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外婆的新世界》中,我见证了一种全新的女性主义视角的呈现。
这部剧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抛弃了男女对立的立场,转而从更为深层的结构化矛盾揭露出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以及真实的女性困境。
我对这种不煽情,不仇恨,不夸张,不站队,而是聚焦真实矛盾的作品,总是抱着一份敬意。艺术作品应该是对生活客观地讲述,而不是投机倒把式的情绪化挑拨。
这部剧着眼于社会结构性矛盾,并揭示出弱势群体如何面对生存现状与真实的女性困境。相较于传统的男女对立,该剧更多地关注女性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她们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第二集的杀人犯,实为农村女性复仇的惯常路数。农村贫困女性在大城市打工,辗转流浪直到美甲店打工,第一次有了期盼,却轻而易举地被抢劫犯毁灭,所有对美好的希望都如此的不堪一击,甚至没有任何自保的手段,连最基本反抗的力量都没有。
据统计,全球仍有大量的女性遭受性别歧视、暴力和剥削。其中,贫困女性是最为弱势的群体之一。他们往往缺乏教育资源和基本安全保障,被迫沦为资本和权力的牺牲品。
在阶级、父权、时代等多重力量的重压下,最底层的弱势妇女又将如何找到出路?
同时,在第三集中,姚晨饰演的残疾人与变态虐猫男之间的纠葛也表现出女性在社会中的无助和脆弱。
你以为对方充满爱心,实际上对方以玩弄践踏弱者为乐趣。公然做尽变态恐怖之事,却不会有任何惩罚。
该角色虽然残疾,但仍然需要面对不公正和残酷的现实。这些情节揭示了社会上存在的性别歧视和暴力问题,以及女性在这些问题中所面临的困境。
从外婆的一生来看,她是一个被传统父权束缚的受害者。
她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家庭和女儿,为了履行传统角色应做的每一份职责,甚至没有一句争吵。
她的生活常常被忽略,被边缘化。直到一次脑梗之后,她开始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摆脱了原有的家庭桎梏,寻找新的生活方式。
这种个人与社会、传统与变革之间的关系也是女性主义平权思想的重要议题。
如同《立春》、《孔雀》、《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等作品一样,编剧李樯依然表现出了成熟的叙述视角和女性的细腻情感。
《外婆的新世界》在故事讲述方式上采用单元剧的形式,呈现出不同的主题和故事线索。
通过外婆作为一个穿针引线怼角色,展露传统女性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其他角色所遭受的性别歧视和暴力,向观众展示了女性在当今社会中所面临的各种挑战。
这种表现形式给观众带来了新颖的观影体验,同时也为探索更多新的故事叙述方式提供了启示。在这种创新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女性主义平权思想不断推动着文化产业的发展。
问题不仅存在于家庭和个人层面,而且还体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例如教育、职业、政治和法律等领域。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全球范围内每三个女性中就有一人遭受过身体或性别暴力。
这些数据表明,平等和尊重并没有在所有社会和文化中得到普及。因此,剧集向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我们可以探讨这些问题,从而更好地认识到女性主义平权思想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女性所面临的困境。同时,该剧也反映了女性主义平权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正如Marilyn Frye在她的著作“The Politics of Reality: Essays in Feminist Theory”中所写的那样:
女性主义平权思想意味着探索和揭示社会、文化和制度中的性别歧视问题,同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推动性别平等。它要求消除父权制度和男性至上的观念,以实现女性和男性在法律、道德和社会地位上的平等。
