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夜鶯(The Nightingale,2018)的優秀之處,就是揭示故事主人公本質的方式——這名柔弱的女子,其實是生命的鬥士,值得注意的是,她的「勇」不來於能駕馬、持槍、深入險境、殺敵復仇,或是對抗既有體制,成為勇敢復仇人(The Brave One,2007)那樣人心大快的角色,而來自於克服報復的、破壞性的內在欲望。從事件的層面來說,沒有人不懂其前因後果,可是這部電影的看點,就在於心理層面壓力的刻畫、轉折、覺悟和甦醒。如果多提示一點,就是在電影中段,當她決然的殺了第一個士兵後,這一段里程碑式經歷,刻入了她整個生命歷程之中,於是夜晚降臨後,我們從故事主人公的夢境中察覺到,她發覺了自己悄然變化,也就是說,她察覺到自我人性的喪失——她已經失去了丈夫,也失去了孩子,她不能再失去自己。電影後半段是女主角猶豫遲疑、扭扭捏捏,導致劇情拖沓,還是一段由夢到醒的心靈漫漫甦醒之路,取決於觀眾關注點的寬窄,關注的是懲奸除惡,抑或故事主人公的生命境遇。
2、在意識逐步甦醒之後,女主角的不殺是一種「選擇」。羅伯特麥基,故事(Story: Substance, Structure, Style, and the Principles of Screenwriting,1997),第五章、結構與人物:
人物真相只有當一個人在壓力之下做出選擇時才能得到揭示——壓力越大,揭示越深,該選擇便越真實的表達了人物本性。在人物塑造(年齡、智商、性別、性向、語言、手勢、風格、品味、教育程度、職業、個性、氣質、價值觀等設定與紀錄)的表面下,無論其面貌如何,這一個人到底是誰,在他人性的最深處,我們將會發現什麼……,得知真相的唯一辦法,就是看他在「壓力下做出的選擇」,在對其欲望的追求中,他採取這樣的行動,還是那樣的行動;他作出什麼樣的選擇,他便是什麼樣的人。……最優秀作品,不但是揭示人物真相,而且還在講述過程中,表現人物本性的發展軌跡或變化,無論是變好或變壞。
3、電影中的燭火、柴火、爐火、野火,到最後地平線上的燦爛朝霞(太陽就是一團火),夜鶯終究浴火重生,「鳳鳴朝陽」。
4、這裡想提一點,在威尼斯影展的競爭中,從北半球美國人的小丑(Joker,2019)到南半球澳洲人的夜鶯,表現出兩種迥異的價值觀。
5、亂世的特點就是法網嚴密,背著罪名並不意謂內在精神性真有缺陷。因為世道崩壞,加罪與你的人也和受罪的人一樣,是時代的受難者,他們濫權的行為同樣是因為內在世界崩塌,是精神上無所依循的外顯,當我們考慮這名軍官的暴行時,不能忽略其時代背景與心理成因。辛意雲,莊子辛說,德充符節錄:
魯有兀者叔山無趾,踵見仲尼。仲尼曰:「子不謹前,既犯患若是矣。雖今來,何及矣!」無趾曰:「吾唯不知務而輕用吾身,吾是以亡足。今吾來也,猶有尊足者存,吾是以務全之也。夫天無不覆,地無不載,吾以夫子為天地,安知夫子之猶若是也!」
叔山無趾是莊子虛構的人物。古人說,叔山是字,魯國人,也是一個受刑的人,因為他犯法被砍掉了腳趾,所以又名無趾。因為沒有腳趾頭,於是,踵見仲尼。踵,就是腳後跟。踵見仲尼,於是他就用腳後跟走著來見孔子。這就是說,叔山無趾因為沒有腳趾頭,所以只能用腳後跟瘸著走來拜見孔子。孔子就說了:子不謹前,既犯患若是矣。雖今來,何及矣!子,是敬詞,就是您。不謹,指不謹慎,也就是指行為不檢點。不謹前,既犯患若是矣,孔子竟然說,你太不謹慎了,太不檢點了,前些時候犯了法,以至於遭到災禍到這樣的地步。雖今來,何及矣!「雖今來」,其實就是「今雖來」,意思是,你到了這個地步了,腳趾頭都砍掉了,你今天即使到我的門下來想學些什麼,何及矣,還來得及嗎,還挽救得了什麼呢?
