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过把瘾1994

完结

主演:王志文,江珊,刘蓓,赵亮,史可,李诚儒,张会忠,徐扬,庞燕,周国治,常蓝天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1994

 剧照

过把瘾1994 剧照 NO.1过把瘾1994 剧照 NO.2过把瘾1994 剧照 NO.3过把瘾1994 剧照 NO.4过把瘾1994 剧照 NO.5过把瘾1994 剧照 NO.6过把瘾1994 剧照 NO.13过把瘾1994 剧照 NO.14过把瘾1994 剧照 NO.15过把瘾1994 剧照 NO.16过把瘾1994 剧照 NO.17过把瘾1994 剧照 NO.18过把瘾1994 剧照 NO.19过把瘾1994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过把瘾1994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方言(王志文 饰)和杜梅(江珊 饰)就像所有的恋人一样,在吵闹然后又复合的分分离离中经历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起初,两人的相处并不顺利,先是杜梅误会方言身边已有女友,而后杜梅借意透露将赴舞会,婉转邀请方言前往当其舞伴,然而误会又接踵而至,两人的关系陷入僵局。   方言说“我什么也做不了时”,杜梅说“你可以做我的丈夫”,就如这般跌跌撞撞,方言和杜梅最终也走进了婚姻殿堂。方言外冷内热,对杜梅又爱又拙于表达;而杜梅敏感,与方言的矛盾因此频频升级,两人的身边似乎也出现了各自的“情敌”。然而,当彼此发现自己是对放心中无法替代的爱人时,一切却又已经无法挽回……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危机2021我们的侣行 第二季盟军敢死队深圳故事山楂树隔墙有眼1977天师斗僵尸粤语邂逅她的少女时代名侦探柯南:绯色的子弹狙击手:环球反应与情报小组团圆饭2022你在我的右手边第二季法律与秩序:组织犯罪第一季行走天际:极限爱情故事宝莲灯1999神算反击2015汉化日记第三季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我们或许会后悔第一季24小时狂欢派对学园孤岛 真人版迷罪之古镇怨情黑帆 第一季太极门艳曲迷魂云端

 长篇影评

 1 ) 话赶话

看第一集的时候猛然发现,王志文、江珊和刘蓓的一场戏,和《奋斗》里陆涛、夏琳和米莱的见面似曾相识,再一看导演——赵宝刚,而剧作从王朔到了石康。

从王朔到石康,还是有变化的。

只说《过把瘾》,里面最令我认同的是:王志文和江珊之间的话赶话让两个人吃够了苦头。

话赶话几乎是这部八集的电视剧最突出的特点,我想起来刘震云之前说的:中国人交流的时候,很容易把一件事说成另外一件事或者另外几件事。刘震云举了一个例子:

我表哥给我打一个电话,
表哥:震云,借钱!(第一件事)
刘震云:为什么呀?
表哥:你嫂子看不起我,说我没出息(这已经到第二件事了)
刘震云默然
表哥:那你觉得你比我出息没有?
刘震云:哥,可不敢。
表哥:我觉着你比我还是稍有点出息的。但是为什么你比我有出息这么多年,你想想你帮过我什么?(第三件事了)

刘震云总结说:中国人在一起生活的这种跳跃思维所带来的沟通成本非常大。


这部电视剧里也有很多,不举例了,全是话,堆在一起看着真的是另外一部前不久看了的经典剧集的名字一样——一地鸡毛。

这种对话式的推进是电视剧的一大特点,如果导演没有多少艺术造诣,完全可以”听“电视剧。

那时候的王志文、江珊、刘蓓都很可爱,不比现在的那些差。

葛存壮也露脸一次,一想到见过他以及和他说过话我就激动。


最后想说一句近期的学习心得:王朔牛逼。







 2 ) 能过把瘾就死也是种幸福(献给我最爱的偏执狂杜梅小姐)

“杜梅就像一件兵器,一柄关羽关老爷手中的那种极为华丽锋利无比的大刀”——王朔《过把瘾就死》

王朔的作品绝非白话文里的丰碑,王朔本人值得尊敬但是无需膜拜。在长时间的被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文坛艺坛歌坛舞坛纷繁的信息轰炸之后,我更愿意把一切归结为一种“现象”,一种脱离了人和事在特定环境下特定时代里必然发生的现象。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且不会因此将与之相关的人和事衬托得伟大。因为只有现象本身是伟大的,就好比少了哥白尼和伽利略,地球人也早晚都会知道地球是圆的,没有牛顿总会有羊顿,没有爱因斯坦还会有二因斯坦一样。伟大的现象独一无二,而所谓伟人则一定有为数众多的替补。

