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要给5颗星,1颗心扣在斯大林的手上,相比较于这种电影,国产的很多政治倾向性强的片子根本无法与之匹敌,尽管片中有明显的低级政治手法,不过忽略过后还是一部良片。
正文;这部电影往往有人将其曲解为带有明显政治倾向的影片,里面体现的布哈林是叛徒,这种一眼就明了的低级手法,以及反复强调斯大林的重要性。不可否认,在当时的政治条件下导演如果不加入这些东西,是无法做到过审查的,但是导演也留给了我们一些更具有深思的地方,比如;一个领导人,尤其是克丽丝玛型的领导人必须会在群众中学会抓住他们的意志,灌输自己需要给予他们的价值观,同时避免他们普遍反感的东西,而且要注意他们的共性的关系的地方。除此之外,一些一目了然的宣传反而使得这些低级的错误显得更无碍于电影所表达的内涵。当然,同意这一点的同时,你必须是一个不将共产主义,至少不将列宁看成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而且你对公平的正义确实是有需求的,而且你不知道谁是一个好的领导者。
首先,我们来看真实的列宁是怎样的,那么《列宁全集》是最好的参照。这里我稍微举一些卡尔·马克思的文章以及列宁的指令和文章(包括演讲)。
卡尔·马克思在《巴黎内战》(
http://book.douban.com/review/6422298/)中写到过公社的失败与未来共产主义发展的方式。我不得不说人在面对选择的时候,一旦空间越小,他就会越极端,共产主义者也是一样,他们亲眼所见“巴黎公社”的失败,他们之前看过“空想社会"是如何被解体的,他们也真实的目睹了当时没有8小时工作制度,充斥的大量损害健康,大量雇佣着童工的现实。卡尔·马克思本人是被歧视的犹太人, 而欧洲一直以来就是歧视犹太人的,斯宾诺莎曾一度认为犹太人干脆融入欧洲的道德社会之中,而不是选择特立独行的坚持下去,但依旧阻止不了欧洲对犹太人的歧视,而二战是一个爆发点,这里省略不谈。我要说的是,与马克思有些接近的列宁,也有部分沙俄少数血统。而且这种血统的尊严埋下了导致苏联解体的法律基础。关于民族的例子;托洛茨基曾经认为自己的犹太血统不适宜担任过高的职位,但列宁反驳并提出俄国的共产主义革命是未来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既然世界革命要求解放一切被压迫的民族,那么俄国革命所做的却最后要压迫,这岂不是自打耳光?不论托洛茨基的回忆是否为真,在《全集》里的一些文章中列宁对其作为一个孟什维克的看法还是比较重,甚至一度认为其是机会主义者(考茨基和普列汉诺夫、马尔托夫经常被列宁批判,而考茨基就是明显的机会主义者,列宁在老早的时候就给其定性了)。当然,比起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等同样是犹太人而言,俄国革命的犹太人参加的的确很多,不过在格鲁吉亚人斯大林手上都殒命了。
民族这一点在列宁反复提到我举出一个地方《列宁全集》第27卷P71第(4)条的说法,里面讲的很明确;‘反对暴力,赞成各民族的民主联合。”分离的自由“是民主制的最高表现。
一战过程中列宁的反战传单就写明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无外乎是几个帝国重新分割其他作为殖民地的弱国,维护一个民族的特权,并大肆宣扬沙文主义。对沙文主义的解释P119第一段最后两行有讲到。
在这一点的提纲中《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列宁将其的执政目的带入了苏联建国的宪法之中。而苏联,本身并不是要叫苏联,而是准备一直沿用为苏俄,而列宁强硬的态度,其中包括不满斯大林的民族政策(斯大林当任过民族事务的主管)。苏联的解体很大一部分西方在撒切尔夫人的演讲中提到过;’苏联允许加盟自由退出,是他们的法律漏洞,我们只不过是利用了这一点罢了。”而苏联的解体与民族问题是无法分开的,所以列宁的理想是民族真正的团结,而他也不反对一旦过于压迫弱小民族之后,弱小民族拥有反抗的权利。有人会问,那列宁是否预见了这一点?我想应该是没有预见的,而列宁的想法充分说明是在31卷P257标题;自决权的意义和它同联邦制的关系。说明列宁的民主集中制是要将民族融合起来,而不是一国一民族的隔离起来,甚至对立起来。