在电视剧中,女性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重视。这种支持不仅仅存在于家庭和亲情关系中,也存在于职场、社交和政治领域中。
因此,女性主义平权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性别平等是每个人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并且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改变社会中的不公。
只有当我们认识到这些问题并采取行动时,才能真正达成性别平等的目标。
最后,我认为《外婆的新世界》向我们展示了女性主义平权思想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同时也带来了新颖的观看体验。相信这部剧会在未来继续影响人们对性别平等的理解和实践。
看了几集,个人感觉,《外婆的新世界》是一部有想法有创意、角度新颖的生活剧。
它讲述的是一个一生平凡、沉默、唯唯诺诺的老太太,突然之间离开家人,踏上了一段充满修行和际遇的冒险之旅的故事。
第一集是剧情铺垫,以孙女的视角插入,告诉大家自己的外婆孙玉萍是怎样的一个人,有着怎样的家庭关系,以及她人生的一些重要经历。
她的一生都在为家人付出,但是却没有得到家人的肯定,生活已经失去了曾经的意义,于是在一次大病初愈后,突然不辞而别,消失在家人的视线中。
第二集开始,便是她游走于城市各地的故事,她遇到了各种形形色色的人,有令人同情的杀人犯,有独立自主的残疾人,还有曾和自己情同姐妹的老同学等等。
每个故事都各有特色,角色设定也非常独特,演员中有不少熟面孔,他们的表演都不容错过,就拿主演闫妮来说,一人分饰两角,表演自然,极具感染力。
姚晨饰演的美红也很有看点,她成功的塑造了一位独立自主、自信敏感的新时代女性,更重要的是,她将残疾人那有点脆弱的自尊心很好的展现了出来。
但相对于爱猫人美红的故事,我更喜欢的是通缉犯廖向梅的故事。
一个辍学打工的农村姑娘,一个可恨又可怜的杀人通缉犯,但凡有过低层生活经历的人,都会对她产生恻隐之心。
我们如此,外婆也是如此,所以,她才会去帮廖向梅完成未了的心愿,这个行为,是对廖向梅的拯救,也是对自己的拯救。
可以预见,外婆的人生会因为这段旅行而发生改变,而她的姐姐、女儿、外孙女也都会受到了她的影响,从而在自己的人生过程中发生巨变。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剧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女性向化,主角外婆是女性,她的家庭成员和亲人全是女性,同时与她发生交集的人物也都是女性。
很明显,这是一部关注女性群体的电视剧,而从主角孙玉萍的人物设定上,可以看到,导演将重点放在了60多岁的退休女性的身上。
在中国,这些年龄60岁以上的退休女性,可以说前半生都在拼搏,她们努力工作,为家庭奉献,照顾孩子和老人,经历过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挫折。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退休之后,她们终于解放了,终于拥有时间和精力,逐渐摆脱生活中的束缚,重拾自己的生活,成为最具幸福感的女性。
《外婆的新世界》可以让我们看到退休女性的独立精神,看到她们如何拓展自己的生活领域,如何去追求自己的激情和兴趣,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推荐大家观看这部电视剧,因为它告诉我们,生活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它能够唤起我们对生命的热爱,也能让我们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
不过,虽然《外婆的新世界》题材努力贴近生活,也将镜头投向了那些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地方,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多少也带有一些奇幻色彩。
所以,我感到有些不解,为什么这部剧要叫《外婆的新世界》?个人感觉,还不如叫《外婆的奇幻旅行》更合适。
抱着这个疑问,同时也为了肯定自己的想法,我尝试去找人工智能ChatGTP寻求答案。
我问ChatGTP:一部关于外婆突然离家出走,外出旅行的电视剧,如果从《外婆的奇幻旅行》和《外婆的新世界》两个剧名中选择一个,你会选那个?为什么?
