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会无期到乘风破浪,韩寒的进步还是有的,起码不是剧情空无一物了。这部电影看完有温情,有道义,有兄弟情,还有亲情。全是不错,也有笑点,李荣浩的眼睛哈哈。彭于晏痞帅痞帅的,邓超适合演电影,千万不要自导自演。赵丽颖还不错。总的来说,这部电影挺好,怪不得票房后期逆袭,韩寒也终于相对来说比小四强了点
不喜欢韩寒,但是习惯这部电影。全场爆满,全场都听到我们这些俗人的笑声不断。这样的片子我一律给五星。
看到很多恶意差评,连为什么差评的原因都说不清时,我对豆瓣是很失望的。最可怕的是,一些莫名其妙的差评还排在最前面,这不是误导观众么。
希望豆瓣能去掉20%最低分同时去掉20%最高分,再来统计最后得分。这样公平些
《我们所有的挥霍,都必将在最高处汇合》 看了二十八号的最后一场。一个人,没有带谁。本来想带父母,但是还是没勇气。 看完之后,开夜车回家的路上,闪回了很多过往的时光。有快乐的也有难受的不想再想起的。 我第一次看电影哭是几年前看《阿郎的故事》,阿郎最后为了证明自己,头盔里流满了血也要扶起赛车,往终点开。他在证明他自己也在向过去赎罪。想到20岁离开老家,成为北漂,只是为了证明自己走的路是对的。 《乘风破浪》有《阿郎的故事》的影子。据说韩寒也喜欢这部电影。看到邓超找了一夜他妈妈,最后站在门口跟她聊天的时候,那种明知道她最后会离开她也无能为力的时候,那种难受无法言语。 说说这部电影吧。我不是专业影评人,但也阅片无数,豆瓣最早申请账号的那一批。 关于电影画面和镜头 延续了一贯韩寒最喜欢的那种质感,冷色调,加上江南水乡的街道,作为一个离韩寒老家在谷歌地图上显示只有90.3公里的嘉兴某小镇青年,看着熟悉又情切。韩寒对空镜头的把握是国内导演里靠前的。虽然空镜头很容易被大众观众忽视,但是作为像我这种老手。就喜欢看细节。不管是白天的烟火镜头,黑雨伞在河里飘过,飞机从天空划过,小镇街道和一些老厂房的影像,都非常好看。等电影高清出来之后,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截5秒钟的空镜头做gif,一定很有意思。 还有一个镜头非常喜欢,就是一开始邓超被撞之后的走马灯,导演选择一个主观镜头,恰当的闪现了徐太浪前半生的回忆。 关于配乐和歌曲 韩寒的配乐一直是一个亮点。我一直觉得电影做的好不好,配乐占很大一部分比例。电影有时候并非是考验一个导演的影像审美,很多时候也在考验音乐上的趣味。最简单的例子的是昆汀的电影,大家可以去看《杀死比尔》,配乐,绝了,据说昆汀家里有三千张黑胶唱片。 《500 miles》,出现在小马离开在火车上的时候放的一首背景音乐。这首歌让我想起08年我二十岁的时候我决定离开家乡去北京的时候在火车上放的歌,那时我的摩托罗拉里最喜欢的三首歌是陈升的《二十岁的眼泪》,左小祖咒的《苦鬼》,还有就是这首《500 miles》,每次听虽然听不太懂,但是大致明白是离别之歌,会非常伤感。后来我去了北京住在了左小祖咒和艾婶的村子里——草场地。那时喜欢左小,喜欢艾老。当然也是因为那边房租便宜。一个月三百。 后来看韩寒的博客说他在望京买过房子。小区名字柏林爱乐。我谷歌地图一查,只有16公里。 《关白宣言》中文版,这首原唱说实话,没有听过,当时宣传歌曲出来之后,去找视频听。很喜欢,是那种第一次听到就喜欢上的那种歌。一个笨拙的男人以自我批评的方式贬低自己,抬高自己的女人有多么优秀和能干,我不知道怎么就成了女权主义者口中的直男癌。非常不能理解。你要知道中国男人的嘴都是很笨的。不愿意直接夸奖自己老婆或者女朋友有多好,总是会选择迂回的笨拙的去夸,这是中国男性的典型特征啊。再说了一个不管你看上去多么不优秀的男人如果有一个女人爱着,那这个男的身上一定有你看不到的优点。徐正太,表面上是个混混。有点愣头青。