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维特根斯坦

HD中字

主演:卡尔·约翰逊,迈克尔·高夫,蒂尔达·斯文顿,莎莉·德克斯特,John Quentin,Kevin Collins,Clancy Chassay,Nabil Shaban,Lynn Seymour,Donald McInnes,吉尔·贝肯,nm0550561 Gina Marsh,Vanya Del Borgo,Ben Scantlebury,Howard Sooley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1993

 剧照

维特根斯坦 剧照 NO.1维特根斯坦 剧照 NO.2维特根斯坦 剧照 NO.3维特根斯坦 剧照 NO.4维特根斯坦 剧照 NO.5维特根斯坦 剧照 NO.6维特根斯坦 剧照 NO.13维特根斯坦 剧照 NO.14维特根斯坦 剧照 NO.15维特根斯坦 剧照 NO.16维特根斯坦 剧照 NO.17维特根斯坦 剧照 NO.18维特根斯坦 剧照 NO.19维特根斯坦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维特根斯坦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是一部现代风格的戏剧,介绍了生于维也纳,在剑桥读书的哲学家Ludwig Wittgenstein (1889-1951)的生平及思想。他的主要兴趣在于研究语言的本质与极限。  电影使用最简单的黑色背景,所有的投资都用在服装、演员以及灯光上,构图就像黑暗的启蒙主义绘画。Wittgenstein以一个小男孩的形象出现,他的少年时代很压抑,银幕上他的家人都身穿罗马人的宽外袍。一系列的小场景描述了他从小时候,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再到最终在剑桥当教授和Bertrand Russell以及John Maynard Keynes合作的生平。导演Derek Jarman使用了一些戏剧小品,还有富于想象力的小花招,比如出现了火星侏儒,来表现Wittgenstein的贵族举止,犹太背景,以及同性恋倾向。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绝地游戏伤害隔壁女生的日常不回家的大叔百变狸猫无知的声音复生局称心如意胜女的代价2为什么是他?虚无飘渺危险人物血界战线:王者餐厅的王者菜鸟烘焙大赛第七季哥们儿擦枪走火2016松湖之吻牧群2014魔方新世界地中海1963杨乃武与小白菜黑蜥蜴绿巨人浩克(原声版)天书奇谭拯救我金不厌诈

 长篇影评

 1 ) 冰上行人

    曾经有个年轻人,他想把世界简化到纯粹的逻辑里。因为他非常聪明,也确实做到了。他在完成时,回首看着、欣赏着。一个非常美丽,摒除了不完美和不确定的新世界,象闪耀的冰面无边无际的延伸到天边。那个聪明的年轻人环视他所创造的世界,决定探索它。可是当他向前迈出第一步,立即摔倒了。你看,他忘了摩擦力。冰面平坦光滑,洁净无瑕,但是人无法在上面行走。聪明的年轻人坐在那里不禁流下心碎的眼泪。
  
  当他成长为一个智慧的老人时,他开始理解粗糙和混沌并不是缺陷,世界就是因此而运转。他想奔跑舞蹈,顿时语言失去光泽,模糊不清;世界支离破碎,散落一地。智慧的老人知道这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但在他的内心依然怀念着那纯净的世界,那里的一切闪耀着纯粹的光芒。虽然他甚至已经日渐喜欢那坑坑洼洼的地面,但无法让自己在那里安顿下来。现在他在地面和冰面之间徘徊,哪里都不是他的归宿。这是他所有悲痛的来由。
  
  
  ---Derek Jarman <Wittgenstein>

 2 ) 一切有为法,当作如是观

语言的极限就是世界的极限,总是不断在语言方面碰壁,太阳围绕着地球转怎么能被看见呢,疼痛怎么能被感受到了呢?

语言并不是什么图像,是工具,没有单一的世界写照,有不同的语言游戏,也有不同的生活方式,相互抵抗,如hi,hello,等等这些词没有指代,手提包有指代,属于不同的语言游戏

语言只是表达了表象,遮蔽了本质,所以把清澈的水弄浊的,就是哲学家,哲学不过是语言误解所产生的副产品而已,哲学的本质就是探究意义,可是,没这回事,维特出现了精神幻灭的危机

