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朋友在友圈发文时把《茶泡饭之味》的剧照弄错成了《秋刀鱼之味》的。我这个二百五毫不犹豫的就和他说了,他也毫不意外的和我诡辩。想想我们也真的事吃饱了没事做。换做平时别的图片用错了我好像根本不会去多嘴,因为那样未免显得白目且自以为是。这次可能是因为太喜欢这部电影了,便吹毛求疵起来…… 我一直觉得再高的口号,都敌不过日常的一幕。以前电影节里,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小津安二郎的电影就这种感觉。好像波澜不惊的日常琐碎,其实时代苍茫变迁,尽在生活中人们的状态里面。回头看历史,大家津津乐道的都是大事件。这些被反复咀嚼回味后变成历史考纲里知识点的标志事件,如果脱离生活被单独被拿来说其实充满距离感。 大事件之下老百姓都还是早中晚的过着自己的日子,只不过有时候日子艰难,有时候日子好过,大家心里都盼着日日是好日。时代洪流汇入人们的生活里后,就像黄梅天渗进衣柜门里的潮气,浸透了大衣,时刻久了或任由它发霉,或拿出来晒晒再放回去,遗忘或回忆。
稳固的婚姻,到底需要什么呢?
生活在东京的妙子是位在1952年战后日本依旧“十指不沾阳春水 不识人间愁滋味”的贵妇,对跨阶级婚姻丈夫佐竹茂吉的种种“乡下人生活习惯”例如抽廉价香烟、爱坐三等车厢、吃汤泡饭(把汤倒进米饭中吃)深恶痛绝,二人婚姻十分沉闷,丈夫茂吉温柔但不浪漫,没有情调,妙子常对朋友吐槽丈夫是个“闷蛋”,除此外没有其他大矛盾。
妙子喜欢瞒着丈夫和她的贵妇朋友一起出游,为此总想出各种谎言欺骗丈夫,包括但不限于侄女泡温泉得了阑尾炎要去看望、朋友泡温泉得了阑尾炎要去看望等等,只是丈夫温和大度,不仅对妻子的使小性,也对妻子这些谎言花招温和以待不去戳破。
这天妙子姐姐给妙子侄女节子安排了一次相亲,对方是大使秘书的儿子,可是目睹婶婶妙子婚姻的节子认为安排的婚姻不会幸福(妙子与茂吉就是父母安排的相亲结识),妙子则反驳说“自己很幸福,你还小并不懂”,坚持让侄女参加相亲。来到相亲那天,节子中途甩开相亲对象和妈妈婶婶,偷偷去找茂吉让他来打掩护,茂吉没有坚持逼节子回去相亲,不巧被妙子发现,“我们辛苦安排相亲你竟从中使坏?”“节子要是不愿意又何必强迫呢,最后产生出像我们俩这样的婚姻?”,这样的对话毫不意外令妙子大怒,与丈夫的矛盾加剧。对茂吉冷战几日后,目睹茂吉再次把汤倒在米饭中吃上了汤泡饭,妙子再次发怒。茂吉把妻子请到书房,恳切的说“为会么事情总是这样呢,以香烟来说,你不喜欢我抽廉价的朝日牌香烟,可是它很便宜味道也很醇,我很喜欢;你不喜欢我坐三等座,可是坐三等座让我感到很自在,我就是这样的生活环境成长起来的。我吃汤泡饭习惯了,并没有意识到这其实是错的,我以后不会再吃汤泡饭了”。正在气头上的妙子并没有理会丈夫诚恳的言语,丈夫的辩解让她更加火大,第二天丈夫上班后妙子不告而别,独自去了外地(名古屋)散心。
当天茂吉接到任务,要去南美的乌拉圭出公差,发现妻子赌气离家后连忙给妻子发电报希望可以回来送别。在飞机起飞时,妙子所有的朋友,妙子姐姐和侄女全部来给茂吉送别,唯独妙子没有出现。当晚,在朋友和侄女焦急等待中妙子姗姗归家,朋友和侄女对她没有为丈夫送别、我行我素且自私的行为大为光火,全部离去,留下妙子一个人留在空空的家中,这时她似乎终于记起了丈夫的好,正要独自伤神时,丈夫却意外的回来了,原来飞机起飞两小时后便遇到了机械故障,被迫返航。妙子既愧疚且惊喜,亲自为丈夫做了晚饭,并尝了茂吉喜欢的汤泡饭的滋味,理解了茂吉所说的简单轻松美好的含义。夫妻冰释前嫌,关系更进一步。全剧终。