但是小花爱他一定是有原因的。那种单纯孩子气,一定是被她所看到。我们所有的挥霍,都必将在最高处汇合。 《在雨中》一首经典的台湾歌曲。我很早就不听流行歌了,后来迷恋民谣和台湾民歌。喜欢南方二重唱,周治平,马兆骏,邓妙华,林忆莲,优客李林。喜欢那时候歌曲里真挚的情感表达,并非现在流行歌里的那些如快消品般的情感表达,一点情怀都没有。《在雨中》刚出来预告片的时候就立马就觉得这就是韩寒。 关于角色 知道韩寒的肯定都知道徐浪。又是08年,感觉那年发生了好多事情。包括汶川地震,反-法-游-行,我割包皮。还有就是徐浪的去世。那时我还在老家,做我老家的最后一份工作,一个酒店的服务员。那天听到徐浪的噩耗,感觉很难受,因为韩寒写博客经常会提到徐浪,说他特别喜欢逗别人开心。每次朋友带一个女生过来找他,他都会开玩笑说怎么不是上次那一位来逗朋友。在韩寒的字里行里,徐浪是一个特别开朗,顽皮,仗义的人。当知道主角名字是徐太浪的时候我就知道一定是为了纪念徐浪大哥。 徐正太,感觉小时候身边总有这样一个不爱学习,但是总有一点英雄情怀的人,电影里也提到徐正太老看港台电影,的确那时的港台电影,特别是吴宇森的电影影响了很多那时候的小青年。打打杀杀都是那里学来的。他们单纯,身体发育早,内心还是小孩模样。但是他们女人缘就是好。也就不难推测小花为什么会说出你做生意倒闭,我养你这样的话。因为这样的男人值得去爱。 最心疼的是六一。高华阳生活中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人,但是电影中最想交朋友的是他。他是那种真的有点傻傻的但是真的是那种称兄道弟的人。但是悲剧永远发生在他们身上。有点《无间道》里杜汶泽饰演的傻强。真心希望六一不会死。 罗力,其实也不算坏。即便坏也是很有原则的坏。你看那些手下一个一个提出馊主意的时候,他都否决了,因为不管他是坏人还是好人,他都有自己的原则,不绑女人等等。你看那些混黑社会的都那么讲原则。比起现在某些行业的人,真的太讽刺了。 小花。我觉得一个好的导演,不光是我之前说的在影像审美和音乐审美上要有功力,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功底是是否能把电影里的女人拍的好看。韩寒的处女作《后会无期》里的王珞丹。这次是赵丽颖。王珞丹和赵丽颖我都是以前觉得一般般,我关注的永远都是周迅,章子怡之类的演员。但是自从看了后会无期,就觉得王珞丹一下子变了人似得。可见要看一个女演员的塑造要看死在哪个导演手里很重要。我上一次深有体会是看《一代宗师》,王家卫把宫二章子怡拍的又美又让人怜爱。 关于一些我体会到的细节 1.中间有一段他们围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六一说“我就像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不会变的。 ”这句话出自台湾已逝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今年又是杨德昌逝世十周年,应该有致敬杨德昌的意思。很多时候我觉得韩寒受到港台电影的影响很大。有时候你要是把这部电影配一版台湾腔的版本绝对不会有违和感。上一次觉得台湾味很浓的电影是毕赣的《路边野餐》。 2.电影里出现了正太太浪他们是看电影,录像厅里放的是英雄本色。六一挡住她女朋友的头的时候说,别挡住我看哥哥。应该是纪念一下韩寒喜欢的张国荣。 3.我想静静。这句台词应该是韩寒之前在微博里征集最俗的一句话是什么。 4.韩寒常用的一种制造笑点的方式是,有人说了一句台词,下一个镜头一定是和那句台词矛盾的。还有一种方式是,一个人在那边开始要吹牛逼什么的,下一个镜头一定是立马快速的打断他。然后制造尴尬来制造笑点。 5.剧情剪辑频次很快,有时候还在回味上一个镜头的时候里,立马就跳到下一个镜头。 