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康昊饰演的观相师一心想改变自己和儿子的命运,挽救家族的颓势,利用自己的观相特长在汉阳崭露头角,得到了左相金宗瑞的重用。进殿面见文宗开始,命运即已不在自己掌控中了,他所希冀的复兴家业从受命于文宗起即成了一纸空谈。被绑架后明明想要逃离汉阳,却因为仰慕金宗瑞而转身。他的选择使自己介入了一场腥风血雨的政治斗争。所以直到最后,聪慧如斯也未跟任何人提过加官进爵的要求,既是已知难逃宿命。就像韩明浍在最后的自白中承认自己后半生因为忌惮观相之言一语成真,胆战心惊,步步为营,看似寿终正寝,却又遭死后毁尸,他小心翼翼想要掌控自己的命运,却没想到无论如何也无法摆脱自己的命运。这些人物冥冥之中就已经注定了自己的结局,即便看透了这种必然,依旧要垂死挣扎,这就是人性,也是人性中既可爱又可悲的的地方。
金乃敬拜见文宗时,文宗问他,“观相只能看出人的过去,是不可能看出人的未来的”,金乃敬回答,“只凭一个人的相貌确实看不出他的未来,但是如果观察他的言行举止,了解他的抱负后,十有八九都能看出这个人的命运”。这里也在反复印证观相到底是不是迷信?金乃敬之所以能成为当时朝鲜的第一观相师,必然有其高超之处,他即深谙易经观相之术,又善于拿捏揣摩人的心理,特别是透过人的眼睛看出这个人的心理活动。所以他在最后对韩明浍说,他早已洞悉首阳大君是豺狼之貌,加上他野心之大,手段之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反观小皇帝羸弱之势,金宗瑞的文人之短,傲骨铮铮,不能够虚以委蛇。总之,敌人太过强大,失败在所难免。可是为什么还要抗争呢?纵观历史,总会有支持正义的一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就是价值观,也可以说是人性。
小皇帝善良却又多疑,金乃敬小舅子的冲动,他儿子的刚直不阿,加上他们各自的面相都印证了他们的结局,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性格决定命运。所以无论人的面相如何,一定要善化自己的性格,可是往往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妓女通过在鼻尖点痣,改变了自己的命运,金乃敬称赞她了不起,反观我们自己,很多人明明就了解自己的劣势,却仍然止步不前,不思改变,竟连一个与自己命运抗争的妓女都不如。
“癸酉靖难”不过是历史长河变迁中的一滴海水,局势中的各人也都领教了各自的命运,好人名留青史,坏人遗臭万年。微不足道的人生其实就是在命运、态度、选择里挣扎。
宋康昊饰演的观相师其实是有功力的,能够看清身边人的命运。悲就悲在他也生活在这些人中间,所思所想不免带有个人考量,于是明知儿子命薄承受不了高官的命运,却仍然鼓励保护儿子的仕途。或许火堆边的谈话中,他已经看到了儿子悲情的未来,却没点破。
左相和首阳两位大人中自己必须选择一方,而选择左相之后又坚贞不渝帮助除掉首阳。他以为自己的一切努力,比如点痣,都是为了利用皇上除掉首阳,殊不知,点痣之前的首阳已经放弃夺权了。正是他的「正义之举」导致首阳最后的反叛。
观相师以为看到了未来就能掌控未来。其实他只是未来的一个环节。一个确定的未来包括很多不确定的未来因素,人的局限让他目光短浅,不可能洞悉所有变量因素。这也是很多人会说算命师为什么算不出自己的命运,因为关心则乱,缺乏理性的认知就会失去精确性。
一切都是因果循环,你想要避免的结果,恰恰是你的努力造成的。命运就是让人哭笑不得。
李宗盛大哥才是洞悉世间无常的智者,歌词道出一切:想得却不可得,你耐人生何!
ps:在这篇影评里,我的那句“首阳在点痣之前就放弃夺权”,是比较有争议的。这句话确实比较草率,故事发展的推动力被我一句带过,在这里给各位看官致歉。另外因为影评写于观影之后的很长时间,所以很多细节会被忽略。等lz忙完论文一定会重温此片,为各位呈现一个详细版的,敬请期待!
