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发表于《上海电视》2018年8月某期。如需转载,请一定联系本人、一定注明、一定附上豆瓣链接!
-------------------------------------------------------------------------
当代欧洲的文学作品和艺术电影常常更打动不愁物质、追求精神享乐的文艺青年。我想有部分原因是欧洲本土人(非灾难地区外来移民)的追求不同于我国普通人。他们已经历过高物质文明带来的闲适,即便有生存压力,在高福利和充沛公共资源供应下,他们脱离了人类对物质享受的原始渴望,性爱焦虑也被更为开放的性关系释放了,他们及他们的创作者关心真实情感和生活意义之类精神维度的问题,房子车子可以有,也可以没有,婚姻孩子可以有,也可以没有。
当找不到自我存在意义的《薇罗妮卡决定去死》或者《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的时候,我国年轻人还在父辈思维的指导下,考虑娶什么样的女人可以少奋斗几十年,嫁给什么样的男人才养得起娃,如果重组家庭,能否获得物质保障、社会认可,我们的情感选择跟物质需求挂钩太紧密,只有少数不管不顾或者至真至性的人才追求纯爱和纯爱带来的结合。其实谁在内心深处不想肆意不羁地活一把呢?
《妈妈咪呀》系列就像释放人们这种“自由”需求的出口。尽管它们是脱胎于同名音乐剧的两部电影,但其源头是瑞典阿巴合唱团(ABBA)的众多热门金曲,故事又发生在希腊海岛,本质上,这是个欧洲故事。目前上映的续集,有部分对第一部的补充叙事,所谓前传。第一部讲述女儿苏菲以自己的婚礼为契机,在母亲唐娜同一时期的三位恋人中寻找生父,结果母亲等来一生真爱,女儿收获三个爸爸,并放弃早婚,携手爱人闯世界,续集则今昔双线交叉剪辑苏菲完成母亲遗愿将民宿翻新为酒店、并完成初为人母之女性身份循环和唐娜从三段短暂恋情到怀孕生女的过程。
两部戏是一个整体,无论是唐娜和苏菲的婚恋选择,还是三位父亲和包括唐娜闺蜜在内的三位母亲,与苏菲建立的超越亲情的爱之关系,都是欧洲人早一步建立的多约会、少子女、不被承诺制婚姻关系束缚的新人际模式。在中国,随着女性经济独立程度提高,社会福利更完善,未来会有越来越多唐娜这样不以身孕捆绑任何男人的女性,恋爱、婚姻、生养不再是一条龙程序,也会有越来越多苏菲这样不以婚姻束缚爱情、把自我实现放在婚姻之前的女性。在这个意义上,《妈妈咪呀》系列为我们开了一扇窗,看到生育率、结婚率皆下降的欧洲人,在生活方式方面能提供什么选择性参考。
老中青三代分别演绎了为人母所截然不同的风格——莉莉詹姆斯饰演的Donna风情万种,每个男嘉宾都被撩得五迷三道,甚至在她过世之后依旧念念不忘;阿曼达版的Sophie清新可人,虽然没有遗传母亲的奔放,却也为爱孤注一掷;Cher出场的时候没猜到她是祖母,她身上集合了女性多种特质,更折射出Donna的浪和Sophie的执。两个闺蜜和三位男嘉宾都很容易对号入座,更难能可贵的是,能看到包括梅姨在内的这些演员组合。
就是这么浪的一出戏,让人纵情歌舞,母女情深,对希腊小岛无限遐想——出色完成了使命。
歌舞片盛行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如今日渐式微,在庞大的电影市场中仅占据小小份额。尽管近些年仍有一些不错的歌舞片面世,但该类型片似乎再难成为社会上的流行时尚。
