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四星的原因是,没把它当悬疑故事片,开始以为会一点点抖漏出丈夫精心设计的圈套,如果是这个套路即便拍的再有新意也只当得起精彩二字,然而逻辑也好剧情也好,都不是此片关注重点,看到最后只感觉多年未见这样真诚的国内文艺电影。一星扣给感情线的演变还有些微仓促,时长所限也有原因吧。
这是一部向内挖掘的女性向影片,观众带入自身经验会有截然不同的痛点,看到很多人失望点是为什么让女主为一件无意义的假设纠结一个小时,最终也没有明确结果。其实假设的条件是否合理,假设成真的导向,甚至真相如何谁说了谎,这些我们惯常作为核心的关注点,也许都不是那么重要。
它带给我的思考是,一旦感觉到有东西在心底萌生了,是用大众准则理性化解决干净,还是忽略绕行让它成为永恒的黑洞,还是像片中女主在纠结反复中追根究底?
所有你逃避过的,不曾认真对待过的东西,总有一天都会返回来找你,连本带利,加倍偿还。
就像是纠缠在原生家庭负面影响中的人总会遇到看似救赎实则加深伤口的亲密关系;轻易错过一段感情的人总会继续陷入相似的人物和模式;无法直面过错的人会疲于应付更多引诱犯错的机会最终不得不接受更惨痛的代价。
一旦我们意识到开始需要一个答案,就已经没有了回头路,每一步挣扎自欺都是在前进,别以为能悬崖勒马。想想不寒而栗。
片中每个人都矛盾着,黑白最终也没有定论。
对妻子心理创伤不以为意,却对孩童充满温情的丈夫。
看似坚定豁达,却极易被人影响心念的警官。
对待保姆宽容和善,却偏执到不肯放过自己和丈夫的妻子。
也许那一夜之后,夫妻二人应该做的,是寻求专业疏导治疗,而不是互相试探着爱还在不在。信任感一旦需要挽回重建,就早已是破镜难圆了。
女主是为警官搬起石头的人,他最终沉睡在沙漠。她选择逃离自己的沙漠,远离了自己的石头。然而沙漠真的可以逃离么?也许她只是活在海市蜃楼的幻影里。 为她搬起石头的人,就在前路等着她。
p.s.当然导演也抛出了保全大局vs挺身而出这个难解之题,期待终有一天会有人给出个不那么悲伤的答案吧。
又p.s.点映居然看到了靳东男神,对视3秒我默默转头心想这人长的真像靳东,可是太瘦了……最终没出息加旁边美女微信要的照片,也是被自己气哭了。
一、杂谈
博尔赫斯说,天堂应该长成图书馆的样子。那么他一定没想过,影院竟可以是通往图书馆的一条道路,而实际上从梦露影城内部横穿,就真的可以到达纸的时代。
从来没想过有一天可以和作家同看一部电影,看完,可以在书吧和一群人围着作家交流自己的观影心得,难忘的回忆。我看电影不太懂得去分析电影的艺术,我比较感性,对我来说有“得”,能够唤起我的思考就是好电影,我也无所谓作家的造诣如何,对我来说每个能言说点东西的人都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如果一部电影不能带给你任何思考,那么“好”也就毫无意义。
二、观影前后心得。
观影前我一无所知,没有看过须一瓜老师的《淡绿色的月亮》,甚至恕我孤陋寡闻,我都没听说过厦门晚报的这位女作家。但当看到纸的时代推出观影分享会的时候,从海报上我看到了《夜色撩人》的原作名——《淡绿色的月亮》,想起了村上春树的1Q84——青豆和天吾的世界中那另一轮不同于正常世界的月亮。我在想是否在小说中月亮也在变化,月亮也会阴晴圆缺?是否也在暗示着剧情的发展。没有去百度提前了解作家和书,我是一个裸考的观众。
1、关于入室抢劫。
电影开头让我很不舒服。劫匪进入家中的片段,——芥子和桥北被绑在沙发上,一度让我怀疑南宫珉演技有问题、甚至是电影有问题——太过于平静了,不像抢劫,倒像是一场事先策划好的蹩脚的剧本。演员们平静得我都不相信他们会是夫妻。——后来明白过来的时候,我想这种“陌生化”的手段也许正是导演想提示我们的,想要引导我们去思考的。
开头解不开的疑团让我一次次问自己,芥子为何会对这件事芥蒂如此之深?
