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开心地看到《第一观影团》组织观看了该片的修复版本,到场的不仅有阅尽沧桑的老人,也有朝气蓬勃的学生,作为一部三十年前的献礼片,这部片不仅顾问团强大,更有古月和孙飞虎两位老师的倾情加盟,在我心中他们是最好的特型演员,他们的辞世让人难掩心痛,在专业工作人员的努力下,修复版本完美地修复各种了缺憾,让这一部巨制得以焕发生机,老夫心甚慰藉。这部影片作为最好的爱国教育影片,实在值得每个人观看。
昨天突然想看个什么电影,然后意外的发现在学校附近的电影院居然上映了一部这么老的电影,每天也只放映一场,于是果断买了今天的票,下午一个人包场看完了这部1989年的《开国大典》。
身为一个00年出生的人,其实没有这一次的契机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去电影院看这么一部典型的 主旋律、颇具历史感、听起来似乎有些无趣 的电影的。所以,首先感谢电影重制人员的辛勤付出和电影院舍弃成本的放映,让我有机会今天可以看到这部我觉得在主旋律电影中算是非常优秀的《开国大典》。
我本以为开国大典的主要篇幅会放在筹备开国大典的准备活动上,就好像《我和我的祖国》的《前夜》类似,结果导演将视角放的更为广阔——从1948年年底开始一直讲到1949开国大典。确实,开国大典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在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举行仪式那么简单,这是经过了很多很多年无数中国人奋斗得来的,所以我对这个时间跨度也表示理解。
整场电影的视角在国共两党之间不停的切换。在共产党这边的时候多数的景象都是陕北的农村——平房,羊、没什么绿色的土地,而国民党这边反而看起来似乎更加“有潜力统治全国”的样子——现代化的城市,高档的别墅洋房。但是事实就是,此时的中国,民心已经基本倾向看起来有点土土的共这边了。两边的领导人的镜头也相互切换,让人忍不住对比。这部电影和我往常看到的讲述同年代电影有一个不一样的点就是,《开国大典》给蒋介石的镜头实在是“太多了一点”。这样相对公平的给双方的视角也让我更多的看到国这边是怎么一步步退去台湾,共这边是怎么一步步统一大陆的。蒋其实也算不上不聪明,只是整个政府系统实在是太……腐败了。整一个的国民政府,似乎都像是一个被蛀的千疮百孔的木屋,只等着倒塌的那一刻了。而毛这边,则看起来气定神闲得多,所有的镜头里面,毛看起来都是那么的气定神闲,充满自信,同时身为现在的人,我已经知道了最后的结局是共产党取得的胜利,就更加觉得,胜负这件事情,其实早在渡江战役前,就已经定格了。
总而言之,《开国大典》是一部好电影,即使是2019年的今天,也值得买张票去看一看。
PS:典礼那一节毛泽东在上天安门城楼那一段的光影打的真的是好。
《开国大典》获得1990年第10届金鸡奖最佳影片。本片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诸角度全方位地再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奠定共和国伟业的历史画卷,生动地刻画了众多历史名人的荣辱沉浮, 以雄浑凝重的艺术手法将淮海战役、北平和平解放、西北坡会议、国共和谈、蒋介石下野、百万雄狮过大江……,直到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公和国国 歌——《义勇军进行曲》。这一天是多少人们等待了多少年来的梦想,它凝集着多少革命烈士的鲜血啊! 电影工作者们不但把这些重要的历史场景逼真的搬上银幕。还营造一种既真实又充满诗情画意的的银幕效果,调动了多样化的视听手段,以强化艺术表现力。当国家领导 人登上天安门城楼时,影片运用逆光摄影,使画面泛出一层炫目的金光,又借助仰拍视角,使一级级台阶显得无限深远,伴随着一支无字的赞歌,从容表现毛泽东与战友们拾级而上的历史性场面,象征党和领袖率领人民大众跨过漫漫征途,从此登上新的历史分水岭,意境十分豪迈壮阔。他们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投入创作,善于吸取党史、军史研究的新成果,寻求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的和谐统一。 《开国大典》就是一部具有史诗品格的代表作。.