ChatGTP的回答是:嗯,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虽然作为一个AI,我没有个人偏好,但我可以帮你分析两个剧名的意义和内容。
《外婆的奇幻旅行》的剧名强调了外婆的旅行是一次幻想式的冒险。这个剧名可能更倾向于幻想或者超自然的故事,着重于外婆在旅程中的惊奇和冒险。
《外婆的新世界》的剧名表达了外婆寻找新世界的愿望,这可能是指她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或者逃离旧有的困境。这个剧名可能更适合讲述一位年长者踏上寻求新生活的旅程的故事。
所以,如果想要将故事中更多的元素和主题突出出来,那么《外婆的新世界》也许更为适合。这个标题把重点放在了外婆对于生命和自我的重新探索上,突出了故事中更多更深层次的主题,例如人生的意义,对自我的认知和成长。
无论是选择那个标题,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这个电视剧的核心内容。它们都是相当优秀的名称,具体选择哪个,将取决于电视剧创作和制作团队希望向观众传达的重点和角度。
不得不说,人工智能真的牛逼,虽然它没有给我肯定的答案,但很明显,它比我更懂《外婆的新世界》!
2020年,苏敏阿姨开着她打工买来的大众白色POLO,从河南郑州出发,独自一人踏上了旅途。自此,她因“50岁阿姨自驾游”引发热议。
因为独特,所以一石激起千层浪。
女性太不容易了!苏敏阿姨前半生为弟弟忙,为老公忙,为孩子忙……因为忙,所以根本没时间旅行,根本不可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但也因为忙,其实更需要旅行,更需要关照自己。五十多岁后,她终于决定出门,决定为自己活一次,决定走进新世界。
成为不同于其他 “50岁阿姨”的苏敏阿姨。
之所以想到她,因为我这几天在追《外婆的新世界》。“外婆”“新世界”,二者听上去不搭,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女性可能在十几二十岁的时候就沉沦,沉沦于亲情、爱情,沉沦于职场、家庭……到了五十多岁,有些人或许才幡然醒悟:原来这一生都在为他人忙碌,未能为自己考量。
剧中的外婆孙玉萍就是这样。前半生一直在为别人忙,为了丈夫,为了女儿,为了外孙女……辛苦劳碌但未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比如在女儿校门口做生意女儿抱怨她,女儿嫁得不好也要抱怨她,外孙女不小心被高压锅伤了脖子,女儿还是抱怨她……也不见得抱怨得全无道理。只是,女性确实容易在亲情中陷入一种二律悖反:越是付出,越是遭受更多的抱怨,即好心办坏事,做多错多。
终于,在某个成为了外婆的平常日子里,孙玉萍决定不告而别“离家出走”,独自上路,外出旅行。外婆终于走向了“新世界”,迎接崭新的人生。
《外婆的新世界》的编剧是我喜欢的李樯,而李樯又特别擅长刻画女性角色。
现在大家都喜欢说“大女主”,但在我看来很多都只能称为“扁平”的女主。只因这些角色仅突出一个“爽”字,少了多元、丰富的生活质感。
而李樯作品中多是些性格多面、拥有更丰满生命的女主。她们可能不完美,但更加立体,更加生动,也更加真实。比如电影《孔雀》中的姐姐,《立春》中的王彩玲,还有《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的姨妈,每一个都令人难忘。
我还难以忘记他在尚未成名之前担任编剧的剧集《好想好想谈恋爱》。这部剧真的太好看了!李樯塑造了一个女性群像,并且意识超前。早在2004年,剧中的女性角色就说出了:“其实恨单身女人的人就是记恨,记恨自己陷入了婚姻的圈套,因为他的自由已经被判了无期徒刑。”
这样的话在二十年后,才因上野千鹤子老师的言论而再度被众人大范围地讨论,并被引为女性主义金句。