仔细研究也会发现王朔的作品不仅不伟大,而且也一样会落入各种窠臼和俗套,“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就是最明显的一个,不论是改编为电视剧《过把瘾》所取材的《过把瘾就死》、《无人喝彩》和《永失我爱》,还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空中小姐》以及《浮出海面》,男主人公清一色的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玩世不恭嘴高手低,放在一起活脱儿就是一流氓团伙,而女人必然纯情的一塌糊涂不是空姐就是护士不是吹长笛就是跳芭蕾,最次也是大学里的学生会干部,没头没脑视死如归的爱上一个宿命中安排好的坏男人,明知男人坏偏投坏人怀,最后爱到伤痕累累非死即伤即使劫后余生顶多苟延残喘。不过,俗套也是讲究个套法的,王朔就是那个常常把我们装在套子里的人。因为他赶上了他那个时代文学话语权中最可爱的“现象”,在他之前,爱情是高大全的是干干净净的组织安排的,在他之后,爱情是廉价而泛滥的,不管插几只足偷几夜情都是见怪不怪的。唯独他,第一次把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嬉笑怒骂当成主要内容来写,第一次把青春的残酷和爱情的偏执放在一起写,第一次完完整整的叙述鲜花是如何插在牛粪上并最后和牛粪同归于尽的。这根本与伟大无关,真实而已。那些锅碗瓢盆油嘴滑舌的男男女女,那些深爱着对方却一定要拧吧着争吵着表达自己的爱意的男男女女,那些不励志光扯淡只谈请不说爱貌似没心没肺实则刻骨铭心的男男女女,不就是我们自己么?本该反映真实的文艺作品和文艺工作者偶尔尽职尽责了一次,读者便捧着作者一起飞上天了~

《过把瘾就死》、《无人喝彩》和《永失我爱》三部作品都是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为主线,中间的情节展开也无非就是两人之间的吵吵闹闹与分分合合,但是王朔毕竟是个搞文学的,懂得文章的开头结尾不能凑合,于是三部作品在结尾的处理上风格迥异各显神通:《过把瘾就死》选择了疯狂,对杜梅这个人物的偏爱挚爱以及热爱让我觉得这个结尾差强人意,也不够公平,整篇小说都在暗示着的弥足珍贵和难以割舍在最后却被掩人耳目的逃避了,书中最后杜梅在黑暗的公路上骑车狂奔的画面让我直到现在都无法平静的不问一个为什么的接受下来——这样一个简单纯粹的女人,再怎么样也我也不忍心抛下她不管;而《无人喝彩》的结尾就好象它的题目一样,落寞而安静,似乎最接近人们真实的生活。刚才也说过,王老师不傻,他知道开头结尾马虎不得,之所以敢这样悄无声息的草草收口,是因为《无人喝彩》的在立意和情节展开上已经赚足了彩头:一对离了婚的夫妇如何藕断丝连的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并且还若无其事的结交新欢透过别的眼睛观察自己内心真实的爱情,这种不怎么严肃不怎么靠谱的玩笑般的感情关系,恰恰符合了人们对甜蜜爱情与身心自由的渴望和对婚姻枷锁双方责任的恐惧同时并存,鱼和熊掌通通想要的心理状态;《永失我爱》的结尾是最戏剧化的,爱到深处还不行,还要在爱到深处失去爱,失去爱情还不行,还要失去生命,悲壮到不管你是否认为这是一个合理必要或者应该的结局,你都得承认这是一个一步到位的、比任何结局更像结局的结局,人都死了你还想怎么样,谁也不会傻了吧唧的追究男主人公患上的肌无力症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都忙着热泪盈眶的看着一个男人一边坦然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一边忍辱负重的用抛弃和成全来拯救自己的爱人。虽然通篇都在为这一次悲壮的“死了都要爱”铺垫,但其实也经不起推敲,尤其是为了避免死亡给爱人带来的大伤害便要通过预支一个小伤害来保全对方的做法,实在弱智,当一切真相大白的时候,死亡依旧不可逆转,伤害白白又多一次。

这样看来,《过把瘾就死》说死其实没死,但故事一开始的纠缠争吵和死去活来却异彩纷呈高潮迭起,《永失我爱》通篇弘扬着爱的伟大,结尾歌颂着死的光荣,是名副其实的“过把瘾就死”(准确地说是还没过瘾就死了),这下子凤头和豹尾都有了,就差找一个合适的“弗洛伊德”过度,一张天衣无缝空前绝后的文学拼图就能诞生了,偏巧这时《无人喝彩》带着它那嬉笑着暧昧着离婚并同居着的精美桥段翩翩走来——猪肚,就是它了——一部三合一的王朔牌电视剧《过把瘾》就这样奢侈的问世了。

