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很不错。题材比较新颖。平时看欧美或者讲述欧美的作品比较多,很少有国内电影电视剧描述俄罗斯的。俄罗斯,这个我们的近邻,却很陌生,所谓的战斗民族,更像是一个揶揄。整个剧最可贵的地方之一就是对俄罗斯社会,不管是当时,还是一贯以来的特性,予以描绘。混乱,无理。演员的表演很不错,各有特点,有好几个都让人印象深刻,除了几个主演,很多配角也很好,演秀秀的那个女演员好像不是专业演员出身,但是演的不错。马长江也挺有意思,最好的角色是康志国,体现了这个剧的很优秀的台词设置。俄罗斯演员配合得也很好,玛莎和鲍里斯的表演也很卖力。编导应该是俄罗斯文学的爱好者,我还看出来他应该还是余华的读者。多次提到陀思妥耶夫斯基,把整个剧的格调提升了,确实,说到俄罗斯,怎么能不提他呢。孔杰说的关于布尔加科夫和大师和玛格丽特的话,让我很惊喜,向米阿布致敬。我还看出影片中还有几次向无间道致敬,有香港电影的一些影子。片头音乐也很好,不俗气。剧中有一些情节不甚合理,尤其作为影片高潮的抓捕赵二姐的情节,有些混乱,显得警察比较不够机智,没有做出很明显的正确选择,当然,或许现实中就是这样也说不定。整体上多少有点虎头蛇尾,前半部很紧凑,后边太拖戏了,如果20或者25集之内演完就更好了。领衔主演夏雨的表现不错,有的时候突然就想到了马小军,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那个角色。20多年过去了。
真实案件改编的电视剧,想必不容易,真实生活中的以程尔力警官为代表的中国警察到莫斯科协助侦破K3大劫案在90年代的后苏联时代不容易,事隔经年后改编拍摄出来不容易,真实自有雷霆之力让我很心惊,我在电视剧中看到的曲折艰难也许仅仅是万分之一。
很久没看过这种带有人物、镜头都带着真实的电视剧,不得不说演员们老戏骨们对角色的把握是到位完美的,夏雨演带有痞气的中国警察带有正气又老练;我们的张晚意演稚嫩的刚实现自己童年梦想的年轻警察,然后会因为喜欢在意的宋琳警官昏迷而冲动地跑去掐二姐脖子而帮倒忙,年轻警察的一腔热血和未够成熟是孔杰可爱的少年气的延续,所以还会怀疑自己不适合当警察;姚凯在李东平大佬面前跟保镖们搏击比赛那一镜头简直太帅气太男子气概了,直接的拳头和试探以及直接的对抗,还有开车以及和陈尔力的默契,姚凯是我很理想型的人;一直笑眯眯的哪怕是审讯犯人都说着玩笑话一般的志国,很多事情看得通透的老郑被挨了被二姐骗的农场主一斧头,都是可爱的人。
哪怕是超级大BOSS二姐都是复杂而真实的人,胆小如马长江也能在苗哥的刀刃下坚持说那是四海旅馆老宋的电话号码,尽管苗永林已经打过电话知道那是陈尔力的声音。很惊险,倒数几集还有这样曲折的过程,甚至出现那个大腹便便的假警察实际上是杀手。好吧我要感叹一下之前那个杀手的帅气以及符合我对杀手的预期,高而瘦,冷静寡言而枪法极准,每次行动前还会在自己的小屋内祷告并虔诚地亲吻十字架。也由此可见剧情中案件层层递进的节奏是很舒服的,犯罪团伙的逐个击破,(未完待续)