如果没有思考,或者没有理解妙子与茂吉这对夫妻真正的感情,会认为这样的转折十分生硬。但片中无数的细节都体现出,二人的关系并不是那么的简单:
首先,丈夫茂吉谨慎谦逊,工作勤勉,事业有成,待人温和大度,在妙子侄女,妙子家人和妙子朋友中有良好的形象,不论是妙子父亲还是朋友都对茂吉不吝美言,甚至妙子那些朋友也集体去机场送别这个“闷蛋”,这也有50年的飞机出行让人不放心的缘故吧,但说明丈夫为人很好,深得大家认可(妙子家给妙子安排茂吉这个差了几个社会阶层的小伙子做相亲对象),并且潜移默化,深得妙子认可。
其次,妙子美貌且风趣,嘴巴虽叽里咕噜说一堆刺人的话,但不论是谁听了也难以发作,比如侄女就能和这位婶婶有说有笑且认为婶婶好打交道,虽然这个婶婶常常训她。情感角度丈夫茂吉对妻子感受可能也是和侄女类似。当妙子听丈夫辩解完抽廉价烟、坐三等座的理由,怒而离家出走时,选择的也是三等座,她也想体会丈夫所说的简单且自在是什么意思,这说明妙子有同理心,当冷静下来时会试图站在对方视角看待问题,有同理心在现在真是挺难得的品质。
最后,妙子娘家实在是太有钱了,妙子茂吉在东京住着有二层,有日式庭院,有佣人照顾的豪宅;妙子起居八座,出行坐汽车,旅行乘头等舱,回娘家被父亲嘱咐生活费已寄去不要乱花丈夫的钱,因为“茂吉挣钱也不易”,妙子父亲以贵客身份去找茂吉公司老总聊天,这些种种细节都暗示,(暗示什么呢,在我找人聊起这些细节时,立刻有人指出这个丈夫可能是入赘,我也恍然大悟,这么看很多事就更能解释得通了),括号里只是猜测,电影并没有明说,但种种细节都暗示,娘家权势财富对这对夫妻的稳固婚姻提供了支撑。所以,他们的婚姻不仅有相当的感情基础,还有丰富的物质基础。夫妻关系在剧终时的升华不但不突然,反而是在某一时刻必然爆发的,结婚过了八年才爆发已经算是迟了。
小津安二郎的电影,均是展现日本传统家庭在战后日本社会的逐渐消解和重构。但其实这也是东亚传统家庭在步入现代化后面临的问题。在比日本晚几十年进入现代化的中国,这些问题当下正在发生中,不管是《茶泡饭之味》中的婚姻关系,还是《东京物语》工作后的子女与父母的关系。在我内心,我喜欢这种传统简单美好的东西。茂吉说,婚姻就像茶泡饭的味道,意即简单轻松且美味的。但现在大家的只味变重了,已吃不惯这样简单的味道。我无意对传统婚姻歌功颂德,每个时代的人都在选择他们更能接受的生活方式,过去现在没有高下之分,比如茂吉和妙子这对,在现代就是“总是受数落的婚姻,为什么要维持呢”,任谁都会认为离婚才是这两人真正解脱。不过,即使像任何一个现代人一样这么想,我依旧为片尾佐竹茂吉和妙子的重归于好感到由衷的开心,祝福他们
沉不下心来不要看小津,没点生活阅历也不要看小津,什么南柯一梦阶级对立反叛女权婚姻悲哀,看完电影看评论一脸懵bi。就说你要是对一个人没感情还会在跑出去玩的时候对着一群鱼指桑骂槐骂闷蛋么?还有一句台词是“真不和就离婚了”大意,忘了在那。片子讨论的是婚姻里重要的是什么,以及如何处理不同人直接的矛盾。阶级不同造成的生活习惯差异只是比较表象明显而已。年轻的那对可以说是两人的对照,你要看不明白看到最后追女孩那段也该明白,妻子只是在闹小脾气。开始看上去丈夫是“有点闷”但看到最后觉得真是了不起,还真是“可靠”呀。
还有些细节值得琢磨,比如闺蜜出去看比赛发现闺蜜丈夫带别的女人后说买衣服,可能我会再看一遍吧。说实话不太喜欢本片,尤其前面看得好闷,看多了现在的片子很难切换过来,不过小津的片子莫名地有种恬淡的节奏,看完很舒服。小津对生活的的感受力真的不是吹的,和伍迪艾伦并驾齐驱吧,而且还不会神神叨叨的,哈哈哈。