凡事不可言说的,都保持沉默,语言的图像是生活的形式的图像,是我们的所为以及我们的所是,赋予语言以意义,我之所以不了解狮子的语言,是因为我无法理解它的世界是怎样的

哲学的核心是一个徘徊于私人经验的孤独的人的灵魂的图式,这个灵魂是肉体的俘虏,肉体这个墙壁阻止了,他与其他人的交流,我们之所以是我们,仅仅是因为我们有共同的语言和生活方式

你怎么定义语言和世界的关系? 所谓语言的意义,只不过是在特定的语言游戏中语言的使用方法;

那么,在这方面哲学有什么作用呢? 哲学的问题是把多个语言游戏混同起来而产生的,比如说,人对灵魂本质的思考,那是因为把灵魂,作为一个物体来看待,把一种说话的方式,和其它说话方式混同起来了;

哲学的任务是要区别这些语言游戏吗? 正是如此,语言游戏在他们自身的分类中始终是完美的,哲学并没有否定,只是承认所有的事物都是原来的样子;

不可能有私人语言的看法,能再说明白一些吗? 总之,就是这样,人们学习语言,是因为它属于文化范畴,文化就是一种生活形式,一种行为方式,也就是说,说话方式,是自己行为方式的一种反映,这无疑是公共的东西啊,笛卡尔的后继者们,从自己的存在开始,对于个人的感觉一直烦恼着,我想推翻那个数百年来的古老模型,我想从我们的文化开始,从我们共有的生活实践开始,并且观察我们的想法和感觉,用公共的语言表现出来

有一个年轻人,想把全世界都总结在一个理论里,头脑非常聪明的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走一步就看到了自己的成果了,真是非常漂亮,没有不完美不正确的世界,延续到地平线的,闪闪发光的覆盖薄冰的原野,年轻人决定要探究自己的世界,刚刚迈出步子的他,就向后仰倒在了地上,忘记了冰是纯洁无暇的,没有任何的污点,也没有摩擦,所以无法行走,年轻人坐在那里,哭了起来;随着年龄增长,他知道了,粗糙并不是缺点,正是粗糙使这个世界活动起来,他想跑起来,跳舞,散步在地面上的语言和事物,是变形了的、污秽的、模棱两可的,聪明的老人,领悟到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他的心中,某处还是迷恋着冰原,在那里,一切都是辉煌纯粹的,虽然他渐渐地喜欢上了粗糙的地面的观点,但是他却住不了,于是,他就徘徊在地面和冰原之间,在哪一边都住得不安稳,这就是他悲哀的根源

维特根斯坦逝世了,在时空之中解开人生之谜的人在时空之外,但是,如你所知,那里没有谜,因为,如果有问题的话,就一定可以找得到答案

 3 ) 生命的价值!他认知欲望的激情和他那触手可及的自由!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年轻人,想把全世界都总结在一个理论里。头脑非常聪明的他终于实现了这个梦想,走一步就看到自己的成果了,真是非常漂亮!没有不完美不正确的世界,延续到地平线的闪闪发光的覆盖薄冰的原野。年青人决定要自己探究自己的世界,刚刚迈出步子的他就向后仰倒在了地上。忘记了冰面是纯洁无瑕的,没有任何污点,也没有摩擦,所以无法行走。年青人坐在那里哭了起来,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明白了,粗糙并不是缺点,正是粗糙使这个世界活动起来。他想跳起来,散布在地面的东西和语言是肮脏的,没有定性的。聪明的老年人,领悟到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他心中某处还是迷恋着冰原,在那里一切都是辉煌纯粹的,粗造的地面虽然好,他却住不了。于是,他就在地面和冰原之间,在哪一边都住得不安稳,这就是他悲哀的根源。” ——选自电影《维特根斯坦》
    
  如果真的存在一个上帝,创造了这一切,那么这位可爱的天才一定来自这样一个地方,那里的所有事物都具备与我们这个世界的所有事物绝对相反的本质,那里一丝一毫都必定完美并永恒。唯有如此,他才会因不满足那里而致力于对它的完全毁灭,而后创造出我们现在所置身的世界,完美以及永恒几乎已经是可以确定为是不存在的,若存在也只存在于上帝的记忆里。

