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金基德的电影,哪怕你对导演本身并不了解,也会很确定的判断出这导演TMD一定是个钢铁直男,就像看Tom Ford的电影,肯定会怀疑导演是个弯的一样。有着情色元素的电影,总是会时不时透露点导演个人的性趣爱好,当然有的拍的婉转暧昧,让人浮想联翩,而有的则明目张胆的叫嚣着老子就是好这口,让人瞠目结舌。金很显然属于后者,即使在这部电影里没有后面与那个gay的对手戏,(当然这段戏的主要目的也并不只是为了证明鳄鱼是个纯直男),男主身上那种纯直男特有的混合着汗液,尿液和jing液的荷尔蒙气息也足以撩拨起一部分女人和gay的情欲来。所以金基德从这部电影开始,便以一个糙汉子的视角,开启了他对性,人性的探讨之旅,而那令人感到腥臭甚至作呕,像是从鳄鱼裆下发散出来的味道,也一直伴随着金的电影,未曾消散。
这个电影让我一直纠结于一个问题,爷爷,男孩,男主究竟是不是一家人,男孩一直叫男主的名字鳄鱼,男主也未曾叫过爷爷一声爸,他们像是没有过去,更没有将来的三个人,在一个冰冷的清晨,在汉江边的桥洞下,醒过来,开始他们宿命般的人生。电影全名叫“鳄鱼藏尸日记”, 浅层的意思是指,鳄鱼埋葬了爷爷的尸体,最后也把自己和女人深埋在汉江的蓝色水底,但我深深的怀疑,他们并不是一家人,就像这个企图跳河自杀的女人被救上来一样,爷爷和男孩很有可能是过去想要在汉江自杀和被遗弃在汉江边上,而被鳄鱼捡回到江边上的垃圾之家,开始了三个人流浪汉般的生活。和那个女人一样,他们已经死过一次了,重生的他们失去了和这个世界所有的联系,像是活死人般在这个汉江边流浪,直到这个女人的出现,进入他们的生活,慢慢的唤起他们心里的感情。她的到来,仿佛让着三个男性角色重获新的生命,对生活重新有了渴望,而这短暂的欢愉是他们生命真正结束前最后的光亮。
三个男性角色,对女主都是有爱的,有着属于他们各自年龄属性的爱的方式。爷爷对她的爱是首先出于同情,年纪的原因,他保护不了她不受鳄鱼的侵犯,但却能在女主睡觉时一直守护在他身边,能在她出走后把她找回来,就像那个破旧的年老失修的自助饮料机,还在被需要的时候,尽自己的努力给身边的人带去快乐和幸福。爷爷是这个家真正的支柱,他将鳄鱼,女人还男孩联系在了一起,是这个家的守护者,而他的死亡也是这个家崩塌的开始。男孩对女人的爱,则显得单纯和有趣,努力保护女主不受鳄鱼的伤害,试图割掉鳄鱼的JJ,在他的摩托上捣鬼,和女人分享他的快乐。而男主鳄鱼的爱,就像是他最后得到的手枪和手铐,充满了剥夺和占有欲,是一种侵犯性而非包容性的爱。女人对他而言开始只是泄欲的工具,而当她看到女主给她的画像时,我想他的内心一定会有一阵悸动,第一次看到别人眼里的自己,对于他而言像是第一次被人注视和看重一样,当然对于纯直男一样,他会表现自己是多么的无所谓。
电影的结尾,如果男主没有最后的挣扎,安安静静的死在女主身旁,一定就会落入俗套。我们对人性最大的畏惧,就是对于它的不了解,因为它不具确定性,不确定,就无发预设,有着各种可能性,而这才更加真实。金在结尾还是给了一丝希望,男孩活了下来,小纸船随着汉江漂流向大海。
活着无非成功与失败。成功不仅是欲望(价值或才华)的满足,最终它会是人在死亡面前自欺或心安的灵药。而失败——它既是宗教的起点(没有成功的安慰,所以需要爱来令人平静地走向死亡),也是艺术的终点。当然,纯粹失败或成功的人生是不存在的。
这样的二分法未必正确,但却很吸引人,特别吸引失败者。不知为什么我从这部影片中看出了金基德导演的虚荣,或者说媚俗,或者说欲望……不能说清楚。或者说,不是我看出的,而是导演诚实地将它表现了出来——“鳄鱼”求生的欲望。看了金基德的自述(《于我,电影即斗争》),金基德是好不容易能够拍并拍完这部电影的,甚至中断之后亦坚决完成了它。这是一种才华与价值的欲望,自我展现的欲望,失败者的成功的欲望——简而言之,我必须让别人知道我发现的真理。金基德完成并展现了他的作品——一个失败者在水中(没有人知道)完成了他最伟大的作品。
“鳄鱼”热爱艺术和美,但在卑微的现实和卑鄙的本性中根本不可能实现。唯一的机会出现在为爱去死的冲动的那一刻,然而,求生的本能和死亡的恐惧提醒着他,也揭示了失败者的艺术——最终极的艺术竟是死神的脚步。
