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魅影》是我看的第一部音乐剧,非常喜爱,最印象深刻“AllIAskofYou”。令我感动的是魅影对克莉丝汀的感情,女主角克莉丝汀从一个没有任何名气的舞蹈演员,成为著名的歌唱演员,魅影教授她唱歌,萌生爱意。结局悲壮,魅影并没有得到克莉丝汀的爱,他成全了克莉丝汀和她的爱人劳尔,这更加说明了感情力量的伟大,“爱她,就让她幸福”的主题,在音乐剧的最后表现了出来。
这是我喜爱魅影的原因,他爱的真挚,热烈,也爱的宽广,深沉,相信魅影离开后,他一生都怀念这个姑娘,会在心里爱她一辈子。这份感情,令我感动。
评分不高是因为故事性很弱,像是最华美的音乐和演员讲述了一个没什么意思的故事,主要可能是我不喜欢魅影和Christine。可能是我没什么修养,欢迎拍砖,过几年俺再看这个音乐剧吧。
魅影反差好大。对于Christine,他希望自己像父亲一样,主导她声音和精神,又希望自己像孩子一样,在黑暗中被安慰与拥吻(向Christine索求无私的母爱)。他虽然残忍地杀人,但也不过是把世人对他的恶毒回敬给世人。天才与小丑并存,在世人面前,他面容的丑陋与黑暗让他卑微如蛆虫,在歌剧院里,他的才华让他登顶为音乐之王。
这部歌剧没有什么爱情,因为Christine自始至终都被两位男性高高在上地俯视着,她想被爱,渺小的自我被动地接受两个男人精神世界地引导。她柔弱如同菟丝花,失去了父亲她就依附魅影,精神上依赖这个指导自己歌声的天使。等到害怕魅影杀人了,她就依附Raoul,让他当自己的私奔的港湾。最后发现魅影不是死神,而是一个乞求爱的人后,她才同情地吻了这个求而不得的男人。所以说,魅影如果一开始坦诚相见,不用天使的意象麻痹女孩,夸大自己,Christine那么善良无知又有同情心的女孩,肯定不会用世人的眼光来批判一个才华横溢的老师与朋友,估计两人也就HE了。
Raoul像一个虚假的屠龙勇士,精神上,他不愿相信Christine的恐惧,她是孩子,是花朵,是蝴蝶,是被守护的。他强迫Christine去演唐璜那一刻和魅影多像啊,他那一刻不是避风港,而是一个可怕的帮凶,让恋人去当诱饵。这其中是不是有一种傲慢和嫉妒,我要像魅影一样占据你的精神世界,听我的吧。
Raoul懂得精神按摩,他会从女孩的肢体动作中判断出她的恐惧不安,取悦她,服务她,引导她的情感需求。而魅影更像是精神打压,他的乐谱吸引了夜莺,但他的黑暗又吓走了她。讲真,目睹Raoul和Christine相爱,是在挑战魅影的精神控制。魅影仿佛在说,你精神出轨,你花着我的钱(唱着我写的歌)找小白脸,你不忠不义!
魅影会不会有间歇性精神分裂?发作的时候脾气狂躁,暴力行为,享受别人的瑟瑟发抖,得到片刻精神缓解。清醒后非常愧疚。他愿意放走Christine是一种非常无私的行为,也可以说,他已经得到她的吻和爱了,不然Christine为什么一边唱onelove一边回头看他呢。他对固定的发泄对象有依赖感,就像孩子依赖母亲那样依赖Christine,病态又扭曲。
音乐太美了,演员的歌声仿佛天籁,魅影最有意思,Christine和Raoul都是刻画他悲剧的陪衬。
2019年9月23日,我终于看了上一学期在“文学创作基础”课上白老师播放片段的《歌剧魅影》25周年纪念版。我已经忘了他为什么播放The Phantom of the Opera这一段,只记得这短短几分钟让我激动不已,女主角简直像美漫里走出来的人物。后来7月12日我在维塔斯《20》演唱会上听到DIVA乐队solo时演奏了一支曲子,好听到入迷,在微博上一问才知道是《歌剧魅影》。总之我认为自己与这部音乐剧有缘哈哈~一经观看更是相见恨晚,搜罗B站、循环歌单、收藏图片……能阅读法国侦探小说家加斯通·勒鲁的原著,观看音乐剧大师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音乐剧改编,在莎拉布莱曼、迈克尔·克劳福德等大师的演绎和打磨下,能尽情欣赏Ramin和Sierra饱满的歌喉和表演,特别是在无法亲临现场的情况下,能在B站和各路网友一次次观摩赞叹……矫情地说,我觉得出生在这个时代太幸福了!
