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有很多规则,比如说奥斯卡得奖演员在获奖之后必然会出演一部到多部不等的超级烂片,如果一个演员要突破戏路,那么男演员会尝试转变类型片,而女演员要么扮丑,要么露点,而对于那些已经功成名就的大演员来说,支持他们继续在演艺圈奋斗的动力似乎就只剩下孔方兄了,而由于他们的能力已经如此出众,所以就不需要选择改变类型或改变外貌来证明什么新的东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一部喜剧片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在好莱坞的男星中,罗伯特,达斯汀、艾尔和杰克如同“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一样。而四人之中,罗老师可以说是最为活跃,同时也是最有“上进心”的老同志,因为看着近几年罗老师转战于恐怖片和喜剧片两大类型中,颇有向世人证明自己是适合各种类型,各种角色的全知全能性复合人才的气概。不知道真的是罗老师运气好还是由于评论界实在太崇拜他而不愿作出负面评价,喜剧片从《老大靠边闪》到《拜见岳父大人》,恐怖片从《天赐》到《捉迷藏》,居然都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其实仔细想象,似乎也找不到一部真正罗老师主演的烂片,这本身就是一种奇迹。
《老大靠边闪》的喜感主要来源于不协调,协调产生美,不协调产生幽默,这句名言是谁说的?如果没有人以后就说是自己原创的好了,一个黑帮老大没有老大的样子,看一则广告就会痛哭流涕,对待敌人居然老是动恻隐之心;一个心理医生没有心理医生的样子,老是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之下,不仅业务水平一般,而且自己也有点心理疾病的态势,就是这两个本身就不协调的人物,居然还凑在一起,黑帮老大拼命铆住这个医生把他当作自己的救命稻草,而心理医生一方面对黑帮的“青睐”心有余悸,但是又想通过这个案例来证明一下自己。虽然本身的线索安排并不新奇,但是有比利和罗老师这样的演技大师的帮衬下,想不出色都难。
突然脑海里冒出了一个老早就一直争论不休的想法,对于一部希望成功的电影而言(这是废话,难道会有希望成为大烂片的电影制片商吗?),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因素,是出色的剧本,剪辑师,艺术指导之类的硬件因素,还是演员这样的软件因素,似乎这样的问题和世界上究竟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永远没有合适的答案。你无法想象没有罗老师和帕老师的教父,但是你也无法想象没有曼凯维奇和格雷格·托兰的公民凯恩,最方便的解决方法似乎就是整合世界上最有的优秀人才来拍摄一部电影,这样大家就一荣具荣了,可惜这样的机会实在是可遇而不可求;相反对于制片公司来说,优秀的编导和优秀的演员永远是一把双刃剑,没有人知道这种化学方程式会产生什么样的反映。所以说实话,现在大家都是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来做电影,于是现在充斥在银幕上的作品都是一些说不上什么大纰漏,但是却印象不深的功利电影。
另外说说比利老师,实在是一个好莱坞的天才艺人,他的电影作品永远使人轻松愉快,他的表演应该不是学院派吧,因为他的幽默永远体现在人物和环境的疏远与隔阂上,有点伍迪·艾伦的影子,一如他的主持。
保罗·维蒂是个臭名昭著的黑社会大佬,行事狠辣,杀人如麻这样。有一天,就在和老爹的挚友多米尼克聚会时,突然一股势力过来杀害两人,保罗幸免于难。保罗开始疯狂查找杀害多米尼克的黑帮,他发现自己因为多米尼克回想起父亲,需要一名心理医生。
保罗的父亲曾经合作一名黑手党,几十年前黑手党大佬聚会,多米尼克和保罗老爹都有参加,当时被联邦探员追赶,两人机智逃生。不久之后,保罗老爹和家人在餐厅聚餐的时候,被人拿枪杀死。