不喜欢歌舞片的人大多是因为突然插入的歌舞会截断叙事的气脉,让人感觉“出戏”。相比普通的故事片,对白与动作通常是对现实的直接模仿。而歌舞片中,音乐与舞蹈占据大量篇幅,代替了日常的对白和动作,成为表达角色情感的主要途径。在热爱紧凑情节的观众眼中,很多歌舞片的叙事未免有些“潦草”了。
而在歌舞片爱好者眼中,这种“潦草”恰恰成了歌舞片的一大魅力。《妈妈咪呀2》中,Donna和三个男孩子相遇,均靠一首歌就定了情;Donna失恋后,也只需要一首歌的时间,便从痛苦中走出。恋爱时的暧昧与纠结,失恋后的心碎与迷茫,不需要太多情节和细节来刻画,只需要一首歌,一支舞,日子便轻松恢复热闹。希腊小岛,阳光普照,海天相接,满眼碧蓝,故事设定在这样天堂般的环境里,似乎只有唱唱跳跳的简单故事,才能不辜负这般美景良辰。
无论是热衷于在电影中打碎时间的爱森斯坦,还是主张自然而完整地呈现现实的巴赞,本质上其实都赞成电影是在现实时间和空间的基础上,对现实的某种超越。而歌舞片,更易让人产生一种“超时空感”,大量歌舞场景的运用使故事中的时间和空间有了与现实截然不同的形态。
相比语言的多义性与暧昧性,歌舞是更为明确的表达情感的符号。它常被应用于角色情绪转变激烈的时刻,让观众直接透视角色心理,不掩藏,不克制,不模棱两可。短短几分钟的物理时间内,观众就能对角色的心理变化一目了然。它是一种动态的语言,用肢体和音乐的变化表现意识的流动,极富生命力,强调的是生命当下的体验。
歌舞片的“超时空感”还体现在,歌舞场景常常可以跃出时空的边界,在当下叙事的现实中,再开辟出另外一个完全自由、可再造的现实。比如《妈妈咪呀2》中,Sophie与Sky吵架后,虽然分居两地,却通过交叉剪辑完成了一首男女对唱,由此冲淡了空间的割裂性,强调年轻男女在分歧中仍紧密相连的心。再如,Sophie的外婆一出现在岛上,就遇见了旧日情人。在二人的深情对唱中,时空回到几十年前战火纷飞的墨西哥,无需采用闪回手法,便得以再现一段凄美的乱世情缘。
相比第一部简单轻快的故事,这部续作在叙事上多了一些花样,让Donna与Sophie两条线索平行推进,交叉剪辑,母女的心路历程互为镜像。物理时间被有意模糊掉了,同一座海岛,同一间农舍,固定空间内,时间不断流动,过去与现在叠加重合,常常让人有恍惚之感。如果说第一部讲的是母女之间的分歧与和解,那这一部讲的就是和解之后,母女之间超越时间与空间,绵延不断的羁绊,甚至充满了宿命感。
续作的故事开始时,Donna就已经不在人世了。但这样平行时空的叙事处理,淡化了母亲去世的伤感,仿佛她只是踏上了一场远途旅行,随时都有可能突然回归Sophie所处的现实中。影片的篇幅被均匀地一分为二,母女二人的故事线平行进行,被修缮的楼梯、母亲变老的闺蜜等成为一种媒介,提示在风景经年不变、仿佛时间凝固的海岛上,还有几代人的人生在不疾不徐地流淌。
故事几乎没有什么高潮,角色的情感也没有什么明显的起伏变化,但结尾的处理非常触动人心。片尾,两条平行线在岛上的小教堂交汇,仿佛是在经历了一段长长的旅程后,母女二人终于在终点重逢。此时新生儿准备接受洗礼,Sophie完成了从少女到母亲的角色转变,而这个转变过程也是她彻底理解母亲一生的过程。Meryl Streep扮演的老年Donna站在教堂门口,眼中充满慈爱,一边唱着歌一边向后退,直到歌曲终了,她退出教堂,关上了门。这象征着母亲终有一天会退出儿女的生命,但能够以一种绵延的、恒久的、超越的形式,存在于儿女的生活中。影片放映至此,杜比厅里,已经能听到许多女性观众的抽噎——这样的故事,尤其对女孩子来说,太容易联想到自己的母亲与外婆。