  为什么?
  因为我们就是如此创造出上帝的。

  欲望的毫无节制是人类最根本的无知,而欲望即是对自我和世界的永不满足,对生命的盲目反抗,对自身命运的畏惧和逃避。一面渴望着,一面堕落着,灵魂这最无助的漫游者,他从没有一个真正的目的,也不知自己的根源,时而沉默时而喧嚣,无从表达也因此不能被真正了解。一开始拥有自己,渐渐拥有整个世界但又失去了自己,他既不满足得到也不想失去,故此他的内心充满无尽的争斗。那些真正在追求真理的人,只有舍弃这种追求,即舍弃这无知的根源:欲望,才有可能在这荒诞的一生中确定自身存在的价值。他必须知道人的愚蠢是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重要,而且大多数人也不知这是人必须知道的。无聊的人类在欲望之力的推动下唯一明白的就是勇敢地去热爱自己没有以及失去的一切,无所谓任何代价,无所谓是非,人所没有的变成了人的理想,事实和真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没有的,因此人所拥有的就变成了不重要的。他可以死却不可以作为自己活着,因此生命的一切就只剩下对生命的毁灭直到造出一个极致对立与我们所在这个世界的另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们没有的世界,或者说没有我们的世界!我们所没有的究竟是什么?就是没有我们。

  该死,这样看起来上帝与人又有什么不同?几乎是同一种东西,或者说这种东西的极端表现。这也同时意味着 ,创造者无法创造出脱离自身特质的任何事物。而创造俨然只是生命的一种表达。

  试想一下没有追求的生命,也不会再有任何可以限制住他的事物,他没有让一个鲜活的生命腐败在人类对人类的毁灭与无视之中,没有懦弱和欺骗,一切都是顽强和真实的。人生是一次体验却不是一次抢夺,不在于得到在于理解,征服心中那时刻觉醒的恶魔,哪怕穷尽身体里最后的能量,也要向上,决不耽溺或妥协于无知的深渊。

  生命的价值!他认知欲望的激情和他那触手可及的自由!

我的微信:love18441015(喜欢思考的可以一起探讨…)

 4 ) 冰更冷


     听朋友说起人大教授余虹自杀的事,看到媒体象侦探似的反复追寻为何“一个学识渊博,正值学术研究壮年的人就以死了却一生”,终究没有找到确切的解释,有人甚至觉得于国家社会“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自杀,我以为除了生活极度压迫和科学家认为导致忧郁症的某种化学物质外,有些很难解释,象王国维、海明威...。自杀象埋在心里的一个种子,会发芽长大,直到把你笼罩湮灭。我想起刚看的电影《维特根斯坦》里最后说的一个故事(原文):
     曾经有个年轻人,他想把世界简化到纯粹的逻辑里。因为他非常聪明,也确实做到了。他在完成时,回首看着、欣赏着。一个非常美丽,摒除了不完美和不确定的新世界,象闪耀的冰面无边无际的延伸到天边。那个聪明的年轻人环视他所创造的世界,决定探索它。可是当他向前迈出第一步,立即摔倒了。你看,他忘了摩擦力。冰面平坦光滑,洁净无瑕,但是人无法在上面行走。聪明的年轻人坐在那里不禁流下心碎的眼泪。
     当他成长为一个智慧的老人时,他开始理解粗糙和混沌并不是缺陷,世界就是因此而运转。他想奔跑舞蹈,顿时语言失去光泽,模糊不清;世界支离破碎,散落一地。智慧的老人知道这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但在他的内心依然怀念着那纯净的世界,那里的一切闪耀着纯粹的光芒。虽然他甚至已经日渐喜欢那坑坑洼洼的地面,但无法让自己在那里安顿下来。现在他在地面和冰面之间徘徊,哪里都不是他的归宿。这是他所有悲痛的来由。
 
     我想余教授大概是厌倦了这种旅人的疲惫。英国历史家艾伦-布劳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中写道:“要想超乎人的状态是一种危险的诱惑。人若能学会接受自己的实际面目,就会快活一些,好过一些。”维特根斯坦说:“我真的很想写一本完全由笑话组成的哲学书,可惜的是我缺乏幽默感。”
 
     我骨子里也没有什么幽默感,不过刚收到一个礼物:一条织了两年的围巾,可以抵御些许冰的冷吧。

 5 ) 补充说:封面很误导人

周六去柜子蹭电影,看了维特根斯坦。

这并不是部同性题材的影片,里面的gay元素非常弱化,大家可能都忍耐着其中无穷尽的哲学对话而满怀期待的等到了片子的结束音乐。负责播放的好看的男人起身说,今天的电影就放到这里了。大家都一愣一愣的坐在原位没有动静。好看的男人推推眼镜说,大家还在期待什么吗。下面哄笑,纷纷收拾走人了。