無趾聽了這個話,於是回答了:吾唯不知務而輕用吾身,吾是以亡足,今吾來也,猶有尊足者存,吾是以務全之也。不知務,就是不知時務。我們有一句俗話「識時務者為俊傑」,這句話就是要人們注意當下社會上最有利於自己的事情,以及什麼是最重要的主流價值,然後提醒自己不要違背了這些社會上的主流功利價值。如果你能夠認識這些主流功利的價值,而後去迎合他,你就是俊傑了,因此,識時務者為俊傑。叔山無趾說,吾唯不知務,我只因為不知道時務,以至於輕用吾身,輕率的使用了我的身體,吾是以亡足,所以我受到刑罰,沒有了腳趾頭。透過叔山無趾的這句話,在那樣的時代、那樣子的主流功利價值建立起來的法網就非常深刻了,同時也就表明了他犯法,甚至於遭受刖刑,砍掉了腳趾,並不意謂他真犯了罪,或在道德性上、真理上他做了什麼錯誤的事情。
這就如同論語裡面孔子所談他的一個好學生公冶長: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這個學生雖在縲絏之中,就是關在監獄裡,不過非其罪也,不是他的罪,這個人是個好人,可妻也,所以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了。實際上,從歷史中看,公冶長也真是一個極有賢德的人,他也曾觸犯了刑網而關在獄中。不過孔子說,雖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這一方面是談到在那樣的法網上,即使是一個賢德的人,在動盪不確定的年代中,也是會觸犯法網的;二方面,也側顯示出在那樣的時代,在春秋禮崩樂壞的時代,社會中人們無所依循的狀態下,人們極容易觸犯法網。
從春秋孔子的時代,到了戰國中期莊子所處的時代那更是不得了了。約略有點這方面歷史認知的人都知道那是不得了的大動盪和變化的時代,所以刑網更形嚴密。莊子用這些刑餘之人來談這個時代,同時也就是告訴我們,能不能超越出一般社會的觀點來看這個時代、認識這個時代,甚至於從這些殘廢的刑餘之人的身上更進一步看到人的內在精神的可能性。人內在精神的發展性,其實是不受身體殘缺影響的。
叔山無趾說,吾唯不知務而輕用吾身,我不知道時務而輕用了吾身,非常輕率的、沒有分辨事物的嚴重性,隨便接下了任務,直接使用了我的身體。深刻一點的講,就是,我沒有意會到這麼深刻複雜的事情,也忘記保愛自己,而輕率的接受了一些工作,投身進去,哪裡曉得觸犯了法網,於是亡足了。今吾來也,猶有尊足者存,吾是以務全之也,也就是說,斷了腳讓我更意會到有比腳趾頭或我們的身體肢體更尊貴的東西。這個更尊貴的東西是什麼呢?莊子這裡指的就是內在的德行、內在的精神,也就是能夠讓自己達到逍遙遊的那分體悟的德行。腳趾頭雖然被砍,可是沒有消除自我內在體悟的能力或自我內在覺醒的能力,這個並沒有喪失,而這高於我們身體。吾是以務全之也,所以說,我今天有所覺悟,我要全力以赴的來追求、保全這種人的內在知覺。
……無趾與孔子說完話出門後,孔子對著學生說:學生們哪!你們一定要努力呀!你們看,叔山無趾一個受刑的殘廢之人仍然知道全力以赴的來追求、專心致志的學習,以求補救從前的過錯,這也就是,當我們意識到從前沒有做好而我們現在可以做得更好,於是前來以彌補從前的那分過錯、無知,以求人生最完整的那分內在生命的發展。因為真正生命的圓滿性是一定要將自我內在生命的體悟能力開展出來的。所以,我們這些四肢健全的人,能不努力來追求我們認知的生命能力嗎,我們能不讓自己有著一分生命的覺醒嗎?還子們哪!好好努力呀!
