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铁道员

HD

主演:高仓健,大竹忍,广末凉子,吉冈秀隆,安藤政信,志村健,奈良冈朋子,田中好子,小林稔侍,板东英二,平田满,本田博太郎,石桥莲司,古关安广,小林成男,中原理惠,中本贤,田中要次,谷口纱耶香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1999

 剧照

铁道员 剧照 NO.1铁道员 剧照 NO.2铁道员 剧照 NO.3铁道员 剧照 NO.4铁道员 剧照 NO.5铁道员 剧照 NO.6铁道员 剧照 NO.13铁道员 剧照 NO.14铁道员 剧照 NO.15铁道员 剧照 NO.16铁道员 剧照 NO.17铁道员 剧照 NO.18铁道员 剧照 NO.19铁道员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铁道员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幌舞作为煤矿产地曾繁华过,无奈现今人口衰减。幌舞支线也决定即将废线,停止使用。佐藤乙松(高仓健饰)是北海道地方支线幌舞车站的站长,乙松每天得独自负责剪票,用小旗指挥列车进站、出站,清扫车站内部以及其他琐碎工作。  老同事杉浦仙次造访幌舞车站,想游说乙松在退休后,和他一起去渡假村工作,可是遭到乙松的拒绝,他深信不移地用生命陪伴着铁路。由于坚守岗位,17年前夭折的女儿雪子和2年前去世的妻子静枝(大竹忍饰)都只能孤独地走向死亡,乙松强忍着心头疼痛。一天,一个小女孩出现,之后又有个小女生来找丢失的娃娃,在寒夜里,一个少女(广末凉子饰)出现,乙松这才突然记起她是谁……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虎头要塞之牺牲我讨厌苏西第一季约瑟夫的神奇彩衣布洛卡区书谜第一季只有傻瓜和马 第七季达特穆尔的小屋一代廉吏于成龙是我是我 俺俺说好不分家佛陀半镜武神主宰菜鸟老警 第五季铁人料理:巴西篇第一季反斗神偷艾娃2020居酒屋新干线夏日秘密乡村爱情进行曲布偶的玩意芭比血战虎门一家老小向前冲(安徽话)日头日头照着我八女投江惊魂记3

 长篇影评

 1 ) 北海道的雪

    宛若夏日北海道山间不经意吹过的和风,在平静的湖面上拂起一片翩跹的涟漪。

    原野上的积雪薄了又厚了,道路边的樱花开了又谢了,铁轨上的车厢亮了又锈了,车站里的哨声响了又停了。从幌舞到美寄,再从美寄到幌舞,几十年如一日不变的,只有那橙色的车厢、黑色的制服、红色的旗帜、白色的雪花。

    早夭的女儿,逝去的妻子,当终于只能在记忆里回味她们的音容笑貌,才猛然发现失去的岁月仿佛不过是一场结束的梦境;冰冷的机械,单调的口令,当生命中的乐趣终于只剩下这一点点物化的点滴,却依然没有放弃对梦想的执著;陈旧的小屋,温暖的烧酒,当最后一班列车终于驶离空荡的站台,孑然一身的寂寞才会从心底的最深处慢慢泛起。 老式的人形、稚嫩的童音、灿烂的笑颜、热气腾腾的晚餐...

    “天底下哪有惧怕自己孩子的父母……”在最期盼的怀疑终于变成现实,我看到他的眼泪:转过身去笨拙地擦拭早已被岁月侵蚀的脸庞——这是怎样十七年的成长啊!十七年的落寞,十七年的感伤,十七年里无法享受的一个平凡男人普通的天伦之乐!三天两夜的小小幸福,是否真的能够弥补这个饱受失女之痛的男人内心空虚的孤寂?