所以,《外婆的新世界》剥开喜剧的外壳,内里其实就是扎实的女性主义叙事。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女性的觉醒。这个不用说了,外婆在操劳一辈子之后突然决定抛下一切离家,做自己。再晚的觉醒也是觉醒,值得被展现。
二、 女性的独立。剧中设立了一个与外婆对照的双胞胎姨婆角色,她与外婆长得一样,但除此之外全不一样。姨婆一辈子没有结婚,没有家庭,但有自己优秀的事业。于是她可以从不必照顾别人,甚至不必照顾别人的感受,言语刻薄,同时潇洒而清醒。姨婆就像是外婆的一面镜子,或者说,姨婆是外婆想要活成的另一个样子。
三、 女性的互助。外婆外出旅行之后,精彩人生才真正开始。一路上,她遇上形形色色的女人,有女逃犯,有女残疾人,有同样是母亲的女退休工人……在与她们的交往中,彼此都产生了互助的关系。我目前最感动的是第一个故事:女逃犯知道自己迟早会被抓的,但她就想在被抓之前完成心愿——看一下曾经因帮自己而丧命的姐妹的身体器官到底捐给了谁?最后,外婆帮她完成了她终未能完成的心愿:拍下受捐助眼角膜的那个人,并将照片寄给监狱里的她。曾经的姐妹帮助了她,然后她为了姐妹杀了害死姐妹的男人,再然后遇上外婆,外婆又帮助了她完成对姐妹的心愿。这个圆环扣上了。这才是真的girls help girls。
四、 女性的成长。《外婆的新世界》所讲述的就是外孙女窦绮通过寻找外婆,通过与外婆一路结识的陌生人交流,一步一步重新认识了外婆,重新认识了这个不同于之前她所熟知的、被日常给淹没了的那个外婆。然后,自己也同样得到了成长。
都说这些年流行“大女主”影视剧,但其实很多时候,大家只是想吃女性主义红利,并没有真正关照到女性,体察到女性,共情到女性。很多女性角色只是戏份多了,但仍然是被拯救的设定,关键时刻要靠男人来帮助扭转乾坤,淹没了自身独特的本质……于是在这种情形下,《外婆的新世界》显得尤其可贵。
我再用女囚的故事举例。成为逃犯之前,她也曾去看过害死闺密的男生的父母,想要找到一个答案。结果发现对方并非凶神恶煞,也只是平凡的父母而已。女性总是会想帮差劲的男性找借口……结果并没能找到。于是最终,她还是在这个男人再欺负另一个女性时忍不住出手,杀了他。
这让我想到契诃夫在俄国的囚犯流放地做调查时写出的《萨哈林旅行记》里说,那些女犯人“终究都是因为男人而犯罪判刑的。”“甚至那些因纵火罪和伪造货币罪来此的人,实际上也是在受着爱情的惩罚,因为她们是受了情夫的唆使才犯罪的。”女人的罪,多数是因为差劲的男人。而男犯人呢,在前往萨哈林的路上,一上船就开始给家里写信,编造萨哈林天气暖和,土地很多……“事实证明,妻子的无知和轻信,常常会使他们如愿以偿。”
女性真的半生(或者一生)都在为男性服务,轻信他们,忍受他们,可能还要受辱于他们。终于有一天,她们觉醒了,她们决定离开家,离开那个受缚于两性思维的社会关系中,她们要去往美丽的新世界。
影视剧(或者说现实生活)中,看过太多因为牺牲了自己而变得面目模糊的女性了,她们或者就成了某个主角的妈妈,或者恶婆婆……没有自己的姓名。《外婆的新世界》终于把镜头对准了她们,让她们发声,告诉大家,她们也能有自己的精彩新世界。
就像姨婆说的:“活泼得掉价,文静得像块砖头,都是你外婆。”女性是丰富的,是多面的,只是,很多时候我们选择了视而不见。或者说,我们看见了,还是选择了没有看见……
但,这,其实不是外婆的悲剧,是我们的悲剧啊。
今天和朋友聊天,我们都谈起最近看的一部剧《外婆的新世界》。 她是陪妈妈一起看的。她告诉我,她妈妈看完前两集就忍不住落泪了…… “为家庭辛苦操劳大半生,有时候真想放弃一切,远走高飞……”我想,这是许多妈妈的心声吧。