《妈妈咪呀2》启用了原班人马,这当然是出于商业考量,是为了照顾粉丝的情怀。但除此之外,原班人马的启用,尤其是这些演员容貌的变化,更强化了这部续作关于“时间”的主题。续作与前作的时间跨度长达十年,十年之后,精灵般的Amanda不再饱满,额上多了几条抬头纹;Pierce Brosnan仍有男性魅力,却多少显得力不从心;饰演Sky的Dominic Cooper变得成熟了,却也阴郁了,与十年前那个水中嬉戏的少年判若两人;Cher虽是新加盟的大牌,但脸部过度整容,僵硬得无法准确做出表情,难免让人唏嘘。只有Colin Firth依旧风度迷人,没有变老的迹象,在海港工作了几十年、喜欢对游客外表品头论足的工作人员赞叹他“岁月没有在你脸上留下一点痕迹”,成为全片最大的笑点。
续作中的小细节时时与前作的情节呼应,女儿的一生也与母亲的一生不断呼应着。除此之外,一些配角年轻时与年老时的呼应也令人会心一笑。自1987年《落水姻缘》后,“水中真情表白”成为浪漫轻喜剧不舍放弃的桥段。《妈妈咪呀2》中也植入了类似元素。几十年前,Bill和Donna和见证了一个年轻人跳入水中向女友大声告白;几十年后,Bill重遇这个配角,并立刻记起了往事,而这一次,依然有人(Harry)掉进了水中。
那一瞬间,有一种感觉,时间在这个岛上似乎什么也没有带走。那个跳水的男人对妻子的爱从没变过,Donna与闺蜜的友情从没变过,那间被改成酒店的农舍,经历了数次暴风雨仍屹立在岛上。世事纷扰,这个小岛,却被时间温柔地放过了。
以下有严重剧透,请酌情选择是否下拉。
(一)三个爹
第一部里面Donna的日记是这样写的:7月17,Sam划船把我带到岛上,我们dot dot dot之后,我发现他订婚了,于是我们就此别过。8月4日,Bill租了个摩托艇,我把他带岛上了,然后我们dot dot dot。8月11日,Harry上了岛,我带他游了一圈岛,dot dot dot。
第二部里,三个爸爸出现的顺序和地点,和前文出入较大。Donna最先在巴黎遇上Harry,接着在去希腊小岛的路上遇到Bill(和他自己的一整艘船),最后才在岛上认识Sam。至于dot dot dot的顺序,则变成了Harry → Sam → Bill。
(二)Rosie和Tanya
第一部里Rosie和Tanya在参加Sophie婚礼前从未见过Bill、Sam、Harry真人,仅仅是从Donna口中听到过他们以前的事迹。
第二部为了强化Rosie和Bill的感情线特地安排了年轻的Rosie对Bill一见钟情(然后马上失恋)的剧情。紧接着还有个年轻Tanya对Sam一见钟情(然后也马上失恋)的剧情。其实我觉得这里的笑点制造得太刻意了些。
(三)Donna的妈妈
第一部里Donna说过她妈发现她怀孕后不允许她回家,可以说是被扫地出门的。Donna自称母亲是一个古板守旧的天主教徒。
第二部里Donna的妈是个大名鼎鼎的拉斯维加斯歌星,而Donna自从毕业后再也没有跟母亲有任何联系,自然也不可能告诉妈妈怀孕生女的事情。
(四)配角的命运
第一部里有过几个亮眼配角:Sophie 的两个好友,调戏Tanya的年轻小帅哥,和Harry看对眼的希腊男孩。