    我们倔强地坚持着自己微不足道的小小梦想,在人生的泥泞中或蹒跚或匍匐地艰难前行。单纯脆弱得如同初春的白雪,一触即化。

    大部分的时间里,人生就像是一次寂寞的短途旅行。你看到很多的人来人往,每个人都是你生命中的匆匆过客,或微笑、或痛哭。时钟的指针飞转,你看到车窗外的树枯了又茂了,远处的山绿了又白了,而你身旁的座位,依旧空空如也。

    墓碑上是早已刻好的自己的名字,雪地里预留着最后的栖身的空间,眼睛里映满了妻子的眼泪、女儿的笑颜。

    连绵起伏的高大的群山,没有尽头的伸长的铁轨,即将废弃的老旧的路线。当鲜亮的黄色铲雪车在一片静谧的白色中缓缓驶来的时候,他倒下了——在漫天飞舞的飘洒的雪花中,在空无一人的积雪的站台上,仿佛熟睡的婴儿偎依在母亲的怀抱,又像是久别的游子亲吻着故乡的土壤……

    在引以为傲了一辈子的铁道上,他终于可以没有任何遗憾地离开。

 2 ) 写给一位父亲 写给一位爱人 写给一位战友

  又见北海道的雪,只是这次没有人用力呼唤 藤井树。
  片头的音乐就很好,多听一句,恍然发觉原是《田纳西华尔兹》的调子。从高仓健的口中哼出这个曲子,着实有些吃惊,同时又有些担心,不怕触动他的旧痛么?片尾的曲子也不错,冷冷的冰天雪地,心里却是暖的。
  其实,挺想先扯一下片名。一见Poppoya,粗看去险些看成大力水手。看了片头,的确是在日文汉字“鉄道員”上标的假名“ぽっぽや”。但其实完全可以用“てつどういん”(音读)来拼写这一单词。不过剧中某一情景似乎给出了一个很好的解释,即高仓健作了个拉汽笛的动作,说了句“ぽっぽや”,于是,我推测ぽっぽ应该是火车汽笛的一个拟声词,于是就用ぽっぽや来代称铁道员,这应该是一种更为生动通俗,更为“软”的说法。以上只是个人猜测,至于究竟如何,还待进一步考证为据。
  故事的情节可以算得上十分清晰,除了后来雪子忽然“出现”有点恐怖片的嫌疑以外。高仓健饰演的乙松是一个十足敬业的小站铁道员,坚守着这个冰雪中走向衰败的小镇的交通“咽喉”,正是因为这分敬业的坚持,使他在挥手送别火车的时候也送别了自己最爱的两个女性。女儿的出世伴随着失望,他多么希望能有一个儿子来继承他的铁道员事业。但对女儿的出于天性的疼爱却是无法掩饰的,于是有了一位不苟言笑的父亲在新年的夜里走进玩具店,挑选了精工制作的人偶作为礼物,送给一个尤在襁褓中的孩子。而这玩偶也成了剧中17年后的“重逢”的线索。关于爱人,我从没有奢望过看到高仓健搂着自己的爱人说一些甜言蜜语。他把妻子送上火车,伸出手去触碰隔着玻璃的另一只手,然后意料之外地快速收回,这一收,也许就是生离死别,但他不曾犹豫。于他,爱 不在于牵手一辈子,而是可以用爱人的理解来支撑着走完一生。他如愿了,他踩着深深浅浅的积雪看望长眠山中的自己最爱的两个女性,然后,独自踱回空荡的小站,只余身后两行脚印作伴。其实在整个片子里最早出现的是乙松和先仙次的“战友”情。他们在困难中相互扶持,面临着变革的现状,老友仙次希望乙松可以跟他一起去渡假村工作,但屡次被乙松拒绝,他是如何坚持之人,怎能受得了如此“易节”之举。所幸,仙次也坚持了自己的诺言,他亲自掌车,送了乙松最后一程。
  片尾乙松的死有些意外,那件旧大衣就这样出现在视线里,陷在雪里,瘫成一堆,不忘那面小红旗作点缀,只是看不清脸。他终于离开了这个小站,不是自己走出去,而是众人尊敬的力量。
  片中还有一场印像较为深刻的戏。就是半夜神秘出现的小女孩喝了口牛奶后偷吻了乙松。我对其中要表现的情愫不甚明了,只是觉得不太常见,故而印像深刻,且高仓健惊异无辜又带慌乱惊喜的表情着实可看。
  影片开头,看到高仓健吹哨子,不禁想到了前不久刚看的《千里走单骑》。两部都带着浓郁亲情气息的片子,且据说都对高仓健真实感情生活中的创伤有一定的补偿。在此,我只想对他有这样的勇气来演有可能触及心底旧痛的角色表示些许的不解和十分的敬佩。
  