其实作为一种合理的保护策略,桥北的选择并没有错,甚至很机智很理性。并没有任何不妥之处?难道非得上去和劫匪拼个你死我活?芥子想必也不愿看到。
观影完毕时,我明白过来,这个芥蒂源于一种爱的缺失。
在我看来,女性的知觉是感性的、细腻的。在一段恋爱关系中,我在乎的是你对我的态度。
为什么桥北在窃匪入侵的全程让我感到那么不适?后来我想通了,他的反应、举止,不像是人夫应有的样子。
如果我是芥子,我希望我能看到我的丈夫在我面对劫匪的调情的时候,会发怒、会失控,甚至痛哭流涕,会拿起高尔夫球棍狠狠向歹徒抡去,不要理性,没空权衡,要真情的流露。
真情流露是什么感觉?是情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是高自尊的黛玉初会宝玉也会失控、也会袒露自己的真性情而惹来摔玉风波。
可是电影里一切都太平静了,平静得我一度怀疑桥北和歹徒司机一伙的,这种“怪”戏,一直到我明白芥子的芥蒂时我才真正理解。
男女的相处何尝不是如此。我有病痛,你的关心并不会减少我的苦,但你不关心不在意不知道对我来说便是莫大的折磨。人与人的温度不正是靠情绪来传达,才能互通悲欢,嗅出空气的味道,眉目不自觉与我相同,便是感同身受了。面对我的快乐你能抱之以微笑,面对我的悲伤你能抱之以戚戚。足矣。
做没做好是一回事,做没做对是另一回事。桥北做得很对,但就是达不到芥子心里那个“好”。
男女恋爱也不过如此。有些事不是你改了就对了,而是做错了就没有回天之力。N次没记住对方的生日——对不起,我下次记住。感情不能量化,感情没有机会下次再补,一次就够够的了。
2、读不懂桥北。
作为一个女性,我看不懂桥北的心。我怀疑过他出轨,想过他是不是心理有问题,但最终貌似都不是这样。我始终像雾里看花般,没有读懂桥北对芥子到底有没有爱,有的话究竟又有多深?也许是南宫珉没演好,也许小说中才有答案。
为什么他口口声声说自己不记得密码,连老婆的生日都是在健身房中偶然看到日历才想起?而却记得自己不知何时从法国买回的杯子,记得它成套的搭配,记得沙发的贵重?——在我看来,他分明是想把一切推给芥子,与其说他似乎懦弱无能,倒不如说他根本不爱芥子吧。
但是他又对芥子似乎无微不至,接站、买礼物各种细节,我都不信他对芥子没有感情。
可是为何他抢劫过程始终能保持那么冷静、淡漠,更像是心死了,没有了灵魂一般。
除了在芥子拿掉孩子后,他留下过眼泪——动过在我看来的真情,最有说服力的表情。
对我而言,他对芥子的感受,我始终像雾里看花,琢磨不透。
3、两个坎。
电影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两个坎。
一个是芥子的,一个是谢高的。
谢高与芥子是蓝颜知己。但我觉得谢高并没有真正懂芥子的心。
他说她对过去耿耿于怀是自虐,是自己一次又一次掀开大石块去寻找过去的痛。在我看来,更像伤口刚结了痂,一次次被自己揭开,这样的触目惊心、这样的鲜血淋淋。
但我觉得谢高错了,芥子不同于他。
谢高的坎是社会道德的绑架,是社会对谢高的不宽容、不理解一手造就的。警察并非一定要以祭出自己生命的方式去搏斗,智斗不好吗?退一步再去追查,保全无价的性命不好吗?这个坎这个结需要社会的宽容理解谢高才能战胜自己的心魔。
有人说电影片尾是英雄式结尾,烂尾了。听观影团的其他读者说,这是导演自己加上去的。且不说这么做好不好,在我看来这并非英雄式结尾。这样的结尾是社会舆论的绑架,是被压倒在地、万劫不复之后谢高对自己人生非自觉的选择,他不是英雄,他是被英雄了,他满足了多数人心中的英雄梦,但他没有活出真正的自己,他死了,但灵魂依旧没有释然,谢高才是那个反复翻起石块,却不懂得推翻石块的人——活生生的悲剧。
