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理解怎么才7.3分??要我打是8.0分以上的,本来寻着张柏芝来的,没想到还有崔岷植大叔,他的另一部电影新世界让我印象深刻。 白兰这部电影从一开始的帮派氛围吸引我,到中间张柏芝的出现(不得不说啊真的好美,那气质)主题开始变了,张柏芝演的真的让人很心疼,处处透漏着她的贤惠善良和懂事,把一个家庭主妇的方方面面都做到无可挑剔,任谁看了都心动,心里一直怀揣着对未曾谋面的老公崔岷植的感激之心,展现出的一个等着丈夫归来的理想妻子形象,真的很温暖,让素未谋面的崔岷植都动心了。
以至于崔岷植痛哭的那段我也忍不住快哭了,真的好像和崔岷植大叔一同经历从毫无感情的婚姻到渐渐被张柏芝的纯真感动而动了真情,感同身受的想哭,真的好心疼。
最后的结局我也预料到了,韩国帮派电影的老桥段就不提了。对了,电影中张柏芝唱的那首是莫文蔚的爱情,让我找了好久,张柏芝沙沙的声线唱得莫名的好听。
这部电影获过奖的,给我的感觉有点像假如爱有天意,而两部影片的评分差距这么大我也觉得奇怪,后者9分以上了,白兰怎么能打7.3分呢?是看的人少还是没人有感觉?白兰这部电影放了好久没看,今天看完了心情都阴郁了。
申请头条号,头条号名称为:娱乐速先锋 ================================================================ 《白兰》,2001年的电影。网络点击率39.9万。评分7.9分。庆幸自己在百无聊赖的午后看到了它,在我最需要流泪的时候。 康白兰女士和李江奇先生的爱情,仅凭两封信维系着的爱情。或者说,他们之间弥漫着一种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感情——依靠。从故事开始到结束,他们相互靠近却未曾正面相逢。当白兰与江奇的名字被印在同一张户籍证明上时,他们的命运也有了错综复杂的样子。一条红色丝巾,将不同国籍、不同命运的一对年轻男女,紧紧地连在一起。 白兰生涩、美好,保持着人性最初的芬芳,就像一朵白兰花;江奇已经被最不堪的生活捶打成另外一幅模样,是白兰让他想成为更好的人。很长的一段铺垫,是导演在孕育这个故事,他一直在挑逗观众的泪点。故事开场,应该从白兰去世开始讲起。江奇在去接白兰遗体的路上,他坐在火车里第一次正眼看这个名义上的“妻子”。 “她真的很美丽。”这是江奇对白兰的评价。“亲爱的江奇先生,你是其中最善良的一个。”这是白兰对江奇的评价。白兰说江奇是最善良的那个人,是因为她能够顺利地留在韩国,是因为江奇“娶”了她,让她以“江奇妻子”的身份留下来生活、工作。然而,江奇只是贪图着中介机构给的那一点儿报酬,他还赶着去马场下注。在那之前,江奇一直混迹于帮派,他不需要爱情,更不需要女人,因为他有看不完的黄色录像带。 江奇看到白兰写给他的第一封信,他内心有所触动,也许他还在想:“这个女人怎么会喜欢上一个素未谋面的人呢?”。当他见到洗衣店老板娘的时候,这个问题有了最好的答案,原来白兰在病重时一直在等他来看看她,哪怕只是一眼也好。江奇看到白兰写给他的第二封信,在海边哭得不能自持,我的第一滴眼泪也不自觉地流下来。 《白兰》的导演非常细腻,他用一些普通的道具将这对男女的感情穿连在一起。红色丝巾、江奇的照片、信封……这些小物在影片中比比皆是,它们也是这段感情最忠实的观众。最后,白兰在沙滩上吟唱起《爱情》,海浪的声音一直压过白兰的歌声,让人觉得虚无缥缈的歌声后什么都没有。其实,歌声背后是白兰对江奇最有力的爱。 坦白地说,我并不喜欢这个故事的结局。江奇为什么不能回乡下安静地生活?虽然,我知道电影结局可能最接近故事蓝本。但是,这个结局仍然让人难过。在江奇被勒死的那一瞬间,他睁大眼睛死死地盯着电视银屏里的白兰。那已经不是白兰,不是一个女人,不是他的“妻子”,而是他对美好生活的所有希冀,是平凡生活里的英雄梦想。可惜,他已经没有时间去思考。
