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Danny Collins》通过一个著名摇滚明星Danny Collins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珍惜改变自己的机会的重要性。尽管Danny Collins曾经犹豫和彷徨,但他最终还是意识到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并勇敢地踏出了一步,去寻找内心的平静和人生的意义。这种勇气和决心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面对着不同的困境和抉择。正如Danny Collins所经历的那样,有时候我们需要停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寻找内心深处的真正渴望和追求。珍惜改变自己的机会,从内心寻找人生的意义,这是电影《Danny Collins》所想要告诉我们的。
本文发表于《环球银幕》8月号ipad版,如需转载请一定告之本人并注明出处。 ------------------------------------------------------------------ 这只是个关于可能性的故事。作为故事原型的Steve Tilston在1971年发行首张唱片《An Acoustic Confusion》之后,并没有飞黄腾达40年,也没有30年未作一曲,而是在同期出道的巨星们的光辉照耀下,黯淡地走到现在,单是个人专辑就出了十几张,我们也不知道他的音乐是否像电影里那样,辜负了他未收到的列侬来信中请他“对你的音乐真诚,对你的生活真诚”的教导,因为他无名到了虾米只有列侬喜欢的他那张处女作的程度。 有趣的是,我横看竖看摇滚老炮圈,也没发现哪个资历那么老的巨星能做到30年不写歌却持续红到丹尼·柯林斯这个级别,来看演出的也不会只是片中那些老年人,滚石也只有10年没出新专辑,就是老帕西诺借的演唱会拍摄场地——过气老队Chicago的演唱会,也是贵乐队推新专辑的地方,他们的音乐比柯林斯丰富,即便吉他手和小号手很厉害,也没红到能被希尔顿酒店前台的打工大学生立刻认出的地步……摇滚圈的竞争比我们想象得残酷,于是此片只能是对虚构的可能性进行讨论:假如一个人少年得志,从此抛弃梦想与真情,连唯一的私生子也不认,吃了40年老本还屹立不倒,突然收到偶像列侬40年前的鼓励信,会不会良心发现,改变人生?而帕西诺也以他自然散发的巨星魅力,不露痕迹地演活了这个有点荒唐、有点脆弱、还有点善良的摇滚老混蛋。 与歌迷(骨肉皮)上床、产下私生子这种事在摇滚圈并不罕见,柯林斯选择走进私生子汤姆生活的时机碰巧微妙:第一,汤姆的女儿,也就是柯林斯的孙女,多动症到了不医不行、医错毁孩子的地步,他却没能力送她去专业学校;第二,温柔贤淑的妻子正怀孕,马上要产下第二个孩子;第三,工薪阶层好男人汤姆得了遗传自母亲的白血病,还身负20万美元贷款……他的自尊心并没有大到拒绝能帮他部分解决诸多困难的富爸爸的地步——这也是我喜欢务实美国佬的地方。汤姆让柯林斯明白了什么是家庭,什么是普通人的现实。 柯林斯自己的困境也多,当经纪人与柯林斯对话,我们似乎在看柯林斯的自我和本我交锋,金钱、名利、女人、创作力……一切都会因为他的改变而难以预期。时隔30年,他终于写了首具有真情实感的新歌,面对年纪和他一样大的那帮观众,他依然只敢唱口水老歌“Hey Baby Doll”,在台上表演他演惯了的老年小丑角色。毒品、肤浅美女和荒唐生活也不是那么容易戒掉。他追求希尔顿旅馆的大堂经理玛丽(安妮塔·贝宁饰演),或许只是试图接触他应该恋爱或迎娶的、与他年纪接近的成熟睿智女性,在此过程中,也学会用尊敬欣赏的目光去看女性了。他们是否会在一起,无法断言。柯林斯是否会如他所言,在巡演时唱新歌,也无法断言。汤姆是否会战胜病魔,更是无法预知。 但改变会带来希望,给汤姆女儿取名“希望”或许是创作方埋的隐喻。最后一场戏,从不放弃(死缠烂打)的柯林斯陪着儿子等待检查结果,以他的幽默、世故、经验和爱意,告诉儿子,如果医生叫他唐纳利先生总是有坏消息要说,而叫他汤姆就是好消息。故事就在医生的一声“汤姆”中结束。这是极好极好的。 三星半 Guide 01:全片都是列侬名曲,歌迷福利。大家都是为了帕西诺才看这部电影的,我懂。 Guide 02:你还可以看:《鸟人》、《绝美之城》
