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歪果的“国民闺女”,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艾丽·范宁。
自从当年被姐姐带出道后,她就成了好莱坞最受瞩目的小公主。
从此,在美美美的路上一去不复返…
如今,小公主长大了。
可爱萝莉变成了仙气飘飘,清纯又性感的美少女。
甚至有网友放下豪言壮语——
如果我有一张艾丽·范宁的脸,一辈子不吃辣条我也愿意。
嗯,感同身受。
关键是,红了18年的小仙女,不仅越长越美。
她的戏路也跟开了挂一样,女鬼,模特,跨性别者,大反派,妖艳贱货…
不得不说,艾丽的可塑性非常强。
(电影《牡丹花下》的小妖精艾丽西亚)
Emmm,就是不知道,她演雏妓会是怎么样的呢?
嗷嗷半天,看片儿——
《加尔维斯顿》
片名很拗口,咱们先问一下度娘。
加尔维斯顿,是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个港口城市,著名的旅游胜地。
所以,这片儿大部分的画风都是酱婶的——
独特的西部风景,蓝天白云荒无人烟的旷野。
确认过环境,是个犯罪和搞对象的好地方。
在加尔维斯顿,也确实上演了这样一个老混蛋和小妓女亡命天涯的故事。
电影中,本·福斯特饰演男主罗伊。
他混黑帮,崇尚暴力,习惯杀戮。
不过最近,一向快意恩仇的他,却过得很糟心。
一方面,他被查出生了重病,时日无多。
再怎么生性冷淡,游戏人生,遇到生死这样的话题,还是忍不住逃避。
更何况,罗伊是个惜命的老混蛋。
另一方面,他和自己的老板在工作理念上产生了一点小小的分歧。
老板不仅撬走了他的女人。
还设下了埋伏,要他的命。
干净利落的解决了一伙人,罗伊成功脱身。
顺便还救下一个被绑架的雏妓。
雏妓叫洛奇,当然就是艾丽饰演的。
她也是个有故事的女同学,电影的后面慢慢会讲到。
脆弱无助的洛奇,被罗伊救下之后,只能跟着他混。
罗伊谨慎,多疑,不喜欢瞎BB。
他和洛奇达成协议,两人必须对双方直截了当,毫不隐瞒。
就这样,本来毫不相干的两个人,神奇的变成命运共同体,开始了他们的逃亡之路。
洛奇先回了家,带上钱和衣服,还有自己三岁的妹妹。
他们一路驱车,来到加尔维斯顿的一个旅馆落了脚。
表面上,洛奇和妹妹是罗伊的外甥女。
尽管旅馆的人们,并不愿意相信,他们随时做好了叫警察的准备。
也是,就连他们自己都觉得这种关系很奇怪。
罗伊为什么要带上洛奇?
也许是因为病入膏肓的他,羡慕洛奇的年轻和健康,于是良心发现,想要拯救一下失足少女。
总之,他们平静在旅馆生活了一段时间。
游泳,聊天,看海。
这倒为电影压抑的气氛,带来了一丝缓解。
直到有一天,罗伊不见了。
时日无多的他,想重温生命中的美好。
他想到了自己的初恋女友,想到了曾经那一段温馨平静的时光。
时隔多年,当他再见到曾经的爱人,试图叙叙旧时,得到的回答却让他面子上很挂不住。
原来,初恋女友早就对他避之不及。
一句“老娘现在过得很好”就把他给打发了。
即使罗伊努力回忆他们之间的种种细节,却换来了初恋女友更大的嘲讽。
酗酒,家暴,犯罪,她记得的全部是痛苦和悲伤。
原来我做人这么失败啊!