  

 3 ) 大雪的力量

  大雪茫茫,今日无异常。

  如果要概括本片,便是“今日无异常”这句话。一份工作的结束,一份回忆的救赎,一首曲子的缓缓沉寂,便是今日无异常。

  降旗康男的风格总觉得和山田洋次很接近,夜叉和萤火虫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品,如果一定要吹毛求疵,就是他还是想表现什么,如成濑比小津多心头的一点热。山田洋次拍多庶民剧,如我朝所言 存亡惯见浑无泪。一切都交给生活,生活解决不了的问题,电影就不要说出来。

  铁道员的世界是孤寂的,铃声,雪声,或许还有人指指点点的声音,可是很多的时候就是陷入沉思之中,追悔?寂寞?渴望?高仓健的表演或许就像大雪掩盖下的山坡那样有迹可循,但已经完全不知道原来的摸样。也许春雪消融,也许风吹雪起,更多的时候远看,近看,都是白茫茫寂寞的大雪。

  电影中最温柔的瞬间来自于女儿调皮地说:我要嫁给铁道员。然后父亲的珍藏一件件让她雀跃欣喜,然后,“这世界上哪里有会惧怕自己儿女的父母。”壶水吹沸的时候,原来已经到了终点。

  自从追捕开始看高仓健,经年暗转,随着他一起老去成长,当年为了那句 我是你的同谋 兴奋不已的少年已经为人夫为人父。想起高仓健在远山的呼唤里不断地将脸埋入胸膛:不能哭啊,不能哭啊。

  最近看的电影该是 千里走单骑 吧,他如枯木怪石,垂垂老矣。那么多年过去了,他就如那个站在风雪中的老人,缓缓挥动旗帜,车站废除了,一切都消逝了。

  这便是大雪的力量。

 4 ) 《铁道员》的一生,或说普通人平凡而充满缺憾的一生

本文首发个人公号【电影客厅】,不跟风热门剧,只推荐好电影。

佐藤乙松(高仓健饰)是一名铁道员,子承父业,从前他开火车,现在他是北海道地方支线幌舞车站的站长,一个人负责包括剪票、指挥列车进出站、清扫月台上的积雪、登记乘客遗失物品等几乎所有大小事务,这里曾因煤矿兴盛一时,如今由于矿厂关闭而变得萧条,镇子上的人基本都彼此认识,熟悉的地方、人情和工作,乙松在此奉献了他的青春和热血,娶妻生女,干了一辈子的铁道员,直到在冬天的月台上,孤独的死去。

杉浦仙次是他的老同事,也是他一生的好友,从还是蒸汽机车时,他们就一起工作,两个人满脸煤灰,忍受着高温,吃力地往锅炉里送煤,每天都很辛苦,有一次,仙次吸了一些瓦斯差点送命,是乙松救了他,仙次缅怀过去那些美好的日子,乙松是个有原则的靠谱的朋友,仙次爱他,时常挂念和为他担忧,曾经一起燃烧的岁月和挥洒的汗水,是他们一生友谊的见证。