第二部里这些人都神奇地消失了。至少对于Sophie那两个好友来说,酒店开张+怀孕这么大的事,怎么也该到场祝贺吧。
(五)Sam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爸爸
第一部里Sam说自己有两个儿子,按剧情发展推断,两个儿子年龄肯定都比Sophie小,都不满20岁。
第二部里Sam安安稳稳扎根在岛上当了几年的stepfather,貌似再也没理两个儿子。Sam几年来呕心沥血设计出的新酒店马上要开业了,但是他第一没想过邀请儿子们来开业Party,第二没想过在Party被毁时请儿子们来充人数救场。两个儿子就这么被遗忘了……
(六)人物造型
第一部里,Donna震惊之中恍了个神,Bill、Harry和Sam年轻时的模样在眼前一闪而过:朋克项圈Head Banger Harry + 叛逆眼睛纹身Bill + 嬉皮长发八字胡Sam……而且后来的镜头里Donna和三个男人也有掏出各自珍藏的老照片,怀念当初打扮得豪放不羁的自己。
第二部里年轻爸爸们的造型,说实话,没有多少朋克或嬉皮的影子,就只是三个从平行世界里走出来的男人而已。说到这里我觉得Harry的选角出了大问题,让演young Sam的Jeremy Irvine去演young Harry不是更令人信服吗!而且Jeremy以前也演过年轻版Colin。
Bill的选角倒是很用心了,Josh Dylan的眉眼在某些角度确实有点当年北欧男神Stellan的感觉,这戏下来Josh Dylan要圈一大波粉了。
期待已久的Mama Mia在我最需要的时候治愈了我。其中承载了多少高中时候的回忆。记得那时候,同桌是一个很喜欢ABBA歌曲的女生,有一个叫做A-teens的年轻组合翻唱了很多ABBA的歌,跟着同桌,也是听了很多ABBA的歌。Mama Mia把我儿时的回忆瞬间翻起,那个女生已经在我们的家乡结婚生子,做了一名安稳的主妇,那时的她,她的英文比我好,也有很多的梦想。而我在一个different land,与内向害羞的那时不同,一个人孤独自由地生活。
Mama Mia不仅是在歌曲和笑点上激起我共鸣,虽然说Harlots公爵出现的时候真是笑死。泰坦尼克号还有其他很多处的梗都用的很好。(照顾女主妈妈的老年年大叫一声ha的时候,公爵法英混杂开场的时候-是平时的我无疑了 -w-)。怀念那时,美国人还懂得去听ABBA这样的有内容有生活的歌,而不是只在夜店havananana,只要能high就是一切。
最有共鸣的那一刻是女主妈妈一个人怀孕准备临产,并且说自己从未觉得如此strong的时候。镜头一边切换女主,一边切换妈妈,歌曲响起,我跟着忍不住大哭起来。一个人来看电影的自己,也时常觉得在陌生的土地,如此地孤单,尤其是在这个,觉得自己喜欢了一个人,多么期待对方回应却等不来的时刻。好像女主妈妈一样,我也在短期邂逅了三个男生,却总是不对。也是在某一刻,发现某个男生好像有自己的暧昧对象。和女主妈妈不同的是,我是脆弱的,不知道如何做自己的,时常迷失着自己。
有人跟我说,只要自己闪亮,幸福就会来,不然即使得到的也会溜走。事实是,即使闪亮的女生也总是会被伤害,会遇到很多不顺利的事。闪亮的目标,也许不是被人所爱,而是拥有爱人的,保护人的能力。我好想好想像女主妈妈一样那么坚强,即使一个人在一片陌生的wonderland,也可以独自生下女主,朋友不在身边时,能够独自享受生活,朋友在身边时,也能够一起放声大笑。