都教授的那句话怎么说的:不管愿不愿意,该发生的终究会发生,地球人称之为,命运。
当年,观世音对着还未转世的至尊宝说:“你之所以还没成为托世孙悟空,那是你还没遇见给你三颗痣的人”后来他就遇上了紫霞,这是命,不过这命不是三颗痣给的,是紫霞拿了尊宝儿的月光宝盒给的。
后来,金乃敬给了首阳三颗痣,首阳宰了罩他的大哥和他儿子,这也是命,这命是他会看相想改变生活造成的…
抛开对于历史的胡扯,单瞅电影剧情,这片子硬伤还是蛮多的:首阳心腹小弟上来就知道金乃敬这么能扯这么能忽悠这么能蛊惑大王(中国自治县级别,敢称皇帝就大军压境的节奏)这么能影响朝政,想干掉还不想给反对派留证据直接用首阳打算暗杀小王的毒药就好了啊,下个毒,十天半个月自然死翘翘,一切就都圆满了,何必绕那么大圈子被个江湖算命的牵着鼻子走。
看到后面,看见当朝大王and他儿子再and“猛虎”信臣金宗瑞一干人等烧王八壳、求吉卦、按面相挑小弟心智不全的样子,也还真有点理解、甚至心疼首阳——放这一窝子玩意儿治国能好的了?所以说影片中给出的首阳篡位的动机根本就不是他对权利的欲望,其实就是瞅不惯这俩二货的苗子在朝鲜发扬广大….
影片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朝鲜后人对历史上忠臣的看法,跟他大哥——中国——的看法是一样一样的,追捧“悲剧英雄”,“忠臣贤良但杯具”总比“手腕强硬只手遮天”的影响力、可塑性要大,所以就有了“历史要放谁手里就的这个那个样”的论战,不过真是这样的吗?
举个例子,如果说大帅哥大贤大政治远见的扶苏公子真的从他爹那接过老秦家的接力棒,他就一定能治理好天下吗?
秦老爹:“扶苏,老子觉得你直言不讳大有经天纬地之才,老子挂了你就接班,先去历练历练吧!”
然后,扶苏就颠儿颠儿地跟着蒙恬砌长城去了。
然后,小弟胡亥和赵高拉着酱油哥李斯就在扶苏的微博下发帖子催直播自杀,
然后呢?扶苏就自杀了…他..自..杀..了..他真的就萌萌哒的自杀了…
扶苏不死能改写历史么?
别逗了,前脚跟你说要你接班,建储非你莫属,后脚让你去死,然后你就去了…秦老爹是你亲老爹啊,人有旦夕祸福,脸有说变就变,那也不至于分分钟下诏让你上天入地逗你玩儿啊。所以这孩子的智商和性格肯定有一个很捉鸡的,就这样还能当个好皇帝?