厌倦了相亲婚姻和丈夫的妻子,被叫做闷蛋、业余时间却相当有趣的丈夫,还有妻子和她一群女性朋友的温泉茶话会。妻子因为时间、因为侄女对相亲的反抗而引发的内心危机最终还是化解了,深夜和丈夫二人朴素的茶泡饭道来婚姻生活的真谛。妻子和丈夫二人虽然因为传统的婚姻道德而在一起,但其实都有着现代观念、向往着一定程度的个人自由。丈夫是最包容又心胸宽广的,妙子到最后才幡然醒悟过来她有这么可靠的一个丈夫。 小津依旧在探讨日本现代化趋势下传统婚姻家庭伦理给人的关系和心灵带来的影响。角色微妙的心理波澜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张力通过台词对话、大量固定机位静态内景镜头表现。家庭空间作为(传统)婚姻家庭秩序的象征成为影片中大部分时间角色行动的空间,狭长的走廊是冲突和和解发生的地带。 小津偏静态的镜头美学其实就是在契合着日本传统的尊卑礼节文化,对话的正反打和角色说话的慢条斯理都体现出一种礼貌的距离感。结尾妻子与丈夫在厨房的长镜头既温馨又释然,妻子和丈夫都愿意放下自己给自己和对方施加的条条框框而走向真实和包容对方的自己。不论是长辈的传统婚姻还是年轻人自由恋爱,幸福可能首先来自内心的自由和对对方的理解和宽容吧。茶泡饭之味是朴素的,涩中带甜又余韵悠长的吧。
#SIFF2018#重看,一生未婚的小津简直拍出了婚姻的本质,不同的出身与生活习惯,日常琐碎的争执与冲突,不时的谎言与逃离,所谓夫妻之情就如这茶泡饭,淡而有味,冷暖自知。
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乐趣与情理兼容。尽管结尾处不免有自剖主题的直白,但整部电影的摄影与细节安排都充满现代气息,完全不走说教俗套。所谓茶泡饭之味,就是踏实朴素的生活之道。尽管如此,若没了妙子的小爆脾气和耍小性子,生活也将缺乏情趣与起伏,也就无法衬托茶泡饭的朴实清明了。
观影盘点期,看过补脚印
今村昌平助导,老剧本修改后新作,在《麦秋》和《东京物语》之间,颇为美式喜剧的一部作品,不仅因为题材是家庭主妇的无名痛,而且夫妇冷战的段落颇有参考了《公民凯恩》的痕迹。另外,此片语速奇快,运动镜头颇多,外景也尤其多(有个温泉镜头有老塔式的水面流光)大约是小津战后电影中最多的一部。
婚姻就像茶泡饭,一点点苦,多是平淡,米饭隔夜不绵软,但汤水温热就是让人狼吞虎咽。每次看完小津,都会很想找亲人或者朋友聊聊,不说什么,就闲聊,他的电影会令人更主动去亲近那些平时容易被忽视的关爱。电影其实讲的是很简单的道理,喜欢一个人要看他是否真心实意地对你,至于穿衣打扮香烟抽什么牌子不重要;可说起来容易大家也都明白道理,做起来是多难呢,两个人相处,因为小事闹矛盾其实都是有更大的心结呀。爱一个人自己却不知道,是很让人着急拍成电影却极有魅力的小小瞬间。最后半小时太美好了。茶泡饭,小时候特爱吃,现在老叫外卖,反而好久没吃到了。(没吃晚饭,已饿昏,建议小津的电影全部吃过再看)#4K
战后的颓废、做作和虚伪比任何一部都浓重,导演当时有心无力,可窥一斑。
算是对《淑女忘记了什么》的一次翻拍,故事支线更饱满,很好地辅助了主线情节;夫妻之间的关系从之前的干涉与反抗,变成了更加压抑的沉默和疏离,仅靠谎言得以喘息。这样的关系更接近现实,但缺少了那一巴掌,让妻子的改变变得不那么可信,一种关系的要有实质性的改进或者改变,通常都需要一次激烈的对撞。
小津安二郎中产阶级家庭剧。夫妻出身阶级的巨大差异引发的种种不和与摩擦。但这种悲哀的婚姻,居然只靠一次赌气出走,一碗茶泡饭就得以迎刃而解,实在让人费解。日本人的性格真是奇怪啊。果然阶级差异太大的人绝对不能结婚,后患无穷。有人说如果丈夫归来与茶泡饭是妻子的南柯一梦就好了,这个深得我心
1.十分强化女性的独立意识并且还是有了反叛的韵味,追求自由与幸福,同时也是向往追求真实的爱情与自我;2.当幸福就是垂手可得、习以为常的位置时,往往变得廉价而被人轻视甚至嫌弃。