当下媒体正纷纷对《来自星星的你》集体起腻的时候,我重温了一遍《白兰》,想当年这部《白兰》真是生不逢时,与《触不到的恋人》、《我的野蛮女友》、《我脑海中的橡皮擦》、《八月照相馆》等韩片经典同处一个时期,也难怪它的名气就如它的片名一样,淡淡的,淡到让人把它忽略了。也许当时并不流行大叔配萝莉,这是原因之一,而最大的原因还在于,这部电影只把爱情元素当噱头,电影真正要表达的是韩国残酷的社会现实,这让那些喜欢凄美爱情饮食男女们大倒胃口,没能满足他们对爱情的白日梦,这么写实的电影显然不是他们的菜。 我还记得当初发行的DVD海报,崔岷植和张柏芝同坐在一排长椅上,中间放了只大皮箱。想想看,这样一个海报,给人感觉俨然是一个落魄大叔和清纯少女的纯爱故事,我相信会有不少人是抱着我这样的心情看电影的,但绝就绝在电影到最后也没有他俩一场对手戏。虽然《触不到的恋人》也是这种模式,不过韩迷把《触》一片视为纯爱类经典,把《白兰》却晾在一边儿。造成这种局面的肯定不是演员张柏芝,更不是崔岷植,要我说,就是导演宋海成!他放在片中讨论的韩国社会问题显然煞了某个观影群体的风景,在这帮人看来,用“爱情”的外衣裹着“社会现实”的内核,这是多么的不合时宜啊。 宋海成导演很有才情,在《白兰》这部电影中做到了言之有物,他用爱情题材给影迷们使了个障眼法,把两个边缘人的生活(本地混混和非法打工者)在韩国的生活现实讲了个通透。只要大家把爱情白日梦的观影心态放下,开放地、心平气和地欣赏这部电影,你就能收获和我一样的观影体验。 电影开头讲一个老混混:他胆小、懦弱,把善良放在心底,他注定不能成为像勇矢那样心狠手辣的老大,生活中他处处受排挤,在帮派中没有地位,一点小事也处理不好。但这个设置还是很符合韩式爱情片一贯的情节设置的,毕竟谁都想看这个老混子最后是怎么和清纯少女走到一块儿的,但接下来的情节设置显然没照这个套路来。影片一开始把李江奇的这条线处理的很写实,将他的生活还有人性的丑陋在镜头面前一点点的放大,画面上用一种“脏”的感觉来处理,调度上不走花俏,拍的相当朴实。慢慢的,电影前30分钟过去了,抱着看爱情童话剧的我们在情绪上逐渐地被剧情降回到跟自己的生活一样的现实中来了,在随着警察们带给李江奇的噩耗,我们对爱的幻想一下子达到了冰点,仅存的一丝希望也破灭了,但也是在此时此刻,电影开始越来越感伤,画面随着李江奇到了乡下以后不再走写实路线,甚至开始飞扬起来。 导演在处理白兰这条线中,表现手法是温情而讽刺的。白兰总是天真的以为韩国是个很美好的国度,这里的人都是善良的,其实除了老妇人以外每个人都对她有所图,她所向往的美好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假象。她的感激并没有得到回应,她每天看着李江奇的照片,把她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幻想他是个最善良的人。而事实李江奇只是个卖小电影给青少年的黑帮底层混混,这样的细节比比皆是。但有意思的是这条线并不是没有意义的,而是让李江奇通过对白兰死亡的追问,重新找回了做人的尊严和面对生活的勇气,让他发现只有在乡下他才能发出积郁已久的一声呐喊,发现了乡下才是他要去的广阔天地。但是可悲的是导演和编剧没有给这个人物任何的机会,李江奇最后的死亡和白兰散落一地的骨灰混杂在了一起,这时男女主人公两条平行线一般的命运在死后才有了交融的机会,整部影片一直萦绕着的错愕感和遗憾感在最终这一刻彻底变成了冰冷的绝望,细想想也就能理解了,为什么这部《白兰》被喜爱看纯爱片的影迷们打入冷宫的命运了。