乙松公私分明有原则,有两次——一次是幼女雪儿(大雪天出生,故名雪<的女>儿)发烧,另一次是妻子静枝生病住院—— 他都依然坚守在岗位上,“残忍”地让妻子一人去面对,没想到两次都是永别,他们结婚17年,好不容易才晚年得女,却因为一时疏忽夭折了,妻子因此埋怨他,记得刚知道自己怀孕时,静枝兴奋地跑来找他,开心得像个少女,她撒娇,嘟着嘴恼他一张依旧严肃的脸,只因他还在上班,静枝耍着性子把他的帽子摘下来戴在自己头上,她既是为自己很长时间以来不能为丈夫生儿育女而深感愧疚,心里觉得乙松一定有埋怨她,又为此刻他不能同她一起大肆欢欣而满心委屈,乙松是外冷内热型的传统男人,他踌躇着还是把妻子揽入怀里,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过了一会儿,静枝说它们在看我们,乙松转过头去,原来是一群小羊驼。

前一次,静枝很不理解,后面自己那一次,她释然了,理解了和她厮守一生的男人——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乙松把戴着手套的手放到车窗的玻璃上,虚弱的静枝倚在座位的背靠上,也努力地伸出手,刚碰到,火车就开了,乙松吹响了手中的哨子,“列车前方正常”,这样的距离就是他们一生缘分的写照。

“我本想照顾你一辈子,但是我做不到了...”,分别时妻子这样说到,乙松也一定有所感知,他才伸出那只戴着手套的手。

原本他们曾有机会收养孤儿小敏,恰巧那时静枝生病了,只好由镇上食堂的奶奶收养,因此,妻子和女儿离开后,乙松一直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和工作。

有一天,一个小女孩突然出现,手里拿着一个布娃娃,天真无邪地笑着,她跑到月台上,做完指挥列车出站的动作后,就跑开了,但她把娃娃落下了,乙松深感惊奇,还是认真地在工作簿上做了失物登记,当晚,自称是小女孩的姐姐来找回娃娃,乙松和她开心地聊了聊,意外想起了那个似曾相识的娃娃,那是他在美寄给女儿买的礼物,怎么会有一模一样的娃娃,他满腹疑问,第二天,又来了那两个女孩的大姐姐,一个古灵精怪的高中生(广末凉子,饰雪儿),她说喜欢铁路,在学校是铁路爱好者俱乐部的成员,乙松给她看了自己的收藏,有AD-51引擎盘、AC-26压力计、D-52名牌、柴油引擎汽笛、AD-51汽笛......她兴奋异常,梦想以后要嫁给一名铁道员,最后还穿着妻子的红夹袄给他做了顿晚餐,乙松感到有些恍惚,悔疚地说:“自己运气不错,一辈子只顾干自己想干的事,结果连累老伴和女儿先走了,尽管如此,大家还是对他那么好”,他有些哽咽......接了一个电话后,一切都明白了,三个不同年龄的女孩,都是他过度思念妻女的幻想,对她们疏于照顾的内疚,想要有人继承他的工作。

我想我是有点理解他的。他只是在践行父亲说过的话,要说乙松这个人物的好,就在于他从不夸饰任何东西,不讲什么大道理,只是默默地恪尽职守,也不奢望自身能力之外的东西,固守本分,因此,当杉浦劝其退休后(又帮找了份)和自己一起工作——因为他们好多人都怕他一个人孤独终老——但他还是谢绝了,他始终觉得离开铁路,自己只会一文不值,所以宁可孤独地死去,父亲、妻子和女儿都死在这里,他是离不开他们,才会像故土一样无比眷念,而所谓“心中的故土”,只因那里曾有过的诸多人情和生长岁月,也许不少人会觉得他过于偏执,要我说,一生执拗,这样的人还是太少。

远方的小镇,蜿蜒而去的铁轨,呼啸着划破长空的汽笛,如画般的松林雪山,大地一片白茫茫真干净,与苍茫的大自然相比,人是多么的渺小,那么多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到头来和凋敝的小镇、停运的火车线路一样,有一天,铁轨会被白雪覆盖,房子坍塌,不再有炊烟袅袅,一切都会消逝不见,想来不无伤感,好在曾有温厚人情,冷暖相知。

这就是普通人平凡且充满缺憾——而不止是铁道员——的一生,影片超出题材本身的意义正在于此,你一辈子辛苦工作,最后还是要孤独地面对死亡,妻子(丈夫)和儿女、亲人相继意外离世,在一生中遗下的日子里深感愧疚,深夜独自舔舐伤痛,终于明白意外就是生命的本质,就像你出生降临到这个美丽的世上,也是一场意外......骤然想起穆旦的《冥想》

“为什么万物之灵的我们,

遭遇还比不上一棵小树?

