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小容不下大佛,这一季亦正亦邪的Erlich走了。
T.J. Miller的确属于喜剧天分极强的人,大片片约不停(死侍、办公室派对、表情包、头号玩家……)、单口专场也不断,人家心思早就不在电视剧圈子里了,单飞在所难免。
但这可难坏了编剧们。硅谷骨子里还是个“大卫击败哥利亚”的故事,Hooli的Gavin天生就是大反派无可厚非,可如果Pied piper这边一水“高大全”、“伟光正”,剧情也未免太过寡淡无味了。正因如此,团队里的每个人都保有自己的瑕疵,大家互相容忍、互相扶持,共同前进就显得更有意义,喜剧效果也就显现了出来。前几季,Erlich是团队里最不可控的因素,个人优点缺点都十分明显,用他作为硅谷里面的另一个小反派再合适不过了。况且,前期编剧在他身上投入很多,角色被描摹的很立体,让人又爱又恨,非常讨喜。现在,他的离开让人物间关系的平衡一下子被打破了,新的反派要一下子担起Erlich在剧中的重任,压力不小。
在这重背景下,Jian Yang强势上位。从S5的前两集来看,这种选择不仅对于剧情走向是个“risky move”,而且对部分观众的观感确实产生了不小的影响。Jian Yang这个角色在前几季仅仅是作为一个小跟班的形式出现在Erlich身边,着墨不多,人物铺垫比较单薄。一下子把Jian Yang设定在反派的位置上,亦正亦邪的魅力完全没有施展空间,难免让人有种“这人真是坏透了,没有优点”的感觉,希望之后的剧情走向能够把这点弥补上。一个角色失去了魅力,也就没有太大存在的必要了。
非常不巧的是,Jian Yang是剧中最主要华人角色,对他的描绘很容易让中国观众产生极强的代入感。在当下中国的偏激网络舆论环境下,类似的代入感非常容易被上升到“辱华”、“歧视”等议题上。当有关娱乐作品的问题被生拉硬拽到政治化的议论体系下,对话的空间也就不存在了。一个完全可以通过404网站、404网站和404网站直接向剧组反映的问题,现在不闹个“同仇敌忾”“刺刀见红”决不能善罢甘休。劝各位一句,目前Jian Yang角色的范畴还停留在“你不喜欢看就不看”的阶段,如果真有Chris Rock在奥斯卡奖上的那种玩笑出现,大家再做革命小将也不迟。
我目前还比较确信好莱坞编剧的纠偏能力,但如果剧中的“stereotype”最后真发展成了BBC拍的 《Chinese Burn》 那般恐怖,弃剧+抵制也是少不了的。另外,欧阳小哥本人也在《爱国者日》里客串过智斗波士顿恐袭分子的孟丹,看剧太生气的人可以看两眼电影,中和一下~
E04 update:JY的戏份要扯上回中国的事儿了,究竟是支线剧情冷处理还是继续扩大,有待观察……官推上还推送了他给Richard留的字条。本想在下面留言说“JY的角色cause some unnecessary attention”之类,但一想自己是通过字幕组看的,实在没底气,有通过正规渠道观看的网友们可以去理直气壮地表达一下诉求~~
E07 update:JY整集都没出现。。从这集结尾看他只是负责给姚老板打了个桥,之后代表中国面孔的可能要换成Boss Yao了。另外,这个姚老板的扮演者马志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很多人都说他像***,大家可以查查他在电影《降临》以及HBO另一部热门喜剧VEEP里面扮演的角色,确实很有代表性。
这一季最好看!“中国制造”戏份多,Richard也终于闪光了几回,犯的低级错误比之前少多了,编剧也不像之前那么套路。
前几集变本加厉黑Jian Yang——“在北京的腐败叔叔”、“无所不用其极侵占埃里希资产”、“盗窃技术回国创业”等等,但在第六集看他diss盖文这个超级无良大资本家时又莫名爽,其实我认为没必要把“被黑”看得如此重,编剧黑起自家人也完全没有手软啊。
另外从搞笑担当盖文那get到的一个新词——Code-monkeys,还有,Tesla到底给了多少赞助费?!笑死我了…😂😂😂
我的小天使在S4~S5黑化了啊啊啊
他现在会阴别人了:“到最后,我会将你生吞活剥。”可爱啊!