白兰和江才 是苦命的两个人,都是没能幸福的人。
影片里,白兰一共看见了两次‘希望’,‘希望工作中介’和‘希望影像店’,第一次是她以为自己将要获得工作,第二次是她以为自己可以收获爱情。
整部影片,导演的拍摄手法以及影片色调,都是韩国电影常用的写实风格。没有任何想象的镜头,一棒槌将你打醒,告诉你这个故事真实的不能更真实了。我在仁川生活了不到5年,尽管是2001年的电影,但是有些熟悉的地方还是一眼就能认出来,比如唐人街,比如汽车客运站。总是 物是人非。
电影的海报在撒谎,导致我在看电影的全程,一直期待是否会有反转。然而,‘小人物’的人生,怎么会这么容易出现反转。这么看来,其实结局还是好的,就像所有的‘美女与野兽’故事的结构一样,‘野兽’的改变是众望所归的。
张柏芝和崔岷植的演技在这里面都是出色的,张柏芝的眼神很到位。一开始我难免好奇和期待张柏芝的韩语台词,结果是出乎意料的--她的韩语台词完成的太好太好了。并不是说发音有多准确,而是一个努力学习语言 想要把自己说给某个人听的一种认真,这种认真一点都不会出戏,反而让我泪如雨下。整部片子看的心疼,而且最后一笑真的太美了,希望江才在闭上眼之前是看到了的。崔岷植饰演的江才,他坐在海边读最后一封信,颤抖着点烟,压抑的哭。那一刻他才做出那个选择,她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他也总算明白了一个道理。
然而,可惜,这两个人终究还是命太苦了。
我忘了和张柏芝对手戏的原来是崔岷植。这电影的歌曲剪辑到一直在我电脑里,里面只有张。
从未相遇的相恋。爱你,为我绝境命运带来一丝开阔;爱你,为我黑暗生活照进一束光芒。“大家都好善良,你是最善良的一个”。故事真是凄美阴冷,讲述也是真够啰嗦,剪掉半小时,甚至更显荡气回肠。
十年前的张柏芝简直美爆了!
在港片对韩国市场还有影响的时候,《白兰》诞生了,当时张柏芝在韩国人气还是很高的。韩国影帝崔岷植2012年上SBS访谈节目《healing camp》时,大爆在2001年与张柏芝合作内幕。“当时张柏芝因为片场环境恶劣,所以打电话向爸爸哭诉。她其实是有江湖背景人士的女儿,因为这个原因,剧组十分紧张。我是赌上性命拍摄这部电影的。”……影片的故事是卖惨,并没有多好看,只是张柏芝的角色非常惹人疼,辛苦工作赚钱还债,无依无靠,唯一心心念的是偷看过一眼,让她可以合法在韩国的老公,也是她心中的恩人,只是上天并没有给她一个用一生来报恩的机会,便贫困交加,孤独的病死了……。这是张柏芝在颜值巅峰期,首度进军国际,接拍韩国电影《白兰》,该片不但为她带来大钟奖提名,更令她在韩国知名度大增。演技精湛,已有影后的气质。
张小姐的确是有天分的演员。
这里的每个人都很善良,你是最善良的那一个,因为你娶了我。我能不能以你妻子的身份死去?因为我比世上任何一个人都更爱你。