好神奇的观影经验,从来没有这样专心(我一直很容易在看电影时胡思乱想而出戏),又笑又哭。影院的人也都不知不觉跟着歌声舞蹈,尤其是大家在游船上载歌载舞一起开向女主的hotel时。伤心时我们哭着歌唱,快乐时我们笑着唱歌。爱的时候记得爱的感觉,放下的时候就向前。
Adante,adante,here we go again。
新的《妈妈咪呀》上映了。听说是原班人马,很多老歌新编,还有我喜欢的希腊风光——熟悉的海报把我的记忆一下子就拉回多年前第一次在新买的DVD上看第一部《妈妈咪呀》的快乐假期。于是我第一天就约上我妈,去电影院先睹为快。
跟第一部一样,新的《妈妈咪呀》是以歌舞片的形式呈现了母女两代人的生命历程,故事线也是承接了上一部的剧情。这一部当中着重刻画了 Donna 年轻时的感情经历,把 Donna 如何与 Sophie 的三个爸爸相遇,相爱,用画面和歌舞充分展现了出来。两代人物故事线交错进行相互呼应,在叙事上比第一部更加丰富,更有层次感。
让人没想到的是,在影片的一开始,本片原本的女主角 Donna 在现在时的故事线当中就已经去世了(也许是斯特里普的片酬没谈拢)。Donna 与三个男主的相遇,在时间线上与上一部稍有出入,与水手 Bill 的浪漫一夜调整到了在她与 Sam 的狼狈分手以后,使整个故事不至于陷入到一种低落的情绪当中。
如果说上一部的妈妈咪呀着重呈现的是故事中欢快、明亮、没心没肺的风格的话,那么这一部的《妈妈咪呀》添加了许多温情,又有些许伤感的元素。虽然 Donna 作为母亲已经去世了,但是因为 Sophie 的意外怀孕而使得两人的心却贴的更近了。Donna 一个人在小岛上怀孕生产的这一段落,感动了无数人,也包括已经做了妈妈的我。我能体会到她的坚强、勇敢和坚持,这一切源于她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孩子的无限感情。而对于 Sophie 来说,当她自己怀孕后,她才真正的懂得、体会到了这份母爱——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吧。影片最后当 Sophie 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她母亲曾经给自己受洗的教堂,Donna 的灵魂又重新出现在这里,两个人共同演绎了一首歌,而这首歌也随着生命的延续,永远留在了每一位观众的心中。
年轻版的 Donna 由莉莉詹姆斯饰演,莉莉虽然是英国人,但是她的形象非常美式,与设定中 Donna 活泼开朗生性自由的形象十分符合。她金色的皮肤,圆圆的大脸盘子,和并不苗条的身材,最初看来也许并不那么符合现代美人的标准。但放到故事当中,却使人物增加了许多朴实、善良、亲切的魅力。新的三位爸爸的年轻版也表现很好,特别是斯卡斯加德饰演的水手,俏皮可爱,很吸引人。而老一辈明星们的回归对于老粉丝们来说也是情怀满满,勾起多年前的回忆。加上雪儿、安迪加西亚等大牌明星加盟,本片的阵容可以说是给足了大家去电影院的理由了。