前一段时间在刷新闻的时候被安利了。后来看到豆瓣上有8点几分,就开始追了。 今天看到13集,虽然中间就有几次想弃坑,但是总算是忍住了,但是老话说“忍不可忍,无需再忍”,所以决定弃了。 首先我觉得这部剧还是有不少地方值得肯定的。比如说演员的演技还有。。。等等都是值得肯定的嘛。。 但是剧情逻辑方面实在是太薄弱了,这也主要是我无法继续容忍的一点。下面举几个例子: 1.一次性消耗品之大哥大。如果有朋友看到13集,那应该可以发现剧中很多很多次事件都由联系不上人引发。比如说朱三落网,苗永林被抓都与有情报但是联系不上人有关,而类似的情节还有很多,好像编剧的想象力被限制住了。。。确实那个时候的通讯不如现在方便,但是我可记得前两集的时候朱三就拿出过自己的大哥大让陈尔立打国际长途啊。换句话说,难道这大哥大是个一次性消耗品吗。。。只能说编剧强行不给发大哥大,不然就编不下去了。 2.反派好说话,听风就是雨。剧中一个倒爷被黑帮抓了,陈尔力居然只带了一个小伙伴然后双刀赴会,轻而易举的说服了对方和朱三血拼?而说服的理由无非就是朱三要来干你,朱三不通情理,你把朱三干死了我跟你合作,给你上供。。。然后反派就信了。真是单纯的可爱。后来在市场上也是莫名其妙的强行被编剧安排双方干一场,呵呵。 3.绝对不能死人。我这里说的不是海贼王啊朋友们。剧中黑帮老大仍然轻而易举地被二姐说服,叫了好几个手持冲锋枪的黑帮大汉去剧院干陈尔力等人。在双方仅仅距离不到二十米的情况下,黑帮大汉们就是不肯打中主角们;明知道主角在一米粗的柱子后面躲着,就是要拿冲锋枪击穿柱子,也不知道绕一下;明知道主角和警察就在木门后面扯淡,就是要先尝试礼貌的开门,绝不用冲锋枪扫射,你™又没有奉命活抓他们。嗯,或许应该说“绝对不能流血”吧。。 4.想跑就跑,绝对配合。仓库抓住牛振一伙人之后,牛振被黑警故意放跑。而牛振的两个手下明明在仓库的最里面居然也轻而易举的随随便便推倒一片警察然后轻松跑路(想必俄罗斯警察佩戴的都是玩具枪),然后顺利地帮编剧延长了剧本。 而类似于上面这样的槽点还有很多。比如说警察老郑明明跟陈尔力一起被二姐在房间里堵个正着,结果后来被说“虽然陈尔力警察的身份已经暴露了,但是你身份还没有暴露,继续当便衣吧”。。。呵呵。 又或者编剧又通过无数个“电话就是联系不上人气死人了”的梗营造出上面说的牛振的两个逃跑的小弟就要跑路离开俄罗斯你们再也没有办法将坏人绳之以法的悬念之后,又让两个老郑和老康两个大晚上心血来潮出来喝酒的警察正好进入逃跑小弟们所在的(大概是全俄罗斯唯一的一家)酒吧,然后虽然好像并没有认出来这两个小弟,但还是机缘巧合的抓了这二位(当然其实编剧又再次故意放跑一位,然后让高育良书记秀了一波存在,笼络一波人心) 感觉接下来的剧情马上就要进入二姐和苗永林不靠枪就能制霸俄罗斯黑帮并且将他们当猴耍的节奏了,吓得我赶紧cmd+w了。。
最近追了这部国产警匪剧,初始是抱着极大的希望的,从渐渐淡出视线的历史事件本身就有足够大的吸引力。另外从本人一贯鄙视流量婊,替身咖的偏好上,本片的选人还是很符合我的审美的,主角夏雨的演技当然过关,美中不足的是为了体现痞性,龇牙笑这个表情被过度使用了……另外出演这么一个特别行动组长,除了研究剧本外,您真该去练练肌肉啊,要不光膀子时那一身白花花的脂肪着实辣眼睛。四大贼寇的演绎是成功的,朱三的鲁莽,牛振的纠结,苗永林的义气,二姐的心机都演绎的淋漓尽致,这几个人的人性中善的一面也从各个细节中得以体现,使人物形象丰满圆润。育良书记出演的段局长是有些别扭的,毕竟年龄到了,即使染黑了头发,70演50还是影响了人物的诠释。而一众俄罗斯演员的表现就有点脸谱化了,缺少了人物内心的矛盾,鲍里斯和内务部长最该出戏的角色没有演出来,可能是请不到好的俄方演员吧。但大规模使用俄罗斯演员和俄语对白正是本剧成功的重要因素。
要说本剧总是差的那一点在哪里恐怕是剧情的发展不够紧凑,人物的形象的塑造i还是不够完美,对白趋于平淡,在剧情转折的对手戏里总是在能打动你的前一秒戛然而止。除了不可抗力之外,感觉导演的功力还不足以驾驭这种既具有历史厚重感又要不断考虑推理逻辑合理的剧本。尽管如此,仍是值得一推的好剧,给予8分好评