罗伊失落了。
他想把最后的善良留给洛奇,想为洛奇的未来铺一条路。
然而,却发现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
原来洛奇回家拿钱那天,失手杀了她的养父。
这一点,她并没有告诉罗伊。
另一边,找不到罗伊的洛奇,也很无奈。
因为没有了经济上的依靠,身无分文的她只好把妹妹托付给旅馆的老板。
然后,捡起自己的老本行,做皮肉生意。
在罗伊的质问下,洛奇的遭遇渐渐浮出水面——
三岁的妹妹,其实是她的女儿。
洛奇从小和养父住在一起,却不幸遭到了他醉酒后地凌辱,生下女儿。
仅仅16岁的洛奇,承受不了这一切,丢下女儿跑了。
没接受过教育,没有工作能力,她只好自甘堕落,成为雏妓。
不过幸好,她遇见了罗伊,一个将死的老混蛋。
罗伊决定撬走老板一笔钱,供洛奇和女儿以后的生活,然后自己安静的死去。
计划好一切之后,两个人都很开心。
他们在昏暗的酒吧里一起跳舞,好像未来都充满了希望。
但往往,生活总是事与愿违。
罗伊的老板,最终还是找到了这两个亡命徒。
虽然最后罗伊逃了出来,但可怜的洛奇,却被折磨至死。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整体的氛围压抑,难耐,暗流涌动,让人看了闹心。
在法国女导演的渲染下,无论是摄影,色彩,还是构图,都多了一份柔和,精致。
不得不说,艾丽·范宁的美,为这部电影多加了一星。
在美国西部磅礴而苍凉的天地中,艾丽身穿红裙,绽放出了惊心动魄的美丽。
她的一颦一笑,都为这让人心碎的风景,带来一抹亮丽的色彩。
而她的表演,也能让人感觉到她的无助,矛盾,脆弱和痛苦。
因为被伤害过,在社会底层讨生活,洛奇是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女孩。
即使表面上,她可以装作业务很熟练;
但其实一个人的时候,惊慌后怕,痛哭流涕,不知所措。
当她经历过所有的不堪,所有的痛苦,她就再也不相信任何人了。
所以当她遇到罗伊这颗救命稻草,开始是迟疑,不信任。
却不得不依附于他。
他们一个狂野,一个性感。
一个想结束,一个想开始。
只可惜最后,亡命徒以为自己要死了,想尽力行一把善,结果又苟延残喘磕磕绊绊的活了二十多年。
而小妓女刚刚触摸到生活的温度,毁灭却来得雷霆万钧难以抵挡。
真残酷。
一切的发生都有巧妙的偶然和无奈的必然,凄惨地死去与悲痛地活着。
但也许令人欣慰的是,他们都生出了惺惺相惜的情愫。
你不用问,我不用说,放在心底,永不磨灭。
他们的希望和光辉,堪称是江湖儿女们的英雄气概与悲惨世界。
想看?关注微信公众号:深夜影荐,回复片名即可观影。
男主这人的智商明显有问题,潜入别人家里还打死了人,明显就等于获罪,男主在实施行动之前明明知道结果还要去做,简直等于白痴。
影片贡献的几场打斗戏并不出彩,属于三流的水平,不知道是不是投资不够,那两三个对手跟本突出不了男主的战士身份。
男主拥有着成年人的身体,智商却像个小学生,看到屋子里有被绑架的女人,当时就该报警好吧?毕竟你自己又不是什么厉害的特工,007和碟中谍看多了?
男主把女人和孩子拐出来以后,居然就漫无目的的乱转,影片从公路逃亡变成了浪漫旅游片,这是去旅游还是逃亡呀?
女主的想法,简直像是在玩儿,但是玩得并不出彩,明明没有什么计划,却决定带孩子去看海,在酒吧搭讪陌生人,还想就这么安定下来去找份闲工赚外快,你以为你是在日本的搞笑漫画里展开日常吗?《被追至逃亡天涯的我在杂货店做店员》之类的?