在看这部剧的时候,我也想起自己的外婆。 似乎老一辈的女性为家庭牺牲自己,总是被当作一件“理所当然”的事。 外婆把自己的孩子养大,又把孩子的孩子也拉扯大。 然后,就这么看着儿孙们远走高飞,年迈的自己却独守一间老宅,很是落寞。 大多数的老年女性,就算身体硬朗,恐怕也不会像剧中的孙玉萍那样,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她们为子女牺牲惯了。如果身体硬朗,她们也会自己找点活儿来干,为了让子女们少一些负担,她们不太可能出去玩。 我始终认为,她们的眼中只有家庭,她们是没有自我的。 但是,我错了。 外婆曾无意间,向我说出过她的心声:“如果我像你一样年轻,我想出去好好看看,好好闯荡一番。”
她说这话时已经走不动路了,只能躺在轮椅上。 可当我和她聊起我的工作近况时,她和我说了这段话,眼中充满了热切的向往。 这时我才明白,原来外婆并非没有自我,她只是没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愿望罢了。 我看到有人吐槽剧中的旁白太过刻意。起初我也这么认为。 但代入老年人视角后,我才明白这些旁白的意义。 旁白的本质是啥? 它本质上就是人物的内心独白,是人物想说又不好意思说的心里话。 就像第一集里,孙玉萍的女儿责怪她没有主见,不会教育孩子。
一个母亲为家庭牺牲一切,她已经尽力了,但还是不能让所有人满意,甚至还要被女儿责怪自己无能。
这种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抱怨,在我们身边也时常发生。 可是,对孙玉萍而言,她内心肯定是委屈的。 当孙玉萍的外孙女说起“外婆一辈子燃烧自我,却不被理解”时,其实恰好戳中了老年人的心声。
是的,这些在年轻人看来莫名其妙,刻意煽情的话,对老年人来说,却是压抑许久的心声。 更何况,这些旁白还是由她的外孙女和旁人“替”她说出的。 在我看来,这些旁白的存在,填补了老年女性的“失声”状态。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和我的朋友在看这部剧时,虽然觉得剧情可圈可点,但不至于“热泪盈眶”,而她的母亲却能多次落泪的原因。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外婆刚刚学会用智能手机的时候。那时她还学会了如何看公众号发布的文章和视频。 所以,有段时间她总是会频繁把她喜欢的,认为好的内容发给我看。 她曾发给我的那些文章和视频,和剧中的旁白很类似,都是些用过来人的口吻讲述的“人生感悟”。 我知道,这么说显得我很没有“良心”,但我起初确实觉得外婆发给我的那些东西有些啰嗦。 我认为那些文章和视频里讲的内容流于表面,且过于煽情,一度让我有些“尴尬”。 虽然我内心知道外婆发这些东西是为了我好,又或者只是想借此和我多交流,但我看着这些又实在不知如何回应…… 我记得有一次她发给我一篇文章,说写得真好,还发了个流泪的表情包。 当时我就在心里嘀咕,这不过是一些最浅显易懂的道理,到底哪里好?又有什么好哭的呢? 直到我朋友的母亲因为剧中的几句旁白潸然落泪时,我才稍微理解外婆那时的心情。 也许,那些我们年轻人“看不上”的,对于老年人来说却“刚刚好”。 我们觉得莫名其妙的,她们却觉得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有时候,直白一点,浅显一点,煽情一点,没什么不好。 因为她们那一代人,不缺少自我压抑,自我牺牲。而深沉的命运,她们自己就经历过,所以没必要在影视作品里寻找“深刻”。 听一听这些简单的旁白也不错。就像自家老人在你耳边絮絮叨叨,说起那些看似无用的车轱辘话。 但这些看似无用的话,对她们何尝不是一种难得的情绪释放? 所以,我建议将这部剧推荐给所有老年朋友观看,条件允许的话,子女一起陪同观看。 或许我们可以通过这部剧,了解她们被忽视的心里话。 就像现在我后悔没有多陪陪我的外婆,那些可能的交流,也全都止步于我的自以为是,我的不屑一顾。 