今天你摇摇它,优越地微笑,

明天就化为根下的泥土。

为什么由手写出的这些字,

竟比这只手更长久,健壮?

它们会把腐烂的手抛开,

而默默生存在一张破纸上。

因此,我傲然生活了几十年,

仿佛曾做着万物的导演,

实则在它们长久的秩序下

我只当一会小小的演员。

把生命的突泉捧在我手里,

我只觉得它来得新鲜,

是浓烈的酒,清新的泡沫

注入我的奔波、劳作、冒险。

仿佛前人从未经临的园地

就要展现在我的面前。

但如今,突然面对着坟墓,

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顾,

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

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

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

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5 ) 《海峡》与《铁道员》:“菊”式裸岛


    对于日本来说,“二战”是一个相较于其他卷入那场战争的国家而言,更加特别的名词。每一个卷入那场战争的国家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日本的痛苦则更甚:他们主动挑起了战争,并最终在这场战争中几乎失去了一切。与战胜国不同的是,他们的国家与人民在世人的眼中并不被同情,而是被鄙夷甚至仇恨;与其他两个战败国相比,他们由于不愿承认自身的错误而选择彻底地弃绝历史,更加不能得到世人的谅解。然而在这种环境之中,日本在战后几乎踩着自身的废墟迅速崛起,其发展之迅速令人咋舌。我不喜欢政治,因而也不愿意剖析这种崛起背后极其复杂的背景和原因。但是抛开政治,单就日本的国民性来说,这种崛起也在情理之中——从《海峡》和《铁道员》两部电影中,我们或许能够找到一些答案。
    两部电影拍摄的年代不同,但是却不约而同地采用了日本战后标志性的演员高仓健作为主演。而选取的题材也是有关日本战后经济复兴的命脉——隧道与铁路。我们很容易通过这样的题材而去想到一种十分独特的电影类型——主旋律电影。当我们在探讨主旋律的市场化和类型化突破的时候,我们通常更习惯于与好莱坞的美式主旋律电影作为标杆,而忽略了日本的主旋律电影,其实也是一个可以借鉴的部分。
    如果说,美国精神的电影展现是《阿甘正传》的话,那么日本精神的电影展现便是新藤兼人的《裸岛》。这部1962年的无对白有声片用极为简单的寓言式的故事,概括出了日本精神的核心。在裸岛上生活的夫妇无论经过多少苦难,都依然低着头、卑微但同时又决不向世界屈服的态度生存下去——这便是日本人的生存之道。而表现这种日本精神的电影,则又有着不同的道路和方式。
    在日本电影的发展过程中,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路向。这两种路向也与世界话语中的日本形象暗合,即“菊与刀”的路向:“菊”即是日本电影中画面极为纯净而美好、主题立意也优雅积极到极致的作品,有着代表性意义的便是小津安二郎、山田洋次和岩井俊二等人;而“刀”则是日本电影中几乎突破人类社会所构筑起来的关于伦理、道德以及兽性的一切底线的作品。在日本电影新浪潮中,这种“刀”的特质体现得极为明显:无论是大岛渚、今村昌平还是北野武、三池崇史还是深作欣二等人,都是这种极端化民族性的典型代表。而《铁道员》和《海峡》作为日本民族积极性特征的载体,两者均是“菊”式作品的代表作。
    高仓健作为性格型演员在两部影片中无疑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坚毅的性格与日本“裸岛”式的精神十分相合。《海峡》中的总工程师对于隧道工程的坚持令人震撼,顶住人员伤亡、长线作业和巨大的经费消耗的压力,以极大的毅力坚持至隧道工程完成,一生奉献给了战后日本崛起的命脉工程;《铁道员》中,这种“裸岛”精神则有着更加平凡的展现:一个如螺丝钉般不起眼的铁道员,一个曾经兴旺但如今没落的小火车站,承载起了日本战后经历产业结构转型的欣喜与悲哀。在这其中,是无数个如铁道员这般不起眼的小人物,用自己的一生托起了一个新的日本——日本主旋律电影在追求主题表达之时没有好莱坞般精美而华丽的包装,但是由普通人作为影片创作的出发点,感受平凡岗位上的爱国精神与奉献意识,似乎更加值得也更加容易为如今的中国主旋律电影创作者们所学习。