既然这么喜欢《歌剧魅影》,又读了小说,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一点发现和感受。
让我惊讶的是,令人沉醉的音乐剧或电影《歌剧魅影》,竟脱胎于19世纪风靡法国市场的侦探小说。惊讶的原因是,在我的感受中音乐剧美妙、浪漫、魔幻,应该源于爱情小说。我没读过太多侦探小说,但它应该是冷静、理性、恐怖的。小说《剧院魅影》的作者加斯通·勒鲁(1868-1927)是个高产作家,有据可查的作品就达三四十部之多。《剧院魅影》发表于1911年,是“一部体裁介于侦探小说和荒诞小说之间、讲述’人鬼情’的精彩小说”。小说以身为记者的作者的第一人称写作,是多年以后对整个“案件”的梳理和回顾,包含了大量所谓的调查资料——剧院魅影是一桩“案件”,与阴谋、人命、欺骗、犯罪有关,而不是“故事”,讲述传闻、爱情、幻想、魔法。这种区别决定了有一些是音乐剧里独有的,而另一些是小说中才会讲述的。
音乐剧开始于1905年巴黎歌剧院的一场拍卖会,此时拉乌尔伯爵已步入老年,克里斯汀去世。联系后来墓园那一幕,克里斯汀父亲墓碑上的生卒年(1821-1872),以及她对父亲多年的思念,可以猜测故事主干大约在1880年代。拍卖的物品是二十年前主人公命运中的重要物件,尤其是小猴子音乐盒。既是旁观者又是亲历者的拉乌尔,好像在缓慢讲述他的爱人与音乐天使的故事。
而小说开篇的章节名字是“这本奇书的作者讲述的是,他如何经过追踪调查,最后确信剧院幽灵确有其人”,第一句话便是“歌剧院幽灵确实存在”。为了强调幽灵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说明事件是客观真实的,作者使叙述者成为二十世纪初的旁观者、调查者,引用一系列证据,比如继任经理蒙沙尔曼的《一位剧院经理的回忆》,档案资料,报纸,当事人信件,米弗瓦警长询问拉乌尔·德·夏尼子爵的有编号的调查笔录,波斯人的记述……总之,这部像刑侦报告一样的小说,目的是追查真相。
音乐剧所要营造的,正是小说力图廓清的。音乐剧主要讲述的是一段哀婉的回忆,有音乐和爱情的激情,也有恋慕、傲慢、嫉妒、自卑、欺骗、威胁等痛苦的感受。虽然这段往事牵涉的人物众多,但核心永远是克里斯汀、魅影和拉乌尔的三人关系,这也是音乐剧改编的着力点。它使人沉浸,感受剧中人的处境。但小说一次次用多种旁观者视点和外部资料来打断故事本身的迷离幻梦。从标题到人物介绍,力求清晰详尽。在客观和条理下,疑团被一层层剥开,故事高潮即是案件揭秘。
音乐剧是魔幻浪漫的,似乎提供了跨越世俗偏见的爱情可能,有一定思考现实的作用,同时用音乐这种本身能影响人心理和身体的艺术形式,使观众切身体会魅影的魔力。这样,我们能对克里斯汀和魅影抱有更多同情、理解甚至尊敬。而在侦探小说中,案件的缘由却是魅影的天才狡诈,女演员的天真(她成长在神话和迷信氛围中,这种道德基础给人可乘之机),拉乌尔的善良勇敢。沉醉音乐的邪魅恋情变成天才疯子的绑架诈骗案。魅影带来的是恐怖,丑恶,和死亡。而克里斯汀就像经典的“受难的少女”(damsel-in-distress)一样,引发读者的焦急、同情、惋惜等情绪。