芥子的坎却是真正该反复掀开的大石块,甚至当力度足够时,推翻、出走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
当一个男人不爱你,当你感觉不到爱的时候,又何苦埋藏一切,将就自己呢?掀开痂可能会鲜血淋淋,慢慢地、缓缓地撕开可能就能一步步见到最初的伤口,放弃这个烂痂,果断抛弃,一切重新开始,又有何不好。
摸不清爱还在吗,又何必藏着伤口不放。
谢高真的不懂芥子。芥子最终是释然了,看清了一切。可是谢高永远地走不出来了。
按弗洛伊德心理学来说,谢高的坎是大我,是涉及社会舆论的坎,活出自己谓之迈过这个坎。芥子的坎是小我,是相当私密的、相当自我的坎,不能逃避,唯有正视,否则问题终有一天会如山洪爆发般奔涌而来。
4、关于红绳
红绳隐喻着两人的感情的发展。
一开始从表面的甜蜜到最后芥子亲手一节一节剪断红绳,表达着感情由完整走向破裂的过程。
最后芥子也尝试过修复,再次购买红绳,却失败了。
正如须一瓜老师自己所说,她一直想在小说中传达两性间和谐的性爱。红绳的暗示性可能也在于此。
5、关于电影与小说。
须一瓜老师说,夏钢买走她的小说以后,又来了一位台湾导演,确实,如果台湾拍出来的感觉会不会更像小说名字听起来素实点、清新点?也许是另一种风格。
小说心理戏很多,须一瓜老师说:从头到尾我都在看他们的野心和追求。这是一部不那么功利的电影。
准备拜读一下这本《淡绿色的月亮》了。
ps:
《夜色撩人》,由第五代导演夏钢执导,改编自须一瓜的小说《淡绿色的月亮》。这部电影由余男、南宫珉、王千源主演,影片全程感觉像是推理剧,充满了悬疑色彩,但是,实际上是全面围绕余男扮演的女主角芥子的心理展开的一部家庭伦理片。
影片中,王千源扮演的警察讲了一个故事,即:沙漠里有一只猴子,将一块大石头搬起后发现下面有一条毒蛇,当场吓晕了过去,醒来后受一种古怪心理的影响,一次次去搬起石头看毒蛇,一次次被吓晕。这个猴子的故事说的是一种不顾后果的固执的心理,以及因此而导致的恶性循环的结果。而这部电影也是紧紧围绕这样一个心理导致的情节展开。影片开始后,美发店老板芥子和公司高管桥北夫妻俩在家里经历了一起入室抢劫案。遭遇抢劫时,丈夫桥北虽然身高体壮,但面对一个腿瘸和一个个头不高的两名劫匪时,不但没有反抗,还束手就擒,交出钱财,让妻子芥子交出银行卡,顺从地告知匪徒密码。芥子对丈夫的反应非常不满,充满疑问,并开始追查整个过程,而夫妻两的感情也在此过程中走向破裂。
影片全程围绕妻子芥子的心理活动来进行叙事。电影的场面设置、演员表演、镜像调度、情节转换等都紧密结合主角芥子的心理变化,尤其是余男的忧郁的眼神、冷峻的面部表情、迟疑的举止,多次出现的月夜场景,让观众充分感受到了主角纷繁复杂的心理活动。这是这部电影的亮点,也是本片的主旋律。这也充分展示了第五代导演夏钢的刻画都市男女心理活动的精湛技艺。
整体来说,这是一部导演花费不少心血、也有不少想法的电影,但不能算是特别出色。豆瓣上给这部影片评分为4.6分,个人认为偏低,但是也不能超过6.5分。影片中有一些上面提到的出彩的地方,但是个人认为也有不少缺憾。一是演员的表演上存在一些瑕疵。余男的心理活动独霸全片,犹豫的表演也有些超限度;韩国演员南宫珉面部的表情始终暖笑,还有口型,都与情节有不少反差。二是主题鲜明却展开不够,或者阐述的不到位。影片关注的主题和鲁本·奥斯特伦德自编自导的《游客》类似,但是在主题的进一步展开和叙述上,相比《游客》有一定的差距。三是影片引入不少商业元素,如SM的软色情(让人联想到《五十度灰》),王千源扮演的警察所驾驶车辆的特写,这些似乎与影片艺术叙事的路径不太协调。
总之,这是一部突出心理叙事的家庭伦理片,有一定的艺术水准和审美价值,但是缺憾实在也不少。