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写道:幸福的故事总是相似,不幸的故事却不尽相同。
故事一开始,在沉沉的旁白中,我们得知了这悲剧蔓延的背景,1991年,东方巨变,美苏冷战结束后,俄罗斯联邦成立。那时的俄罗斯时局动荡,物质匮乏。
在这短暂混乱的岁月中,大量中国商人成为“倒爷”,投身此时的“淘金热”,源源不断的本国的商品被拿去俄国倒买倒卖,很多人一夜暴富。
生意好做到什么地步?用片里话说:“就算你带一片尿布去,也能卖个好价钱。”
可谁能想到,开往俄罗斯最著名的K3国际列车,本载着无数人的幸福、希望,却在1993年五月那天蒙上了骇人的阴影,震惊世界的1993中俄火车大劫案悄然而至。
前后四伙匪徒疯狂对列车上的中国商人展开6天6夜的奸淫掳掠式洗劫,手段残忍之至令人无法相信而这帮匪徒居然同是中国人,金钱利益诱惑下的人性凶险可见一斑。
这让人想起了“湄公河行动”,和“莫斯科行动”相比,两者有着相同之处,也有诸多不同:相同的是,同为公安部统一指挥侦破的大案要案、同为保护在外华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却有着南北之分,公开执法和秘密行动之分,尤其从案件发生的年代来看,湄公河行动发生在科技发达、通讯设备完善、武器装备充足的现代社会;而莫斯科行动却发生在25年前,中俄未建立警务合作机制,中国警察不能带任何武器装备,不能公开执法,没有任何高科技增援,仅凭擀面杖和弹簧车锁就万里赴俄追凶,历经18年将所有案犯抓捕到案,这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十分传奇和值得尊重。
时隔2年,相同题材的剧本被搬上电视荧屏,由拍过大热刑侦剧《刑警队长》、《余罪》导演张睿执导,这不禁提足了观众胃口,因为人们一定想了解更多,更多关于火车劫案的秘闻,更多关于惩恶追凶的正义降临,若这部剧真的拍得成功了,那无疑具有里程碑的现实意义,为以后相似题材的剧本诞生开辟漫长的道路。
目前来看,这部剧仅上线5天,便在豆瓣上立下8.0的“丰”碑,这无疑是最有价值的参考,而当我深夜中走入这部剧中,夜渐渐散去,我褪去疲劳,开始沉迷于演员精湛的表演。
先引入眼帘的便是令人惊喜的电影级质感,呈现出令人赏心悦目的舒适感,远远超于普通电视剧所具的感官魅力,而仅仅前两集的内容就丰富到令人目不暇接:不紧不慢地交代了中国“倒爷”这个弱势群体的安危所在和K3国际列车上惊悚的抢夺经过,观众视野中的所见所闻刹那间从中国猛地拉至异国之地。
而劫匪团伙中四个人面兽心、不同性格头目的登场更是押准了这场拘捕行动必是一场恶战。
中国警察派出的侦案小组来到莫斯科,犯案的小弟在北京锒铛被捕,而夏雨所饰的中国警察则陷入劫匪虎穴,周旋之间演技极度炸裂,一颦一笑都透露出一个出色警察的必备素养,卧底的姿色就此款款落成,人物性格也立即变得饱满丰富。
同时故事倒叙、插叙的讲述方式更是添色不少,故事节奏清晰明快,而这才是第一集真正彰显出的故事引人入胜的魅力。
在莫斯科,身穿棕色夹克的陈尔力(夏雨饰)被放出警察局,却被一帮凶神恶煞的人用面包车掳走,劫匪的头目之一走到尔力面前,恶狠狠地瞪着他,开门见山便问,你到底是什么人。
时间辗转回到几日前,陈尔力率领的刑侦小队初到莫斯科,一行人扮为倒爷住入四海旅馆
在与一个叫老周的倒爷交谈里找到了火车上被砍成重伤的一位女商人。