 6 ) 他叫佐藤乙松---《铁道员》

  早就想给《铁道员》这部电影写点什么,一直不知道如何下笔,今天又和吕兄聊到,内心又泛起丝丝的感动。因此便得此文。
  当佐藤乙松在站台记录本上庄重地写下了“今日无异常。”的时候,《铁道员》,这篇小人物的史诗迎来了它的咏叹调,那种史诗中的英雄人物特有的悲剧情节至此也完全迸发。在高潮中闪退,诚然不妥,因此当这个执著坚毅的老人却隐忍悲凉地在上天的安排下了结了自己心中的死结的时候,犹如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般,火柴熄灭了,他也死了。
  “天空中划过一朵流星,奶奶说,那是因为有一个人死了。”当佐藤乙松最终倒在了那个伴随着他一生的站台上的时候,他的生命也如流星一般划过,找不到踪迹,却留下了一道耀眼的轨迹……
  如同某种神圣的契约,他的生命和那个终日积雪的站台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站台改变了他的命运,作为契约的交换,他失去了他的妻儿,失去了几乎是他人生的一切,然而,他对于站台的命运却无法改变。当站台面临着消亡,他也不得不尾随而去。只是,上天给了他一次机会,并非死之前的幻视幻听,也并非死之前的回光返照,他似乎真正见到了他的女儿,并且他的女儿每天都在成长,虽然有点不可思议,虽然屏幕前的观众一头雾水,但是佐藤乙松却因此看到了他女儿的一生。却又无论如何也不是真实的情境,犹如火柴带来的那一些美丽的景象,只有在无助的时刻,才会出现。
  “是雪子吗?”当作藤乙松悲怆地用沙哑的声音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已经不在乎这是不是真实的了,他也不在乎周围的一切是否存在于现实,甚至不在乎他是否也是个幽灵,那种隐忍于内心的情感正蠢蠢欲动,当他在当年近乎残忍地将自己的感情强行压入内心,而丝毫没有给予自己羸弱的妻子和病危的女儿时,他是否想到有一天,当他渐渐地老去,形单影吊地伴随着这冰冷的站台度过余身的时候,他是否会后悔,甚至是忏悔。然而,他默然的脸终究默然,即使在遇到老友时那闪过的一丝兴奋,即使是想到妻子高龄怀孕情景时那一丝酸楚,只有在最后,他确信了眼前带着铁道员的帽子,正在给他敬礼的美丽的女孩就是他的雪子的时候,惊讶的脸上才流露出幸福的眼泪,眼泪中带着深深的后悔。
  他是否真的后悔了?后悔当年的所作所为?或是当年的无所作为?难道整部片子只是在忏悔他的一生,或是用这个极端地故事来获取观众的廉价的感动和一些瞬间蒸发的眼泪?那这部电影远远不能让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我也不会去多想那段晦涩却浪漫的“雪子出现”。有人奇怪,他那个朋友,为什么不把他和她妻子埋一起?并对那感人至深的爱情却没有后续交待表示费解。但我却坚持这才是影片成为一步优秀的主旋律影片而不是充数夹杂着爱情和其他乱七八糟元素的所谓的主旋律影片的地方。爱情在这部片子上是次要的,什么他们爱情伟大之类的也只是更加衬突佐藤乙松的精神。爱情是伟大的,因此稀缺给予的爱情才更衬出他的绝情,他的冷酷,也更反映了他因为自己工作而执著甚至疯狂的精神,他能忘却一切,虽然这一切他很痛苦;他很怀念的妻儿,但他依然坚守岗位,最后那一幕,当他赫然在纸上写下“今日无异常”便是最好的解释。他将一切全部隐忍压制下去,纵使雪子的出现是那么地不可思议,然后他依然是他,那个漫天飞雪的日本北方小镇幌舞铁路的站长,那个叫做佐藤乙松的冷漠却执著的男人。他再一次地将感情压入了他的内心,然后再坚持站在自己的岗位之上,直到死去。
  影片的背景也发人深思,那个北方的小镇,昔日的繁华已然不再,纵使当年这里充满了拓荒者的激情。佐藤乙松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了这个地方,他的行为代表了那个群体。在荒芜中开拓,何尝不像战后日本开拓的精神?或许佐藤乙松之于这个世界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但是他执著的精神却异常高贵——至少在那个年代是这样的。
  什么是主旋律影片?当某些人士已经将主旋律电影狭义地理解为“树典型、搞先进”的时候,我开始怀恋《辛特勒名单》,开始怀恋《肖申克的救赎》,开始怀恋《死亡诗社》……还有这部《铁道员》。