优化重组后的情节概括起来棱角分明异常过瘾:相识、恋爱、结婚、争吵、离婚、再恋爱、再结婚、死去。其实,不管是原著也好,电视剧也好,他们的成功都离不开最后那个“死”字。死亡是一个重重的砝码,因为死亡就意味着永远的失去,让一切不美好的连同美好的瞬间化为乌有。我一直替杜梅鸣不平,我甚至觉得如果非要死一个人才OK的话,应该选择杜梅。原著和电视剧中都提到杜梅的父亲亲手杀死了自己的母亲,以此为背景和缘由来解释杜梅在爱情里的偏执和顽固。在王朔的作品里,给女主角一个名正言顺的吵闹的理由的情况少之又少,或许王朔也觉得杜梅的过分和偏激需要一点点支撑,但我觉得,其实大可不必,即使没有那些生命里的阴影,女人在爱情憧憬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所爆发出的能量也会远远超过各种国仇家恨的总和。只不过杜梅在爱上方言爱上爱情之外,更多了在爱情里疗伤和寻求庇护的奢望。杜梅很傻,她不懂爱是鲜花美酒也是穿肠毒药,爱可能让心智完整的人陷入艰难繁琐,但一定不会让心有戚戚的人豁然开朗;她忘了爱情本身和她自己一样,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兵器,不伤及自身已经万幸,还指望它疗伤救命。简直饮鸩止渴。

不管看了多少遍这部电视剧的大结局,看到狂吻之后全身无力的瘫倒在杜梅怀里的方言,我依然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嚎啕大哭,不为死去的方言,只为活着的杜梅。死的是方言,可生不如死的是杜梅,杜梅这次的失去才是彻彻底底完完全全,不仅奢望再也没有可能满足,甚至连一个活口儿也没落下。请允许我失态的说一句:这实在太他妈的残忍了!

我大胆的假设,现实生活中如果真的存在方和杜的话,即使他们复婚,争吵依然还会继续,杜梅依旧得不到她想要的爱情,一方面由于杜梅的苛求与时俱进根本没人能够满足,另一方面因为方言骨子里是一个不愿放弃自我的人,而杜梅又是那样天真的需索无度。与其这样,还不如让杜梅在和自己最爱的人接了两次婚,过了两把瘾之后轰轰烈烈的死去。

对她来说,那才是幸福。

本文blog链接:http://caotieou.com/?p=241
from 蚌病生珠

 3 ) 怀旧的人是可耻的

最近,又看到了央视87年拍的电视剧《红楼梦》——我劝大家都去看一看,因为这部“四大名著”之一改编的“名著名片”,现在咋看起来象超现实主义者的作品了——宝二的娘娘腔、钗黛矫柔造作的手势、处于特写中的若有所思的造型、和隶书的字幕,仿佛处于另个时代。影像技术的发展造成一种奇异的分裂:《红楼梦》的写实性被粉碎了。它既没还原成曹雪芹的小说,也没完成对“大观园”古典世界的写真。从现代的技术来看,它似乎与真实处处背道而驰。但事实是,这种“矫柔造作”成了一种罕见的纯真,它只有通过回看,拉开时空距离,才能发现。孩子气,这就是你现在观看这部片子冒出的想法,成人世界的圆熟老练被剔去了。尽管在当时,这是拍片者所极力避免的。在这种超现实的氛围中,影象的“红楼梦”与小说的“红楼梦”真正重合了。又听说现在要重拍《红楼梦》。但是我知道是没法重拍了。那种味是现在的脑满肠肥拍不出来的。这是80年代的独特的清秀气息孕育的结果。

电视剧《过把瘾》也是如此。这是我最爱的电视剧了。

《过把瘾》把90年初代北京那种土味情味点得透极了。那时候的王志文还远没有如今中年单身时的戾气(90年代后期的气氛?),那时的他,纯粹本色演出,面容清矍眼含淡淡讥诮,骨子里是深情的。他和江珊演绎的北京之爱,骄傲,单纯,热烈。这种近乎肉搏的掏心肝的对手戏,就像最小型的室内双人舞,现在已经不可能有了。