陈尔力放下警察的身份,终于获得信任,从而拿去重要的线索,顺藤摸瓜,先是在北京抓到了从犯之一老葛,这是一个和陈队打过多次“交道”的惯犯,陈尔力通过电话稍费口舌便令其吐出了犯罪集团的头目之一,朱三,此时就正关押在莫斯科的监狱里。
陈尔力为了接触对方,便故意滋事被押进了监狱,用自己的亲和在监狱里赢得了朱三的好感,可没过多久,朱三便被同伙保释。
没想到,顺利找到线索“出狱”的尔力刚离开警局走上街道,便接上了片中一开始的故事情节——被掳走带到朱三面前,原来朱三回到窝点后便将认识尔力的经过告诉了另一位匪徒赵二姐。
赵二姐觉得事情蹊跷,便令朱三想尽一切办法试探身份,幸好机智的陈队在生死关头,旋即打了一波电话给关在牢里的老葛,打了个圆场,从而才化危为安。
导演在此极力营造出当时俄国社会安定表面下的鱼龙混杂,这使得商贩们的生存本就步履维艰,这让人不禁想起尔冬升导演的《新宿事件》,同样是一群人流离异所为了生活落难聚在一起,他们在异国的受到蝼蚁般的对待,极大引发了人们对于他们遭遇的同情。
而更为精彩的就在于刑侦办案的过程。在列车上已被逮捕的第一伙罪犯,他们都混在被误抓的中国商贩中,根据俄法规定,没有受害人指证就无法定罪,而担心打击报复,商贩们都不愿出面作证,需要受害人提供情况,来寻找突破口。
至于最后被强暴的受害人李萍如何声张正义,警方动用了哪些技巧让罪犯伏法?超级好看的勾心斗角、明争暗斗的大戏,必须要去看了正片才过瘾!
此剧另一大看点就是拳拳到肉的真实格斗,凸显了动作场面的刺激性和可看性,看似平静局势下的波涛暗涌则凸显了谍战警匪片的悬念性,再加上本就扎实的剧本架构,看点绝对爆棚,
片中更是出现了众多精彩的对决戏,也一一引出了很多新人物,俄国演员娜杰日达•米哈尔科娃饰演的玛莎与尔力的交集令人眼前一亮。
而在与二姐的周旋中,倒爷的队伍里加入了一个鲜艳靓丽的女大学生秀秀,说是来和各位学经商的,但却引起了尔力的怀疑。
于是借由这根香烟便引出了她的真实身份。
而之后也证实了她确是匪徒团伙头目之一牛振的女人。
同时作为一部呈现上世纪90年代发生在中国和俄罗斯的剧作,首先克服的一大难题便是时代感,这直接决定了人们代入感的强度。
而在这一点上,《莫斯科行动》做足了准备,首先画面整体的色调偏暗、有复古感,这种镜头感给人以萧瑟的感觉,就像莫斯科秋日的干冷,其次环境的塑造也极具年代感细节,
且不说搪瓷盆、杯子、汽车、电话、电脑、钟表这些大的物件,柜子上贴的《大众电影》海报也是1992年的一期封面,而且老余墙壁上挂着的仿名画还是19世纪80年代初伊利亚·叶菲莫维奇·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可以说非常有文化且用心了!
从商人搭乘的绿皮火车,俄国街头的景象,警察办案们的空间,甚至用粉笔写在小黑板上的字迹,喝水的茶壶,墙壁上的壁画,都极为符合那个年代的时代特征。
同时加入各种空镜头的运用来展现异国风情,普及了大量俄罗斯文化特色,大大加强了时空代入感,莫斯科城市和郊外的景色,异国风光的展现等等,都注定了这部剧走的不凡路线,相信这都是别的剧中看不到的风景。
镜头在不同时刻、不同画面的运用也十分精湛,完成度十分惊人,营造出与众不同的悬疑效果。
而在选角上也与当今大流背道而驰,没有动用任何流量明星,6年不曾接拍电视剧的夏雨领衔主演,在查阅大量有关资料,同时请教主人公原型,在拍戏过程中手指骨裂却依旧坚持,完整拿捏了“武能为匪,文能为师,出污泥而不染”的特警身份。
同时反派角色的塑造也令人目瞪口呆,由一贯给予观众纤弱女子印象的姚芊羽摇身一变,成了机关算尽阴狠毒辣的“赵二姐”,可谓是四个犯罪团伙中最难对付的首脑。