作为一部歌舞片,音乐无疑是不得不提的。对于喜欢第一部《妈妈咪呀》的观众来说,这部你们等待了多年的续作正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生的——再来一次别出心裁的 Abba 金曲大串烧!如果说有不少 Abba 粉丝们喜欢的曲目没有在第一部中被选用是一种遗憾的话,在第二部中它们以更精彩的编排被呈现在观众们面前,还有比这更好的弥补吗?而许多经典的曲目由好莱坞明星们重新演绎后,也焕发了新的魅力。 当一船的人唱着歌跳着舞来到联结着所有人的 Hotel Bella Donna 时,《妈妈咪呀》熟悉的欢乐氛围又回到了荧幕之上。
近几年不断有优秀的歌舞片涌现,多数都有不错的水准。《妈妈咪呀2》作为经典作品的续作,保持了前作的特色,情怀,又升级了叙事手法,注入新的剧情,使影片的观赏性大大提升,是暑期档非常值得一看的电影。
众口难调。 这部的剧本 凌乱的组织根本不能完整表述成一个故事,东一拼西一凑。 如果是母女共同经营旅社发生的趣事还好,承接前一部的风格。这部居然是来了个悼念版,透过穿插女主妈妈年轻时追求自我到找到真我偏居一隅的回忆来撑起全剧。无疑是失败的。 而且找自我的过程需要跟别人乱搞来得到升华的目的?自己都弄不清楚感情,就因为激情而沉沦了。对他人公平吗?对自己负责么?爱是克制而不是放肆。对人物在第一部的好感都败了。 看到最后来一个全剧人员大合唱就知道这剧本就很水,撑不起时长,到最后影院开灯了发现离影院给出的结束时间还差6,7分钟的样子。(没有提示有彩蛋啊!?) 更想念第一部,无论是音乐还是剧情节奏都是流畅的,一气呵成,感染力超强,给人快乐感。反观这一部就只有最后母女之间通过歌曲来表达回忆和思念之情,母亲对女儿未来的祝福的这一幕的演绎OK吧。 通常打着什么xx年之约的旗号宣传的都是没有什么内涵的吧。如果真的有料为什么不直接说?是吧!
呀呀呀,国人真的不爱歌舞片啊……
排片少,看的人少,票房自然也少……
可是ABBA的歌好不好听?007、脸叔、安迪加西亚帅不帅?雪儿女神赞不赞?希腊、地中海美不美……看点可真的是不少!
演员阵容也很强大,奥斯卡影后两位(梅里尔斯普利特、雪儿)、影帝一名(科林费尔斯),资深帅哥(皮尔斯布鲁斯南、安迪加西亚),MCU宇宙两位(雷神里的ERIK和美队里霍爹),傲骨贤妻,哈利波特里罗恩的麻麻,灰姑娘(莉莉詹姆斯)……
剧情跟1比算原创了,毕竟一半篇幅讲唐娜年轻时候的故事,这个真的全是编剧编的……歌舞片的节奏不能太当回事儿,毕竟一首歌的时间两人好了,换个旋律受的伤也疗完了(突然很期待魔法奇缘2)……
歌,好听,绝对好听!
莉莉詹姆斯绝对是惊喜。年轻版的三男友,额,真想不通变老怎么可以那么帅……十年光阴,阿曼达老了,霍爹沧桑了,不拿枪的脸叔小肚肚又回来了。
安迪加西亚怎么可以那么帅,那么撩人[色]我要重看11罗汉。
雪儿美艳不可方物啊,虽然顶着一脸的玻尿酸、羊胎素、肉毒杆菌,依旧是我的女神啊!30年前的月色撩人里的红唇黑发造型一直是我的心头好啊!
一曲Dancing Queen,绝对全剧高潮。
全片不停抖腿啊……
片尾彩蛋各种高能。脸叔依旧是全剧搞笑担当。
速速去围观吧。这片子估计上不了多久。
推荐指数,四星,值得一看。
Lily James身材真好啊
全靠音乐撑起啊,肉毒杆菌脸Cher出场很牵强并让美美的希腊风带上拉斯维加斯秀场风味...老大叔们都靠搞笑而不是颜值了,岁月无情哎,年轻时需尽欢...
1.5 / 每个人都像是从新闻联播里走出来参加春节联欢晚会一样,在所有可能的表面无所不用其极地装疯卖傻而内在感染力为淋(Lily James你看看人家梅姨第一部击穿灵魂的鬼畜感)。假如只能获得在家多喝点酒并随机外放劲歌金曲榜就可以达到的快感,我为什么要来电影院?
