是一段时间没用又会回到初始状态,更别说正常性生活,仍然在痛苦和希望的状态里反反复复,除却浪费时间以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练习仍然有用,后来最小根的模具能进去了,但是也仅限于此。隔段时间要是又不能进的话,会非常慌,所以建议一旦练习开始有效果,还是要持续。
鬼使神差2019年成功了第一次,印象很深那天的bgm是贝多芬的月光第二乐章,本以为就此摆脱困扰,还让家属戒酒准备备孕,然而接下去又回到以前恐惧排斥的状态,又逃避了一年,期间有时还能成功将最小号模具塞进去。再次提醒,一旦有效果,一定要抓紧持续练习。2020年好朋友提点了一下:不要等男方邀请你,这样你第一状态就是戒备和恐惧,而要自己先培养感觉再叫男方,于是我试着自己DIY(体外刺激阴蒂,我想可能有女生可能不知道这个方式),先有了高潮处在阴道较为松弛的状态,再呼叫男方,就这样又成功了两次。真正好转是在想要备孕后,但是每个月只能勉强成功性生活一次,频率低只能提高准确性,于是去做卵泡生长监测,本以为是在小腹做b超,医生给开了阴超,幸运遇到的b超医生看到我的惊慌后非常非常非常温柔,成功地进行了内窥阴超,阴超棒也比较细,几次阴超成功后,心理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如果第一次遇到的是粗鲁的医生,有可能再次回到自闭状态吧。我想这也许就类似香港医院做的脱敏治疗吧,从第一次医生进去一个手指头,到阴超逐渐消除我的恐惧,显然只有专业医生的介入治疗才是最迅速有效的。自己漫长的摸索除了消耗了时间,也让我多次在崩溃抑郁的边缘,性情大变。
男性遇到性功能障碍尚且有男科甚至专门的男科医院,而女性,在内地,鼓起勇气求助专业的妇科医生(并且是年轻较为开放的医生,我对医生没有意见,是环境所致),医生只让我回家自己试,且没有跟踪后续。不知道其他同样情况的女生们如何生活,是否像我一样,在最好的年华无法体验性生活,在无数次的失败里自我怀疑,想不明白为什么正常人轻轻松松的事对我而言会如此艰难,面对父母亲戚朋友催生孩子时几乎无法呼吸,日夜内耗最终形容枯槁成为一个自卑畏缩的女人。
虽然不想用排比句,但是以下任何一个假设都可能让我早点摆脱困境。假如我成长过程中接收了一定的性知识,假如我能在网上书里能找到相关资料,假如我和好朋友倾诉时她们不是和我一样无知(在妇科医院做研究的闺蜜也迷惑:怎么会这么难啊),假如在父母催我生孩子我提到无法性生活时他们不是沉默(至今我仍然不知他们是不信还是羞于回应),假如医院能提供明确正面的治疗方案......然而没有假如,在我们社会,女性的感受和需求仍被忽视,甚至不被提及,以至于很多女性遇到性生活恐惧或者疼痛时只会自责,是这个环境默认如此。借用朋友的话:如果男人有阴道,这件事八百年前就会被解决。
利用下班时间在公司写下这些,本想着要是这个多年来的诅咒,能变成一种帮助别人的使命,或许就不是诅咒了,然后行文至此,愈发深感无力,我仍然对女性患者提供不了帮助,我是已经好转很多,然而我成功的经验似乎也带着些偶然性,无法被有效复制,如果这还称得上成功的话,毕竟,我用了15年的青春岁月来摸索,消耗自己大量的精神去对抗这个诅咒带给我的黑暗以不被拖入深渊,直至如今36岁高龄开始备孕,依然要面对家人和社会环境给的压力。
性生活恐惧(阴道痉挛)本不该成为诅咒,它只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病症,得到治疗就好了。但是首先,女孩儿们得有渠道知道它,在遇到时才能正视自己的身体寻求治疗,其次医学界得承认和重视这样的病症,就和任何其他的病一样,能提供积极的治疗;至于原生家庭......