为什么野性的“鳄鱼”最终展现出求生的本能,而女人贤静却敢于自杀(尽管是第二次自杀了)。你可以说这是对污浊世界的拒绝,但我觉得根本在于她是从成功的世界走向失败的世界的,她感受过前者的快乐和它的面目可憎(这里面临一个勇气的难题(文字游戏),即勇气(懦弱)在于自杀还是苟活?贤静与“鳄鱼”不同的世界给出了各自的答案),这是她与“鳄鱼”根本不同的地方。“告诉你不要折这些纸船,它们让我想起我猪狗不如的命运。”“鳄鱼”从来都过着悲惨而卑劣的底层生活,成功的世界是他的渴望,他想成为一名画家(他看到贤静的画时的暴力自制,他脏乱差的生活空间里充斥着坏了的雕塑,他从同性恋警察的屋子里偷出一幅画)。死人是无法艺术创作的,无法作画或拍电影,但此时死神却抓紧了这次机会帮他完成了他唯一的作品——作品即他本身。
不知谁说过“哲学是学习死亡的过程”。这可是人在面对虚无时极大的安慰与理解。在死亡之前,我们需要一个过程学习死亡,在这个过程中,人有理由也有权利不受虚无的诱惑与判决。
底层人物,桥下居住。平头正面男鳄鱼,卖投河自尽者的消息为生。跟一老一少居住,偶救一跳河女,日日夜夜日之,女孩无处可去,最后还是回来跟他们居住在一起。小孩子看不惯,差点阉了他,老头子帮忙缝合。
在水下憋气很久还能吹气球的美态的鳄鱼,也有怂到摩托车撞围栏的时候。
卖山寨伟哥为生,“束缚男女关系的不是金钱,也不是名誉,是规律的性生活”
打牌时发现对方出老千,不服,拿着一个猪腿来打人,有创意。
貌似冷血的他,不喜欢温情和感动。
经常被打,经常血肉模糊,经常脱女人的内裤。
贴有《堕落天使》海报的自动售饮机,向王家卫致敬?
捡到一只乌龟,涂蓝,放走。
他穿上绿色衬衫在酒吧里独饮,就可以冒充梁朝伟了。差点让某个识别犯人头像的同志给迷奸,反攻,拿走枪和一幅画,用黄瓜捅之。后来遭到这个人的报复,被陷害入狱。老爷爷做伪证救了他,而真正的凶手给小孩钱,让小孩无意中杀害了老爷爷(人工装成自动售饮机以挣钱)。
底层永远斗不过所谓的精英吗?
最终他赢得了女人的心,貌似,两人河边圈圈叉叉的时候画面唯美,有一道白光在河面摇曳。女人虽然肯接受他的精液,但还是跳河了,他走到河边,一半的河水发黑,诡异。他赶下去,把自己和她镣铐在一起,结果后悔要上来时来不及了,只好一起死了,肺活量再大也不够用。
也许逃到水下,可以远离世间的烦恼。
这么说,女的从来就没有爱过他,但是他感受到了温情。
你再弄这些破纸船让我联想到自己猪狗不如的命运
比起宿命论,金基德对人性的参透更令人生惧。处女片,狠了
缺陷已現,即類型意識缺乏,導致故事東拼西湊。優點當然獨樹一幟。那幅畫道盡導演的秘密,所有骯髒的暴戾的,都讓它們留在陸上,珍貴的則藏在無人知的水下。無比純淨的場景,如阿飛的森林,比利林恩的沙漠之類,皆是導演追求寧靜和慰藉的具象。金基德癡迷水,他外表如野獸,內裡溫柔脆弱,阿里郎可為證
处女作——金基德影片风格雏形期。到今天终于看齐了金基德所有的作品~
影像与叙事都是杂乱的,倒恰好吻合鳄鱼的诨号与性情,永远不知道下一步有多暴戾,也不知道这暴戾藏了多少敏感的柔情,这反差生恨又生爱,叫那些笨拙的转化率先定下壮烈的悲哀,把别人裹挟进去,自己也被拖累。一切为最后水底那段献祭,刹那间美得绝望。金基德长片处女作里的荒芜本能,充满生命力,滋养鳄鱼这号人物,也滋养了日后电影的生猛。三星半。#桃花岛观影团#
不过如此
金基德的画家身份让他的影片总是充满了浪漫写意,只是近几年已经变成了廉价的刻意
真的是挺喜欢的。虽然聒噪但很少的对话,混乱的故事正如男主角的内心。有点奇幻有点浪漫有点残酷,如果说是处女作的话拍的太好了~~
金基德的片子就两字:另类。
必须死光 不过哑巴的还不彻底 不够老金
哎呀,金基德后期的电影就是把处女作里的各个画面铺展开来吧。
到底是个悲剧
快进看完的····没翻译啊··
结尾意境提高,肮脏的水下是另一片美好又宁静的世界
金基德處女作.前面大半部分還是很有他前期作品(野獸之都)的感覺.不算十分鍾愛.但是結局卻給我眼前一亮的感覺.那種唯美現實殘酷已經在這裡開始展現.基本可以說奠定了他以後獨特的電影風格.
金基德占有欲极强的说
金基德的导演处女作,冷酷悲凉,从中可以窥探出他之后的电影风格,关注社会底层,关注边缘人,关注那些被社会遗忘的人们~
1.逃脱不了的命运,或许有些人可以咸鱼翻身、苦尽甘来,但是更多的人,都在自己的命运里不断挣扎,到死也无法逃脱悲惨的命运;2.全片尽是压抑的黑与冷冽的蓝。
处女作就很惊艳
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