由老戏骨张志坚饰演的行动总指挥段局长塑造了一个为国人利益奋战,一身正气的凛然人民斗士,横眉、字句间都透露着抓捕行动必胜的决心。
而随着故事的发展,几乎每一集里都有新的突进,剧情一会儿像深不见底的死水潭,一会儿又泛起激奋人心的波澜,
而抓捕行动也不再局限于直白的“猫鼠游戏”,反转又反转的剧情总出人意料地扎进脑海,在击倒朱三后,与赵二姐的周旋似乎就要走到尽头,这时另一个谜团立刻拦路出现,总之,在看的过程中,一定不能相信任何人,一定要抱着高度怀疑的态度,否则很快便会被编剧狠狠地欺骗。从已发布的预告来看,后续更有俄罗斯黑手党、冷血杀手等新的角色陆续登场。
当通览目前已播映的10余集,《莫斯科行动》精良的制作具备了国际化的水准,让人不禁有了追美剧的那股热情,而该剧又是建立在一个传奇性的现实刑侦抓捕题材,不仅彰显了只要犯下罪行,我国公安警察无论追到天涯海角,也会将罪犯绳之以法的执法追凶的恪尽职守,同时以出色的剧本情节,成为2018国剧新潮流中一个新的巅峰。
影视女魔头——影视行业垂直媒体,全网同步发布,旗下拥有三档网台联播节目:《演员的素养》、《影视快报》、《剧组的秘密》。
文|一炸(珞思影视研究组)
导演张睿: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96级导演系,2014年执导电视剧《刑警队长》,该剧成为近十年来首部登上卫视黄金档的刑侦剧,稳居卫视收视率榜首;2016年导演网剧《余罪》,成就行业意义上的现象级爆款。
“我不想拍我重复过的东西”,因执导网剧《余罪》而备受关注,上一部电视剧作品《刑警队长》同样取材刑侦,到眼下正在浙江卫视热播的悬疑刑侦剧《莫斯科行动》,导演张睿近三年的行动轨迹,乍看之下都与“刑侦破案”深度绑定。“我个人比较喜欢刑侦题材,它的戏剧张力很强。”
《余罪》改编自同名网络小说,得益于新颖的人设和猎奇性强的剧情,很多网友被张一山饰演的好色耍贱、混混脾性的卧底警察撩到不能自已。《刑警队长》根据南通市公安局原刑警支队队长顾瑛的真实事迹改编,讲述现实人物连破奇案的英勇故事。
《莫斯科行动》与前两部剧的聚焦有所不同,该剧改编自真实事件“中俄列车大劫案”,笔墨更多落脚在中国警察在境外办案的博弈过程,没有刻意展现暴力、血腥、大尺度的犯罪场景。“接这个戏是被它的特殊性感染了,有段时间我是比较谨慎接涉案题材的,但莫斯科这部戏跟《余罪》和《刑警队长》完全不一样,它的纪实性很强。”
“这类题材想上电视黄金档真的很难”
1993年5月26日到31日,北京至莫斯科K3次国际列车驶出国门后,先后遭到四个抢劫团伙的血腥劫掠,四伙劫匪手持瓦斯枪、匕首、电棍,抢劫乘客护照、钱财,并强奸、轮奸多名妇女,多人被打伤,财物被劫掠。此事件震惊中外,史称“中俄列车大劫案”,是新中国十大要案之一,1995年还被拍成电影《中俄列车大劫案》。
由于接连拍摄《刑警队长》、《余罪》,张睿的职业轨迹也与“涉案刑侦”类型捆绑,外界一方面好奇他会否在一条路上走到底,另一方面也坐等他能否超越《余罪》创造的职业高峰。“有段时间我是比较谨慎接涉案题材的,但莫斯科这部戏跟《余罪》和《刑警队长》完全不一样,它的纪实性很强。”张睿认为真实案件本身极具传奇性和影响力,“当时一听完我就决定拍这部剧”。
正式开拍前,张睿翻阅了大量与当年案件有关的资料,更与当时涉案的警察、列车工作人员以及受害者进行沟通,参与侦破这一案件的警察程亚力,同时也是夏雨饰演的男主角陈尔力的原型人物,为剧本创作和剧集拍摄提供了很多事实细节。“这部剧的还原度很高,达到了百分之七十到八十。比如说,案件当时真实涉及到了俄罗斯黑手党,但其实程局他们当时也不清楚这些人在背后到底做了哪些工作、帮助、手脚,所以我们在这些方面都做了一些艺术加工。”