#重看#与成濑之《饭》有异曲同工之妙,婚姻生活的冷暖自知,两个成长环境迥异的人在努力“改造”对方与力争保全自己的拉锯战中,总充满太多妥协之举;「茶泡饭之味」乃日常朴素之味,是两人相处最终达到舒适自然的结果,最终能认同这一点,很辛苦也很无奈;人散后月淡如水,寂寥客厅里的生活底色。
如果,把丈夫归来的“茶泡饭之夜”拍成妻子的南柯一梦,或许更有味道。妻子醒来,泪水落下,慢慢地点起丈夫放在茶几上的朝日牌香烟,电影结束。
翻拍导演自己的三零年代作品《淑女忘记了什么》。风格改变喜剧元素走弱,篇幅加长戏剧冲突增强。……佐分利信领衔小津电影时的角色定位总明显区隔于笠智众:非正统标杆更性格复杂,不乏大胆突破规矩颠覆传统。彼岸花中,他夸人家女儿勇于追求幸福却对自己女儿严格管控以至被妻嘲讽虚伪;户田家中,他身为弟弟却以小犯大在家庭聚会现场当面训斥哥姐冷落寡母未尽孝道;本片则提供给他更大的弧线跨度:从前面大半程留给观众的妻管严闷葫芦形象突然爆发甩了木暮一个大巴掌!此种性格裂变你让沉稳内敛的笠智众来演,实难想象。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片头出现了小津电影难得一见的非过场镜头有角色互动的户外戏,就是婶婶侄女乘车同行那段,俩人一边聊天一边颠当……本是他片常见串场俗套,但对极致追求内景与稳定的小津电影而言反成为一道迷影异趣。
不得不承认在前半段昏昏欲睡,小津讲述家庭与婚姻的暗流涌动实在是太过绵长细腻。五十年代的片子内核是婚姻制度出现以来永恒的话题,用“七年之痒”来概括也许有点笼统,到现在各种妖魔鬼怪的片子都来插一脚,相比较下足以彰显经典的力度。另外姑父这种男人我真的很喜欢啊!
屏风、竹帘、窗棂、木门,被隔开的狭小空间在镜头的推拉之间伸展收缩,像一个个精巧的盒子,装满夫妻间平凡琐碎的喜怒哀乐。在多次变换的叙事视角下,人物关系也不断重组,多人吵闹、一人孤单、只有二人相处之时才有不可言说的默契。小津的剧作是逆向的,妻子如一团火,丈夫如一池水,茶将米泡软,还要配上咸菜,下等人的食物才是真正的滋味所在。
看到叔叔和侄女打掩护假意批评那段,终于想起这部和37年的《淑女忘记了什么》故事很相仿。夫妇之间闹起小别扭,女人闺蜜之间的七嘴八舌。最终还是靠着一碗深夜的茶泡饭重归于好。稍微加入了一些缓慢推拉镜头,主要是用在男人在公司和回家切换之间。大体还是保持固定机位,比如拍自行车比赛那段也是用不同角度固定机位剪辑切换,这都不去用横移跟拍。
维持一段婚姻少不了谎言,这样的谎言亦体现在明知在撒谎却装作不知。两个人的相处,不能强求对方改变,与生俱来的性格与从小养成的习惯已蒂固根深,重要的是认识到,更重要的是包容。改变只能是一种自觉,慢慢地丢弃了自己的执着,尝试了对方所谓的缺点。最好的生活莫过平淡。
通过两次呼应的撒谎制造笑料,这仅是对婚姻问题不痛不痒的触及,后欲探入婚姻的悲凉内里,似又要保证整体上的喜剧调性,于是用一个意外将观众的失落情绪折回。结尾又很啰嗦。小津这般手软也是反常。自己想象的结局:妙子等来丈夫出国,却陷入愧疚和寂寞,午夜醒来,自己试着吃茶泡饭。3.5@SIFF
看到淡岛千景又想起《麦秋》,故事方面其实就是《麦秋》继续,连佐竹这个姓氏也是继承的。婚姻和人生感悟,小津的讲法真是温情。有两个特别明显(诡异)的拉远镜头的室内空镜。
茶泡飯真的就是茶泡飯嗎?喜歡廚房那一場:找米,找面豉醬,切黃瓜"手上有面豉醬的味道噢".笑笑哭哭~
小津的电影总拿说谎以及谎言的揭穿做笑料,且屡试不爽。但前提是这谎言是不伤及感情的。善意的谎言有时也是润滑剂,如果连谎言都懒得说,那才是真的出了问题。关于夫妻的感情写的很细,包容与为之改变,对很多夫妻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