----------------------------------------------------------------------------------------------------------------------------------------
昨天写了这篇,不知道该发在哪里才能让女孩儿们看到,也不知道该不该发,朋友指路了《性爱自修室》评论里TheBestNameEver的这篇《阴道痉挛患者自述,是病,不只是心理障碍!》//movie.douban.com/review/9977530/ ,非常有价值,要是我早几年看到就好了。我受到鼓励,决定补些细节让我的经历更有参考意义些,毕竟目前我们还处在只能靠女孩儿们互助的阶段。
---------------------------------------------------------------------------------------------------------------------------------------- 附上我看到的相关的有用的文章和讨论,此部分持续更新,网友们有看到其它文章和讨论可以发给我:
1、上文中提过的《阴道痉挛患者自述,是病,不只是心理障碍!》//movie.douban.com/review/9977530/ 内有国外手术治疗过程,以及一些有用的知识,她从发现到治疗成功只用了2年时间,非常励志
2、《阴道痉挛患者自述:这病绝对可以治》//movie.douban.com/review/12751553/ 该作者找到了一个愿意做治疗的医生,想了解的可以进去咨询下
3、《阴道痉挛患者的痛苦》//zhuanlan.zhihu.com/p/77528776 知乎的讨论,楼主有持续贴出不同阶段的情况,内有提到一个因为阴道痉挛自杀的女孩,让人心痛
I’m so sorry that I hurt you and betrayed your trust.You saw something in me when no one else did. I was just this invisible guy in the corner and I thought I liked being that way.Then I met you and I figured out I’m actually good at something. I hope you can forgive me and that we can keep doing the clinic together. You’re the smartest person l’ve ever met and this award is yours.
本文对关键剧情存在严重剧透!!
昨天一天刷完《性爱自修室》,看完已经到凌晨一点,今天脑袋疼了一天,还是很值。应该说作为一周全球口碑剧集榜No.1,绝对是当之无愧。
首先谈几点观剧感受:
1、作为一部关于青春期青少年主题的片子,该片绝对算是牛逼中的战斗机,尺度大其实是次要的,主要讲青少年的成长与迷茫,特别是走出迷茫正视自己的过程,简直就是真实的青春期烦恼的写照;但是他们的校园生活绝对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绝对不适合我国国情,我们只是刷剧,千万不要对照我们的中学生活,甚至模仿。这种糜烂的生活方式我们必须摒弃!反正我的高中生活,别说谈情说爱,连我们班女生是什么罩杯都看不出来,当然,也是绝对不敢盯着看的!
2、谁的青春不迷茫?他们遇到的种种烦恼与忧愁,我们当年也曾遇到。譬如说校园凌霸,同性相吸O(∩_∩)O(这个当年有没有有待商榷),发育烦恼,家庭背景对个人成长的影响,虚荣心作祟,等等。
3、不凑出第三点怎么好意思说是几点感受?哈哈。英国真的有这么多黑人?这点凑数而已。