只不过,我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那时候我没能听见她未曾说出口的话——即便这些话听起来水平有限,过于浅显……然而重点并不在于她说了什么,而是让她知道,还有人愿意听她说。 如果你问我这部剧的旁白好不好,我会说“刚刚好”。 但是,如果是陪同老人观看的话,那它就“更好了”。 只可惜老年人不会主动刷网剧,玩豆瓣,如果老年人也会刷网剧,玩豆瓣,那这部剧的肯定会收获更多好评。 我很喜欢本剧的“单元剧”模式,几乎每一个单元都有当下热点话题的影子。 虽然有网友吐槽这部剧只是在堆砌热点元素,故事也流于表面,但我有不同意见。 我认为不仅当今女性的“失声”问题严重,老年女性的“失声”问题更加严重。 面对一个热点话题,几乎永远都是年轻网友在参与讨论。 就像第一集里的廖向梅杀人事件,我们可以从各个角度展开所谓“理性”“深刻”的解读与争论。
可是,只有老年人才会产生“这么可怜的孩子,我要怎么帮帮她呢?”的朴素想法…… 这部剧为我们打开了一个非常新颖的视角,那就是“假如老年人碰上我们网上热议的那些问题,她们会如何看待?如何应对呢?” “这个女孩杀了人,但和她相处下来,我发现她本心不坏,那我就帮帮她呗”。 “闺蜜的儿子创业失败,我帮他拍短视频能火,还能当网红过把瘾,那我就帮他拍几个呗”。 “小猫这么可爱,居然有人虐猫,那我就帮忙抓一下虐猫的坏人呗”……
没有什么太复杂,迂回的剧情,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位热心的老太太最朴素的爱心行动。 细细想来,老年人也确实是这样的。她们不会想那么多,所以她们有时会好心办好事,有时也会好心办坏事。 这些啼笑皆非的行动,向我们呈现了老年人的真实样貌,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老年人的内心世界。 另外,我想说闫妮饰演的外婆真的很成功,虽然本剧的妆效还有待提高,但闫妮的演技足以让我相信这是一位可爱的小老太太。闫妮的角色塑造能力,果然还是很强的。
最后,感谢闫妮饰演的孙玉萍,让我回想起一些有关于外婆的往事。 希望孙玉萍后续的旅程平安愉快,也祝愿所有孙玉萍“们”都能身体健康,活出自我。
如果说今年有什么国产剧,能称得上是彰显女性主义、先锋国剧的正确打开方式 ...恐怕除了它,我想不到更好的了。今天,《外婆的新世界》选择了一个和职场性骚扰有关的故事,十分贴近现实。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觉,现在国产剧对女主的塑造,总是要求完美,同时又不能有任何一丝丝人性的缺陷。甚至有时为了衬托女主,去贬低剧里其他女性角色。但大家似乎都忘了,现实中没有人是完美的,无论主角还是配角,背后的核心就是:她们是人,拥有立体的人格。 而《外婆的新世界》中,每个角色都是有血有肉,并非单单用好人与坏人能定义的,尤其是几个女性角色,更是各有各的精彩。杨柳的遭遇让她很两难,一开始,她明明想要反抗,可偏偏遇上一个受害者有罪论的男朋友,最终对职场性骚扰妥协,甚至和骚扰她的订婚。这让外婆变成了一个笑话,从正义的角色突然变成了多管闲事,这一次次的反转情节展现故事里每个人物的立体性。
在当今各类女性主义营销的电视剧衬托下,《外婆的新世界》更加显示出了它的先锋与可贵。想看大女主爽文当然可以,但千万别被大女主洗脑,现实生活中不是只有大女主才能勇敢反抗,每一个像外婆一样弱小、普通的女生都应该勇敢的站出来,对性骚扰说NO!《外婆的新世界》没有刻意的口号与说教,但你却能在看完后深刻感受到它无声的嘶吼。