玻璃心就是没法谈感情,全听老子话的也未必真好种儿…
要么说历史没有如果呢,能发生这些逆天的剧情都是必然,也都是命,没别的。
首阳接了老哥的班儿,手段虽说强硬一点但真就很擅于治国,所以历史的车轮子一路碾压到了今天,首阳斯坦森•李VS宗瑞瓦星格•金的世纪大战还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再看电影的拍摄,简直就是一部“如何把三线小城市拍成现代化都市”的教科书,韩国思密达对自己国家地域局限性了解的简直不能再了解了,心知肚明自己家的那一亩三分地也就能进行个村落战争,顶多是村东头的村长压迫村西头的老王,两两不高兴还得抬头不见低头见,所以导演极少拍摄大远景,只是偶尔PS俩宫殿适当的缓解下荧幕外大韩民族的自尊心,除此之外尽是中近景的兵马交戈了,这样做的好处是让人感觉到近景格杀带来的压迫感,刀刀见肉,主演气场十足,坏处是连带众多龙套还是显不出来人数众多,丝毫没有朝局变动天下大乱随之而来的动荡不安。
韩国电影的情感细腻也源于地界的制约,小嘛,拍个大场面还得去国外找个大点的地方,审批、出国拍摄外景还得走流程去申请,怪麻烦的,还不如在自家拍点市井街角反映一下挣扎在社会下层的劳苦大众,所以,但凡韩国那些老戏骨,无一不是出自这种知微见著的“大电影”。
左侧为首阳大君,右侧为端宗,字幕里提到的“左丞相”即为金宗瑞
电影《观相》讲述的是没落两班、观相家金乃敬和儿子镇衡来到了汉阳为人观相,因为逐渐声名鹊起,被左相金宗瑞邀请为其甄选人才,得到了左相和国王(端宗)的信任,镇衡也参加了科举考试,成为了一名官员。金宗瑞担忧咄咄逼人的首阳大君(端宗的叔父)图谋篡位,金乃敬看过首阳的面相后也这样认为。金乃敬得知国王在看观相书,发现书上所说的“奸臣之相”在额头上有痣,决定潜入首阳的府邸为其点痣。国王越发怀疑首阳,而金宗瑞也下了刺杀首阳的决心。但是,镇衡由于在政事上秉公,触怒金宗瑞的手下而被弄瞎双眼。镇衡的舅舅为了报仇,向首阳泄露了计划,首阳趁机诛杀金宗瑞并发动政变。镇衡为了保护国王而被打为逆臣,最终被杀,金乃敬幸免于难,离开汉阳回到乡野。正如金乃敬在影片末尾对首阳大君的谋臣韩明浍说的那样,“我只看到了人们的面孔,却没看到时代的车轮,就像只看到了时刻变化的海浪,其实应该看到的却是风向”。
世宗大王去世(1450)以后不过两年,继位的文宗也不幸病逝,朝鲜的王位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落到了当时才十二岁的李弘暐(端宗)身上。当时的朝鲜,可谓人才济济——以金宗瑞、皇甫仁为首的顾命重臣和以成三问、申叔舟等人为首的集贤殿文臣共同辅佐端宗,如果没有意外,本来也能算是一个“盛世”。但是意外,就发生在端宗的叔父首阳大君李瑈身上。
在文风颇盛的世宗朝,首阳大君李瑈是个好武的异类。据说某次他骑马下坡,马失前蹄,摔到地上的他落地之后居然毫发无伤。三朝元老李叔蕃(太宗朝“戊寅靖社”功臣之一)看完都感叹,说此子颇有乃祖之风。李叔蕃自己也没想到,他这随口一说,居然一语成谶。
首阳大君的野心逐渐膨胀。常言道,“秦桧还有仨朋友”,而首阳大君不论从哪方面都比秦桧强得多,于是很多同样怀有野心的人聚集到了首阳大君身旁。有人说“始于明浍,成于麟趾”,也有人说“始于权揽,成于麟趾”。不管怎样,这几个人都起到了突出的作用。