我们来说Ola,其实她出场较晚,且没有很多戏份,但是却给我(们)(这个“们”就是仁者见仁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眼前一亮。
出场就搞得Otis很尴尬!作为兼职青春性烦恼咨询师,正在研究解决世界范围内的技术难题:两个女的怎么爽起来。不出所料的被找错厕所的Ola偶然(在编剧那肯定是必然)看见,然后手足无措,慌乱从来解决不了问题,最后Ola建议以后要加门锁:)一开始我以为这个角色是打酱油的,没想到自己越往后看,就越发喜欢这带有一点中性,酷酷的可爱女生角色。
又一次见面,插科打诨,算是正式认识,感觉Ola是剧中少有的非问题少年,跟女主Maeve的存在正好形成对比,她阳光,自信,大方,成熟,总是能够化解与Otis相处过程中遇到的不自在。这次Ola主动自我介绍,表明虽然第一次见面虽然比较尴尬,但是Ola对Otis的印象不错,甚至从我的感觉来说,带有一点点的喜欢。
在便利店这次相遇怎么说呢,好像在喜欢的还没表白的人面前,总是必然发生尴尬事情。这次意外的偷窃被抓包事件,也凸显出Maeve与Ola性格上的不同,Maeve让男主去偷东西,出于让人不可理解的目的,Ola发现后却选择原谅,表现出了Maeve的暗黑面与Ola的阳光性格的对比,而且还有一个细节,就是Maeve看到俩O谈笑自如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嫉妒的细微情绪,其实已经看出此时Maeve对男主的感情已经发生变化(这种吃碗看锅的做法我极其不喜欢)。这个时候我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希望俩O走到一起,因为男主的性格很敏感,需要一个阳光自信包容的人在一起,如果和Maeve一起,按照咱祖宗的说法,八字不合,以后肯定相克。
与怪女失败的破处计划之后,又一次相遇。Ola邀请Otis,如果Otis愿意可以约她一起出去happy,(唉,我就没遇到过可爱女生主动约),还主动留了电话号码,cute!像Otis这种性格,可能也就是跟Ola在一起比较好。Otis属于人很好,性格内向,略带自卑,一般人与他相处起来会尴尬的那种,而Ola却是和她在一起很舒服那种,所以他们在一起算是比较般配的CP啦。
学校偶遇,Ola这次实在没法再主动了,毕竟自己是一个可爱女生,怂人Otis终于鼓起了勇气,邀请Ola参加舞会,Ola不出意料的勉强答应,还主动要求7点去Otis家找他。虽说感觉这次是Otis主动,其实还是Ola推动着两人关系的发展。还有注意他们的最萌身高差。
晚七点,帅女到达。这身打扮,女生把西装穿出这种效果,简直了!
舞会上,两对CP偶遇,一顿尬聊。Ola肯定感受到了Otis见到Maeve时的慌乱的表现,知道他们之间微妙的关系,现场还是比较大度的没有计较,愉快的参加了舞会。但是舞会上Otis对个人和Ola,对比Maeve的定位,让成熟自信的Ola无法忍受,最后不欢而散。
没想到怂人Otis这次哪来的勇气,竟然去便利店表浪漫,还充当了一次英雄,虽然被老太太用拐棍狠狠地教训了一番,但是总算挽回美女芳心。还赢得美女下班陪回家待遇。并趁机送出初吻。
总结:真的,Ola这个角色,绝对算不上一个美女,短发,黑皮肤,最多B罩杯,与性感丝毫不沾边(我都想象不出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他俩的床戏怎么拍?——实在是多虑了),但是却给人一种与她初恋很美好的感觉。主要源于她自信而恰当的主动,可爱且阳光的性格,敢于把握自己认可的爱情,在关键时刻绝不逃避,这在迷茫的青春期绝对是一个优秀的品质,她的帅,不仅来自外表,还有她那无与伦比的内在。
没看过这部剧的小伙伴抓紧时间刷起来,千万不要冲着大尺度去,我感觉其实没有那些性爱床戏,这部剧绝不会逊色半分。
Ps.这绝对不是电视剧版的美国派,这剧清新且美好。
阿傻适当举举铁吧!现在的身板太瘦弱了很限制戏路啊!校长傻儿子和男主gay蜜这条线意外的有点带感,如果出第二季请加重这对的戏份!