然后是列宁对待饥荒和列宁共产主义理想的是如何将这两者调和的。那么,这得在列宁十月革命后,即列宁在1918年的活动来看。在《全集》34卷P327中,列宁在《在全俄苏维埃财政部门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可以看到苏俄的情形非常危险,本身列宁是预计拉入那些发达国家,即便没有那么乌克兰也应该留着,否则俄国的内战加上财政、粮食、其他必备物资的问题将会非常突出,因为俄国在打一战的过程中消耗很大,加之反对派掌握了不少的物资,那么财政集中、所得税和财产税、劳动义务制、新币这几块就尤为突出。尤以新币、劳动义务制度的问题最为核心,这两样意味着生产力和财源的掌控。列宁在这里也是尽全力保持当时政权的稳定,加入了人的集体性和使命感,弱化了个人主义。但同时列宁采取的政策也保有一些强盗逻辑,比如P201中《经济政策特别是银行政策的要点》所讲到的一些措施。
饥荒是苏俄革命后一年内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影片中大量描写,确实在当时是事实,其中《全集》第35卷列宁的演讲P34,标题为《工人同志们大家都来进行最后的斗争!》中写得很清楚,所斗争的对象也很清楚,关于工人收粮队在34卷中有指令并反复提到了必要性的问题上来,可见列宁领导力,对局势的判断力,以及下指令的果敢,还是独具一格的。不像斯大林,具赫鲁晓夫回忆录讲,在德国突袭苏联后的前三天,斯大林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要他出来领导他也不肯,要他发表抵抗宣言也不肯。显然在这一点上,斯大林弱于列宁。
这里面都是浅显的提到一些真实的列宁的做法,当然,我们不能忘了他对腐败的看法。
在P263中,列宁《致俄共中央》中列宁强调贪污案件(当时)的两名党员,只判罚了半年监禁是不合理的,应该要开除出党,并枪毙这类受贿者(最后没有判死,但是重新重判了贪污者)。如果我们从目前来看,列宁的话是有点独裁的味道,但对部分中下层的普通民众来说却是他们所盼望的,而列宁出于理想主义的内在,强调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高度自觉性恐怕是一般人做不到的,而他确实可以做到,这体现在列宁本身作为领袖所特有的克丽丝玛型的超凡魅力和以身作则的意志力。
最后,谈谈列宁与中国,首先,列宁在俄罗斯联邦宪法第二章第二十条草稿P486中写到;‘俄罗斯联邦承认在共和国领土上从事生产劳动的外国劳动者享有同俄国公民完全平等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这不经让人想起现代俄罗斯的做法,不允许中国人大量聚集,不允许有唐人街等等....
那么列宁愿意归还中国领土吗?答案是否定的。虽然有矛盾,但主要体现在列宁对日本人的防范,其中可以隐隐察觉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已经是属于俄罗斯人的聚集区,已然没有可能归还中国了。当然,会有另一种情形,那就是世界革命胜利之后,没有分成这么多国家的时候,俄国与中国已经没有国家之分的时候,那么海参崴就归中国了,其实也不是归中国,因为已经没有俄国和中国之分了,到那个时候,不知道中国人会以什么样的表情来看待这一切,是苏俄吞并了中国,还是中国吞并了俄国。至于详细情形,可以阅读《全集》来补充进来。
看弹幕很有趣,陈独秀确实是托派
苏俄的富农确实多
导师演的太活灵活现了,放的开,(相比起来,国内没有一个演员把教员演的那么传神的。。。特别是那种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大无畏又幽默感)“慈父”把他的政敌都黑了一遍。。
另:娜塔莎是确有其事吗?还是为了艺术呈现加入的虚构人物?(真的不了解)
配音演员表
列宁——张伐(红日的沈振清)
斯大林——冯喆(羊城暗哨的男主)
瓦西里——李农(上影演员李纬的二弟)
捷尔任斯基——孙道临
马特维耶夫——张雁(上影演员,78年调北影)
康斯坦丁诺夫——邱岳峰
老富农——丁然(上影演员,编剧,导演)
老工人克洛珀夫——富润生
受蒙蔽的老工人彼得洛夫——富润生
契卡内奸基米托夫——程引
男刺客洛维柯夫——胡庆汉
新任前线指挥员捷连霍夫——胡庆汉
在剧院发布通告的军人——胡庆汉
女刺客安妮·卡普兰——张同凝
暗杀行动负责人——杨文元
“大师”叛乱活动幕后主使——杨文元
被解职的前线指挥官——杨文元
苏维埃中央委员布哈林——凌云(羊城暗哨的小神仙)
瓦西里妻子——姚念贻
译制职演员表翻译:陈涓
译制导演:寇嘉弼(上译建厂时候的初代导演,后来调去山影后来后来去了峨影)、汤化达(南征北战的政委,上影的演员、导演)