6.赛车被火车撞那个镜头太牛逼了。细节很到位。 关于我眼中的韩寒 我关注韩寒应该有十几年了,从五年级的时候大家传阅那本当时觉得超厚的三重门。当时班里有一个女生喜欢谢霆锋,不知道为什么买了一本三重门,大家都传阅看。当时还觉得封面很科技。后来他消失了一段时间。再后来就是博客时代了。那时候看韩寒的文章很过瘾,我想说一声谢谢。他应该是一个教我看问题要学会独立思考的人,第二个是老罗。当然现在会看韩寒之前的一些观点也会觉得不是很准确,但是他至少告诉了我,看问题还可以这么去看。不管当时你的角度对不对,但是让我尝到了任何事情的另一种可能。再后来有独唱团,有了ONE.有了电影。有时候我会厚颜无耻的觉得我们的审美很接近。我发现他博客里提到的人我都关注过,比如左小,老罗,和艾婶。包括那时他分享的一些歌曲。一直觉得韩寒其实不是那种喜欢跟人针锋相对的人,他是我见过的稍有的怀有一颗赤子之心的人,每次看到他采访都是那种面带笑容,对谁都是毕恭毕敬很谦虚的样子。关注一个人久了也会去学着他的样子待人处事。我觉得能认识他挺好。 最后的最后,说点自己的故事 电影让我想起了我的初恋。08年的时候去北京。在豆瓣上认识一个云南姑娘,后来她成了我的初恋,一个美丽大方喜欢周星驰的射手女。她因为我也来到了北京,我们在北京度过了三年多快乐的时光,当然也会经常吵架,那时我还不够成熟,爱她也爱别人。后来我们分手了,我回到南方,她去了美国,去美国那晚,她在上海坐飞机,我去上海送她,我们再旅馆里度过了我跟她的最后一夜,她应该没有恨我,有时她说你还不够成熟,你像个孩子。前几天,在房间里整理东西,有一个文件夹里居然有她和我之前还没有见面时的书信。原来那个时候我们是如此相爱。她是如此的爱我。对于这份爱,我只有感谢。虽然已经不能有任何的可能,但是我总是感恩她谢谢她陪我度过北漂,陪我度过我人生的二十分之一。小时候,老师总是说我是一个三心二意的人,如果我真的有三颗心的话,我希望有一颗心,我是留给你的,nicole。也许真的如歌里唱的那样吧: 你说人生艳丽我没有异议 你说人生忧郁我不言语 只有默默的承受这一切 承受数不尽的春来冬去
1、韩寒是内地新晋导演中难得的具有幽默感的导演,注意是【幽默感】,不是屎屁尿的无厘头,也不是赵本山小品卖傻式的搞笑。
2、影片确实是直男视角,一群中二少年的热血青春,女性角色基本属于花瓶,韩寒本人也是直男,但直男癌歌曲在影片中占比微乎其微,戏份可以忽略不计。
3、有时候你不需要考100分,只需要你的对手不及格就行了。《乘风破浪》实在是选了一个好档期,同档期其他影片相比之下真的没法看,这部影片至少能看。
4、同上一条,相比《后会无期》支离破碎的故事和粗糙的叙事技法,韩寒进步明显,当然,也要感谢同行的衬托,我说的同行是指张嘉佳和郭敬明。
5、那些曾经将韩寒当作斗士加以追捧,如今又在幻想破灭之后不遗余力黑的人,我只想到了一句话:
【后来怨恨那么深,只因当初相遇那么美】
6、选择贺岁档意味着基本上放弃了“深刻”,因为“最低的准入门槛,才可能有最大的流量。”
7、韩寒选曲的眼光一直很好,从《后会无期》的《女儿情》,到《乘风破浪》的《在雨中》;同样的,郭敬明的选曲眼光也不错,《小时代》差评无数,但《我好想你》人人爱唱。
这种选曲的敏感性再一次证明了两个人在写作上的天赋,毕竟,敏感性是创造性的一部分。
8、邓超其实很适合演喜剧,颜值正、也放得开,他本人可能也爱演喜剧,但真的演什么都像他自己;而彭于晏可能是到了瓶颈期了。
9、作者和作品是两码事;鸡和鸡蛋是两码事;才华和人品是两码事;我们戒不掉爱屋及乌,我们也无法不让情绪影响自己的理性判断,这都是很悲哀的。
最后: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你以为人生有很多选择,但你告诉我,正在上映的影片,甚至说这几年每年贺岁档上映的影片,又有几部不是烂片呢?