我更希望维特根斯坦是个虚构的人物,就像美国影片walk hard里塑造的那样。因为这个可怜的一头钻进哲学欲罢不能的男人的一生,似乎就是对欧洲经典哲学的批判。而他无可奈何的是罗素的学生,显然是在欧洲那个经典的时代留下痕迹的人了。我对西方哲学史的了解到笛卡儿就嘎然而止,所以以上和以下关于哲学的评论是我自以为是的觉得,并没有史实的证明。

维特根斯坦青年时热衷于用逻辑学来解释一切。他写了一本逻辑学的书,把宗教也融合进去。在我的理解里经典哲学就是追求绝对的理性,而阶梯就是逻辑。所以他是从经典哲学出发的正统的哲学家。但维特根斯坦是个过于认真的家伙。我曾经也是个认真的家伙。大学里去偷听过2次西方哲学史课程,第二次下课后,我去问讲课的老师,问他为什么会学哲学,把哲学放在生活中如何的位置。他说是因为兴趣,在生活中也是作为兴趣,思考那些问题就会很开心。所以之后我就再也没去偷听这个课。我那时觉得他不严肃。生活是严肃的话题,我觉得一个搞哲学的人应该让哲学来决定他的生活,以生活来验证他的哲学。而兴趣是太随性太肤浅的存在。维特根斯坦因为他的认真和天赋,过早的解决了哲学上的逻辑问题。我想他的逻辑学上的论述一定是错误的,但是哲学问题没有对和错,只有解决与困扰。维特根斯坦过早的跨过了哲学逻辑上的羁绊,而用逻辑来演算真理直到老死,才是经典哲学的范畴。维特根斯坦不小心走出经典的院墙的缘由在于他把哲学观的分歧归结到了交流的隔阂上。所以他的中年羁绊在了穷究语言学上面。后来他认识到了这种羁绊,觉得生活很苦,对他的漂亮男学生说,作为忠告,还是不要陷到里面的好。后来他们上了床。维特根斯坦一直生活在痛苦中,因为他是个认真的人,就像影片结尾借他的美丽男学生在他临终的床前说的那个比喻,他的才华和偏执使他成功建造了一个纯粹完美的理性世界,但他却没法在自己的世界里生存,因为太光滑了没有摩擦力,人只能生存在粗糙的有摩擦力的世界。他认识到这点后回到了粗糙的现实世界,但心思仍然在那个理性世界中。他的认真不能把哲学仅仅作为生活的一样乐趣,如同不能把自己的理性世界作为现实地球的月亮。两个地球无法顺畅的共同运行,就注定了维特根斯坦的自我纠葛的一生。老年维特根斯坦辞去了教授的职务,住在海边专心著作。但他写不出什么,然后生癌死掉了。

好看的播放电影的男人最后说,维特根斯坦的同性恋倾向和他的哲学理论应该有着密切的关系。我想这是柜子这次选播这部生涩的影片的原因吧。那我不认同一下吧。

挺喜欢放映时候的那个感觉,昏暗的幕布反光下,邻座的女孩的侧脸朦胧而优雅。
我想象了一下去搭她手的情景,她应该会抽手并怪异的瞪我,所以我压下了心中的冲动。
我又想象,在漆黑不能见的暗室,我去抚摸她白花花的大腿,她按住我游走的手,然后依偎在我怀里。
相比偷欢的禁忌的乐趣,相比勃然的生理的性致,也许未知才是最大的魔鬼。
我嘿嘿的笑。
回家漫步在威海路的马路中央,一蹦一跳。

 6 ) 不针对电影本身的评论

似乎哲学家都在否定自己的研究成果,就如他的恩师罗素否定自己多年心血企图创立完整体系的中心一元论一样,鸟瞰他们的一生就像在画圈中前进,哲学没有实验基础,所以把各个学说合并之后,我们似乎又回到了这个平淡的世界。

 短评

我是来看Tilda Swinton的。电影让人相信这位哲学家就是长这样子,然后就是各种看不懂。

5分钟前
  • Shy
  • 还行

(模糊)谨记是小概率事件,剑桥无法集中精力,不幸圣人幸福的弟,教师工作就是骗人,让自己不断往高处,在还来得及的时候,把清澈的水弄浑浊,语言误解的副产品,陈述众所周知事实,语言就是世界极限,没有经验的劳动者,朱威有点不劳而获,没感到自己优越感,去享乐虔诚新教徒,维特根斯坦+民哲