中学语文课本里有篇课文《海燕》,这篇课文我是背过的,但是十几年过去了,现在已不记得其中的字句,只有作者的全名依然能够脱口而出——阿里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我还能背出列宁的全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斯大林好像就是约*维*斯大林,这个“约”似乎是“约翰”的缩写。
上译的版本是没有字幕的,当听到列宁称高尔基“阿里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其他人则用“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来称呼列宁,相信全中国能听出来的没多少,在我这个年龄段的绝对是凤毛麟角。
至于斯大林,还是”斯大林“,在察里津,大伙叫他“委员”。当时的红军司令托洛斯基的命令只能导致红军的不断撤退,如果没有人民委员斯大林同志著名的批示“我们不理睬他”,红色政权就危险了……
在片中,刺杀列宁的阴谋布哈林、托洛斯基都有份参与,捷尔任斯基则能够通过眼睛识别“叛徒”,并敢于背对着拿枪的叛徒,敢于让叛徒在背后开枪,不愧是契卡的首任领导……
列宁不仅不喜欢而且当面批评布哈林,在病房里更不想见到他,病危时列宁想见的只有人民委员斯大林,能够给列宁带来好消息的只有亲密战友斯大林,能够继承列宁同志的无情的、“刚一般的”专政路线的只有斯大林。
开场高尔基同志穿的西装一身过于宽大,而且他似乎只有这一件西装,斯大林同志穿的是风衣,但是演员身材不够挺拔,穿不出效果,结尾那个人潮澎湃的场面很不错。
上译的配音太差了,列宁同志、斯大林同志作为革命领袖的感觉没出来,那个小姑娘居然配出两湖口音。
年少时给过我深刻的记忆。
这部电影绝对要给⭐⭐⭐⭐⭐一颗给共产党一颗给列宁一颗给“锤子”一颗给“镰刀”一颗给工农红军
许多镜头的构图,光影非常棒!看完以后热血澎湃。“我们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胜利!还有另一条路,那就是死亡。但死亡不属于工人阶级!”,“我身上现在还留着知识分子的子弹呐……”
不咳嗽叻!!
不抱任何政治立场看待时代产物,因为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僵硬捧读的上译配音没能像念苏联人名那样流利专业。单从影片本身来谈:列宁与高尔基的辩论,与来访农民的对话,工厂演讲,都值得结合历史背景玩味。为了不让列宁开头显得激进,编剧随即又以迷路的小女孩完成救猫咪化解。芭蕾舞暗示形势变化,而被塑造成叛徒的布哈林后来的现实平反,显得如此荒诞。名台词:①会有的会有的,面包会有的②我敬爱的高尔基,你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别让怜悯的锁链缠住了你③镇压是必要的,残酷是多余的④人死后尸首可以抬出去,但旧社会在灭亡时资产阶级的尸首不能一下子钉在棺材里,埋葬进坟墓里,他在我们的心里腐烂,把毒气传染给大家⑤让列宁同志先走⑥你居然混到我们革命的心脏里边来了⑦斯大林:我们把列宁放在心上,就会胜利⑧他已经不咳嗽了!
无论列宁同志在哪年哪月,无论斯大林同志怎么抢戏,这俩片儿的主角都一直是淳朴忠诚的瓦西里同志啊……
快去救列宁,告诉捷尔任斯基,托洛茨基、加米涅夫、布哈林是叛徒!
2000年看的
7。诸多名言出于此
你们拍的时候,没想到,不到一百年,列宁已经不再被提起吧
“要维持一个政权要比夺取一个政权更困难”列宁说的是对的,可现在看来,付出了如此多鲜血而建立起来的政权,真的值得吗?经典的台词很多哦“你这个叛徒,我怎么就没看出你来”“请让列宁同志先走”“列宁同志已经不咳嗽了”。话说小时候还看过连环画。
布哈林是叛徒
瓦西里!!!!!!
伟大的苏维埃!不朽的列宁同志!
列宁真像!
好多中景额。。镜头稍微简单,列宁演的太好了
少数人幸福的很,多数人就要痛苦的很。
一帮文青评论起政治电影来显得头头是道。我不是文青。所以我只从一个群众的角度来看。史楚金将列宁刻画到骨子里去了,雷厉风行、英明能干、风趣幽默,最为可贵的是列宁面对敌人时的无情和面对人民疾苦时的温情和关怀。我愿意自己是瓦西里,永远守护着列宁和他的追随者。
实在太闷了,当时是浙江卫视午夜的时候播放的,感觉都听到了放映机转动的声音,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但是那种老电影的胶片的感觉却是很美好。
十月革命刚成功,国库紧张粮食空。我-列宁,我命瓦西里去弄粮食,天到这般时分不见回来,你说这是咋着了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