甚至展开后都是在最下面,连那个小勇武都列在他前面,不知道这个顺序是原片宣传的顺序还是豆瓣自己列的,因为这个黑人在片里无关紧要吗?还是豆瓣是为了证明种族歧视依然存在?
剧情有些单薄,骨子里并没有对原住民的尊重,上了次饭桌都感动得痛哭流涕。
很难想像澳大利亚人拍这个电影想说明什么,英国和爱尔兰的民族矛盾,掠夺屠杀原住民都不是什么新
鲜话题,很少的亮点只是几首歌了。
另一方面这部电影却证明了澳大利亚人自己的矛盾心态,有大英帝国的血统;作奸犯科被流放的卑微;
对有色人种的蔑视......用中国一句最通俗的话叫又熊又不老实
看海报还以为是恐怖类型的电影呢,结果是关于殖民主义、种族和复仇的。电影讲述爱尔兰苦役女子和英国军官的故事。电影中的这个英国军官包括他的手下,两个人简直就是两只泰迪,见谁都想上。另外就是是一个凶残至极的人,这跟他殖民者的身份多少有点关系,毕竟是占领别人的地方,让别人屈服与他。女主是一个因偷窃罪被判7年徒刑的人,被英国军官安排提前出狱,但要为他们做苦役。不仅如此,还要每天面对英国军官及手下的各种骚扰。但女人一直不从,直到有一天,军官兽性大法,把女人强奸了。再之后,女人的丈夫因为军官答应的事一直没兑现,就去找军官理论并且发生冲突。发生冲突当晚,女人和丈夫准备连夜逃离。就在收拾行李的时候,军官带着两个手下闯进屋里,就如军官说的那样“有时候你不想找麻烦,麻烦会主动找上门”。军官在女人家作威作福,当着女人丈夫的面和手下把女人轮了,并且杀了女人的丈夫,还因为女人的小孩一直哭闹,被其中一个手下摔死。这就是电影中的主要矛盾,随后的故事主要是女人一路寻找军官复仇。
除了复仇的主要故事线索,还有对种族歧视的支线。这方面一是体现在军官方面,另一方面体现在女人身上。军官对待黑人凶残在情理之中,毕竟天性就是个凶残的人。但女人同样作为弱势群体,为什么也是一副高傲的样子就不能理解,你有什么值得高傲的。电影整体来说还是太拖沓了,还有一些戏份有些多余,比如那些恐怖片气氛营造的镜头。还有就是大量虐待、强奸、杀戮戏,其中不少都毫无意义,仅仅是为了展现白人殖民男性有多坏而不断重复,但又不给观众一个足够痛快的复仇结局,纯粹是为了表现折磨而表现(此句话引自百度百科里1905电影网评)——《夜莺》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看世界电影”,欢迎朋友们关注
The Nightingale
这是一部背景在1920年的关于复仇的恐怖片。但这不是一部单纯的复仇电影,这是一部三层结构的反抗殖民压迫的主题,爱尔兰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当爱尔兰人以仆人或者奴隶的身份,跟随英格兰人一起来到澳洲的时候,又成为了殖民者。
这部电影冷色调,渲染出来整部电影寒冷的气氛,黑暗的风格。整部电影使用黑夜的树枝作为蒙太奇的转场标志。整部影片平铺直叙。
障碍其实这部电影展现的是相对真实的背景和当时的社会。黑人查理在愚蠢的中尉抢下死了的时候实在令人感触很深。
我认为暴力只是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所以说得通,我并不认为影片展示的暴力使多余或者因为哗众取宠而使用。因为人类是近100年才逐渐减少战争逐渐走向和平。
在树枝上的时候Clair有机会杀死中尉,但她并没有反而说想回家,我认为Clair是在利用Billy。而且对中尉有一线人性的希望。她始终有母性的思想,一直有希望改变他人的幻想,但正如Billy所说,总有人执迷不悟,所以无法修复就会杀了他们。所以Billy选择kill them。