10分钟前
  • 小哒1
  • 推荐

哲思的趣味 能把妓院和剑桥画等号的 也只有他了吧

14分钟前
  • Diva Tequila
  • 推荐

这种电影没法打分

17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维特根斯坦的“沉默”“反哲学”实是基于哲学本源的探讨与对不可知性的宗教式敬畏。不断拒绝“自我认同”的维特根斯坦类似克尔凯郭尔的“三重阶段”。贾曼依旧保持造型艺术但比起《卡拉瓦乔》而言多了几分戏谑与黑色幽默。难道这正是维特根斯坦临终前想要用笑话书写的哲学著作?还是导演的遗书?

18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力荐

对哲学无感

19分钟前
  • 兮称
  • 还行

用象征主义拍语言哲学的贾曼实验,天才和疯子只隔一线。维特根斯坦8岁时就开始思考死亡,他的人生如同繁复的迷宫,而把犹太人、同性恋、维也纳、剑桥这些身份碎片糅合在一起,也只能还原历史的一个断面。

2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各种不懂 各种美

27分钟前
  • 血源2出了吗?
  • 还行

竟然真的把哲学拍成了图像。

28分钟前
  • 左明情
  • 力荐

传记的剧情化与哲学主张的复现构成某种哲学影像化的方式;舞台剧的布景陈设和台词,与其说遵循戏剧传统倒不如说是对电影形式实验性地创新;恐怕只有同性恋导演才能将色彩运用得如此骚气波普;逝世一段太美了,“但是他的心中某处还是迷恋着冰原”。

30分钟前
  • Alain
  • 推荐

没看明白

35分钟前
  • eileen
  • 还行

THIS IS A VERY PLEASANT PINEAPPLE.

36分钟前
  • 水仙操
  • 推荐

Fascinating as his ideas.

37分钟前
  • SHAN
  • 推荐

简单了点。另外,突然觉得,当维特根斯坦觉得哲学是一种病(因而否认了哲学的重要性)的时候,他却认同了日常生活、性爱、伦理、审美、宗教等等的价值。因此,该干嘛应该继续干嘛,别因为维族人说哲学没价值就觉得活着没意思。维族人的哲学甚至跟哲学生的哲学都或许不是一个意思~

39分钟前
  • 江绪林
  • 还行

有一个年轻人,想把全世界都总结在一个理论里。头脑非常聪明的他终于实现了这个梦想。完成工作后他回望自己的成果:真是非常漂亮,一个没有不完美不正确的世界,闪闪发光的冰原延伸到地平线。年轻人决定要探索自己的世界。刚刚迈出步子的他就仰倒在了地上,忘记了冰是纯洁无瑕的,没有任何污点,也没有摩擦,所以无法行走。年轻人坐在那里哭了起来。但是随着年龄增长他渐渐明白了,粗糙并不是缺点,正是粗糙使这个世界活动起来。他想跑起来,他想跳舞。散布在地面上的语言和事物是变形了的、污秽的、模棱两可的。聪明的老人领悟到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他的心中某处还是迷恋着冰原,在那里一切都是辉煌纯粹的。虽然他渐渐喜欢上了粗糙的地面的观点,但是他却住不了。于是他就徘徊在地面和冰原之间,在哪一边都住得不安稳。这就是他悲哀的根源。

43分钟前
  • 鹿鸣
  • 力荐

很实验,很具有深度和冲击力。

46分钟前
  • 品客
  • 推荐

过度jarman风了

47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现代风格戏剧,撷取维根斯坦一生中的若干片段,刻画了一个同性恋者,一个直觉、情绪化、骄傲的天才思想家形象。简单的黑色背景,小成本制作,构图如启蒙主义画作。维根斯坦以男孩形象出现,近景对镜头讲述他的生平和思想,伴有戏剧小品、火星侏儒等小花招。当然想深入了解这部电影还需首先了解人物

49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不错!喜欢这个叙事方式,让我想起Orlando,Tilda的文艺片大抵相近阿,是不是因为演了太多Jarman的电影- -

54分钟前
  • sirius_flower
  • 推荐

这就是维特根斯坦的危险之所在,他的神秘主义总是把人们导向非理性,而哲学家们却总想把他读作理性主义者。

59分钟前
  • 无能狂怒人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