勉强及格。翻拍自日本片,又一个“触不到的恋人”,当然也是个绿卡类的故事。影像上是2000年左右韩国电影的标准风格,节奏上也是宋海成那种没起伏的平平淡淡,这次是纯爱戏,效果上稍好些,但他表现一件事还是喜欢啰啰嗦嗦的堆好几个镜头。电影的割裂感挺明显,开场是落魄崔岷植的倒霉黑帮生涯,要为老大顶包的当口切到中国孤女张柏芝洗衣打工,这种叙事风格的割裂感倒是其次,糟糕的是让两主角的互动变得概念化——张柏芝在这里是个凝聚东亚女性传统美的童话影像,孤立无援勤劳质朴,因一张照片和感恩之心就能爱上崔岷植,而底层的崔岷植除了韩国身份没给她任何东西,却收获了一生里唯一的爱慕,我不知如何评价这种关系。21岁的张柏芝非常美,让绝症女郎这类俗套角色也获得原宥,蓝光碟赠了两段张柏芝的MV,心都看化了。最后崔岷植死在她影像前
张柏芝最后的一个镜头 那扭捏的姿态 刘亦菲学40年也学不会啊 可是张柏芝怎么现在就和刘亦菲一个水平了呢
“看着你的照片,却渐渐喜欢上了你。相思,让一个人的日子更难熬。照片上的你总是微笑着,你是最善良的那个,因为你娶了我。我比世界上任何人都爱你。” 这是一段自始至终只见过两面没说一句话的感情 一个是流落异乡的可怜人 被“好意”点燃的小火芯 推着情愫蔓延开来也合乎情理 一个是破罐子破摔的老混混 跟她假结婚帮她应该是他这辈子做过最有意义的事 抱着骨灰盒在岸边读完信后伤心欲绝哭到崩溃 不单是出于对她的怜爱 更多的是内心那处柔软被唤醒了(结尾完全预料到了 他在看着录像带里的她害羞地隔空对他唱起莫文蔚那首《爱情》“爱你,爱着你” 中死去)
棒子的这个戏比较绝就是他把主角都演死了 谢谢“我比世界上任何人都爱你”这句台词,谢谢那时最纯净的“张柏芝”
想要背一封情书给你,我喜欢你是寂静的。
还未见面就开始的爱恋,看到你照片就像天晴了。我好喜欢崔岷植。
我们或许不知道自己会成为谁活下去的动力。你一定不知道,是有那么个人一直爱着你的。本来以为世界遗弃了我,可竟然还有瘦弱善良的你。演员不错,张柏芝是美人啊,演乡下妹一样好看。结局有点绝望。起初还以为韩国版的 少女小渔。。。
那个没有互联网,资讯也不发达的年代,为了看张柏芝的电影,只能挨个家搜租碟片的问,出了就欢天喜地的拿回去一遍又一遍,却始终没有看到这部白兰。张柏芝很少演这种不带倔强感的角色,跟她本人性格毫无相似之处,但是她却能演绎成这样,白兰既不像敢爱敢恨的河东狮吼柳月娥,也不像外刚内柔的喜剧之王柳飘飘,更不像千娇百媚的钟无艳里的狐狸精,甚至跟星语星愿里有些相似的小护士也是不同的演绎,她的镜头感,她的表现力,她的眼角眉梢,她的一颦一笑,真的是祖师爷坐下大弟子级别的赏饭吃了。张柏芝真的无愧为香港电影黄金年代最强的尾音奏响者。
张柏芝给我的感觉很不张柏芝,感觉像是另外一个人。这个应该是对她演技的褒奖吧。
他和她都给了对方以希望,只不过一个在她生前,一个在她死后~~
张柏芝怯生生的眼神实在太让人怜爱了,无数次相信她就是那个淳朴的中国小镇姑娘,她的演技把她的绝世美貌完全隐去了,真好真好。时间倒流,让张柏芝回到她演艺事业的最初十年吧,那时的她,是同龄人中最好的。
从《白兰》到《绿洲》,都是两个最底层、没有身份归属的主角爱恋。故事近似白描,因为两个人从未有过真正的对手戏。前后两段,后半段一直在煽情,张柏芝也演得略苦情,整体还算成功。黑社会部分,恶趣味很多……
原来爱情片可以这样写啊,好的爱情是水到渠成or平淡归真,好的爱情片却是虽有遗憾并无后悔,轰轰烈烈一场空。
事实证明,女人一但到了韩国就很容易染上怪病死掉。但有一颗星,给张柏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