 短评

1、集英社短篇漫画改编。2、高仓健本位出演,动情且深入,片尾曲系现实生活中亡妻所做。3、1999年,68岁的高仓健,24岁的安藤政信,19岁的广末凉子,这卡司,绝!4、穿过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小说即视感,外:好想去冬日里的北海道!

6分钟前
  • 乔大路
  • 推荐

三星半。日本主旋律

10分钟前
  • 华夏最美同妻
  • 还行

siff24艺海613,如果你觉得它很烂,很意淫,很男性凝视,很小日本鬼子,请你对此口诛笔伐,而不是跑到电影院来全程聊天玩手机踹别人椅背还在字幕没出完的时候聚众大声吐槽,这不会显得你博闻强识,只会告诉大家你是个傻逼,大傻逼。

12分钟前
  • solaris
  • 推荐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了。夜空下一片苍茫。列车在小站前停下。一位姑娘从对面座站起来,将玻璃窗推开。一股冷空气袭卷进来。姑娘把身子探出窗外,仿佛向远方呼唤似地喊道:“站长先生!站长先生…

16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一回忆就色彩提取很拙劣唷 配乐真O__O"… “两个姐姐”表现得都像大叔控一样 广末敬礼太矫情的段落之一 小敏和仙次儿子演员的演技次噢

21分钟前
  • cassidy
  • 还行

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都打了脸,寓主旋律于狗血,在当年简直纯熟

26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2021SIFF NO.2 很难想象这样一部停留在崇高化集体记忆的主旋律日影 在「法医物语」「跳跃大搜查线」等日剧早已将职业书写“去神化”的1999年 依然能有一席之地 诚然 铁道员于洗练大雪和温馨小屋中谱写的个人史诗 充溢着匠人精神与人散曲未终的回甘之味 但为了烘托这位老人刚毅伟岸又不失人情味的姿态(虽然究其本质不乏愚忠色彩) 女性的生命需要被扼杀两次 再化为幽魂借幻想复生 而他冰释前嫌的态度 反将真正的惨痛抹去 作为发展牺牲品、用后即弃的小镇和旷工的生存困境 只是以一种底层不体面互掐的方式 寥寥几句台词带过 但比起“以挥旗来代替愤怒 以笛声代替眼泪 以内心呼唤来代替呐喊”的铁道员精神 我只关心他们为什么愤怒 为什么流泪 为什么呐喊

30分钟前
  • 法外之徒
  • 较差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高仓健这种坚毅老男人果然适合演坚守岗位的固执角色。18岁广末凉子太美了。连打酱油的都是安藤政信。优美主题曲竟是坂本龙一作曲!配合剧情里现实与回忆的穿插,造成强烈煽情效果。略过火,但确实细腻动人催人泪下。结尾联想现实,让人动容泪目!//20150614上海影城1厅修复版