自己这几集太狗屎运了吧,虽然结局都是好的,但Richard真的做了很多不理智的决定。
" I'm a coder.So I code."略燃。
虽然看一个人呕吐很恶心,但这剧主线真的太正了!
E01与Gavin在创新名人堂的对话:“但你脸上那副表情值得我投下去的那么多钱。”简直逼我幻想啊。还有“你的Holiday Special”节日盛装
E02 流鼻血后毛巾捂脸那几个镜头也太可爱了!
E03 Gilfoyol在房东家找冰箱公司窃听器的时候,头发扎起来抽着烟太帅了吧。
E06 剪头发了吗,超可爱。
以及 对Jared小天使 Richard最近怎么回事啊。怎么这样对天使啊?😂小心点啊,不能因为人家是忠犬就这样…
看到Richard发言时,又呕又流血的。发现我可能会进入一个与我性格完全不符的行业。Am I ready for it?
“你背叛了你的CEO。”
——2019.02
如果只能选一个的话,我会选Gavin.
不知道为什么,从S1开始就对他讨厌不起来,一个诡诈,贪婪,无情,言而无信的真小人被他用一种极可爱的方式演绎出来. 每一季里,当他一次次被男主(或其他)挫败时毫不掩饰自己内心,Gavin都用最直白的方式表达出来,让Hooli里那帮其他人(股东,专家,中层,律师etc.)显得更加伪君子。
所以如果有续订的话,祈祷编剧给Gavin派到魔笛手工作吧!Richard团队真的不需要故意设一个敌对势力,本身已经够衰的啦。来个同一屋檐下相爱相杀什么的多好!
花了点时间看完了硅谷全季,该剧还是很有意思的,对于想了解美国硅谷科技公司创业的朋友建议必看此剧,看完后你会对科技型公司的创业过程有个大致的了解,并对以后投资科技型公司也大有裨益。
剧集大致的故事是公司创始人开发了魔笛软件,该软件的优点是软件小规格、传输速率高速、高品质。二个风头公司都要投资魔笛,一家出价1000万全额买断,另一家出价20万买5%股份(投后估值400万),创始人面对金钱的诱惑,为了想通过自己的产品改变世界的理性,放弃了第一家能让他财务自由的公司的融资转而选了第二家的融资,并开始在硅谷一路打拼创业的故事。
下面谈谈剧集内有趣的几个点:
1、创业前必须先制定商业计划书,决定公司股份分配,定好公司员工,去除不重要的人。
2、软件型公司会受到竞争对手的攻击,逆向开发代码是最常见的手段。
3、创业前必须先注册公司的名字,商标,网站。
4、软件创业者在默默无闻的时候可以参加创业比赛提高名气,打响知名度这样风投就会自己来找你,不需要创业者再去做推广。
5、在第一轮融资时,不能拿太多钱,这样不易后面的融资,业务开展压力大,会被增长率困扰,开始公司估值高不易后期提升估值。
6、知识产权官司,大公司常常会用知识产权官司拖垮小公司,大公司人财物碾压初创小公司,官司不一定要羸,用官司就可以拖垮小公司(官司诉讼中小公司不能正常开展与官司有关的业务)
7、获取产品先导入市场的时间十分必要,要让市场知道并打响名声。董事会投票权的重要性。
8、如果你在原公司工作时就自己兼职创业写软件,不能用与原公司有关的资产介入你的创业项目。例如用公司电脑编程得到的代码或产品产权属于公司,不属于你自己,打官司必输。
9、CEO和CTO工作的区别,创始者等公司发展变大后不一定适合一直做CEO,可以转做CTO,创始人要有核心枝术和控制董事会多数席位,不然很容易被董事会被踢出局。