本·索贝尔医生生活也不是很顺心,他是一名心理医生,技术娴熟,乐于帮助患者,不过自己的老爹始终都技压自己一头。老爹合作心理医生,非但如此,还会自己出书,最近自己准备再婚,在聚会上,老爹竟然不愿意参加。医生也是很恼火,就在医生开车和儿子讲话的时候,撞到了前面黑手党保罗手下杰利的车子,本主动把名片交给了杰利。
阴差阳错之下,刚好保罗需要心理医生,杰利就把本推荐给了他。保罗和本一接触,就很满意,本似乎是个很好的医生。于是,保罗命令杰利三天两头叫本来自己这里。就在本和劳拉结婚的当天,保罗竟然在婚礼的酒店上,杀死一个人,从7楼跳下来的,一下子把本的婚礼给搞砸了。
本十分生气,奈何拗不过保罗。随着本对保罗的了解加深,他开始发现保罗问题所在,那就是保罗对当年父亲的死有内疚之感,于是本开始治疗保罗,给保罗感动的一把鼻涕一把泪。在黑手党大会上,保罗因为伤心过度没法参加,杰利竟然想到了要让医生代替保罗。一段搞笑表演之后,保罗来到,双方进行一场火并,被联邦探员抓走。
维迪是纽约最大的黑帮老大,是个说一不二,心狠手辣的硬汉。但是在一次暗杀中侥幸逃生后,他的心理开始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他会看了一段煽情的广告而痛哭流涕,会无法对叛徒痛下杀手,甚至于无法和美女XXOO了。总之,他由一个说一不二的黑帮老大变成了一个情感丰富的娘们了。
面慈心软的娘们性格,和黑帮老大这个必须杀伐果断职业有着巨大的冲突。因为一旦黑道里面的那帮禽兽发现了他的这个弱点,他们会像踩死一只蟑螂一样随时灭掉他。更要命的是两周后全国黑帮大会就要召开,而制造那次暗杀的死对头正要借机干掉他。于是维迪决定偷偷寻找一位心理医生咨询治疗一下。
恩索波是一个循规蹈矩的温和善良的纽约心理医生,离婚八年了和一个儿子共同生活,他正计划飞往迈阿密和一个女主播罗拉举行他们的婚礼。
然而他驾车时候和维迪的手下打手相撞后,他给了一张名片给了他们。而他们把这个名片给了正要找心理医生的维迪。于是两条平行线上的完全迥异的人汇集到一个点上了。强烈的言行思维模式冲突,极富戏剧冲突的桥段设置,使得影片精彩纷呈,笑点不断。
这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商业喜剧片,虽然故事的合理性存在着很多弊端,但是秉承好莱坞商业片一贯风格,娴熟的抓住核心冲突,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起伏直至高潮。让观众始终沉浸在情节之中,而无暇思考合理性问题。这其实也是好莱坞商业片的核心要义:流畅的讲一个跌宕起伏的有趣故事。
黑帮老大的扮演者是罗伯特·德尼罗,这位老牌奥斯卡奖得主,演黑帮头目是他最擅长的角色类型。在这部片子里面他的表演也是可圈可点,时而杀伐果断,时而痛哭流涕,性格跨度非常大,而他演的松弛有度,流畅自然。
里面的女一号罗拉竟然是《老友记》里面演那个有点神神叨叨的菲比的丽莎·库卓。99年的时候正是《老友记》大红大紫的时候,不过她可能入《老友记》的戏太深了,看过老友记的几乎一眼就能看出,罗拉几乎是菲比的文雅版。
虽然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是非常值得一看,看的时候强烈建议不要喝任何饮料以保护屏幕。
不知为何,早已功成名就的Robert De Niro,人到老年,忽然迷上了喜剧片,对于他此类的作品,我看了几部(比如那部《拜见岳父大人》,比如本片的续集《老大靠边闪2》),但总觉的没有这一部来的带劲(或者更坦率的说,那两部简直就是垃圾!)。
个人认为,喜剧片其实最难做到的,就是导演在影片中的安排的“笑点”,既要让人感到真的很好笑,而且还要显得不那么“下作”,正所谓“乐而不淫”是也,《Analyze This》 真的做到了。
在此只举一个例子:那个模仿自《father2》的“谋杀场景”,真是把我乐到崩溃了!
这部电影唯一让我不满意的是它的结局:一群黑手党头子,莫名其妙的就被FBI给全抓了,电影就这样稀里糊涂突然“被”结束了,“大佬”Robert De Niro居然早已在被抓之前,受到心理医生Crystal 的感召,改邪归正了。
很主流,很商业的一个结局。
当然,这也是一个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不可接受的结局,就像影片中De Niro在影片中的那位“死对头”所说的:“你可不是公务员,黑帮老大可不是你说不干就能不干的!”