权揽,世宗朝右议政权踶的次子,朝鲜初年著名文人权近(“檀君不是人名而是称号”的说法就是他发明的)的后代,绝对的系出名门。但是不幸的是,世宗31年(1449),权踶因为修史获罪,被追夺告身,“有幸”成为了朝鲜王朝第一个史祸受害者。不甘沉沦的权揽,投到了首阳大君的门下。
韩明浍,艺文馆提学韩尚质之孙,早年父母双亡,屡试不中。因祸得福的是,在这期间他认识了一位改变他命运的朋友——权揽。一番试探下来,权揽发现韩明浍不但处事果决,而且非常有野心,正是策动政变的极好人选。经过权揽的推荐,他进入首阳大君幕下,又为首阳大君推荐了数十位武士。
说到郑麟趾,就必须提及从世宗朝开始的文人荟萃之地——集贤殿。集贤殿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派强大的政治势力,甚至可以和皇甫仁、金宗瑞为代表的辅政大臣相颉颃。比如《世宗实录》后面是否附《王礼》的问题上,郑麟趾、申叔舟等集贤殿文臣就战胜了金宗瑞的意见。但是集贤殿内部,也是有着论资排辈的现象的,“超迁”被认为是不合规矩。所以,作为集贤殿的后辈,郑麟趾、申叔舟等人就投向了首阳大君。
端宗元年(1453),首阳大君趁拜访金宗瑞之机将其刺杀,随即率兵控制王宫,矫诏召集诸臣。当皇甫仁、赵克宽、李穰等人来到宫中的时候,面对的是重重包围着王宫的士兵,以及手持“杀生簿”的韩明浍。数位重臣就这样糊里糊涂地成了首阳大君的刀下之鬼(其实是锤死的,不是砍死的),而幸存的大臣看到满地的血迹和环绕王宫的士兵,哪敢多言?端宗也只能将“军国重事,悉委世祖总治”。此事,史称“癸酉靖难”。
是夜,月落天暗,有流矢堕。
——《端宗实录》端宗元年十月十日
其实靖难之后,日后为端宗复辟奔走的集贤殿诸臣并没有像想象的一样马上开始组织推翻首阳大君的活动——他们甚至曾经为了获得所赐的“靖难功臣”封号而摆宴庆贺。只有一个人除外,他就是“死六臣”之手的成三问。也许,那时他就看清了这只“大虎”的本质。
(和电影里不同的是,被时人称作虎的不是金宗瑞,而是首阳大君)
两年后,首阳大君逼迫端宗退位,端宗被尊为“太上王”,形同软禁。这时,集贤殿文臣们终于认清了首阳大君,不,是世祖的本质,他们广泛联络诸臣,意图拥戴端宗复位。这时,集贤殿诸臣发生了第二次分化。成三问、朴彭年等人选择了忠于道义,而申叔舟选择了向世祖效忠。创制韩文,编撰《龙飞御天歌》,译介汉籍......曾经在韩国历史上合力写下浓墨重彩的好友,因为不同的信念分道扬镳。(在刺杀世祖前,有人问成三问如何处置申叔舟,成三问对此的回答是“不可不杀之”)
世祖元年(1456),成三问等人试图刺杀世祖的计划暴露,成三问、朴彭年、河纬地、李垲、俞应孚和柳诚源六人为首的数百人被杀,史称“死六臣”。(与此同时还有金时习等六人不仕新君,归隐山林,史称“生六臣”)在凌迟的刑场上,饱受酷刑折磨的文人们留下了他们最后的诗句:
食人之食衣人衣,素志平生莫有违。
一死固知忠义在,显陵(文宗的陵墓)松柏梦依依。
——成三问
虽曰金生丽水,岂水水生金?
虽曰玉出昆岗,岂山山玉出?
虽曰女必从夫,岂人人可从?