本剧过半的时候,常凯申视察长江防线,遇到四个军官在打牌,一个抽雪茄的军官自称黄埔七期少将司令李襄南,对座的哥们在李摸牌犹豫不决时,拿话刺儿了老李一下,老李就打出来那张一桶。对座一高兴,胡了,老李点炮后,口袋里的钞票输光光,只能拿怀表抵债。
对座一脸高兴,得了便宜卖乖:算我倒霉,今儿就到这儿吧。老李又被激起脾气,继续打。对座说你押什么?除非。。。把老婆押上。。。
哈,看到这儿,我突然有个感觉,对座似乎觊觎老李的夫人很久了。知道老李暴脾气,容易情绪化的性格,故意做局要黑他!
等常公进来,扫了一圈牌桌,替老李打牌,对座马上说:委座,我们错了,甘愿受罚(受罚,呵呵。。。)。老常说诸位请落座,洗牌时顺手扔掉了老李的烟屁股。然后,导演给了常公特写,他抬眼看了三次,三次盯着对座。我估计对座此时已经尿裤子了。
然后,暗杠西风,自摸,杠上开花。把三个对手都看傻了,全部输光光。将钱物送给老李,说出那句名句:打牌,你不行,打仗,我不行。向四个赌棍,哦,不,是党国干城,拱手为礼。老李一热血,就把全家搭在这里了。常公就说了句:谢谢。
以及:“这样的人太少了。”
你看,对座要的是老李的老婆和钞票。常公呢,呵呵。
小瘪三遇上大青皮啊。结合前面他对李宗仁耍无赖那段剧情,可以看出。老常的流氓,哦,不,江湖手段,真是炉火纯青。
佩服,佩服。
应景
不错。
长影厂当年就是牛逼啊。立场先行的历史流水账电影,但也比这个大业那个伟业好看一百倍。别的不说,这种表现常凯申的尺度,放到今天就肯定过不了审。
……
知道世界上有一个叫做梁鹏飞的人,很红
我应该看过吧
拍的很好
看建国大业,才想起还有开国大典。
自费影院看,修复不错,也就比之前上映那部多抓鸟的什么鬼决战好看一千倍左右吧,牛逼特别是台词,我是不是很爱国我真是很爱国呀~原来以前标记看过了…
毛主席真可爱,刷新了对他的认知,孙飞虎老师的老蒋也莫名有些可爱怎么办(不知道是剧本原因还是演员演绎,这份“可爱”其他版本的老蒋演员身上还没有)
很特别,蒋走之前回家祭祖,武山庙抽签也都提到。太原别墅的景很多,两派人物呈现出来的是血肉之躯。
场面确实很大。
“打牌,你不行,打仗,我不行”。立场难免偏中共,但是国民党失败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虽曰天命,也是人事。制作上个人非常喜欢这个版本,尤其给各个角色配上了很地道的地方口音这个实在太赞了,最大程度上还原了所有人物的形象,老一辈革命者的塑造特别成功,古月的形象举止神态气质应该是最贴合毛的。场景环境建筑也照搬模拟(去过的京、宁、沪各地,片中经典布景建筑最大程度呈现,中南海、南京总统府、连上海宋庆龄故居都直接照搬),可以说制作相当敬业了。7.5
每年国庆必播,也是建国大业前身,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是对于蒋介石的描写,比如经典的那句打牌你不行打仗我不行,短短一句话引得几大将军誓死。还有和孙子下棋和背诵古诗那段,一个悲情人物刻画的有血有肉
9.0多年过去了。
看一遍 哭一遍
我应该看过吧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今日~~成立了!~
曾经电视剧前感觉这部老电影比建国大业好看!同意的点赞!
「三大决战」之后续看「开国大典」,内战到建国真是一副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叙事的纬度真实度比「建国大业」强到没边了,更别说演员演绎了。在国情越危难的时期就涌现出越多文人名将,古月版的毛 给人观感是一头温和的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