31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电影本身乏善可陈,甚至有些厌恶类似的煽情手法,但是看到最后,还是被打动了。 @电影资料馆

34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两星给高仓健,两星广末凉子,一星给导演。

38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小时候我也很迷火车、车站和扳道岔。

42分钟前
  • 鹿米
  • 力荐

深夜看这个到了最后情绪崩了。第一次没绷住是他和妻子告别,两个人隔着车窗,心里其实清楚是最后一面,真是拍出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第二次是车站要关了,死去多年的女儿来见他,女儿怕吓到父亲,但那句“哪有父母会看的自己的孩子怕的呢”。最后就是站长去世时,老友那句以后我只能在梦里见你了。我们这一生就是一路在告别,直至最后我们自己和世间告别。有些事情总要面对和经历,这就是人生了。

44分钟前
  • 行走京沪线KML
  • 力荐

长笛,回眸,雪地,小镇,火车头,口哨,铁道…一切都充满着对这个世界的敬畏和执念,感情如铁轨一样紧密连接着,断不掉而又伸向远方,每一次的鸣笛都像对挚爱的呼唤,逝去了却美好永存…“我本想照顾你一辈子,但是我做不到了…” 可以泪奔的片子。

48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我也没想到这么隐忍静默的电影能让我哭得止不住,最喜欢静枝跑去告诉乙松自己有孩子了的那段,笑容清亮,乙松满心的喜悦也是淡淡,想起黎戈说自己丈夫得知自己怀孕后半夜坐在客厅里喝酒的画面。这是第一次去电影资料馆,是一年多时间里资料馆第一次放日本电影,也是我第一次在看完电影后听到掌声。

53分钟前
  • 桑陌
  • 力荐

这是央视六套进入2020年以来,第22次播出高仓健老师的作品。“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55分钟前
  • 黑色大丽花
  • 力荐

毕竟自己的情感世界,距离高仓健这类传统的“士”,实在太远,所以没法代入和赞赏他的固执和深情,就全当欣赏漫天冰雪的富良野以及蕴含其中的隽永孤独吧。

57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感慨那天地之间的苍凉,白雪茫茫,孤独的生命,坚守着无形的承诺。

1小时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高仓健站在妻子灵柩前的表情堪称神一般的演技,后来才知道原来他的妻子过世,孩子流产和电影的主人公身世一样坎坷. 本来是想去温暖一下内心,结果发现内心反而更冷了. 当一个身影从自己的世界里消失之后,还能不能填上那个空缺?乙松为啥就心甘情愿站在那个铁道站上一路到废弃啊!等待是世界上最奢侈的礼物

1小时前
  • 逆袭的龙猫
  • 推荐

这里面的佐藤真是个传统意义上的"男人"啊,隐忍,坚毅,像山一样.最后的心结解开了之后,也是不带遗憾地走了吧.故事每一个走向其实都可以预料得到,但平和的讲述就是能击中你.btw,今天突然对日式固定镜头有所领悟,因为这片子绝大多数时候都没让我感觉到是在看电影,而是真切地在角色们身边.

1小时前
  • 芥末蘸酱
  • 推荐

太复古了,完全就是对团块世代的纪念,其中一以贯之的是日本崇尚的职业精神,和去年的《摄影机不要停》内核一样,正如影片中所说,它带领日本走出了战后的困境,其中的家庭戏与之相比就显得薄弱了些,职业和家庭的平衡也是无解的难题,影片后段的三次灵魂相认显得有太多设计的痕迹,许多细节还展现出北海道的历史变迁,资源的大开发时代、新干线的开通、外来文化的融合和那纷纷飘下的粉状雪,和红色的复古列车相互映衬,非常美丽,JR的企业精神也在不知不觉之中传达到观众,那种一丝不苟、富有人情味的方式也正如影片中所说“豪华度假村完全不能与之媲美”,也许JR应该把这片当做入职教育的必修课吧,在日本时也坐过各种各样的JR列车,能时刻感受到工作人员的专业和敬业

1小时前
  • 幽灵不会哭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