3.8看了首映礼当晚就失眠,听英语都丝毫提不起我的困意,估计2点入睡,因为没有拉窗帘,感觉到了银色的月光洒满了整个房间。占了豆瓣的便宜,让主办方掏钱,确在这里吐槽,让我还有点于心不忍。第二天看了《淡绿色的月亮》打算来这里得比得比。
看电影的第一个反映就是,住独栋别墅,开某时捷,男主公司重要人物,女主有双层发廊,小偷去他们家就偷了3万块钱,后来买了新手机还是5,片警都拿6p好不好。一个被贬了的警察,开个拉风大摩托,突然有了文艺气息,后开还开了车,OMG。在这样一个敏感的时期用了一个韩男明星,之前看过一个他的韩剧,(看见味道的少女)就演了反派,所以一直有一种他不演好人的代入感,引用一起看电影妹子的话,感觉导演一直都再误导,让人感觉好像不是一场简单的抢劫,好像是一个悬疑电影,让人感觉男主有问题,水里下了药,甚至我都一直再想,会不会后来交待了,女主被强奸了,然后孩子真不是他的。。。会不会是后来配音的问题,让我这样想,而且好像也没丈夫的那种温柔。
小说,小说很短,一个小时可以看完,故事是发生在零几年的东莞,让我感觉整条街都是湿漉漉的,真的和剧里的哈雷很配,不是发廊而是“洗头房”,警察貌似也没有那么衣冠楚楚,只是个片警,还有一点愤世嫉俗,想看的小伙伴可以豆油,可以发txt给你。感觉小说里的女子更细腻,丈夫也更妥协的自然而然,姐姐也更加缺心眼,警察更像一个警察。整个感情的变化也描绘的更细腻。那个红绳如果看书加脑补的话会更加生动形象,小说里开头也就没有误导,就仅是丈夫的妥协,和女主拥有南方女子的细腻,我在电影里很少很少看出夫妻变冷淡的过程,在与警察去餐厅吃饭时,没有说出要带桥北来,而是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甚至我是看了书才明白,为什么女主一直追问,如果他们不是那种关系会怎么样,电影里的警察貌似喜欢女主,但书里给我的感觉警察只是和正常男人一样,不会拒绝一个带着些许寄托和暧昧的女子。伸手去拉住警察的手,警察想从前面座位起身就抱抱她,他来到后排,女主主动向前挪了挪,这些细节,都感到女主内心的不安全感,还带一丢的表。
对于电影做的修改,年代背景变了,可能还差点什么,小说只有一次沙漠,电影里的多次让我感觉加的很突兀。还有买买红绳的一段,也改得没有了书里的韵味,买了红绳后体验很差,貌似没有像小说一样呼应月亮,到这小说就结束了,然而电影却没有,让警察死了,死的给我的感觉就好像为了女主之前的暗示一样,但电影的结局该的我还喜欢,破碎的生活终究无法继续,警察死去,女主离开。赞美了我们警察英勇牺牲的精神。或许还是想说英雄还是存在。
《夜色撩人》一部在院线难得一见有灵魂的国产片!但相对丰满的灵魂,表现手法还是很一般,故事性不强,情节设计略显单薄,简单的故事不足以与角色复杂的内心形成对应,韩国欧巴的表演方式更是和全片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谁的心里都有那么一片沙漠,真正又有几个人能逃离的了呢?!ps:奔着余男、王千源的演技去的,确实二位的演技都很在线。
是否该挺身对抗暴力的道德困境和劫后创伤,话题性蛮好的。无奈在极端政治正确的男女关系设定上,还要像九流八点档肥皂剧一般叙事,各种噱头都来蹭一蹭,啥都没讲好。不过嘛,一边捆绑play一边蒙太奇大沙漠实在够恶趣味的:)
感觉真的挺不错的,演员们真的演的很好,很喜欢这种剧情的电影
告别影坛十余年的夏钢怎么堕落成这样了,看完有一种想日了第五代导演的冲动。演员剧本台词叙事摄影都平庸得如同业余水准,也许观众都能get导演想说明的主题,可是在呈现上简直是捉急,完全缺乏说服力的剧情发展,韩国演员音画不同步加全程面瘫的尴尬演技,最可悲的是浪费了王千源这样的演员!