以上
THE END
Bearkiii
2017.1.30@荆州
你看,有些东西终将逝去,与其拼命留住却留不住,不如就别送了,谁也不必跟谁过不去,漫长的一生中,只是抵抗时间摧残就够受的了,还有什么事不能原谅呢。看完心里有快乐的伤感,谢谢韩寒。
有人觉得写小镇青年就是有情怀,韩寒拍的是自己,你对这个故事有共鸣,也许喜欢都是自己脑补的吧。从导演的角度讲,韩寒确实很努力的在学习,有长进,但始终还是个门外汉,对于剧本,这个故事已经是一个套路模式了,已经被人讲了很多遍,比如《新难兄难弟》,但最后剧本在人物动机上还是出了问题。
一年下来能让我入戏的影片不多,这是其中一部,超乎意料多的笑点+与《火锅英雄》类比的质量,值得一刷再刷。
从《后会无期》到《乘风破浪》,转战大屏幕的韩寒依然是不变的青年领袖,只不过他已变换不同方式诠释他的抱负。透过预告片的管中窥豹,以及未映先火的好评,已然被属于90年代小镇青年的似水年华所吸引,父辈讲述过的故事更无可避免在脑海溯流,那份青春的燃情,那份兄弟的温暖,那份亲情的感动……大年
韩寒的电影就和他开的餐厅一样,看上去都还行,但你就没法说“真的好吃”。
这部电影中演技最好的是周润发和张国荣。
虽然电影像是一个超大型的段子,以及透露着很直男癌的审美。但是选择的电影主题和表达方式确实用心琢磨过,精心设计过的。故事拯救一切,这个故事设定和趣味性的表达,嬉笑间情感满满,尤其是最后一幕,所有人都笑了,我却眼眶湿了。到这一部,的确对韩寒刮目相看了,有点导演的样子了。
2星半,讲不好故事请再多人救场也没辙,衔接性非常差,更像段子的拼凑,抖小聪明,这一问题在上一部电影中已经显现,这一次韩寒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走到这一步,韩寒就离电影越来越远了。好评全给片中个别演员的表现,让我有看下去的动力。另外,国内跨界导演拍电影哪是选演员啊,根本就是拼朋友圈。
韩寒很聪明,能依稀看出他以前小说里的情怀。虽然整个片子n多桥段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拿小时代来侮辱韩寒还是很不厚道的…
想到西游。四个小镇青年魔幻的取经之路也是“一次离别”。有人从长发牛仔少年变成躁郁中年,有人从格格不入的困顿者踏上火车改变世界,有人肩插双刀壮烈去往天国,有人穿越过去与父和解与母相见。最痛快的并非修成正果,而是路上风搏浪破。并肩同行后会无期,乘风破浪友谊长存。
正片比预告片好看系列,相对上一部<后会无期>成熟了不少,叙事少了些文字化,讲故事够接地气儿。韩寒很文艺的拍了一部纯喜剧,并且笑点和BGM都很韩寒。剧情既狂放不羁又残酷温婉,算是春节档同期的一股清流。唯一不足的是剪辑有些碎,3.5。
很韩寒式怀旧主义审美观,我是没看出任何直男癌取向。赵丽颖演一个八十年代小镇姑娘真好看啊。
父子和解的旧瓶,装的笑话能让人发笑。高华阳从《后会无期》开始就一直演傻子,导演你对他是不是有什么想法。小花和阿浪说话的杂货店门口,感觉下一秒会有袁泉杵着台球杆出来。韩寒的电影有种能把女演员拍得很美很文艺的魔力,从王珞丹到赵丽颖,风尘也是清纯的。PS:电影里只放了一首《男子汉宣言》
四平青年版的《新难兄难弟》,父辈不懂你的时代,正如你不懂他们的年代,代沟就是时间的鸿沟。韩寒的文艺痞气和小聪明很能驾驭这种小镇题材,家乡和爱好也都得到了施展。但仅仅可以归为一出不错的小品,毕竟“穿”的方式欠缺合理性解释,“穿”的动力欠缺情节驱动力,“穿”的结果欠缺蝴蝶效应的涟漪。
一个疑问,邓超住哪?
一边嫌弃孩子气,却又迷恋少年感。
接近4星。挺意外的,比《后会无期》顺畅多了。一部致敬90年代的无厘头段子集锦。可以剪得再细致一些。孙伊涵居然出演了,完全没看出来。
1993年,香港有部电影叫《新难兄难弟》,梁家辉是彭于晏,梁朝伟是邓超,刘嘉玲是赵丽颖。
就像片尾感谢的那几个电影,借用了很多好梗,所以片子起码基础很好,不过执行也就正常吧,亮点并没预期那么多,略潦草。因为父子关系始终是我的软肋,所以还是有点小感动
乡村蝙蝠侠、二代身份证、牛爱花、四岁怎么了我又不是三岁小孩了、出柜吧老公…依然爱抖机灵的韩寒,奉献了2017版《重返20岁》《夏洛特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