10、销售团队的构建,销售部要的是一个好卖的产品,公司必须在现在与未来发展中对产品线进行取舍。
11、经理人以股价最大化为自身考核。
12、公司用服器保留用户所有资料时,一定要用户签订须知条款,保护公司用来以后出问题时的免责,比如未成年保护法,十三岁以下不能拥有账户,违反法律公司会被罚很多钱,最坏的结果就是破产,找个律师十分重要。
13、收购其它公司前都要有律师的尽职调查,看看创始人和公司是否在法律风险。
14、公司的发展中,产品会一直不停改变或者更换跑道。专利是最重要的,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没开公司前可以先用个人注册专利,kai公司后在技术入股。
15、防止间谍盗取公司内部信息,公司创业基本是九死一生成功概率十分渺小,防止专利碰瓷。
16、国外政府审查可以让你停止业务运营并拖死你,公司融资不要接受有问题的钱,例如黑帮、毒品商的资金。
剧集的最后创业者为了世界的安全,选择让大家以为产品发布会失败,关闭公司,美国人还是有情怀 。
祝大家看剧愉快
故事发生在高科技产业云集的美国硅谷,围绕着包括理查德在内的四个不善社交但绝顶聪明的计算机程序员,以及早期依靠互联网站发家的百万富翁埃利希。理查德他们免费住在埃利希那个号称“孵化器”的别墅里,自行研究开发有潜力的科技项目。他们原以为理查德开发的“魔笛手”注定是个失败的产品,岂料其运用的新型压缩算法具有无穷的商业潜力,于是一场白热化的争夺战开始了,一段硅谷创业记也开始了。
作为一个电脑配置都不懂的It小白,如何会喜欢上一部讲诉程序员创业记的喜剧片?
因为剧情
没错,这是一部有剧情的喜剧,不同于《生活大爆炸》、《摩登家庭》讲述日常段子的喜剧作品。硅谷从始至终都在沿着主线讲故事,从最初的算法诞生,到后面的竞争风投,理论化为现实,创造研发产品,到这一季讲的公司运营,故事主线与现实中科技公司的进程保持一致。
抛去那些听不懂的名词、代号,这就一个年轻人的创业故事,主角团队的创业之路历经了无数次的跑偏,好多次的“四分五裂”,还在不停跟各种各样的BOSS斗争。故事里有理想实现与破灭,有现实的残酷和幽默,有持之以恒的信念,也有心灰意冷的惆怅。主角们并不是能喊出中二口号的热血青年,只有一群活得很“丧”的极客。
可初心这东西一旦生了根,就很去放弃。《硅谷》是理想主义的《社交网络》,也是未完成版的《头号玩家》。
因为人物
理查德是典型的程序员,典型的宅男,典型的理工男,每一次装逼必吃瘪,每一次讲笑话必冷爆全场,每一次面对巨大的压力必恐慌,面对超多的观众必失态。
可真程序员,靠代码说话,他是初始算法的创造者,魔笛手每一次技术提升,产品升级都离不开他。当他认真起来,主角的光芒一下子就爆了,虽然光芒持续时间不长。
他有那么一点固执,有那么一点代码洁癖,有那么一点小傲娇。喜欢看他每一次的出丑,每一次的动坏心思后的一场空,更喜欢看他面对对手时颤颤发抖的勇气,对理想堂吉诃德式的坚持,对魔笛手由始至终的热爱。
贾里德,真小天使,真精神洁癖,魔笛手公司的保姆,理查德的真爱粉。
贾里德遇到理查德,一个直男对另一个直男的一见倾心,确认过眼神,他是对的人,于是抛弃大公司的锦绣前程,义无反顾的追随一个几乎一无所有的团队,被嫌弃、被嘲笑,依然不曾回头。这就是真爱啊!