我认为悲剧并不是因为命运,因为同样的遭遇同样发生在Clair的邻居身上。但是邻居夫妇都更加理性,而不像Clair夫妇冲动,愚蠢,逆来顺受。世界上并没有如果,但是有太多可选择的路她都没有选择。我更相信命运是选择的结果。妇女在动乱的年代里生存都非常艰难,但是并不是毫无生机,Clair的软弱,愚蠢,犹豫造就了这部悲剧。在她有机会报仇的时候却仍然犹豫,说她天真,她经历了足够多的苦难。这应证了一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保持沉默很多时候能够自保,就像是中尉的牵马人,这部电影他没有说过一句话,但活得更久。
在他们遇见的老夫妻中,我看见了种族平等的曙光。 電影中的燭火、柴火、爐火、野火,到最後地平線上的燦爛朝霞(太陽就是一團火),夜鶯終究浴火重生
这,真是一部让我分分钟闪回其他经典影片熟悉情节的、仿佛是拼凑起来的,额...........“大杂烩”。
片子前1/5,人物着装、口音、一些桥段,让我频频闪回《冷山》的情节,只不过裘德洛变成了片中的克莱尔。
片子的前2/3,又让我感慨,这不就是电影版的《the last of us》嘛,只不过“末世”变成了“历史背景”,乔尔大叔变成了黑小伙,复仇之花依然绽放(尤其是卡莱尔用匕首乱刀捅死那个....忘记名字了.....就是腿上被标枪插伤的人),这分明就是艾丽原型啊。
片子进行到后半段,又俨然是《荒野猎人》的阉割版,还有点昆丁的小风味穿插在其中。
片子最后,当黑小伙比利说,沿着河边一直走的时候,我又想到了《血钻》,小李子告诉黑大个沿着山道一直到山顶坐飞机离开的桥段。
还有卡莱尔和比利在野外深夜谈“净化恶人”那里,也挺像《血钻》中小李子和那个女记者聊“上帝已经遗忘塞拉利昂”的场景。
也可能是因为没字幕看的英文版(反派那口音,实在太特么难听准了)一些情节可能没理解的很深刻吧,总之,浓浓的桥段拼凑风。
p.s.1,感觉真正的复仇者,是黑小伙比利呀!
p.s. 2,女主真太像艾丽了,呐,比比看
去年在去1区买菜的路上好几次逛过savoy电影院看见这张海报很好奇。故事是一个爱尔兰女囚徒被英国军官主子强奸,丈夫孩子都被杀了,怒上心头,骗上黑人土著去追白人军官,一旦追上怒气过劲顿时怂包,心理学上来讲有人是会怕对自己长期施暴的人,最后靠拿自己爱尔兰人身份跟黑人同仇敌忾恨英国佬,怂恿黑人去杀了仇人。真是个让人无语的故事。黑人的追踪和现场还原本领那么好,换在这个时代可以当一代名侦探。
前半部分很好 已经不算隐喻了 英格兰人殖民烧杀淫掠毁灭一个又一个民族。每个人物的形象和行动都有对应 这不是想复仇就能复的了的 因为实力的悬殊 只能杀到最弱小而被逼作恶的年轻人头上。长期以来对权威的畏惧和被身心折磨后的麻木 使很多殖民地人最后就变成这样 瘫软无力。不过后面部分有点崩了 表达过于流白而浅了
节奏太不好了,太拖沓,结尾崩盘了,剧本也不太合理,女主硬气了一路怎么到最后关键时刻退缩了,想不明白……感觉导演就是讲了个不怎么吸引人的故事,种族问题殖民问题只是触及了皮毛。
8分,这片子严重被低估了,这不是一部单纯的复仇电影,这是一部三层结构的反抗殖民压迫的主题,爱尔兰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当爱尔兰人以仆人或者奴隶的身份,跟随英格兰人一起来到澳洲的时候,又成为了殖民者,从武器装备的水平来看,时代应该在爱尔兰大饥荒的前后,爱尔兰本土饿死了差不多四分之一。有一点挺好奇,这片子香港公映了吗?