——朴彭年
死后,这些“逆贼”也没能入土为安,他们的遗体被分散到朝鲜八道的不同地方埋葬,似乎是想让魂魄都无栖身之所。而为了防止再有人打着端宗的旗号造反,他被降为鲁山君,流放到江原道。流放的生活究竟孤寂到了什么程度,从他的诗作里可见一斑:
一自冤禽出帝宫,孤身双影碧山中。
假眠夜夜眠无假,穷恨年年恨不穷。
声断晓岑残月白,血流春谷落花红。
天聋尙未闻哀诉,何奈愁人耳独聪。
世祖二年(1457),为了永绝后患,在申叔舟的提议下,世祖遣人赐死鲁山君。
一如“靖难”后的永乐成为了明朝声威的顶点,世祖时代,朝鲜王朝进入了她的全盛时期。
韩明浍在世祖继位后历经睿宗、成宗朝,权势不倒,四封功臣、三朝元老、两代国丈(睿宗的章顺王后韩氏和成宗的恭惠王后韩氏均是韩明浍之女)的他,以七十多岁的高龄得以善终。但是正如电影所言,“总有一天小浪会变成大浪,如同大浪总有一天会变成无数水滴”,韩明浍因为牵连了成宗废尹氏之事,被燕山君开棺戮尸。
申叔舟在世祖一朝得以一展所长,北击女真、出使日本,著有朝鲜王朝第一部介绍日本的作品《海东诸国纪》。但是申叔舟依旧没有摆脱阿附世祖带来的恶名,韩语中将绿豆芽(容易变质)称作“叔舟豆芽”,就是来自申叔舟。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大钟给他提名男主落空,青龙提名男配就中了。不是我说,这种无女主,和任何角色无亲密戏的纯谋权篡位宫斗片,他也脱了。
我可信这个,是不是忒迷信了。。。
真心觉得这种叙事的时长不够啊 后面有点草
韩式整形自首阳大君始。。。。
观相:观个人,观家庭,观国家,然而命运终究是不可改变的。知道却无法改变,这才是最无力的吧。历史不曾改编,但平添几分波澜,这就是虚构的意义吧。
起初我以为这只是一部喜剧片,金惠秀和宋康昊的对手戏让人捧腹。可随着故事发展,剧情愈发严肃残酷,各色人物及关系环环相扣,紧密连系,令人心惊胆战。有几场戏精彩得让人屏息凝神,特别两臣深夜对峙和光化门外救子两场戏。故事的结尾让人很不舒服,也正因如此才成就了这部影片的高度。
为了二硕硕
故事蛮精彩的,只是历史观很虚无。“我只是看到了人们的面孔,却没看到时代的车轮。就像只看到了时刻变化的海浪,其实应该看的是风向。海浪是因为风而起的。” 所以,我们都成为务实的装睡的人。
“人”,可以观相;“兽”,却只有一张面孔。不是看不到掌控时代车轮的方向盘,是为恪守所谓“道义伦理“在努力清扫车辙的污迹,明知徒劳。权力的厮杀游戏,”情“这个东西决定了成王败寇的结局。喜欢李政宰有理由,李钟硕有资质,偷艺成功。
一直對歷史類的故事著迷不已 觀相這一技能真的有神奇的色彩 就是一個謀朝篡位的故事 時代巨浪里 就算你是一個神乎其技的觀相師 也不過是巨浪中的小浪花 人心無法觀測 宋康昊一如既往精彩演技!李政宰大叔帥呆了!其實除了花瓶兒子以外其他人都超好戲!故事什麽的只有三星 但是大叔們的演技要多加一星!
敢有字幕吗 哪怕是韩语英语也好啊!除了李钟硕是个花瓶 别的都是实力派啊!
李政宰好像陈道明哦
终于遇到了生命中给你三颗痣的人。
因为李政宰 3.5变4星
看完之后特别想照镜子!但是我老感觉这讲的是 半仙不怕神对手也怕猪队友啊!
和金庸有异曲同工!
历史的大车轮碾过,所有人都是被动的小配角,对于剧情片这有点可怕。观相师做主角,角色的能动性太差,在宫廷动乱之间始终只是个被动的人物,这点就更可怕了,纵使你有再神的演技也无济于事。以文人做主角,还想商业化,这对于任何人都是高难度的挑战,就好比以李白或者杜甫拍部商业惊悚片。★★★
这片子太好了,后半程的处理真棒。故事古典意味之醇厚令人惊叹,没有花哨的娱乐因素,算是韩国古装片中的经典之作。被严重低估。
3星半。之所以大家看完会觉得总有哪里怪怪的感觉,是因为它以历史剧作为背景,但却以观相师这种虚无缥缈的角色作为视角,说服力就少了很多,说白了就是感觉调子不搭。其实从画面到配乐都挺好的,搞笑元素+几位实力派演员的飚戏,精彩是做到了,遗憾的是故事还是有点离奇吧。
李政宰的演技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