由于中国警察在国外没有执法权,当时也无引渡条款,因此剧中陈尔力一行刚到俄罗斯时,伪装成做生意的“倒爷”,住进中国商人聚集的四海旅馆,接近经历列车劫案的中国生意人。夏雨扮演的陈尔力故意与俄罗斯警察起冲突,被抓进当地警局,借机与犯罪嫌疑人朱三攀交情,以类似卧底的手法侦查案件。“他们不能亮身份,也没有武器,这也是这部剧与其他刑侦剧不同之处。”张睿透露,当年的办案小组有九个人,为了集中叙事和戏剧张力,剧本参考原型人物,将专案小组浓缩为五个人,并增加了宋琳这一女警角色,“九个人太多了,所以我们进行了一些性格功能上的合并”。
2016年《余罪》风靡全网,其后,《法医秦明》《警察锅哥》《无证之罪》《白夜追凶》等一批高分刑侦网剧结伴而来,悬疑探案题材依托网络平台长成大树。但登上卫视黄金档的,除了张睿导演的《刑警队长》在2015年打破涉案题材长达十年的“冰点”,该类型依然是荧屏上的稀缺品种。“这类题材想上电视黄金档真的很难。不渲染暴力、渲染犯罪,并且不以一种仰慕的视角去做,一定给观众看到希望、美好的东西,这个核心是我们必须把握住的。”
实际上,《莫斯科行动》登上卫视黄金档的过程也相当曲折,比最初宣传的2017年12月播出时间,迟到了约一个月。张睿大方承认,因为火车有经过蒙古,且剧情涉及到俄罗斯当时的时代、社会背景,审查方面的把控会更谨慎,“我们把敏感的地方,比如说俄罗斯贪污腐败受贿的情节都剪掉了”。
“参考了英剧《浴血黑帮》和美剧《毒枭》”
相比《余罪》的漫画风色彩,《莫斯科行动》采用了更加纪实的拍摄手法。据悉,该剧在俄罗斯取景长达90天,除了中国演职人员,剧中还启用了不少俄罗斯籍演员。张睿表示,跨国拍摄最大的难点就在于沟通,“俄罗斯人说英语的不多,所以我们沟通只能靠翻译”。
语言不通但还能借助肢体语言辅助,更麻烦的是两国演职人员工作习惯的巨大差异。“相较于国内拍戏的灵活机动,俄罗斯对取景拍摄的要求十分细致。他们把控场景精准到米。比如我们今天要拍一条街,预计从1号位到5号位,那他们就会有专门的人来检查,有没有超过5号位。”此外,中俄两国工作人员对工作强度的接受程度也有很大不同,加上拍摄后期俄罗斯开始下雪,布景、取景难度大大提高。
远赴异国调查案情的中国警察,中国倒爷,在俄罗斯当地盘踞的中国黑道势力,混入警察内部的匪帮奸细,打进犯罪团伙的卧底警察,俄罗斯黑帮……《莫斯科行动》用六集篇幅交待清案情全景,前两集还采用了倒叙与插叙手法,并配以陈尔力的旁白,虽然画风与《余罪》截然不同,但《莫斯科行动》也确实不像传统刑侦电视剧。尤其是穿插剧情和上世纪90年代真实画面的片头,有豆瓣网友指出与美剧《毒枭》的片头如出一辙。
《余罪》时期就坦承参照过《24小时》和《绝命毒师》,张睿自称平时喜欢看美剧和英剧,所以《莫斯科行动》在搭建框架时也借鉴了国外剧集的做法,“这个戏其实我们参考的比较多的是英剧《浴血黑帮》。然后还有美剧《毒枭》,因为他们在故事的大类型上有点像,都是还原某一个时期。”在张睿看来,国外剧集在制作理念和拍摄手法上却有领先之处,“能学习人家先进的地方,为我所用。”
张睿认为,借鉴不等于粗暴的复制、照搬,“学习美剧也好,学习英剧也好,学习日剧也好,你只要用心做,观众都能感受到”。
“《余罪》像残奥会冠军,
《莫斯科行动》完成度最高”
《莫斯科行动》中,夏雨饰演了中国警察陈尔力,这也是夏雨时隔四年后再度回归电视荧屏。因为张睿上一部导演作品《余罪》的男主角是张一山,而坊间关于夏雨和张一山长相相似的段子多如牛毛,因此电视剧播出后,网络弹幕一开,都是“夏雨张一山傻傻分不清”的调侃。有网友更开玩笑称,导演选择夏雨是因为他长得像张一山。