男主在出狱后孤身一人,失去了与人打交道的乐趣,不过年轻的时候朋友本来就不多也不懂得积极地融入社会,导致了最终的悲剧,简而言之,困兽之斗。
男主只想做个好人,但是做的不好,等于互相伤害。
一个疲惫的周三晚上,只想看点什么舒缓压抑的心情,快意恩仇的公路片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是。
是什么呢?我理解影评中大家的不快和烦躁不安,大概都是年轻人吧,应该有着光明的未来。
所以,这部片子不会得高分,不会得好评,不会划时代,其实这部片子本身的命运和它表达的一样,就是生活本身。
hard life
为什么不去复仇,为什么不能振作起来,为什么不去改变命运。
能够这样追问真的很好
但如果经历了足够的艰难,我们已然会对男女主角心生怜悯,同时也是对自身及人类的怜悯,认真的活着已经是极其的艰难。
没有幸运,所有的幸运大概都用尽在那些伟大的电影中了,生活本身从来就是如此平庸甚至残酷,即便身手敏捷,心狠手辣,手握证据,甚至代表正义,还是敲诈不到那7.5万美金,还是要坐20年监狱,还是要拖着衰老之躯走向风暴。值得吗?值得。两个人用生命换回了小女孩的人生。
有些人活着注定是生活的祭品,筹码或者代价,然而认识到这一点,还能心怀希望,还能奉献他人已经是宗教般的情怀,而这还要忍受旁观者的不解、评论以及其他。
没关系,经过时间的淬炼,大家都会理解并心生怜悯,对电影角色以及对自己,但到那一天的时候,也就说明你已经不再年轻,坦然接受,并仍然心怀希望,就已经算是伟大了。
最近看的几部好莱坞片子,都不再追求戏剧性的冲突,比如海边的曼彻斯特,甚至是三块广告牌,我想可能他们的电影到达了某一哲学的层次。
这部亦是如此,一个中年人,在一个疲惫的周三晚上,只想随便看点什么来舒缓压抑的心情,偶然看到这一部,写下以上的片段。
这部电影又是一个典型的美式悲剧,年幼遭遇父亲/养父的性侵,貌似这个问题在美国已经泛滥得有点麻木,更可悲的是她还怀孕生下了女儿,这已经预示她一生的命运不会有太好的结局,这样的环境下能战胜命运的女性真的不会有太多,那需要一种怎样的坚强……
演技方面真的没有太多需要讨论,男主已经总体carry,范宁只要一如继往地担当绽放的莲花就够了,那种笑容无论是什么角色都能留下独特烙印,令你记住这是属于她的角色,比较突兀的反而是服装形象上露而不露,总是显得如此纠结,其实从事皮肉生意是background,不用刻意用衣着来表达吧,如果是想展现范宁的青春肉体,还不如直接点就好,毕竟这还是一部剧情文艺片,何必自low
回应一下标题,《亨利之书》,这部电影里面的女孩是幸运的,虽然明白现实并没有那么多欢喜大结局,但看到范宁裸死趴在台上,也实在是揪心的凄凉,无法想象男主当时的痛啊……
五星确实因为范宁,因为我也曾经拥有我的范宁,可惜已是曾经
影片在压抑、灰暗、无奈的整体色调中穿插着温情和希望,将几种感情交织在一起,融合于阴暗、大雨、杂乱的小巷、大海、沙滩、童真的背景下,更给人一种无奈的悲伤。
女主最后一头金色的卷发、鲜艳的红裙,是影片中色彩最明亮的一幕,为不忍回望的悲伤增加了艳丽的色彩。似乎在告诉人们,有些黑暗虽无法抗拒,但不能因此失去生命的色彩,哪怕一瞬,也要绽放。
一个以为将要结束,一个以为可以开始,却最终是一个悲伤的活着,一个痛苦的死去!二十年后的结尾,本以为会有个快意的复仇,但,却就这样在对往事仅有的美好回忆中,接受了生命慢慢逝去的苍凉。
那个长大的小女孩,有了幸福的生活,是对生者和逝者最好的安慰了吧!
很不成熟的作品。出现了很多硬伤。
首先画面明度太低,黑暗戏份观感非常差。镜头运用也很糟糕,转场大都很生硬。为数不多的长镜头还颤颤巍巍,位置模糊。剧本方面人物塑造除了大女孩之外稀疏单薄。
剧情方面老板作为一个大反派到底什么背景,为什么有通天本领。为什么男主劝大女孩读书,会出钱给她养小女孩。大女孩不是杀了人么?还有男主打电话给医生的时候,已经发现医生老板勾结,并且怀疑诊断错误。为何不早日确诊?一个硬到头皮发麻的转场之后,男主蹲完二十年出狱为何不去找当初的小女孩,他不是牺牲自己保全女孩么?就不担心她的安危?