七集看完,李樯确实牛的。拍老年女性出走,但不是像其他国产剧那样拍那些家长里短,把一个社会新闻般的事件拍成了一则公路喜剧+都市寓言,每一个单元都住着一个濒临心碎的女性。 李樯特有的人文关怀以及对边缘人物尤其女性人物的关注延续到了这部剧的创作中,剧中的外婆,围着孩子转了一辈子,晚年“晚节不保”了,出走了,不顾家里人着急,一意孤行踏上了人生最后的旅途。 相比姨婆,闫妮更适合外婆这个角色,她一直逆来顺受,谁都可以说她一句,她也不辩解,但她耗尽了隐忍与爱后,再也不会忍受一天这样的日子,她要找回自己失去的自我,我们看剧都以为外婆是心梗后差点死去才想明白,其实有没有可能,这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呢?只是她没说过,也没人关心过,所以无人知晓。直到她走了,大家才意识到,哦,原来她想做的是这件事啊。
李樯一直没有让外婆说出来离家的原因,她让观众沉浸到故事中去了解外婆,让观众同外婆的家人一起,先从了解外婆这个人是谁开始,你知道了她是谁,才能知道她为什么这么做。韩剧《我的解放日志》中的母亲也是这样一个女性,她为了丈夫还债、为了抚养子女辛苦劳作,她的话一直很少,直到她去世,她的家人以及观众才发现这个人的存在是多么重要,她走了这个家就散了。《外婆的新世界》也是这样的手法,了解一个人,从一个人消失开始。 而今晚植物人这个单元的故事就更厉害了,拍了一个苦情的故事,故事中住着一个苦情的女人,她恋爱脑,放在现在要被网友炮轰挖野菜,她被男人抛弃,也被女性群体厌恶,至始至终没有一个好结局,年纪轻轻就成了植物人。编剧不仅刻画这个女人,还刻画了一个男人,这个男人在她植物人后把她带回家,和她结婚,照顾她一生。 乍一看,仿佛在讲一个感动中国的爱情故事。其实借闫妮的口说出了一个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可怕的事实:这不是拐人吗?男人听到这句话仿佛崩溃一般大喊这不是爱吗?他之所以愤怒是因为他自己比谁都清楚,这不是爱啊。观众看到这里也才真的意识到,这是多么自私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就算没有意识到的人也会动摇,隐约怀疑,这是爱吗?这真的是李樯高明的地方——不给观众结论,而是让人思考。
很荣幸参与了该剧的超前观剧活动,看了前两集,总体观感不错,能看的进去。公路喜剧电影里常有,但剧不常有,以女性视角展开的剧更是少之又少。第一集以第一人称旁白的形式介绍人物背景,比较新颖,了解到是漫改以后,这个风格就感觉很自然。外婆,姨婆,妈妈,以及外公爸爸的形象,一下子就立住了,绕毛线,驼背被训的情节,又会让我想起和自己母亲相处的点点滴滴,非常真实。前两集也给我留下了值得深思的问题,一个是父母年迈时如何与他们相处,一个是我们的立法和判罚是否有值得完善的地方,我想为了得到答案,我会继续把这部剧看下去。
基于对黄尧的喜欢和期待看到了第二集,还是忍不住关掉了,很难看,而且打着女性议题的旗号,就更加让人愤怒,人物浮于表面、剧情缺乏有质感的细节,标签tag堆满,就像自媒体搜索大数据做出来的女性主义话题剧,攫取眼球获得流量,距离真正的女性很远很远。很多人说这个剧主要的问题在于旁白过满,其实那只是表象,真正的问题是创作者没有好好去构建足够典型、足够真实立体鲜活的主角(真实来源于丰富的细节),只找到了“出走的女性”的共性、而没有塑造出个性,这种千篇一律的人物薄得像一张纸,完全不吸引人看下去,更不要说情节刻意追求的一种轻松儿戏感,让人无法入戏。我觉得豆瓣上更新自己出走日记的那位阿姨的故事比这个鲜活多了。不知道这个本子李樯参与了多少?但想想《致青春》写得也很烂,倒也是可以理解了。
外婆看到天使一样的小孩子下意识藏起了性骚扰的牌子,真的好善良。
华语影视剧的又一部佳作!本片聚焦于各个年龄阶段、社会处境的女性,通过外婆的旅行,展现出了“她们”的故事。全片演员都演技在线,画面温暖治愈,剧情温情而又吸引人。闫妮一人分饰二角,性格截然不同,分寸把握得刚好。“母系氏族”中母女间、祖孙间的亲情关系,和女性间的友谊都所表达体现,镜头语言很流畅!(在这里再夸一下黄尧,演什么像什么,把剧中那个青涩真挚的小镇女孩形象演绎得特别生动)总而言之是一部很好的女性向治愈公路片作品,期待未来大火!