现在全都是菜市场,肉联厂,垃圾场一类的闹哄哄。一个字,闹。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电视剧,是安静的,精神的从容淡定,现在却是猴急马急的,不是急着讨好观众就是急着等观众讨好。

《过把瘾》是一场多么难得两个人的戏啊,我和你,男和女,就这些,简简单单。感情的细微波澜就是最大的传奇了,可现在的名导明星们理解吗。于是我们看到现在的电视剧,动作越来越剧烈了,表情越来越夸张了,场面越来越宏大了,剧情越来越复杂了——与之相映,人情味却越来越淡了,戏味越来越薄了,语言越来越平庸了。

俱往矣!如今红红火火的电视剧市场后面,掩饰不住的是空洞、无聊、造作、厌烦。在炮制的文艺界的虚假繁荣后面,是当权者对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的可耻鼓吹。大家心照不宣地演戏,露猴子屁股,哈哈大笑,皮肉乱颤。春晚就是目前最荒淫最无耻最腐朽的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越是能反映真实民生的内容,越是无法出头。难道年年来靠那几个赘肉的大腕,能表现中国的现实生活?难道靠无边春色载歌载舞就能代表国泰民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 庭花。古人的讥诮,今天听来犹觉刺耳。

 4 ) 中国电视剧的一个巅峰

《过把瘾》,很老的片子了。然而,很经典。你说它糙,你说它原始,你说它怎么看怎么土不垃圾的,然而,它绝对算是个经典之作。想当年,那片子出来时,多少电视人为之兴奋?就像当年的《河殇》新鲜出炉时的反响。

如果仔细看,不难发现,《过把瘾》已然很有HBO《兄弟连》的样貌——全剧是一个整体,完整的故事;而每一集又自成一家,有一个明确的小中心、小主题。远不似后来电视剧的拖沓冗长和注水掺假。当年编剧的功力可见一斑!而编剧和整个制作班底对电视剧的整体艺术理解也早就超越了当今的很多烂玩意儿。

很多搞电影电视的人都有一种癖好,就是边看节目边分析。所以,如果你拿《过把瘾》细细品读的话,那看似不经意的转场、切换、镜头调度、场面调度,都可谓精心之作,有着经典电影的风范和影踪。

只是,中国的电视剧并没有沿着《过把瘾》之路狂奔下去,它作为一个孤立的灯塔,静悄悄的矗立在中国电视剧的海洋中,日渐被人遗忘、荒废

 5 ) 往事重温

忘不了地一幕一幕, 却留不住往日的温度。意念中的热热乎乎, 是真是假是甜还是苦。这,就是爱说也说不清楚,这,就是爱糊理又糊涂。这,就是爱它尝尽人间的烦恼,这,就是爱 它保存着不同的温度。

能唱出这首歌是不是说明我老了,但是这个电视剧的情景却一幕一幕的出现在我脑海里。方言和杜梅为了爱义无返顾地走到一起,为了爱,他们又一次分道扬镳,然而,命运的捉弄,把两人重新牵引到了一起,真可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6 ) 经典之作的其中之一

台词经典:

"都那么大岁数了'
"我哪么大岁数了?'

"整天跟防贼似的,生怕我不爱你"'
"别把全楼的人吵醒了.'
"刚才全楼的人已经醒了!'

"被窝里多舒服啊,可是有的同志就是想不通,喜欢站着.'

"对她这人吧,我还是有点发言权的.总的来说还一好同志...模样也还行,可就因为这样,有时候耍点小性子.女人嘛.'

"我夸谁就得娶谁啊?我还夸肯德基呢!'

"你说这女人和女人在一块还不讨论整男人的方法啊?'
"这我到不怕.'
"那你怕什么?'
"比恩爱,赛幸福'

"瞧这中国人当的,"真有趣儿'四声都不准了!'



如果方言和杜梅没有交集,没有结婚,没有曾经。杜梅和钱康,方言和贾玲,应该是挺好的搭配

 短评

真是好看!!!既有让我想起童年生活的怀旧感,又有毫不过时的犀利探讨!话说,中国影视除了技术外咋啥都在退步呢?