Go and see how comic Robert DeNiro could be in this funny flick. Mob bosses could be not that serious and gangsters could be lighted up a little.
I laughed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It will do the same to you too.
好玩,第二部差了太多。
哎喲這部片好嗲wwww老大和醫生都超嗲的www
比利客串老友记时可没想到他在这儿和菲比这么配!有些时代感。Primo是非常嫌犯的警探,现在才看出他是妙女里的刚爸!Sopranos还“笑”过这片,而心理医生又演阿刚妈!最后Best's yet to come歌声一落Tony Bennett颤栗着出来笑死了,特别知道教父歌手原型是他之后!各种恶搞教父最有趣!
跟着桃姐看烂片...
哈哈哈,恶搞教父那段完全一模一样。最好笑的一段话“哪种三明治吃了不会胖?”“半个三明治。”
美国喜剧片最喜欢的那种不同人群之间的不协调感,比利克里斯托怎么看也严肃不起来,德尼罗就算哭了也还是像个教父,两人之间的对话非常风趣幽默。丽莎库卓怎么演都还是有菲比的影子,不算出彩,人物形象也很扁平,她适合去演伍迪艾伦的片子,天生一股文艺范。恶搞教父的那一段算是绝了。
莉莎·库卓音容相貌出现是个惊喜,德尼罗演黑帮角色最好了
本来应该是个不错的故事,可惜完全没有喜剧效果。不够搞笑的根本原因可能在于没有找到有效的戏剧冲突,人物性格平淡无奇。
好玩不过节奏慢了点
黑帮教父找心理医生治疗,各种闹剧,当然很扯,但仍然是一部出色的喜剧片——剧本工整,喜感纷呈。没有人比 罗伯特·德尼罗更适合演黑帮教父了,而他的喜剧才华从《喜剧之王》《下班后》开始就一发不可收拾了,也没有几个演员比比利·克里斯托更有喜剧天赋了,他们的结合,成就了这部黑帮喜剧。
叽叽歪歪的黑帮老大和磨磨叽叽的心理医生,最终他们都找到了自己。
《教父》中的黑手党是睿智的,帅帅的,酷酷的,让人窒息;这里的黑手党却是傻傻的,肥肥的,呆呆的,同样雷到窒息,anyway, i love both Robert De Niro and Al Pacino
荒诞又合乎情理的搞笑, 德尼罗演喜剧的开端.
黑手党老大找心理医生的题材99年就有了?翻了一下黑道家族也差不多早3个月开播。
如今看来最大的亮点都依靠于德尼罗自身的「黑道教父」属性的消解,以及对黑帮片的无情嘲弄,三脚猫心理医生成为通吃黑道的「神秘高手」更是一种属于21世纪的「类型消亡」手法,德尼罗和克里斯托在本片中的「微表情」都属于表演教科书级别。
虽然编的太离谱但这对活宝太惹人爱啦。。RobertDeNiro就是演黑手党的料举手投足就是老大这样杀人不眨眼的居然有father issue看到他哭就想笑。。BillyCrystal太有搞笑天才心理医生可不是好当哒不过当哥儿们真讲义气。。看到Phoebe呵呵客串。。
Shrink,本意为收缩退缩,也是心理医生的俗称。生死关头克里斯托推开德尼罗那个动作代表着:心理医生绝不退缩!……但造就此意的枪战桥段却不算好戏。影片前半部分的确充分利用黑帮老大看心理医生的独特视角制造了不少噱头,可也正因为初设本身的荒诞自嘲感过于浓烈,当你试图把主基调再拉回到正剧煽情就显得力不从心……三星半。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绝对是高潮迭起,笑点不断啊!!!!!这是反黑帮片么!每次德尼罗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时候我就喷饭了啊!!!哥们儿你不要这么逗好不好!现在才觉得这个片名真是形象极了!!简直是傲娇有没有啊!!!
神秘极道兵器closure,婚礼现场坠楼刺客头盘,黑帮会议谈心聊《异形》,挡子弹是为心理医生职业风险;挺开心
不得不安一个“黑帮”的标签,这个真是把教父恶搞到极限了(亏我前两个礼拜才刚复习了一遍!),连异形也躺枪。。笑死我了,教父那段真是不得不暂停电影笑一会儿然后接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