当年,爱尔兰型男是雨夜里从天而降的机车手,英国绅士是被锁在门外想破处的菜鸟,北欧作家是把床堆满杂物图谋不轨的帆船水手。如今,他们在希腊经营着旅店,在日本签署着合同,在瑞典推辞了颁奖典礼。时间会把发际线向后推,将肌肉变松弛,也会奇妙的把感情凝聚得更深。十年,希腊小岛似乎什么都没变。
梅姨的角色不在了 梅姨的光芒照耀全片!梅姨最后还要出场唱上一曲!还有几个帅大叔!007大叔 我脸叔!啊!
等梅姨,她出场有多晚,就有多少出戏。
非常精彩绝伦的一部音乐剧,觉得这样的电影简直和三四十度的盛夏不能更搭配了。那些大咖们的表演,听着就会笑起来的配乐,就连剧情,Donna难道不就是一个光芒四射的人见人爱的小太阳么!不管多么糟糕,依然热爱生活的人,相信生活总会给予你最好的。(片尾曲有一种春晚李谷一老师难忘今宵即视感
比第1部会讲故事,两条平行剧情线不断镜像,完整还原了老妈当年的情史和心路。原声好听到耳朵怀孕,ABBA的歌实在太经典了呀~
ABBA的旋律响起时,会有那么一刻由衷地觉得,生活啊它真甜蜜。
结尾哭到不能自已,想到了姥姥,她去世二十多年,却一直以一种绵延的、超越的形式影响着妈妈和我。写这部续作的长影评时,手机正随机播放2008年的一档广播节目,DJ选出的曲目恰好就是第一部的原声。这种巧合令我惊诧,仿佛现在的时光突然在某个契机与过去重合——就像电影里的那两个平行时空一样。
单身使人长寿,纵欲死得最早。
好看又好听,适合夏日的轻松爱情喜剧,歌舞看的我直抖腿!三个鲜肉和脸叔好抢眼,女生估计会更爱吧,哈哈。冲着现在的排片量,多给一星力推!
逼得在片尾科林叔,老邦德穿的和牛郎一样。(看到有的情话时候座位后排的美国高中生一直在awww, awww.... so young & naive啊)it’s ok... just like Lalaland
挺棒的 我也想睡这么多男的…
神一样的剪辑,两个时间线过渡自然环环相扣。女儿抱着孩子与想象中的母亲对唱那里哭成傻子。虽然歌舞一直在渲染活力满满的气氛,最后似乎也是大团圆,看完却感觉苦得很。
彩蛋比正片好看系列,比第一部无聊很多。熬过漫长的一个小时直到从Dancing Queen响起才有点妈妈咪呀的感觉。年轻版三位男主和老三位从颜值到演技差距也太大了吧,结尾跳舞的时候站在一起简直公开处刑。惊喜还是不少,尤其ABBA和Cher。脸叔全程搞笑担当,骚不过骚不过。
好开心,幸福到流泪
意料之外的好看!音乐如同一条精巧绝伦的彩带,把两条平行的故事线牢牢绑在一起,让故事的每分每刻,都随着音符的起承转合,散发出时而亢奋时而柔情的魅力。更美妙的是,歌舞让电影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法兰西的餐厅、地中海的酒馆、还是碧海蓝天下的风帆,都变得格外秀色可餐,令人心驰神往。
这种电影就该开设舞池座鸭!在这个音响比人多的世界里,就想随着鸡皮疙瘩们一起唱唱跳跳鸭!对第一部有感情,感觉续集在歌舞、造型、叙事、景致各方面都精良不少鸭。老男人是憨的,老女人是色的,可爱到爆鸭。雪儿和莉莉·詹姆斯颜艺真没说的,教父帅得很碾压,但库珀依旧是尤物中的尤物,完全抵挡不了鸭。在世界一隅,还有这般欢乐自在的人,想想就觉得要飘起来鸭。看完几个小时头脑还在嗷嗷叫鸭。可惜排片真是惨鸭。四星半鸭。
观影全程真的很担心科林叔,雪儿奶奶,戴安女王,007,梅姨...因动作过大而骨折脱臼,还好平平安安。