----------------------------
我的公众号:树屋钓月亮
不一样的视角,过气明星的B面。7
75岁的帕西诺这些年做了一个“神”级演员该做的事情,当然86岁仍旧矍铄的普卢默同样令人心生敬意。
一个比较温馨的歌星故事
6.16 @ 香港UA时代广场
近期我能静下心真正好好去享受的一部电影,并不是说它有多么的完美,反而它很“套路”化,在真实事件基础上过度拔高主人公,使得整个片子很平淡。但这些我心水的演员们之前的化学反应太好太自然,让我看的非常享受。喜欢残缺中带着小圆满的结尾,即使生活一团糟,还是有亮点等着你的。
人就是不断做减法,然后某天忽然发现什么对自己最重要。
近年来看过AL最好的电影,剧本尤其出色,不给观众喝鸡汤。帕仙奴与所有演员的互动都很来电,值得推荐!贝宁风韵犹存,且越来越像达斯汀霍夫曼~
艾尔·帕西诺又演了一个在迷茫中自省和重振的artist,所以电影特像《低入尘埃》,但和《低入尘埃》比,本片通俗易懂,叙事单一不复杂,哲学味少了很多,鸡汤成份多了些,有点俗套,却没那么矫情。喜欢电影的音乐,即便没完全支撑画面,至少好听的旋律加强它的节奏感。好久不见安妮特·贝宁。三星半。
老套路。
间接想到石黑一雄的小夜曲。所谓自由,其实没什么自由,不过是些放纵,放纵也无非因为要对抗没有自由,恶性循环。不是摇滚明星或“艺术家”的人们是在另一种恶性循环中而已。大家互相张望。现实中残酷的事情看似平淡无奇却疼得撕心裂肺,须臾间擦身而过就消失了,疼痛也变得恍惚。帕爷爷太可爱。
一部以民谣歌手Steve Tilston的真实经历改编,关于老浪子自我救赎的温情小品。题材屡见不鲜,平白直叙的剧本也并不算出彩,阿尔帕西诺唱歌是个看点,电影结尾让我动容,大晚上在温情片里找到我想要的感动这就足够了,四星半。
这个温情故事中金钱是关键
轻松温暖的小片儿,阿尔·帕西诺演技爆表,毫不费力地把一个外表颓废但内心充满善意的摇滚巨星形象诠释出来;配戏的演员也丝毫未显逊色,演儿子的最近接了这么多片子估计快红了。讲述最俗套的父子和解故事,但是既不狗血也不鸡汤,甚至连大团圆结局都懒得拍给观众,最真实地截选呈现了一段生活。
每年,美国都会有很多这样的剧本,这样的故事。简单,平实,但也感人。
拍得一般,但这部把老帕打扮得比较好,特别选的一些年轻时候照片深得我心就加个分呗。他笑起来还是这么甜,在酒店里的片段我觉得比和儿子那里都要温馨,或许是因为家庭救赎还是太过老套吧。还有在演奏会还是随大流改歌,可惜又可以理解吧。不过老帕现在的嗓子不太适合唱歌啊。
2015.10.7.902 肯定是AP从影至今演过最喜剧的角色,真是难得。影片就是很积极风格,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笑脸的那种,台词也很有趣轻松,故事虽然是讲人生改变,但是那些多动症儿童,那些疾病,那些后悔的人生,竟然演着完全不像是问题,反而是被这种正面迎击毫不懈怠的处理手法给弄得节奏剧情欢乐有趣。
如果有机会和某位以某个作品而出名的人交流,尽量还是不要提那个人尽皆知的作品吧。就像不要每次看到李克勤都要提及红日那样,觉得或多或少都是对他有所伤害。
浪子回头老梗不过好歹承认七十岁开始转型科恩基本不可行。给魅力四射的Al十颗星,很少演不要脸的万人迷,演起来真可爱!吃一贴高龄rom-com狗粮。跟保姆/经纪人Plummer大爷也萌得很,旅馆开门那里一口就亲上去了卧槽
那封信是真的有+1星
如春天阳光般温情,如夏日凉风般美好,像冬天的雪,但整部电影看起来更像是秋天的落叶,虽是迟暮,但依旧在风中优雅。温暖如流水一般,故事缓缓到来,配着美好的旋律,家庭与责任,亲情与爱,在片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帕西诺,饰演起这样的角色真的是游刃有余。老来却帅气依旧,听沙哑歌声也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