但音乐剧的幻想和侦探小说的真实都给人很多乐趣。小说毕竟比音乐剧容量充实,细节丰富。小说中宛如空中森林的高空布景架、深不见底的巨大的歌剧院地下迷宫、有平衡锤的转轴镜子、墙内隐藏的巴黎公社时期的暗道,波斯人和拉乌尔几乎丧命的由六面会发热的镜子(以及它们形成的幻象)组成的酷刑室,以及最后叙事者提醒读者应仔细观察巴黎歌剧院的墙壁和柱子……它们使音乐剧的幻想更加生动,使小说更具真实性,甚至把这种真实性的幻想带进现实。
魅影的美和丑是音乐剧与小说最直接的不同。在音乐剧中,我们熟知的是高大迷人的饭桶,半边脸和常人无异(甚至还有点帅),另一半藏在白色面具之下。他有一定年纪,因为面具下是稀疏的白发。他的歌喉在狂怒时声如洪钟,在面对克里斯汀时温柔低沉,尤其The Music of the Night。在吉利夫人那里,我们仅知道他来自一个马戏团,是个音乐天才,魔术师,建筑师……但是面目丑陋,善于使用致命的旁遮普绳索。据他自己倾诉,他出生时就带着这张脸,母亲都不愿亲吻,只是给他一张冰冷的面具。
舞台上的饭桶必须高大帅气。莱辛在《拉奥孔》中说过,视觉艺术的第一原则是美,只有诗才能写丑陋,写嚎哭,而且要以运动的方式写出个性。小说中魅影的形象的确极其丑陋可怖。根据小说开头置景工约瑟夫·布盖的描述:
“他瘦得不成样子,罩在骨头架子上的那身黑衣服飘飘荡荡的。双眼深陷,让人难以看见一动不动的眼球。总之,只能看到像死人骷髅头上那样的两个大黑洞。包着骨头的脸皮犹如绷紧的鼓皮,颜色不是惨白的,而是那种难看吓人的蜡黄;鼻子微不足道,连轮廓都看不出来,而少了鼻子的脸看上去是怪吓人的。前额和耳后垂着三四绺棕色的长发。”(3-4)
魅影在音乐剧中降下枝形大吊灯,造成大量伤亡,绞杀了布盖和皮安吉。在小说中也是这样,不过没有皮安吉这个人物,吊灯杀死的是领座员吉利夫人的代替者。小说中的魅影性格更为立体,比如会给“带领”他至5号包厢的吉利夫人小费,吉利归还了魅影女伴遗落的扇子,他会回赠吉利夫人一盒她爱吃的英国糖(不过女伴是谁依然是个谜)。再加上他好听的声音,因此吉利夫人认为魅影温和可爱,讨人喜欢。他有强烈的占有欲,善于洞悉和利用人的心理,将克里斯汀掳到地底的湖滨寓所,让她看到自己的真实生活,激起善良姑娘的同情,意欲使她下次主动前来。但在逼迫克里斯汀结婚时,魅影是真正的恐怖分子和反社会人格,他准备了足以炸毁四分之一个巴黎的火药,克里斯汀同意结婚,地底的湖水就会淹没炸药,否则所有人都要为魅影陪葬。这可不是缘于爱的嫉妒和自卑,而牺牲一个拉乌尔的问题了。
魅影形象和性格的不同,当然有艺术形式和改编等的要求,也有之前所说的强调幻想还是真实的原因。在音乐剧中,魅影没有名字,身世简略,而在小说中,通过最后波斯人的讲述,我们了解了可怜而不幸的埃利克的一生,同样也有两种艺术形式诉诸情感和体验,与诉诸文字与理性的原因。在小说中我们才知道,埃利克被称作“喜欢摆弄活板暗门的人”,以超人的天资和非凡的想象力,极力盘剥人类,做事大胆毫无顾忌。他在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马戏团经历使他学会唱歌和魔术。随后是在波斯的“马赞达兰的美好时光”,他为国王建造魔宫,但统治者往往会杀死这种能工巧匠。波斯人救了他,随后埃利克来到苏丹,并因为相似的原因离开。最后他参与建造了巴黎歌剧院,便有了现在的故事。他会腹语,所以幽灵的声音才会听上去无处不在。埃利克和克里斯汀非同寻常的亲密而信任的关系,则是她在歌剧院屋顶与拉乌尔互诉衷肠时告诉他的。