比想象中好看太多了,包含了所有青少年元素的青春片,第二季如果亚当和Eric没在一起,编剧就立刻去死吧。
年少青春,朋友多好。别再提strange things了,这部才是Netflix上最可爱的剧啊(就是没想到Gillian Anderson的戏份几乎算客串性质
英国高中生们课后作业实在太少了
看完。前面几集直奔TV-MA分级的主题。但是3集过后开始转向英式喜剧那种戳中人的尴尬怪异的小清新。后面两集略尴尬,酷姐转变太快。最后对感情线的处理很妥当,值得续订。gillian的角色其实可以给更多戏份,然后看完全部最喜欢的是gay蜜小黑哥。3.5/5
怎么会有这么又沙雕又真诚、又纯情又黄暴的剧啊
第5集开始渐入佳境,原来梅芙没有大家说的那么随便,一切都是谣言。她知道谣言会对一个人造成怎样的打击,所以她不希望看到鲁比经历相同的遭遇。即便鲁比对她很刻薄,她也愿意帮助她。尤其是第5集最后所有人都站起来说“这是我的*道”,很有默契地保护了鲁比。然而第8集鲁比仍然好了伤疤忘了疼,继续中伤梅芙。这太真实了——有的人你帮了他后他会记在心里,而有的人永远不会心存感激。埃里克和父亲的关系也让人印象深刻。埃里克以为父亲不理解他,恰恰相反,父亲是最理解他的。尤其是当他被恐同人士殴打以后,是父亲鼓励他,给了他坚持自我的勇气。第二天母亲说“我总是跟你说那辆自行车很危险”,显然父亲并没有把这一切告诉妻子,只是说埃里克骑自行车摔伤了。父亲并不是不支持儿子,他只是不希望看到儿子受到伤害。
比起年轻人的荷尔蒙我更喜欢妈妈和水管工的费洛蒙。瑞典冷酷大叔居然来演这剧,没想到
这是我见过开头最直奔主题的剧了。。。
4.5 恐同即深柜。。。。女主角长得超像玛格特罗比
太好看了!全世界的年轻人都在经历同样的身体焦虑和性困惑(只是发生的年龄段有些差异罢了),人家高中生都在收费做性咨询,看看我们青杏打个广告还被人说我们变了哼!好喜欢男主和女主哦(为啥不在一起呜呜呜),也好喜欢Adam和Eric这对!
非常好看价值观也非常正的剧,娱乐性教育意义都展开的非常好。可是一想到我们什么时候也能大大方方的谈性教育和LGBT就觉得很悲哀。
哪里是喜剧啊...第三集堕胎那里都看哭了....
副标《当我们在谈论性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超级好看!虽然各种性贯穿全片,但又是特别的纯情走心,甚至很多地方堪称浪漫。校霸欺负gay,围观的直男说:算了吧,恐同是2008年的流行了。有趣流畅不说教,真实冷静不偏激,内容完全对得起“性教育”的这个片名。
忍不住皮一下是真心想派天朝高中班主任去救救这些孩子,凭什么我们独享高贵严苛的“优质教育”而让他们“自甘堕落”,希望一带一路能顺道捎上他们,成长环境太让人嫉妒了。隔着屏幕都是蓬勃的朝气,对青春期来说,性因为隐私而接近神秘,所有人都做这个梦,但即便有机会付之行动的也不一定能享受最佳体验。身体最好的年纪,却最压抑,往后有机会了错过了黄金期。希望下一代能在身体最好的年纪享受最高质量的性爱体验,身体满足了,余生很多方面都能平和很多,世界会更美好。除了sexual problems,校园霸凌、取向试探、融入新环境,基调很好,明快的节奏跟视野,火钳刘明。我觉得我需要性爱指导,Fuck all those perfect people!
越看到后面越讨厌otis和maeve这两猪脚,让我非常想给他们贴标签。不过编导还是真诚的,起码没什么隐瞒或者洗白什么的。权利赞美美丽的黑人基佬eric,他真的是全剧灵魂了,支撑我看完的就是他和那个bimbo Amy了。
Adam若无其事的把手指伸过去的时候我整个人都要融化了.
发达国家就是发达国家呀
想知道这是英国哪里全剧没下过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