张睿对这种说法感到头疼,一来他不认为两位演员长得很像,之所以选择夏雨,是因为对方身上的质感。“四十岁左右,既会演戏又很有质感,然后又愿意拍电视剧的选择本身就不是很多,所以我们很快就想到了夏雨,跟一山没有关系。”话虽如此,拍摄之初,张睿笑称自己也有点恍惚,但时间长了会发现两个人完全不一样。“无论是从年龄阅历包括表现方式,都有很大的区别,但他俩都是非常非常好的演员,不然我也不会找他们。”
与《余罪》的比较不止于演员层面。在网剧领域一出手就是一部现象级的张睿,回到电视剧这一亩三分地,外界对《莫斯科行动》的期待,不仅是冲破卫视黄金档的类型破冰,也好奇这部剧能否延续《余罪》的流量传奇。
“我当然希望这个戏能有很好的反响,就是观众会喜欢。我也很爱去看观众的这个留言评论。每天晚上都会看。现在大部分口碑上还是比较好的,所以我也很高兴。”不过所谓时势造英雄,张睿认为“爆款”是可遇不可求的,“不是我们想让它成为爆款,它就能成为爆款”。对于《莫斯科行动》与《余罪》的比较,张睿似乎更偏爱新品,“《余罪》对我个人来说,他就像残奥会冠军,因为它完全没有制作,制作方面是欠缺的,因为资金、工作人员不专业等各方面的原因,完全是塌陷的,只有表演和剧作是可取的。所以我个人觉得《莫斯科行动》是整体完成度最高的。”
责编|攻主 排版|厂长 图编|一
叙事靠旁白 剪辑七零八碎 镜头抖的不行 题材很好 拍烂了 坚持看了两集 感觉不到丝毫诚意 东北老乡给弄成北京口音 蜜汁尴尬
五年后的余罪和大胸姐继续卧底莫斯科😂
导演能力跟不上野心,年代感还原的有待进步,第一集不抓人
看了十几集以后弃了 演员都演的不错就是剧情越到后面越毫无吸引力 姚芊羽为什么要整容啊 整容之后老气还不好看
导演怕是太想重现《余罪》的成功了吧,从开篇布局的叙事风格到卧底题材,几乎原样不换。但《余罪》毕竟是现代题材网剧,场景糙点还能忍,可这是九零年代的剧啊,从服化道到摄影调色居然没一样符合年代感的,光看了两集就无数穿帮,剧情潦草如流水账,以及张一山、夏雨都请了,导演下一部是不是要请姜文
哈哈哈哈哈,一个俄罗斯流氓团伙,竟然有个中文翻译,这是什么文化水平?什么文化水平!
这做在上司桌上打电话 不合理吧…………
电视剧很精彩,就是感觉这卧底进组织太容易了一点。
新年愿望:未来网剧水平至少可以达到此剧水平。
網劇的尺度!活脫中年版《餘罪》,夏雨演得不錯,場面調度和敘事都很好。
导演导过《余罪》,到第二部就浮夸了,弃了。至于这部剧,真的也不行啊。作为发生在90年代题材的悬疑剧,年代感没营造出来,没觉着有多悬疑。且不说演员演技,单从第一集来看,就不引人入胜,想继续追下去的欲望都没有。夏雨打入敌人内部,靠着嘴皮子就行。其他配角到目前为止,感觉也都只是个陪衬。
优秀的国产剧,不是优秀的电视剧。
没有美图秀秀滤镜好评。夏雨和张一山可以出个连连看了。
学俄语的看到这个剧,好激动。
剧情还可以,就是夏雨这么多年咋演技没啥长进啊,还是起步太高了?不过姚芊羽真的让我蛮惊喜的,上次她演的还是个娇弱的女子呢。
还不错,情节紧凑,画面略有怀旧感,久违了的夏雨演技依然在线。
夏雨演的真好,老戏骨,电影咖,演电视剧真的没得挑!
夏雨在滑板滑雪魔术的空档终于想起了演戏这个副业
看片学俄语😂
男人群戏一向是我的菜,这次挑的一班演员都不错,有些台词也蛮喜欢的,要说哪里不喜欢的,就是大结局后半段给罪犯加的戏太多了,有点拖节奏,小烂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