埃利克这个名字,以及克里斯汀感叹的“可怜的不幸的埃利克”,都使魅影变成了活生生的人,他的动机、痛苦和邪恶除了激起我们的艺术感情,还有道德感情。我们有多恐惧、不安和厌恶,对于埃利克最后所说他放走了克里斯汀和拉乌尔,对于他与克里斯汀的吻和哭泣,就会多么感动和悲伤。音乐剧里的魅影尽管也有悲惨的身世,但他的无名无姓、飘逸的形象、最终的消失,以及最后克里斯汀的同情与救赎,使神秘事件变为神话,成就了真正审美中的音乐天使。同情等人性话题在小说中已经屡见不鲜,小说讨论的是另外的社会性话题。
音乐剧需要根据小说做出大量删节。如果细心一点,我们才能知道克里斯汀的父亲是一位小提琴家,在音乐界小有名气。拉乌尔打小认识克里斯汀,他们曾在夜晚一起聆听神秘的童话故事。音乐剧中干脆没有波斯人,透露魅影身世、引导拉乌尔进入湖滨寓所的人是吉利夫人。她在音乐剧中有点像斯内普和麦格教授的合体,威严端庄优雅,也神神秘秘。但在小说中她仅仅是领座员,除了熟悉5号包厢、巧妙地交给魅影两万法郎月薪外,没有承担太多其他情节任务。
但音乐剧中没有省略的是克里斯汀和父亲的关系。她敬爱怀念着父亲,那首在墓园一幕唱的Wishing You Were Somehow Here Again就能够说明。父亲死后她把父亲故事中的音乐天使当做精神寄托和依恋对象。小说中这是骗局展开的契机,而音乐剧让人感受到魅影对她的守护,一个女孩的成长,和他们之间复杂扭曲的关系。艺术中的爱情和现实社会中的爱情,看来是不能简单放在一起比较的,人“鬼”恋、师生恋、霸道总裁爱上我都是如此。供想象驰骋的浪漫,绝不能原样放在生活中。
小说中,关于老达埃的叙述放在第六章叙事者的跟踪介绍中。老达埃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最杰出的乡村小提琴手,父女俩的演唱被瓦勒里乌斯教授夫妇赏识,克里斯汀因此得到了正规的音乐教育和训练。老达埃思乡成疾,父女俩返回家乡演唱时,遇上了名叫拉乌尔的小男孩和他的女管家。三年后克里斯汀和拉乌尔再次相遇,但他们都知道因为身份的差距不可能结婚。随后老达埃去世,克里斯汀美妙的歌喉不再,直到她在魅影的帮助下一鸣惊人。
音乐剧中我们仅知道拉乌尔是子爵。而在小说中他的母亲因生他难产而死,拉乌尔由哥哥菲利普伯爵抚养长大,受到两个姐姐和老姑妈疼爱,接受的完全是女子的教育,因此性格非常天真善良,而且长得像少女一样漂亮。然而,他却是一个航海家,毕业于海员学校,已经完成了一次全球航行,六个月后即将受命前往极地冰海寻找失踪船只。剧中的拉乌尔颇有男子气概,运筹帷幄,世故聪明,揭开阴谋。但小说中他有最奇妙的性格搭配,面对爱人和高空布景、地下酷刑室,他似乎很软弱,轻易感受到痛苦。而遇到追寻爱人、解决疑团、跟着波斯人地下探险的行动,他又非常勇敢,不顾一切,甚至鲁莽冲动。
波斯人达洛加对歌剧院幽灵的叙述和提供的证据,是最终让叙事者相信一切故事的关键。魅影不为人知的经历,案件或故事的高潮,歌剧院暗道、暗门、湖滨寓所、“冥河”、镜子、酷刑室、旁遮普绳索的秘密,都是波斯人揭晓的。他戴着灰色圆帽,是波斯官员,因为曾暗中营救埃利克也不得不离开波斯,来到巴黎。他是小说的隐形叙事者。