6分钟前
  • 花样年华
  • 力荐

王志文的瘦靶子脸和江珊的喋喋不休——记得有一段 是在厨房,女人正在做饭,男的从后面抱住她,然后两个人就连揉带搓到了床上,真是看得人 血脉汹涌。。。

11分钟前
  • 悍客.罗
  • 还行

现在中国谁还敢拍一部八集的电视剧?!都tmd得抻到八十集!刹!:)。。

12分钟前
  • virgin
  • 力荐

国产言情剧的巅峰之作。剧情紧凑,短小精悍,文艺范十足。杜梅看的是梁实秋,方言看的是英文节目,连绝症也是不太常见的“渐冻症。” 这是一个讲述“粘附型“人格亲密关系障碍的故事,而今国产剧只会用男渣女贱小三婆媳梗来凑剧情。

15分钟前
  • .
  • 推荐

这就是爱呀~它说也说不清楚~~~

18分钟前
  • Cao
  • 推荐

2021.4.24,b站。好想被美少女拿刀架着我脖子让我说爱她

22分钟前
  • 湖活宝
  • 力荐

1. 方言一路撒娇,除了杜梅,甚至还有贾玲的护佑。杜梅真是在带儿子。唯一不那么男版琼瑶的地方,是杜梅和方言确实有势均力敌的角斗和折磨,让这个局面好看些。2. 回答酒药女佛的疑问,我觉得可能是因为90年代城市里存在剧烈的阶级流动,人和家庭的纽带没那么牢固,所以父母在人们感情生活里的位置不那么重要。因为人还是人,所以才有那样的角斗和折磨。3. 潘右军在酒店餐厅“抓奸”,然后把方言叫出门,给了他一拳。这一拳最动人的不是道德,而是非道德的人气儿。这个局面在今天会演变成一场网络事件,不是用拳头,潘右军会发帖为杜梅声讨渣男方言。我并不是说今天的维权必然沦为网暴,而是说有“人”时代才配得上拳头,“人”被异化为东西的时代只配得上网暴。

27分钟前
  • TUO
  • 推荐

杜梅和方言的爱情中,不包括门第,收入,阶层,工作,一切狗屁价值观都不存在,就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看对眼了,所以大陆其实很早就在拍纯爱剧了。九十年代是这国家短暂的少年期,人们纵容瞎胡闹而不去想未来会怎样,因为未来理所应当是好的,毕竟我们才从黑暗里醒来这么会儿。九十年代也是不需要问为什么,不需要问最后怎么了的时代,没人会问杜梅喜欢方言什么,这瘦猴般的在文化馆喝茶看报的男人一月挣多少,有没有上进心,到底有什么值得爱的;没人问方言最后死没死,过把瘾就像我爱我家里那么多矛盾激烈却最终不了了之的剧集一样,大家都知道在“玩儿”,一个热烈而幽默的玩笑,带点童话色彩;也没人会问杜梅这么作方言为什么还爱她,爱在这里也成为一种符号,代表一个人还能并愿意折腾自己,一个人也乐于发动周边人来参与这种折腾。

29分钟前
  • 十三点兮兮
  • 推荐

中学看。在我心目中,这是中国电视史上,最最最最最最经典的爱情片。有如东爱之于日剧,蓝色生死恋之于韩剧。

31分钟前
  • 梅文女王殿下
  • 力荐

中国爱情剧极品,短短几集演尽了两人关系的各种滋味,剧情紧凑凌厉台词金句四溅,主角配角各种可爱。能像杜梅这么作天作地神经质都不招人烦,不容易。以王志文的颜值都能让每个女的都爱他还有说服力,不容易。唯一遗憾就是最后一集太多余,七集就够了。编导大概是太想来个悲剧结尾吧,说到底对感情还是悲观。话说现在的电视剧都太拖沓了,希望多点这种十集左右的,向日剧学习。

34分钟前
  • 肖浑
  • 力荐

江珊可爱极了

38分钟前
  • blb
  • 推荐

那时候的王志文和江珊实在是太完美的演员了

43分钟前
  • 追忆
  • 力荐

中国大陆电视剧的经典之作

48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不论哪个年代,爱的故事都是类似~女人耍小性子,男人要自由,只是现在人没了执念,有的是转身即更新的迅速了~

53分钟前
  • 鱼多多
  • 力荐

江珊真好看!非常紧凑的节奏和叙事。

57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力荐

看一次哭一次 看了不下几十遍了 现在再也不可能找到这么经典的剧了 王志文是神

1小时前
  • 休休芸
  • 力荐

在那个缺乏偶像剧的时代,江珊和王志文是如此闪亮。直到今天,他们也从未超越那时候的自己。

1小时前
  • 江林
  • 推荐

绝对过把瘾了,当时觉得江珊和王志文的CP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很不错。

1小时前
  • 元宝宝
  • 推荐

赵宝刚拍了这么多年也别想超过过把瘾

1小时前
  • 闲人
  • 力荐

很喜欢这部片子中的江珊。

1小时前
  • 十月天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