相当长的时间都在单调的拍摄旅馆海滩,既然要反应社会现实,为何不多拍点边缘人物或场景?单纯的为了强调氛围而弱化故事?好像欧洲导演特别喜欢这种风格化强烈渲染,以至于让我又想起了雷弗恩的《唯神能恕》《亡命驾驶》,也是选择弱化故事以及人物情绪表达。但是人家有符号(图腾),有物件,甚至隐含宗教逻辑。用鲜艳的颜色去辅助情绪表达。本片是一个也见不到,比如三个人在海边温馨的相处时,画面也和其他场景一样也是灰暗的。整片情绪上的起伏很低,相当于只见其形不见其神。倒不如多花一点精力放在完善剧情上。
据说本片是改编皮左拉托的小说,神作《真探》的编剧。这么一对比差距确实很大。
另外本来就是二人戏,偏偏范宁不适合这个角色。她从小培养的公主气质显得她太干净,情绪表达也略显迟钝。相比之下《超脱》里的雏妓就是个很好的参照物。本片唯一的亮点就是本福斯特,真是一如既往的优秀。那一举手一投足的沧桑。低沉的嗓音,隐忍的姿态。整个人犹如一壶老酒,又纯又香。
硬汉和妓女(雏妓)这样的搭配方式携带着力量和暧昧的双重暗示,施加给观众并生发出隐性的愉悦感。斯科塞斯的《出租车司机》的越战高压弧光升华了这样的组合模式;拉姆塞在《你从未在此》剑走偏锋,放弃叙事而大玩风格也成效显著;罗兰却选择了打安全牌,所以影片也注定平庸。
最后男主在律师的威胁下放弃复仇,算是无奈的真实
故事其实普通的公路+剧情犯罪。男主被医生故意伪造的诊断结果刺激得失去理智,进而走上不归路。最后杀了这么多人才知道自己不是肺癌,有多讽刺。摄影风格有,就是剧本和人物内心的塑造还是单薄了些。
罗兰也当导演啦。范宁的胸真可以唉。
改编自Nic Pizzolatto的第一部小说 潮湿阴暗的南方 长时间的跨度 无可奈何的结局 都和《真探第一季》颇为相似 You weren't abandoned. Never abandoned. Ben Frost和Elle Fanning的表演太动人
【SXSW】【#15】SX到现在的最爱之一—本福斯特和爱丽范宁都太棒了,表演直接把一个本来可以轻易沦为滥俗的故事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其余的都归功于梅拉尼-罗兰:从剧本改编到场景调度都棒极了,对暧昧的情愫的刻画和表现(当然同样也是表演的功劳)尤其淋漓尽致。9/10
经久不衰的大叔萝莉浪迹天涯的故事,本福斯特真的很帅!范宁演技还需要再磨炼
喜欢艾丽范宁这样业务能力好态度佳的年轻人
梅拉尼·罗兰的导演功力真不错,艾丽·范宁表演有过火的痕迹,本·福斯特魅力值爆表。[B]
65/100 一个会犯罪的圣人的故事,但呈现的是对社会相当悲观的态度,居无定所的人们,受到无法反抗的力量压迫的人们...梅拉尼罗兰加入了一些跳脱出犯罪公路类型片的镜头设计,但对这个缺乏张力的故事没有起到多大的帮助。我只想说在经过了赴汤蹈火和叶落无痕之后,我福什么时候能进入奥系玩家的法眼啊??
当初昆汀把维拉米罗兰拍成战火中骄傲的红玫瑰眼光极为独到 没有滔滔不绝的剧情铺垫 一切的发生都有巧妙的偶然和无奈的必然 凄惨的死去与悲痛的活着 一切都为了加尔维斯顿都那片海滩
全片点睛的就是结尾处苟活了几十年的男主角在暴风中艰难行走,回忆中范宁的回眸一笑,前面剧情挺差没什么感觉。
范宁小朋友都这么大了呀
皮佐拉托过去所没有的,我们也通过对今天的他的想象而一厢情愿的赋予了。
本来以为是两个人互相救赎的治愈系公路片,没想到有点绝望与灰暗。亡命徒和妓女的组合挺有火花的。小范宁这次的角色有点突破,回看她这两年,上映的电影有六七部,可以说是非常努力了,就在多元化的诸多角色里慢慢磨练演技吧~
真是什么题材都敢尝试啊。
关于怜悯、奉献、救赎和希望,而刚刚萌发的感情却以最残酷的方式戛然而止。。。这一次没有超级英雄、没有诗情画意,惟有低端人口的搏命一击。梅拉尼罗兰这位法国小姐姐此次在美国人的地盘上玩了一出残酷版的《这个杀手不太冷》(也可以看做是《佛罗里达乐园》的暗黑加强版)。本福斯特与艾丽范宁搭档飙演技很赞。有时候,人的记忆只会记住自己想要记得的样子。或许,那仅仅一成的美好回忆足以抵抗九成的狂风肆虐、苍茫一地。。。(正式海报之一很有感觉;影片结尾的设计很惊艳,突然想起了《完美风暴》。)
愿每个可爱的小萝莉都不被抛弃
把渣男浪漫化了
用 “平静风暴” 比喻这部片子最恰当。可以配合本·福斯特另一部《不留痕迹》一起看,正好都是女导演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