这些人物的背景都被当做故事中的故事、证据中的证据补充进来的。从时间到空间,他们拓展了剧院魅影的情境——人物生平混合着政治时期与地理环境的改换,使案件给人的想象空间更为悠远。
《歌剧魅影》使人醉心痴迷、流连忘返,得益于艺术这种无国界的语言,和爱情和偏见这种经久不衰的人性主题。原著侦探小说更是添加了足够的真实细节,险象迭出的悬念,和很刺激的“大标题”性质的内容:
无须赘述,此案曾在巴黎轰动一时。女歌唱家被劫持,菲利普伯爵意外死亡,歌剧院的三名灯光师无故昏迷!……可怕的事接连不断!太多的悬念萦绕在首都居民的心中!围绕着拉乌尔和温柔迷人的克里斯汀之间的爱情故事,骇人听闻的罪恶勾当接踵而至!……红极一时的神秘女歌星销声匿迹后,她的命运究竟如何?……(319)
如果只能选出一条理由,来解释这个故事的魔力,我想应该是“同情”。加斯通·勒鲁结合了极致的才华和极端的邪恶,最华美的亮相和最悲惨的命运,将古老的同情与恐惧、怜悯、美感、爱情,甚至虐待、依恋、斯德哥尔摩效应等隐秘的心理结合,形成了这位复杂的造物,可怜的不幸的埃利克,永生的Phantom!
最后还想摘抄一段对埃利克歌声的描写:
“它每每把最高音和最低音结合得天衣无缝:音域宽广,音色雄壮,高亢而委婉,激昂中见细腻,细腻中寓激昂,令人无法抗拒,赞叹不已。这歌声博采众家之长;凡喜欢音乐、对音乐有悟性和表现能力的普通人,只要一听到这歌声就一定会自然而然地学会这高雅的音符。这是平静纯洁的音乐源泉,信徒们可以大胆畅饮,其中有些人从中汲取了音乐的真谛。他们的歌唱艺术一经神的点化,便立刻发生了巨变。”(116)
👉[法]加斯通·勒鲁:《剧院魅影》,符锦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
The Show Must Go On又放了一遍这版 点开没舍得关就看完了 最爱的音乐剧之一 每一句歌词都听过许多遍 每一遍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以前总是遗憾魅影最终孤独 这次再看 得到了宽慰又学会放手的魅影应该会过得更好 现在 他是一个完整的人了 这版最后四十分钟就像一种艺术的传承 辞旧迎新 不要惋惜 作为观众 会有更好的演员来诠释经典 曾经那些陪我们一起长大一起老去的艺术家们 他们也会好好的 带着那份辉煌过幸福的生活 传说永远会继续 nobody is alone
《剧院魅影》由安德鲁•劳埃德•韦伯作曲创作,该剧自1986年在伦敦西区首演以来,长盛不衰,成为伦敦西区第二长寿的音乐剧(在伦敦目前仅次于《悲惨世界》)。 在美国纽约百老汇,该剧的纽约制作版自1988年上演至今,于2006年打破了由《猫》创造的连演纪录,成为了百老汇历史上最长寿的音乐剧。
在健身房里刷完了这个版夲😂😂
开始觉得是Christine沉浸在父亲情节中,后来觉得拉乌尔太冲动,再之后又觉得魅影真的性情扭曲;可是到最后,Christine意识到了自由,拉乌尔宁可自己去死,而魅影放了小情侣一条生路。天惹,你们唱歌这么好听还要性格这么好,给不给别人闪光的机会啊!!!