但爱不是盲目,上一季贾里德那份辞职信将这个人物塑造得更立体,追随不代表没有主见,不代表失去原则,而这样的贾里德也更可爱了。一群程序员中需要这样需要一个经营者,一群梦想家中要有一个实干家。
嬉皮士和巴基斯坦裔的组合,一分钟不吐槽对方就难受的二人组,即便自己受十倍苦,也要让你不好受的真对头。互怼到这样的程度还能一起共事也是少见了。
他们也是理查德的左膀右臂,放弃自己的创业梦,陪着魔笛手的成长。当然期间也有无数次的吐槽、质疑,也想要跑路,也想过放弃,但最后他们还是选择了坚持与相信。
埃利希,前四季的男二号是,承包了一半到笑点,本季因为某些场外原因,他不得不消失了,失去了埃利希的《硅谷》,就像是才步入升阶段,创始人之一就跑路的创业公司。危机之下也许正是涅盘之日,故事的主战场在兜兜转转4季后,终于转去了新的场地,引进了新的人物,诞生了新的室友组合,火花开始慢慢迸发。
整整四季,我都在想:杨建明明有说中国是姓在前名在后,为啥老美还是叫他Jian Yang呢?直到本季字幕组终于领悟过来,杨建其实是靳阳,老美没有叫错。
埃利希下场后,编剧明显加重了Jian Yang的戏份,只不过是往丑角方向塑造,作为一个中国观众实在是不知如何吐槽,毕竟那一白板的山寨方案实在是黑得漂亮,但巨型“肥猪”的梗又黑得太低端了。
看过《硅谷》,对身边发生的事会有全新的认识,比如云计算,比如区块链,比如新旧网络。原来我们现在生活息息相关的一切都与代码有关,网络将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
《硅谷》一部小众体裁的喜剧片,如果你是一个生活得也很“丧”的人,如果你有那么一点点郁郁不得志,如果你还怀揣着梦想,不妨一起来看看,和那群程序员们一起“愉快”地追梦吧!
第六集的“他妈的”简直绝了。
硅谷没了TJ就像奶茶没了糖
这一季的片尾都好好听,第四集最后的片尾是沙漠兄弟的五个亿233333,但是没了E真的少了好多乐趣,holden承包了这季的笑点
很难在一部美剧里看到这么与时俱进的中国元素!今日头条,还有各种小黄车啥的,完全不刻板印象,感觉是内部人在做编剧。太好看了,我已经疯狂求身边人都去追这部剧!!
最后一集的最后一刻,简直等了不知多少年
FUCK YEAH!!!!!!!!!! (流下老母亲般的泪水
最好玩的还是黑硅谷能忍gay但是忍不了Christian的那集,怼天怼地怼一切。还有Jian-yang的小黑板内容设计好用心啊。Finale照例的最后一秒营救略老套,但还是觉得这是第一季之后我觉得最好的一季了…Gilfoyle真大神啊,感觉pp几次危难其实都是他救回来的。
编剧来不及吐槽“非死不可”了。
Monica戏份太少差评!海报满分!
jing yang 抽红双囍,就为这个细节加一星。
我发现最喜欢的原来是互力老总哈哈哈~第一集就笑死……海报太有才了!
杨建这个角色这季太讨厌了吧?我真觉得有点歧视色彩了!很不爽!盖文已经是笑点担当了.....我爱的硅谷能不要黄吗……
终于等到你了!最爱的喜剧美剧,第一集就笑得半死
看硅谷已经成为每周最期待的事,虽然周播喜剧故事难免套路,但讽刺一切的画风却又有一条用技术彻底改变世界的主线,这种刻薄中的赤诚简直击中我死穴,太感人了。
因为优点还是稳定闪光,所以只说缺点:一是再次陷入了如同第二季时主要演员离去的困境,不得不强行去填坑;二是Dinesh和Jing-Yang两个人物愈发变为功能性丑角。
再次心疼盖文三秒钟!
好讨厌那个中国人
艾利希离开的第一季,想念他!
去中心化互联网仍是本季的创业核心!的确,去中心化人人平等这样的词比人工智能这些词要有魅力多了!
硅谷第五季看下来编剧太小家子气了,也玩不出新花样了,大老板Gavin一天到晚都跟Richard死磕,要不要这么好笑啊,就像说马云每天开会只想着怎么干死摩拜一样…who fucking ca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