酷爱SM的夫妇错请保姆引狼入室引来连串猜疑事件....为啥找个演技爆烂的韩国人演桥北?完全带不出感觉好嘛!搞得像是SM玩脱了无力反抗被抢劫似的...余男专业丧脸二十年。也证明好演员像王千源需要好导演好本子才发挥得出来,这片子基本毁在导演手里了,浓浓网大feel。3.5/10
被主演吸引去的,结果让我失望了
编剧、导演、剪辑都是这个片子的问题所在。南宫珉从怪异的口型到表演都跟两大主演显得格格不入,并使人很容易误认为男主跟抢匪是一火的;另外这样的中产家庭,一套皮沙发要好几万,怎么被抢匪抢走了三张银行卡,总共才三万块钱,这是搞笑吗?可惜了余男,可惜了王千源,可惜了我对国产片的一腔热血。
0.4 现在动画片口型都对的上了,你一个现代戏干嘛呢?糟心的配乐,尴尬的镜头调度,全场离线的表演,诡异磨叽的节奏,一个三分钟能讲完的小故事闪回一万遍,估计要做电视剧他都能拍50集。导演啊,您就用这样的作品改变观众世界观、人生观吗?Ps:他们家前保姆是李雪莲,后来的是承包玻璃杯的。
电影不怕烂,最怕烂都烂不出特色,这就是传说中的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
复出的夏钢已经完全找不着北了,剧本、主题、调度、对白、表演全都莫名其妙,最莫名其妙的是找个全无中国味的韩国演员演男主
被王千源佘男的组合骗进电影院的同志们让我看见你们的双手!
两星半。挺好个题材被那位渣演技和弱编剧烂节奏弄成这样………我这个万年排雷小能手居然第一次在电影院看了这么一个残次品…全片被王千源演技拯救。还不是怪王千源!!!!!!哼!王千源你再这样我脱粉了[微笑]靴靴
余男,素颜,个人专场,猜来猜去,缺乏安全感。王千源,马脸,小眼,宽肩,使命加身,逃也逃不出怪圈。夜色撩人,徒有英雄梦。欲加之罪,又何患无辞。
好无聊哦
夏钢老师这部电影就是想说:双鱼座的日常作。
须一瓜的小说原著就很差,改编后就更差了,拖沓冗长平庸无聊
五十度绿。
同为须一瓜小说改编的影片,本片并不像《烈日灼心》那样,呈现出一个悬念迭起的犯罪世界,而是通过一起简单的入室抢劫案引发出一连串关于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反思。也许很多人觉得本片太沉闷了,一个简单的事件被翻来覆去的重现,但这也正是本片的精彩之处,需要你在观影之后静下心来思考才能体会。
节奏不对,而且总感觉本来可以拍得更好一些。PS:突然觉得余男老了会很像斯琴高娃。
论一个棒子怎么毁掉一部戏……
余男天生有种性感,王千源演戏明显小菜一碟,韩国演员在这俩面前显得很弱。但这戏不好不怪演员,夏钢导演是个好导演,但可能电影市场和观众口味翻天覆地的变化已超出了导演想象。选题不错,但呈现手法太陈旧了,挖掘深度也不够,看得人兴趣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