不是很喜欢这个克里斯汀呢=。= 不过最后莎拉布莱曼实在是……不愧为女神= =
鱼肉拉面!(或者说肉排鱼面!)看到最后的部分俺脑子里很无厘头地冒出了:五大饭桶现已加入肯德基豪华午餐=v=
Ramin Karimloo真的是魅影最好的一个。他的嗓音无与伦比!最后的sarah和5个不同版本的魅影的彩蛋也太精彩了。韦伯此生的最高巅峰了。
看电影的时候就并不喜欢这故事,看完这个感觉也差不多,这剧是非常适合去剧院观看的,因为就是在剧院里发生的故事,主要还是在气氛与场景的设计上,舞台灯光华丽炫目,还可以欣赏舞蹈,这是部哥特式音乐剧,毫无疑问这些歌曲是经典,会流传很久,但这故事就是个很一般的爱情故事,不过最后谢幕非常经典
比04版电影更优秀,唯一败笔是返场时莎拉·布莱曼唱的那段
55555555555555555 肉排为什么这么美的同时还这么酷炫!!!!!!!!这合适吗!!!!!!(扯睫毛 【想看Ramin现场卸妆啊喂!!!!感觉头套已经开胶了!!!!(够 【这版唱的太棒了555555555555555555555发鸡腿
看完只希望下一个25周年纪念演出的时候能去Albert看现场……#wishlist#
整部剧就告诉我们,丑的人得到的永远只能是怜悯关怀,而爱永远不会临幸到你身上。自卑的一面被揪出来反复殴打,哭出来了。结尾拉面人鱼高甜,可惜...更:反复听选段之后,毒性比LM更大😂
《歌剧魅影》应该是我私心最爱的音乐剧了,即使看录播都能猜到现场有多壮观,这个版本的Christine和Raoul登对到不行,All I Ask of You里那种两心相悦只愿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动情,真是每次听都能击中我对浪漫的全部想象。许愿35周年还有这么声势浩大的演出,到时一定要去看一次现场。
感谢b站4k高清!
诶 我好喜欢肉排子爵TUT
其实是听过,没有完整看。昨天去看了一场现场,当然不是这个阵容和制作,虽然那场也很享受,不过从剧院回来忍不住看/听了这一版。对完美声音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啊。(补记:已全程撸完,包括彩蛋,音乐已颅内绕梁一个月还没有消退迹象)
我是最幸运的一批人啊,当时看的第二场,即周日下午场,MC这场没到。唯一的遗憾是LED屏有一点故障,唱到Music of the Night时一直在闪白条。演出非常精彩,因为演出的人比平时驻场演出人多,所以歌舞场面恢弘。音乐、演唱和表演美轮美奂,震撼人心。
可以让人高潮的音乐剧,因为超凡脱俗的音乐之美,因为华丽震撼到尖叫的舞台,因为歌声穿透了我的灵魂,因为从哥特童话里走出来的人物,所以情不自禁地为看到的一切而流泪。
百看不厌啊,拉面和人鱼是最有火花的一版(首版的莎拉布莱曼虽然空灵飘逸,但脸是高贵性冷淡风,戏剧感不强)。爱情并不是付出就会有回报,但电影版C对魅影的残忍还是很痛心。如此一来,25th结尾C对魅影的深吻和频频回头,深情写在眼里藏在心中,宽慰不少官配粉。彩蛋里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时代的“魅影”和首任C合唱了最经典的两段,震撼、感动。言及此不得不说下近来“魅影中国计划”提名最多的双云,粉丝在纠结谁演魅影谁演子爵,干脆像《弗兰肯斯坦》一样两男主互换着来演好了(这个梦有点大)。
最后四十分钟才是正片....最后一幕Phantom抱起Christine看得人又相信爱情了...B站弹幕说俩演员是纯闺密关系...我要看JOJ版的魅影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