闫妮的第一个老年人角色,真的让人眼前一亮,也是第一次看见国产剧中有如此立体复杂深刻的老年女性主角,姐姐表演加分很多!
我真服了,旁白真的影响观感啊,特么整整一集了快,跟特么看满分作文一样。。。。这不就是叙事无能吗?
还蛮期待这类女性题材的,但目前看来有种写命题作文内容不够废话来凑的感觉。
感觉闫妮在 《外婆的新世界》里的角色变化非常大,从一个“小市民”到一个〝大众演员”,非常有张力!
预期与成品的一次较大落差。匡扶的原作《纳闷集》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漫画集,编剧+监制的李樯是我私人特别偏爱的一位擅长写文艺青年悲喜录如《孔雀》《立春》等电影佳作的会讲故事的人,演员表里也有梅婷、刘琳、李乃文、焦刚好多位我中意的中生代戏骨。——但,剧是真没那么好看,隔靴搔痒,平庸温吞。
没看之前我也没想到六旬老太离家出走这么刺激。
闫妮戏路好宽啊,每个角色都不一样,好多变,这次的外婆真的让人眼前一亮
挺流水账的,无功无过的剧情
稀碎,现在编剧挂个名都不用干事的吗,黄尧加一星
尴尬的旁白,尴尬的救赎鸡汤。
李樯还是更适合写电影,写电视剧属于自曝其短。电影编剧和电视剧编剧理解的“戏”其实有时候不是一个东西。不知道在这个项目里面几个年轻编剧的参与度,但以往李樯擅长的人物塑造,丰盈的生活细节,漂亮的单场戏,统统都不见了,反而把自己的缺点都暴露出来了。当一部剧不是传统的人物关系变化型,也不是靠悬念支撑的强情节剧,它靠什么吸引观众呢?
说实话,第一集看起来真的有点惊喜,老年人生活状态,以及女性独立和觉醒,观念设定很现代。但越往后其实就有点套路了,说白了,外婆就是那根针,串起了虐猫、直播等当代不少社会热点事件,变成了披着外婆新世界外衣的各种小故事拼盘,反而对外婆的主线叙事有点弱了……不过似乎也可以理解,毕竟这样做起来更讨巧一些。其实,我更想看到家庭生活里意识逐渐觉醒和更多自我表达的觉醒,高于生活的前提还是来源于生活。7分吧
母性氏族的叛逆故事 各个年龄阶段的女性都将大展拳脚 本剧有公路电影般的荒诞和黑色幽默 闫妮演的外婆真不错!我们期待影视剧中的女性角色能为现实中的女性树立一个榜样 时代和家庭在女性身上塑造的枷锁要一步一步解开 通过对一个一个问题的讨论和批判
闫妮在《外婆的新世界》里的造型和气场其实很有感觉的,超越了我对其他角色的喜爱
以后闫妮的经典角色要再加一个,外婆值得
前几集很不习惯这个旁白,后面倒是越听越有感觉了,邓恩熙的声音还挺有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