威尼斯主竞赛每年调节气氛必不可少的血糊糊片,前年《悍女》、去年《甜蜜国度》的结合体。放在Rape and revenge剥削片范畴里来讨论的话算是制作精良,虽然内容过时但现场互动效果好得离奇,有心领神会的鼓掌(喜欢和讨厌的两派观众在放映过程中直接以鼓掌为武器撕了起来),也有记者散场直接大骂……(2019.11.25重看片段,这次将女性的身体理解为"colony","motherland"的二元一体,观感变好了!)
如果有心去发现重现某段历史的话,惊心的犯罪性行为和通俗剧式的复仇、种族对立建立了好的故事主干,但这是殖民时期塔斯马尼亚真实历史,不仅仅是迷惑双眼的话题;对比导演Jennifer Kent前作The Babadook (2014),同样被震惊的哑口无言,虽然放弃了Babadook中惊悚片最常见的宽屏改用4:3,用一种更紧凑的视角展现压抑绝望氛围中内心崩溃信仰崩塌的闪回,同从Babadook继承而来的寓言、精神分裂、鬼怪附体分别对应了片中的世界的尽头(丛林)、家破人亡后的应激障碍、塔斯马尼亚土著的神秘一面, 可以完全的体会到导演两部戏中一脉相承的才气;08/25/2019重看,初看是50feet的大荧幕,这一次小荧幕的确看出了电视纪录般的疏离感,且在看到虐婴一段时,有女观众因无法忍受哭着退场,再次同第一次看时的感受;
技术上还是不错的,整体呈现的赫尔佐格式丛林探险质感以及最后那场情感高潮戏都很喜欢,山上云雾缭绕那段也不错。但是太多没必要的虐待、杀戮、强奸/轮奸戏使得所谓的政治立场反而变成了并非刻意为之的Torture Porn,撑起整部片的立意也随之坍塌。
一般性复仇…again
过于冗长
真实再现了当时蛮荒暴力的原始社会。
非常蠢。
可以让女主角色一路觉醒绝杀到底,加强力度大的,但看到后面太气人了,还好剧本塌了之后,演员的演技一直在绝杀最佳女主状态。这样看,今天貌似看到了金狮和最佳女主,个人的。。。
B片。误以为是女性版《荒野猎人》,剧本却早早崩盘,女主再也没硬起来。所谓的女权和种族问题在这样的人设下变成了伪命题。
对于走投无路的女人,过路人给的一顿餐食足以饱腹,席地而睡贴一寸的距离足够安心。对于一无所有的女人,河水里伸出的援手力道千钧,马车里赏赐的金币价值千金。家人遭难的那晚,她就已经死了,复仇却比想象中还要难。恶人不会被干扰,自己经受仇人的怨魂。若黑鸟狩猎了袋鼠,谁杀死了不能歌唱的夜莺。
、。。
3.5 可惜女主演技差如权游龙妈
可能是之前期待值太低,且接连在影展错过,所以竟然有“美梦终实现”的错觉。痛苦的虐待与侵犯,哀嚎与惨叫,烘托了肃杀气氛,并围绕着复仇延伸主线故事。拒绝承认英语,备受虐待的受害者彼此选择自救,走过惊心动魄的路途。纵然是戏剧化的想象,角色异常标签化,人物也始终无力逃出困局,但唯有拿出武器方能捍卫自己,保持勇敢才能对抗不公,这份能量跨越百年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Aisling Franciosi的表演还是很惊艳的。
在全球「殖民化」/「全球化」中,「原世界贱民」、女性和囚徒,「第三世界原住民」的「价值」都被屠杀殆尽,在一个似乎讲述上世纪「种族冲突」和殖民残暴的故事背后,却有太多当下现实世界的指代,弱势者无法逃到天边,那些独有的高歌与低吟终将消亡。
过于冗长,女主的戏份太过了。几首歌挺不错
为了复仇而走上危险的丛林之路,但最后却还是依靠了男性的保护,前半段塑造的女主形象还是崩塌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